九龙坡区探索信用监管新模式 为营商环境优化提供强力支撑
九龙坡区围绕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目标,针对市场实际情况,将信用监管作为贯穿各业务领域和环节的基础性工作、系统性工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

九龙坡区探索信用监管新模式 为营商环境优化提供强力支撑

来源:九龙坡区发展改革委2022-02-24

近年来,重庆市九龙坡区围绕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目标,针对市场主体全市最多,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相关主体点多、面广、线长等实际情况,将信用监管作为贯穿各业务领域和环节的基础性工作、系统性工程,聚焦市场监管重点领域推改革,提高监管的精准性、协同性,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在全市2019年、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考核中,九龙坡区分别位列第一、第二。

一是抓归集共享,搭建信用监管数据池。九龙坡区坚持把数据作为信用监管的核心基础,不断强化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信息归集共享。2021年九龙坡区企业年报率93.47%,超过全市平均水平1.28%。

全覆盖归集信息。坚持全领域搭建平台、全覆盖数据归集,强化政务云资源使用精准匹配,搭建“九龙云”平台,着力消除“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纵深推进37个系统整合、部署55个系统上云,编制覆盖79个单位的信用数据清单,涉及1715个大项,14708个小项,归集各类公共信用数据260余万条,形成统一的市场监管“数据池”,实现监管数据跨部门、跨层级良性流转。

多渠道共享互联。对区级自建的数据平台,直接采取系统互联互通方式,进行数据归集;对于依托国家、全市建设的数据平台,无法实现系统直接联通的,搭建共享交换平台,由各数据源部门定期上报平台交流共享。按照“谁产生、谁提供、谁负责”的原则,将企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抽查检查结果等信息,依法依规及时归集到公示系统,记于企业名下。同时,联通市区两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推动信用中国(重庆)与国家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重庆)实现两级跨部门、跨区域系统贯通、数据共享应用。

精准化数据清理。建立数据清理机制,对多年沉淀、重复无效的信用数据,定期开展筛查清理,不断提升信用数据精准度。2021年,清除2892个信用数据清单小项,剔除无效信用信息9.8万条。同时,畅通退出机制,简化办理程序。近三年,累计6.2万户市场主体退出市场。

二是抓闭环管理,提升重点监管精准度。健全完善企业信息公示、信用承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失信惩戒、信用修复等制度举措,统筹构建“事前承诺+事中分级分类监管+事后失信惩戒+信用修复”的新型信用监管机制。

创新试点告知承诺。推动在企业登记注册、行政审批等环节开展信用承诺,强化企业信用意识。在全市首推市场监管领域高频服务事项进驻镇街公共服务中心,落实《关于进一步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的实施意见》,推行登记事项承诺制,实现开办企业“一网一窗一次一日”全流程办结。截至2021年底,全区市场主体总量22.5万户,企业新增量和市场主体总量连续8年全市第一。

推行信用分级分类。积极探索建立企业综合风险预警和信用风险分类评价体系,将企业划分A、B、C、D四大类别信用风险等级,分类制定14项差异化监管措施,对风险高的148家D类企业全覆盖检查。市场监管部门牵头17个部门制定“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计划,对违法失信、风险较高、纳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市场主体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涵盖17个领域44个抽查事项,覆盖市场主体22.5万户。紧盯社会关注度高、投诉较多、风险问题集中的食品药品、校外培训、地产经纪等行业,实施常态化协同监管,共联合抽查36次,抽查企业313户,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完善信用约束机制。严格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对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单位、个人,依法实施联合信用惩戒。2021年全区共将658名不履行义务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10060人次,374名失信被执行人受到任职资格限制,11户失信企业受到联合惩戒。规范信用修复程序,制作《申请信用修复材料清单》,加快信用修复效率,依法修复企业信用835家、个体工商户信用40760户、修复任职资格17人次。

强化信用结果应用。以“政策带动、银企互动、平台推动”的创新模式,有效助推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近年来,全区共285家企业获得知识产权融资7.24亿元,其中,知识价值信用贷款4.60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64亿元;投入资金3000万元,组建区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为企业提质增效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抓多元共治,释放智慧监管驱动力。以“山城有信”三码建设为核心,以企业为重点打造市场主体的“健康码”,率先在全市推行“企业信用码”试点,实现“一企一码”;以特种设备和食品为重点,打造重点商品的“溯源码”,实现“一品一码”;以违法失信市场主体中相关自然人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为重点,打造重点人员“警示码”, 实现“一人一码”,逐步构建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综合信用监管体系。

