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山记:江津区政协助力龙山村乡村振兴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在江津区政协办公室帮扶集团的倾情帮扶、倾力支持下,各类人才纷纷回流,为这个昔日的市级贫困村增添了动力。

“战”山记:江津区政协助力龙山村乡村振兴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2-07-25

沿着盘山公路走进江津区贾嗣镇龙山村,农房院坝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绿植点缀,宽敞的公路穿村而过,两旁的景观树郁郁葱葱,山腰上成片的青梅林迎风挺立,美丽如画的乡村景象让人眼前一亮。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龙山村位于江津南部山区,曾是市级贫困村,山高路远田瘦,地势犬牙交错,最高海拔864.2米。

今年是江津区政协办公室对口联系龙山村的13个年头。江津区政协主要领导历来十分重视对龙山村的联系帮扶,带领区政协办公室帮扶集团在这4000余天的日子里,为龙山村兴基建、改村貌、强产业、绘“钱景”……仅今年以来,区政协主席杨利4次率队到龙山村进行现场调研,主持召开帮扶集团座谈会3次,牵头组织各成员单位向龙山村捐赠资金、物资(折合人民币)38万元。

龙山村在江津区政协办公室乡村振兴帮扶集团的全力帮扶下已经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一步一步补短板、锻长板,向着乡村振兴吹响了“冲锋号”。

如今,龙山村作为江津区唯一的“重庆市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试点村”,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接续奋斗,一个个乡村旅游项目陆续落地,一项项特色产业带动高质量发展,翻开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历史新篇。

一张图“活”发展大棋

高1.8米,宽1.8米,铺满半面墙,上面详细标注着脱贫户、产业项目、道路等信息。

一走进龙山村驻村工作队办公室,一张占领半面墙的龙山村地理信息数字地图格外醒目。“在数字屏幕上,这张图的分辨率可达到0.1米,村景细节清晰可见。”龙山村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傅博介绍。

为何龙山村要绘制这样一张实景地图?江津区政协办公室干部、驻村工作队队员戴胜说:“随着道路的畅通和扶贫产业发展,产业扎堆效应开始显现,越来越多项目前来对接洽谈。驻村工作队发现,面对这些不了解龙山村情况的客人,非常需要一张展现全村形貌的地图,让客人们在最短时间内认识龙山村。”

2021年7月,驻村工作队联合重庆市嘉陵江航道管理处、重庆星辰测绘仪器有限公司、中海达卫星导航、大疆创新等科技公司,利用北斗导航高精度定位、无人机遥感技术,实施完成了龙山村全域正射影像地图、重点区域实景三维信息和部分重点区域激光扫描的数据采集工作。

利用采集到的信息和数据,驻村工作队绘制了龙山村及周边约18平方公里0.1米高分辨率的“全域正射影像图”,以及4平方公里的重点区域“实景三维模型地理信息数字图”。这些数字成果被广泛用于龙山村土地管理、项目选址、管网改造等领域。

2021年年初,一家企业打算在龙山村发展越野摩托车项目,需要规划线路。利用数字地图,企业工作人员和驻村工作队不到1天就完成了线路规划。如果靠实地走访勘察,则预计至少要一周才能完成。

“由于地图上清晰地标注着脱贫户、五保户的位置,龙山村在进行产业布局时能够更加精准。”戴胜介绍,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驻村工作队倾向于把产业布局在低收入群众周边,方便他们实现家门口就业和获得土地流转收入,帮助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这样一张整村高精度实景图,不仅在江津区是首创,在全市也非常少见。它将在龙山村乡村振兴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傅博告诉说。

今年,龙山村还申请了“数商兴农工程”示范试点项目,该项目落地后,可进一步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农业生产和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一根线“牵”千亩产业

在龙山村,随处可见绿意盎然、迎风轻拂的青梅树。“这些青梅树可是‘远道而来’,是从海外引进的南高梅。”龙山村村民邹景福说。

为什么一个偏远山村种上了这么多海外来的青梅树?原来,这还得从江津知名酒企江小白说起。作为一家综合性酒业公司,江小白推出了品类多样的酒饮品牌,其中青梅酒品牌“梅见”销量突出。由于江津缺少青梅产出,江小白长期前往全国各地采购青梅原料。

一次调研中,江津区政协办公室帮扶集团了解到江小白这一情况,并得知企业有在江津布局青梅种植基地的打算。青梅种植基地能不能放在龙山村?既不愁销路,解决企业原料问题,又能增加村民收入。

说干就干,江津区政协办公室帮扶集团邀请农业专家,对龙山村的海拔、气候、土壤情况进行了分析论证,最终确定龙山村适合种植南高梅。很快,100亩的江小白梅见酒青梅试验田建起来了。

