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贫程度最深 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彭水是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全市贫困面最广、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四县之一。”谈起彭水扶贫现状,该县扶贫办党组书记付卫强如是说。
据悉,彭水全县296个村(居)中有115个贫困村,贫困人口9.6万人,贫困发生率19%,列全市第4位,2013年全县农村居民纯收入6723元,比全市、全国分别低 1577元和2173元 。
“‘上学难、行路难、饮水难、增收难、就医难、增收难、保障难’等突出民生问题制约了彭水经济社会发展。”付卫强说。
多措并举 减贫率达20.19%
根据彭水县扶贫办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彭水实现全县农业人口人均纯收入为7597元,比上年增长13%,减贫20745人,减贫率达20.19%。而这一组数据的背后,则是彭水多措并举的努力。
“在教育扶贫方面,我们保留、巩固建设村小74所,启动100名城镇教师支教农村学校、招聘50名‘特岗教师’,充实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据付卫强介绍,该县投入教育项目资金3.395亿元,改善城乡办学条件,并落实贫困学生资助金5160万元,资助、惠及贫困学生33400人次。
同时,该县新续建行政村通畅公路66个项目567公里,村级公路通畅率达到90%以上;启动撤并村通达路建设1000公里,涉及项目181个;增设农村客运线路15条,解决15个乡镇群众出行问题。
此外,彭水已实施供水工程275处,覆盖20个乡镇101个村,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8.05万人;整治山坪塘618口,其中位于贫困村的有390口,有效解决8.3万人的饮水水源问题。
产业扶贫带动数万人就业 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2014年,彭水县扶贫办与产业扶贫专项工作组在郁山镇启动产业扶贫试点工作,针对郁山镇的资源禀赋和特色,以红薯种植为扶贫骨干产业。
同年,郁山镇种植优质高淀粉红薯的农户户均纯收入5000元以上,纯收入5-7万元有30余户,纯收入3-5万元有10余户,其中清洁村的清洁村葛先普、葛先平种植高淀粉红薯100亩,亩均产量7000余斤,纯收入达10万元以上,增收效果十分显著。
“我们根据本地的特色,大力发展粮油、畜牧、烤烟、红薯、油茶等特色主导产业,促使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彭水县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县种植烤烟11.83万亩、带动群众2.2万户,烟农实现收入2.265亿元;完成魔芋种植6683亩、带动群众1063户;种植红薯18.3万亩,收购红薯将超20万吨,带动群众3.6万户,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种植油茶10万亩,带动群众1万余户。
彭水县有关负责人谈道:“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扶贫应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政府引导是基础,因地制宜,选准扶贫产业项目是关键。”
(微博报料方式:网友可登录新浪微博“@华龙网原创新闻”提供新闻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