实行“一键扫码”。利用大数据、二维码、互联网+等主流技术,试点全国首个“微信扫码明信”平台,不断优化和完善扫码公示、扫码明信、扫码查询、扫码投诉、扫码监管等功能,积极推进“企业信用码”实现信息展示集成度高、覆盖人群针对性强、运用场景使用感好的效果。制定信用码涉企数据归集目录清单,编制数据载入模板范式,建立信息装入和定期更新工作机制,确定专人,明确时限,通过大数据归集和走访摸排等手段,抓取企业经营、信用公示、自律承诺、双随机抽查、案件执法、消费投诉等涉企数据,导入“信用码”平台。已完成收集并上传5000余户商家信息,为“信用码”使用提供有效数据9.4万余条。

实行“一体监管”。以“一个平台”串联“四方主体”,为经营户开发“主营项目介绍”模块,提升品牌美誉度;为消费者开放“投诉评价”界面,增强消费互动维权体验感;为商家物管方链接“信息发布”通道,提升管理服务便捷性;为基层监管执法人员开发“文书制作”“警示通告”应用界面,通过点选模式助推远程监管、“掌上监管”高效使用。各类人员通过“信用码”查询消费、评价投诉、发布自律公约3.6万次。

四是抓机制创新,彰显审慎监管包容性。按照鼓励创新原则,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留足发展空间,坚守质量和安全底线,杜绝简单封杀或放任不管。

探索“观察期”管理模式。成立区新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加强新兴产业发展规律研究,依法制定“四新”经济认定规则,分类量身定制监管规则和标准。对有发展前景的“四新”经济产业,按照“无事不扰”的原则引导其健康规范发展,对定义尚不明确的产业,设置一定“观察期”,及时引导处置出现的问题。

落实“包容期”监管措施。对“四新”经济企业给予1年包容期,主要通过法规宣传、行政提示、行政约谈等柔性监管方式,引导和督促企业诚信守法经营。制定《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责清单》,对涉及市场监管证照、广告、网络合同、知识产权、特种设备、食品、药械等14个领域、87项轻微违法行为免于行政处罚。2021年,全区市场监管领域减轻处罚案件264件,从轻处罚案件48件,不予处罚51件。

建立“触发式”监管机制。对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或者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扰乱社会管理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严重损害群众利益、消费者合法权益等触及“红线”的严重违法行为,立即启动监管执法,坚决依法查处,牢牢守住底线。2021年,查处触及“红线”严重违法案件455件,罚没入库481.9万元。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九龙坡区探索信用监管新模式 为营商环境优化提供强力支撑

2022-02-24 11:32:45 来源:

近年来,重庆市九龙坡区围绕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目标,针对市场主体全市最多,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相关主体点多、面广、线长等实际情况,将信用监管作为贯穿各业务领域和环节的基础性工作、系统性工程,聚焦市场监管重点领域推改革,提高监管的精准性、协同性,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在全市2019年、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考核中,九龙坡区分别位列第一、第二。

一是抓归集共享,搭建信用监管数据池。九龙坡区坚持把数据作为信用监管的核心基础,不断强化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信息归集共享。2021年九龙坡区企业年报率93.47%,超过全市平均水平1.28%。

全覆盖归集信息。坚持全领域搭建平台、全覆盖数据归集,强化政务云资源使用精准匹配,搭建“九龙云”平台,着力消除“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纵深推进37个系统整合、部署55个系统上云,编制覆盖79个单位的信用数据清单,涉及1715个大项,14708个小项,归集各类公共信用数据260余万条,形成统一的市场监管“数据池”,实现监管数据跨部门、跨层级良性流转。

多渠道共享互联。对区级自建的数据平台,直接采取系统互联互通方式,进行数据归集;对于依托国家、全市建设的数据平台,无法实现系统直接联通的,搭建共享交换平台,由各数据源部门定期上报平台交流共享。按照“谁产生、谁提供、谁负责”的原则,将企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抽查检查结果等信息,依法依规及时归集到公示系统,记于企业名下。同时,联通市区两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推动信用中国(重庆)与国家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重庆)实现两级跨部门、跨区域系统贯通、数据共享应用。

精准化数据清理。建立数据清理机制,对多年沉淀、重复无效的信用数据,定期开展筛查清理,不断提升信用数据精准度。2021年,清除2892个信用数据清单小项,剔除无效信用信息9.8万条。同时,畅通退出机制,简化办理程序。近三年,累计6.2万户市场主体退出市场。

二是抓闭环管理,提升重点监管精准度。健全完善企业信息公示、信用承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失信惩戒、信用修复等制度举措,统筹构建“事前承诺+事中分级分类监管+事后失信惩戒+信用修复”的新型信用监管机制。