今年5月,江小白对收获的青梅果进行了检测,确定果实的总糖、总酸、可溶性固形物等酿酒的重要成分参数都很适宜,且酿出的青梅酒口感很好。

有了试验田作示范,龙山村迅速发展起青梅产业,目前已种植青梅1000亩。不仅是青梅产业,在江津区政协的牵线搭桥下,龙山村还发展红花香桃100亩、蔬菜300亩、金丝皇菊100亩、魔芋种植200亩等特色种植产业。其中,青梅、金丝皇菊、魔芋与周边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产销关系,实现一二产融合发展。

与种植产业齐头并进的,还有龙山村的旅游项目。

龙山村风景优美,自然资源丰富,村里有海拔800米的龙登山。2019年,龙山村引进社会资本,发展起滑翔伞旅游体验项目,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但仅靠一个项目,游客往往来飞了就走了。为了留住游客,驻村工作队联系发展越野摩托车项目,游客到村里旅游,可以驾驶全地形车在青山绿林间恣意探险。

此外,綦河在龙登山脚下流过,周边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环境优美,驻村工作队和滑翔伞经营方商议后,决定利用綦河来发展水上摩托艇项目。在多方努力下,水上摩托艇项目很快孵化成功。

越野摩托车项目和水上摩托艇项目的加入,极大地提升了龙山村的吸引力。2022年5月,伴随着桑葚节和五一小长假的到来,龙山村“水陆空”特色乡村旅游体验项目预约人数超过了1000人。

一帮人“兴”美丽龙山

乡村振兴,“人”是关键。能不能引来人、能不能留住人,是乡村振兴做得好不好的一面镜子。

栽下梧桐树,方能引来金凤凰。“近年来,龙山村50岁以下的青年人返乡就业率越来越高。吸引他们返乡的最大因素是——龙山有变化,更有前景!”戴胜说。

以前的泥泞羊肠小道变成了拥有95公里硬化绿化亮化小康大道;以前无人问津的偏僻村落,变成了年游客量达5万余人的美丽乡村;以前刀耕火种的传统落后产业,变成了青梅、魔芋、香桃、菊花等高山特色效益农业和“海陆空”休闲体验观光的乡村旅游产业……毋庸置疑,龙山村的梧桐树已然根深叶茂。

近年来,江津区政协办公室帮扶集团为龙山村积极牵线搭桥,组织了多次专场招聘会为龙山村村民“零距离服务”,方便村民家门口实现就近就业,受到当地百姓点赞……贾嗣镇龙山村便民服务中心本土人才张陶就是返乡就业的人员之一。张陶,1985年出生,2015年退伍,曾在德感工业园某企业工作。去年,在帮扶集团组织的专场招聘会上,张陶了解到龙山村两委换届需要引进人才,他毅然放弃了园区的高薪工作,回到龙山村,成为该村本土人才岗位上的一员,主要负责该村乡村振兴项目的推进与衔接以及返贫监测、村民就业等工作。

“这两年,我见证了龙山村日新月异的变化,更加觉得返乡就业大有可为。”张陶说。今年,龙山村申报了8个乡村振兴项目,用工需求超100人,村民就近就业更加方便了。在用工中,龙山村还积极做好防止返贫工作,脱贫户占总用工比超40%。

与此同时,江津区政协还为龙山村“四处宣传”,吸引了一批批本土民营企业家来共同建设美丽龙山……同为本村人的蒋茂生带着家乡“情结”,带着为龙山村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愿望在村里开辟了100余亩土地,预备修建民宿“外婆家”。

“近年来,龙山村引进了龙登山户外运动发展滑翔伞、水上运动、山地摩托、露营等项目,在旅游接待方面有很大的需求,‘外婆家’建成开业后餐饮方面可以同时接待300至400人,同时也可提供住宿,可以为村里的旅游经济留下更多客源。”蒋茂生对未来充满期待。

如果说,吸引本土人才回村就业的是“乡愁”,那么“新龙山人”的到来则更具说服力。

“我们是2020年到龙山村的,目前已种植桃子、李子、青梅、枇杷等果树50余亩,同时,养殖了跑山鸡、鹅等近400只。”李先元说。夫妻俩是先锋镇人,此前在江津城区上班,在《江津日报》上看到了龙山村的变化,在实地考察后决定来到村里创业。如今,他们在龙山村种下的桃子、李子已经挂果,预计明年可以投产。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在江津区政协办公室帮扶集团的倾情帮扶、倾力支持下,各类人才纷纷回流,为这个昔日的市级贫困村增添了动力。如今,他们正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为龙山村各项事业造血赋能,续写乡村振兴的美丽诗篇!(通讯员 刘朦濛 吕晓 董志慧)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战”山记:江津区政协助力龙山村乡村振兴

