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县开展村校足球活动关注末端校园 奔跑吧少年球员




华龙网5月24日15时20分讯(实习记者 周晓雪)杉木、楠竹、葛藤做的球门你见过吗?在大家都把眼光聚焦到大城市、发达城镇学校时,彭水县教委没有忘记那些地处偏僻、贫困落后的村校留守儿童,提出“末端校园足球”理念。不但普及推广足球知识、推进足球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还于前(22)日,举办了彭水县第一届“健康校园杯”村校学生男子足球比赛,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
杉木楠竹做球门 水泥砖搭建足球墙 看乡村小孩如何玩转足球
在彭水平安镇楼房村校里,一个木制的球门格外抢眼。“这是用杉木做的,学校的老师借来工具自己做的。”平安镇楼房村校的廖老师说,“杉木在雨中不易被腐蚀,同时便于搬运,因为学校场地有限,所以篮球场和足球场是共用的,上足球课的时候我们就把球门搬过来,上篮球课的时候就把球门搬开。”
“在村校足球推广中,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邹迟介绍说,有的学校利用当地盛产的楠竹、葛藤、质地坚硬的木材等,制成简易球门。有的学校场地狭窄,就用水泥砖自制了简易的足球墙,用于学生练习脚法。既节约资金,又安全实用。
同时,为了减少运动伤害,县教委决定逐步完善草坪建设,目前16所村校已经铺设了简易草坪。“我们还专门给孩子配备了护膝板,一定要保护好孩子的膝盖、骨头。”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专职督学周勇说。
编写教材促学习 举办比赛促推广
彭水县教委根据村校教师普遍年龄老化、知识层次低等实际,专门开发了通俗易懂的末端校园足球校本教材。
“因为村小老师没有专业的足球知识,我们就将教材精简为六个课时,讲解一些关于足球的基础知识。”县教委体卫艺科科长谢江陵说,因为之前没有教材,老师们备课时都去网上搜,没有统一的标准,授课时比较盲目。
县教委根据村校的实际情况,编写并发放了教学讲义后,老师们教课有据可依,教学变得科学、规范。“比如老师在第一课会讲一些关于足球的历史、相关知识,先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讲解球技战术、竞赛规则等,有一个循序渐进地学习过程。”谢长陵说。
同时,对于师资缺乏的实际情况,县教委派出全县仅有的九个足球专项教师,对每个中心校、完小培训一名体育教师,然后这些教师回去培训村校教师,掌握基本的足球知识和教学方法、训练技能。
此外,彭水县教委在普及的基础上,还为村校孩子搭建平台,集中举办村校足球赛。
此次彭水县第一届“健康校园杯”村校学生男子足球比赛在彭水汉葭中学举行,共17所村校、200余名运动员参赛。“希望本次活动能以赛促学、以赛促练。”谢长陵说,“足球不仅能锻炼身体,它还具有文化功能。我们希望通过足球这个载体,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和运动的快乐。”
足球带给留守儿童更多自信和快乐 奔跑吧少年们
在汉葭中学比赛场地旁,一位身穿黄色球衣的小孩正目不转睛地盯着场上的比赛。他是联合石柱村校六年级的一名学生,名叫赵威,今年13岁。
“之前不了解足球,只从电视上看到过足球比赛。”赵威说:“我有想过踢球,看着那些在足球场上奔跑的人我很羡慕。”放学后,赵威和同学们都会自愿在学校多练两个多小时,他和同学们都很喜欢在球场上奔跑的感觉。
谈及学习足球后最大的感受,赵威告诉记者:“我以后长大不想打工,想参加体育活动,希望通过足球可以改变生活。”
“村校的孩子90%都是留守儿童,性格大都很孤僻。”联合石柱村校的体育老师陈俊告诉记者,自从足球在村校推广后,这些孩子最大的变化就是性格开朗很多,团结合作意识也增强了。
“足球在村校推广后,感觉就是春天来了。”汉葭中学体育老师戴兵说,“之前村校没有体育老师,没有器材,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足球这项运动。现在教委加大支持力度,村校的孩子也有了自己的空间,有了自己喜欢的项目,学生们学习的兴趣非常高。”
“这些大山深处的五人制绿茵场,与其说是给山里娃提供了更安全的运动场地,不如说是让他们看到了冲出山沟,走向人生繁华的希望。”戴兵感叹到。
(微博报料方式:网友可登录新浪微博“@华龙网原创新闻”提供新闻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