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机器人“大堂经理”有点萌:可指引办卡还能熟记客人声音面容
重庆市16家银行代表启动消费者权益保护承诺 记者佘振芳 摄
智能机器人“大堂经理”吸引了市民们的关注 记者佘振芳 摄
华龙网3月13日12时06分讯(记者 佘振芳) “你有男朋友吗?”“姐姐,我才三岁呢!”机器人也能当银行大堂经理了,除了指引办业务还会卖萌耍宝。今(13)日,由重庆银监局主办的“提升银行消费服务质效 保护银行消费者八项权益”重庆市银行业金融机构3.15金融服务宣传日活动在渝北区龙头寺公园举办,全市16家银行派出代表在现场为市民答疑解惑,教市民们使用银行机具,工作人员表示,市民通过智能设备办理银行业务可以大大减少排队时间。
市民被相熟理财经理“飞单”骗取200万
记者在现场看到,为了更好地帮助市民了解金融产品的使用安全和金融维权相关知识,活动现场分为互动宣传区、主题宣传区和体验宣传区。
互动宣传区通过播放生动有趣的消费者保护宣传片,向市民传播金融安全知识,主持人还围绕宣传内容,邀请现场观众进行有奖问答,提高了现场市民的参与积极性。
主题宣传区主要围绕“了解您身边的自助设备”、“银行理财及代销产品小常识”、“电子银行使用小贴士”、“银行卡使用小攻略”、“警惕诈骗活动小提示”、“防范飞单行为小要点”六大板块进行宣传,通过资料派发、案例讲解等形式,加强金融消费者的风险防范意识,大力提升了金融消费者依法理性维权的意识。
什么是“飞单”?现场银行工作人员介绍了这样一个案例:
于女士是某银行的VIP高端客户,在该支行理财经理朱某处购买理财产品已有10余年。2013年10月21日,朱某向于女士推荐了一款“银行内部的高收益产品”,声称只针对VIP客户,100万元起售,3个月结一次利息,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1%,并承诺“到期保本保息绝对没有问题”。于女士出于对朱某的长期信任,购买了200万元的产品,通过网银进行了转账,转账凭证显示的收款方是某投资管理中心,签署的合同落款是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随后,于女士先后收到两期利息,但从2014年9月起,再未收到利息,12月产品到期时甚至连本金都未能兑付。于女士到银行投诉时才发现,签署的合同根本没有银行的盖章,而与她有相同被骗经历的,都是与银行理财经理有着多年交情的VIP客户。
这便是一例典型的银行员工私售“飞单”,利用客户对理财经理和银行的信任,模糊银行产品和非银行产品的区别,以高息为诱饵,欺骗销售,给客户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银行工作人员提醒市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防范“飞单”:注意查证购买产品是否银行正规产品,关注购买产品的资金是否汇入银行账户,对高额回报要有独立清晰的判断,仔细阅读理财产品说明书。一旦发现“飞单”应尽快向银行上级部门投诉,以便最大限度挽回损失。
通过智能设备办理业务可缩短排队时间
体验宣传区也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参观。银行工作人员现场教市民们使用银行机具,学习如何规避银行业务办理中的风险等。
家住鲁能星城的杨大爷告诉记者,每次去银行最恼火的就是排队时间太长,办个业务需要一个小时以上,现场银行工作人员向杨大爷介绍道,其实开卡、信用卡启用、挂失等以往需要在柜台办理的非现金业务,都可以通过在银行大堂陈设的ipad可视柜台或最新的智能终端机器来办理,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排队等候的时间。
记者注意到,现场吸睛度最高的是一台智能机器人,它的身份是某银行“大堂经理”。“请问你想办理什么业务呢?”“开户。”“请问你是否携带了身份证?”这台机器人“大堂经理”除了会熟练准确地向客户指引、介绍银行的各类业务,还擅长卖萌耍宝,“你有男朋友吗?”“姐姐,我才三岁呢!”现场围观的市民们被逗得哈哈大笑。银行工作人员介绍道,这名机器人去年就上岗了,它会将与自己打过交道的客户声音、面部特征等资料储存起来,当再次见到客户或者听到客户的声音,就会主动上前打招呼。机器人分担了大堂经理的很多工作,直接起到了分流客户、节省业务办理时间的作用。
此次3.15金融服务宣传日活动旨在通过加强金融宣传,普及金融知识,提高金融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安全意识,推进辖区内银行自身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还运用创新宣传方式,拓展宣传渠道,旨在进一步提高消费者风险辨识能力,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维权能力,营造良好的金融消费者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