2022-07-25 16:20:01 来源:

沿着盘山公路走进江津区贾嗣镇龙山村,农房院坝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绿植点缀,宽敞的公路穿村而过,两旁的景观树郁郁葱葱,山腰上成片的青梅林迎风挺立,美丽如画的乡村景象让人眼前一亮。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龙山村位于江津南部山区,曾是市级贫困村,山高路远田瘦,地势犬牙交错,最高海拔864.2米。

今年是江津区政协办公室对口联系龙山村的13个年头。江津区政协主要领导历来十分重视对龙山村的联系帮扶,带领区政协办公室帮扶集团在这4000余天的日子里,为龙山村兴基建、改村貌、强产业、绘“钱景”……仅今年以来,区政协主席杨利4次率队到龙山村进行现场调研,主持召开帮扶集团座谈会3次,牵头组织各成员单位向龙山村捐赠资金、物资(折合人民币)38万元。

龙山村在江津区政协办公室乡村振兴帮扶集团的全力帮扶下已经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一步一步补短板、锻长板,向着乡村振兴吹响了“冲锋号”。

如今,龙山村作为江津区唯一的“重庆市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试点村”,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接续奋斗,一个个乡村旅游项目陆续落地,一项项特色产业带动高质量发展,翻开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历史新篇。

一张图“活”发展大棋

高1.8米,宽1.8米,铺满半面墙,上面详细标注着脱贫户、产业项目、道路等信息。

一走进龙山村驻村工作队办公室,一张占领半面墙的龙山村地理信息数字地图格外醒目。“在数字屏幕上,这张图的分辨率可达到0.1米,村景细节清晰可见。”龙山村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傅博介绍。

为何龙山村要绘制这样一张实景地图?江津区政协办公室干部、驻村工作队队员戴胜说:“随着道路的畅通和扶贫产业发展,产业扎堆效应开始显现,越来越多项目前来对接洽谈。驻村工作队发现,面对这些不了解龙山村情况的客人,非常需要一张展现全村形貌的地图,让客人们在最短时间内认识龙山村。”

2021年7月,驻村工作队联合重庆市嘉陵江航道管理处、重庆星辰测绘仪器有限公司、中海达卫星导航、大疆创新等科技公司,利用北斗导航高精度定位、无人机遥感技术,实施完成了龙山村全域正射影像地图、重点区域实景三维信息和部分重点区域激光扫描的数据采集工作。

利用采集到的信息和数据,驻村工作队绘制了龙山村及周边约18平方公里0.1米高分辨率的“全域正射影像图”,以及4平方公里的重点区域“实景三维模型地理信息数字图”。这些数字成果被广泛用于龙山村土地管理、项目选址、管网改造等领域。

2021年年初,一家企业打算在龙山村发展越野摩托车项目,需要规划线路。利用数字地图,企业工作人员和驻村工作队不到1天就完成了线路规划。如果靠实地走访勘察,则预计至少要一周才能完成。

“由于地图上清晰地标注着脱贫户、五保户的位置,龙山村在进行产业布局时能够更加精准。”戴胜介绍,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驻村工作队倾向于把产业布局在低收入群众周边,方便他们实现家门口就业和获得土地流转收入,帮助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这样一张整村高精度实景图,不仅在江津区是首创,在全市也非常少见。它将在龙山村乡村振兴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傅博告诉说。

今年,龙山村还申请了“数商兴农工程”示范试点项目,该项目落地后,可进一步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农业生产和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一根线“牵”千亩产业

在龙山村,随处可见绿意盎然、迎风轻拂的青梅树。“这些青梅树可是‘远道而来’,是从海外引进的南高梅。”龙山村村民邹景福说。

为什么一个偏远山村种上了这么多海外来的青梅树?原来,这还得从江津知名酒企江小白说起。作为一家综合性酒业公司,江小白推出了品类多样的酒饮品牌,其中青梅酒品牌“梅见”销量突出。由于江津缺少青梅产出,江小白长期前往全国各地采购青梅原料。

一次调研中,江津区政协办公室帮扶集团了解到江小白这一情况,并得知企业有在江津布局青梅种植基地的打算。青梅种植基地能不能放在龙山村?既不愁销路,解决企业原料问题,又能增加村民收入。

说干就干,江津区政协办公室帮扶集团邀请农业专家,对龙山村的海拔、气候、土壤情况进行了分析论证,最终确定龙山村适合种植南高梅。很快,100亩的江小白梅见酒青梅试验田建起来了。

