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独行侠勇闯原始部落 放牧区变成野生动物的天堂
星巴为当地巡逻人员募集到的重庆产摩托。
7月25日中午,阳光普照的肯尼亚奥肯耶野生保护区,我们乘坐的10人座小飞机,稳稳降落在泥石铺就的简易跑道上。4位身着红袍的马赛人迎上前,一边用重庆话热情地招呼“兄弟伙”,一边帮我们提包拎箱。
坐上四面透风的敞篷车,向导杰克逊打开了步话机,简短交流后,他告诉我们,步话机里浑厚嗓音的男人,就是我们即将见面的马赛马拉“守护神”——重庆崽儿星巴。
这是位于肯尼亚的一块保护区,面积约73平方公里。尽管赤道横穿了这里的大片区域,但因处在海拔1600多米的高原,所以,即使正午的阳光下,空旷的草原仍透着凉意。四面透风的敞篷车飞驰在草原上,飞扬的尘土不时卷入车内;窗外,则不时掠过一头头野生动物——埋头吃草的角马、嬉戏追逐的羚羊、不停奔跑的野猪、在灌木丛中好奇地张望我们的长颈鹿……半个多小时后,一道平缓的斜坡上,星巴一身戎装,站在一棵挺拔的大树下。看到车辆从远处驶来,他离开那辆军绿色巡逻车,快步迎向我们。
星巴,原名卓强,曾在重庆市政府一部门工作。2011年,他辞去公职,到肯尼亚马赛马拉担任一名野生动物保护的公民科学家,在奥肯耶自然保护区从事大型猫科动物狮子的保护研究。
“小时候我就向往非洲,对野生动物有着天然的喜爱。200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到了这里,当时我的内心就告诉我,这里是我向往的家园,这里有我一生应该做、也喜欢做的事业!”在丛林深处用帐篷搭就的营地里,星巴告诉我们,他在当年就辞去了“朝九晚五”、平淡如常的上班族生活,从此走上了当一名野保人士的道路。
星巴把重点放在了非洲狮的研究与保护上。改名星巴,也因为在斯瓦希里语里,把狮子叫做星巴。“狮子是非洲草原生态系统的旗舰动物,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栖息地丧失和人狮的冲突,非洲狮的数量已从100年前的20万只减少到今天的不到3万只,不采取保护措施,20年后狮子将从地球上消失!”他说。
但在当时,星巴的万丈热情并不为外人理解,有很多西方人士不相信中国人能来非洲做野保。“当时很多人认为,中国人对野生动物并不友善。我舍弃一切来到这里,他们似乎却并不领情。”星巴说,为打消他们的疑虑,他只身住进了马赛人的原始部落,与他们同吃同住,带去现代文明,争取信任与理解。
经过两年努力,星巴用诚意打动了他们,马赛人的酋长们邀请他加入马赛族,以表彰他对当地原始社区和野生动物保护区的巨大贡献。星巴正式启动了他的野保计划。
“刚开始时,由于人狮矛盾尖锐、野保资金匮乏,情况很令人揪心。”星巴说。为尽快改变糟糕的状况,星巴决定,先从改变观念意识入手,引导当地人共同参加野保,“现在已不是靠科学家搞些研究、做点宣传就能凑效的时代了,必须有新的思维。”在实践中,他探索出了“发展生态旅行-增加当地居民收入-促进全民参加”的全新方法,并通过修建大量的防狮围栏,改善人狮关系,使野保工作步入良性循环。
“现在,已有几家英国人开办的丛林帐篷酒店。收益除增加防备力量外,还与马赛人共享,这让他们体会到,保护野生动物可以有所收益。”星巴说,尝到甜头的马赛人开始自觉支持他的事业,许多人还主动要求加入到巡逻队伍,从事具体工作。
作为第一个深入非洲保护野生动物的中国人,星巴还通过画展、图片展、演讲等方式,为“狮子守护者”项目赢得经费和物资的支持,“目前已累计募集到六七百万人民币,其中不少是来自我的家乡重庆的捐赠!”
独在异乡闯荡的星巴已取得了初步成功。奥肯耶野保区的动物大量增加,目前栖息着50种哺乳动物、500多种鸟类,成为马赛马拉地区植被最好野生动物密度最大的保护区,是名副其实的动物天堂!
更重要的是,他的事迹打动了更多的后来者,野保的理念正像沁人心脾的草原春风,吹向远方,引来更多后来人。“现在,每年从中国和世界各地会有100多人来现场参与支持我们开创的野保事业。”星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