创新试点告知承诺。推动在企业登记注册、行政审批等环节开展信用承诺,强化企业信用意识。在全市首推市场监管领域高频服务事项进驻镇街公共服务中心,落实《关于进一步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的实施意见》,推行登记事项承诺制,实现开办企业“一网一窗一次一日”全流程办结。截至2021年底,全区市场主体总量22.5万户,企业新增量和市场主体总量连续8年全市第一。

推行信用分级分类。积极探索建立企业综合风险预警和信用风险分类评价体系,将企业划分A、B、C、D四大类别信用风险等级,分类制定14项差异化监管措施,对风险高的148家D类企业全覆盖检查。市场监管部门牵头17个部门制定“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计划,对违法失信、风险较高、纳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市场主体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涵盖17个领域44个抽查事项,覆盖市场主体22.5万户。紧盯社会关注度高、投诉较多、风险问题集中的食品药品、校外培训、地产经纪等行业,实施常态化协同监管,共联合抽查36次,抽查企业313户,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完善信用约束机制。严格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对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单位、个人,依法实施联合信用惩戒。2021年全区共将658名不履行义务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10060人次,374名失信被执行人受到任职资格限制,11户失信企业受到联合惩戒。规范信用修复程序,制作《申请信用修复材料清单》,加快信用修复效率,依法修复企业信用835家、个体工商户信用40760户、修复任职资格17人次。

强化信用结果应用。以“政策带动、银企互动、平台推动”的创新模式,有效助推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近年来,全区共285家企业获得知识产权融资7.24亿元,其中,知识价值信用贷款4.60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64亿元;投入资金3000万元,组建区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为企业提质增效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抓多元共治,释放智慧监管驱动力。以“山城有信”三码建设为核心,以企业为重点打造市场主体的“健康码”,率先在全市推行“企业信用码”试点,实现“一企一码”;以特种设备和食品为重点,打造重点商品的“溯源码”,实现“一品一码”;以违法失信市场主体中相关自然人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为重点,打造重点人员“警示码”, 实现“一人一码”,逐步构建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综合信用监管体系。

实行“一键扫码”。利用大数据、二维码、互联网+等主流技术,试点全国首个“微信扫码明信”平台,不断优化和完善扫码公示、扫码明信、扫码查询、扫码投诉、扫码监管等功能,积极推进“企业信用码”实现信息展示集成度高、覆盖人群针对性强、运用场景使用感好的效果。制定信用码涉企数据归集目录清单,编制数据载入模板范式,建立信息装入和定期更新工作机制,确定专人,明确时限,通过大数据归集和走访摸排等手段,抓取企业经营、信用公示、自律承诺、双随机抽查、案件执法、消费投诉等涉企数据,导入“信用码”平台。已完成收集并上传5000余户商家信息,为“信用码”使用提供有效数据9.4万余条。

实行“一体监管”。以“一个平台”串联“四方主体”,为经营户开发“主营项目介绍”模块,提升品牌美誉度;为消费者开放“投诉评价”界面,增强消费互动维权体验感;为商家物管方链接“信息发布”通道,提升管理服务便捷性;为基层监管执法人员开发“文书制作”“警示通告”应用界面,通过点选模式助推远程监管、“掌上监管”高效使用。各类人员通过“信用码”查询消费、评价投诉、发布自律公约3.6万次。

四是抓机制创新,彰显审慎监管包容性。按照鼓励创新原则,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留足发展空间,坚守质量和安全底线,杜绝简单封杀或放任不管。

探索“观察期”管理模式。成立区新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加强新兴产业发展规律研究,依法制定“四新”经济认定规则,分类量身定制监管规则和标准。对有发展前景的“四新”经济产业,按照“无事不扰”的原则引导其健康规范发展,对定义尚不明确的产业,设置一定“观察期”,及时引导处置出现的问题。

落实“包容期”监管措施。对“四新”经济企业给予1年包容期,主要通过法规宣传、行政提示、行政约谈等柔性监管方式,引导和督促企业诚信守法经营。制定《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责清单》,对涉及市场监管证照、广告、网络合同、知识产权、特种设备、食品、药械等14个领域、87项轻微违法行为免于行政处罚。2021年,全区市场监管领域减轻处罚案件264件,从轻处罚案件48件,不予处罚51件。

建立“触发式”监管机制。对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或者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扰乱社会管理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严重损害群众利益、消费者合法权益等触及“红线”的严重违法行为,立即启动监管执法,坚决依法查处,牢牢守住底线。2021年,查处触及“红线”严重违法案件455件,罚没入库481.9万元。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潘雷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