今年5月,江小白对收获的青梅果进行了检测,确定果实的总糖、总酸、可溶性固形物等酿酒的重要成分参数都很适宜,且酿出的青梅酒口感很好。

有了试验田作示范,龙山村迅速发展起青梅产业,目前已种植青梅1000亩。不仅是青梅产业,在江津区政协的牵线搭桥下,龙山村还发展红花香桃100亩、蔬菜300亩、金丝皇菊100亩、魔芋种植200亩等特色种植产业。其中,青梅、金丝皇菊、魔芋与周边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产销关系,实现一二产融合发展。

与种植产业齐头并进的,还有龙山村的旅游项目。

龙山村风景优美,自然资源丰富,村里有海拔800米的龙登山。2019年,龙山村引进社会资本,发展起滑翔伞旅游体验项目,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但仅靠一个项目,游客往往来飞了就走了。为了留住游客,驻村工作队联系发展越野摩托车项目,游客到村里旅游,可以驾驶全地形车在青山绿林间恣意探险。

此外,綦河在龙登山脚下流过,周边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环境优美,驻村工作队和滑翔伞经营方商议后,决定利用綦河来发展水上摩托艇项目。在多方努力下,水上摩托艇项目很快孵化成功。

越野摩托车项目和水上摩托艇项目的加入,极大地提升了龙山村的吸引力。2022年5月,伴随着桑葚节和五一小长假的到来,龙山村“水陆空”特色乡村旅游体验项目预约人数超过了1000人。

一帮人“兴”美丽龙山

乡村振兴,“人”是关键。能不能引来人、能不能留住人,是乡村振兴做得好不好的一面镜子。

栽下梧桐树,方能引来金凤凰。“近年来,龙山村50岁以下的青年人返乡就业率越来越高。吸引他们返乡的最大因素是——龙山有变化,更有前景!”戴胜说。

以前的泥泞羊肠小道变成了拥有95公里硬化绿化亮化小康大道;以前无人问津的偏僻村落,变成了年游客量达5万余人的美丽乡村;以前刀耕火种的传统落后产业,变成了青梅、魔芋、香桃、菊花等高山特色效益农业和“海陆空”休闲体验观光的乡村旅游产业……毋庸置疑,龙山村的梧桐树已然根深叶茂。

近年来,江津区政协办公室帮扶集团为龙山村积极牵线搭桥,组织了多次专场招聘会为龙山村村民“零距离服务”,方便村民家门口实现就近就业,受到当地百姓点赞……贾嗣镇龙山村便民服务中心本土人才张陶就是返乡就业的人员之一。张陶,1985年出生,2015年退伍,曾在德感工业园某企业工作。去年,在帮扶集团组织的专场招聘会上,张陶了解到龙山村两委换届需要引进人才,他毅然放弃了园区的高薪工作,回到龙山村,成为该村本土人才岗位上的一员,主要负责该村乡村振兴项目的推进与衔接以及返贫监测、村民就业等工作。

“这两年,我见证了龙山村日新月异的变化,更加觉得返乡就业大有可为。”张陶说。今年,龙山村申报了8个乡村振兴项目,用工需求超100人,村民就近就业更加方便了。在用工中,龙山村还积极做好防止返贫工作,脱贫户占总用工比超40%。

与此同时,江津区政协还为龙山村“四处宣传”,吸引了一批批本土民营企业家来共同建设美丽龙山……同为本村人的蒋茂生带着家乡“情结”,带着为龙山村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愿望在村里开辟了100余亩土地,预备修建民宿“外婆家”。

“近年来,龙山村引进了龙登山户外运动发展滑翔伞、水上运动、山地摩托、露营等项目,在旅游接待方面有很大的需求,‘外婆家’建成开业后餐饮方面可以同时接待300至400人,同时也可提供住宿,可以为村里的旅游经济留下更多客源。”蒋茂生对未来充满期待。

如果说,吸引本土人才回村就业的是“乡愁”,那么“新龙山人”的到来则更具说服力。

“我们是2020年到龙山村的,目前已种植桃子、李子、青梅、枇杷等果树50余亩,同时,养殖了跑山鸡、鹅等近400只。”李先元说。夫妻俩是先锋镇人,此前在江津城区上班,在《江津日报》上看到了龙山村的变化,在实地考察后决定来到村里创业。如今,他们在龙山村种下的桃子、李子已经挂果,预计明年可以投产。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在江津区政协办公室帮扶集团的倾情帮扶、倾力支持下,各类人才纷纷回流,为这个昔日的市级贫困村增添了动力。如今,他们正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为龙山村各项事业造血赋能,续写乡村振兴的美丽诗篇!(通讯员 刘朦濛 吕晓 董志慧)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潘雷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