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曼兮 让人生在挑战中更灿烂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16-09-12

  李曼兮在接受记者采访。

  李曼兮,24岁,重庆綦江人。17岁留学古巴,18岁回到重庆,进入四川外国语大学学习。在校期间,担任校翻译协会会长。本科毕业后到香港读研。现任新华社亚太总分社新闻摄影部编辑。

  ■ 感言:人生就是不断爬楼梯的过程,虽然总有一天会因为爬不动了而停下来,但在那之前,为什么不趁还有力气多爬几层呢?

  和同龄女孩相比,李曼兮外貌并不显眼。今年3月的一天,当记者在新华社亚太总分社见到她时,身着一件牛仔衬衫,配上一件简单的毛衣,显得有些成熟,但在采访时,她时不时吐个舌头、扮个鬼脸,掩饰不住她原本的活泼劲儿。

  17岁出国留学,18岁回国就读四川外国语大学、在校期间任校翻译协会会长,到丹麦王国驻重庆总领事馆实习,并通过微博帮大学生们找工作,毕业后又来到香港继续深造,应聘新华社亚太总分社新闻摄影部编辑岗位……年轻的李曼兮有着足以写满几页A4纸的经历。

  在多数人眼里,90后是二次元的(意为虚幻世界,形容脱离现实)代名词,但李曼兮说,自己只是在追求多样的人生,“敢于挑战,会让我的人生变得更灿烂。”

  17岁“自讨苦吃”留学古巴

  李曼兮是家里的独生女,父亲是公务员、母亲是英语老师,她从小成绩优异,在学校读书期间也没让父母过多的操心。

  2009年,李曼兮从南开中学毕业后,被中国和古巴的教育合作项目录取,该项目由古巴政府提供资金,招收中国学生到古巴哈瓦那大学学习。当时,亲友们很是不解,因为古巴条件艰苦,从小在父母精心呵护下长大的李曼兮为何要选择去古巴呢?

  “就是因为父母照顾得太好,我才想去古巴,让自己能够在远离父母的环境中更加独立。”李曼兮毫不讳言当年选择去古巴的初衷。她说:“这个在别人看来‘自讨苦吃’的过程就像游戏打怪兽,打的时候全身是伤,但打完后却一身畅快。”

  留学古巴是一番新的体验:古巴的高校对留学生实行封闭式管理,平时不能轻易出校门,且当地物资缺乏,几乎每顿饭都是用一个烹饪方式做猪肉,吃得多了很是腻味。当时,大家的“奢侈享受”就是偶尔请假到集市上买菜,在宿舍用自带的火锅底料煮火锅。

  有一次她和同学们乘坐当地的老爷车去集市买菜时,空中突然飞来一个棒球,砸在老爷车前挡风玻璃上。飞起来的碎玻璃嵌到手臂上,而她并没有将这件事告诉父母。因为她觉得出门在外,要学会报喜不报忧。

  在古巴学习时,每天早上的晨会都会升中国国旗和奏中国国歌。只要一听到国歌,不管她在哪个角落,都会停下手中的事,面向国旗方向唱国歌,那时就有了家的感觉,有了克服困难的动力。

  就这样,李曼兮完成了第一年的课程,获得哈瓦那大学颁发的西班牙语语言证书。她觉得自己“自讨苦吃”的阶段性目标已经实现了,便选择了回国。

  大学期间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获评重庆市优秀大学毕业生

  回国后的李曼兮进入四川外国语大学(原四川外语学院)翻译学院学习。在校期间,她通过竞选担任了翻译协会会长,并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和不少埋头学习的同学不同,李曼兮总是想方设法地“找事做”。翻译协会的事务本来就不少,她又参加了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的支教项目,担任布里斯班—重庆商务洽谈会陪同翻译,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志愿者等。“人的一辈子是短暂的,我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多做些事,多体验不同的人生。”李曼兮说。

  2014年,李曼兮到丹麦王国驻重庆总领事馆实习,参与政府照会、招标公告、新闻稿等的笔译工作。当时读大四的她即将面临大学毕业,同学们都在忙着找工作。细心的她发现不少毕业生在提交简历时缺乏针对性,多是在简历上泛泛而谈,在选择企业时也是漫无目的地在网上进行搜索。于是,她注册了名为@重庆实习的新浪微博,通过网络将自己筛选过的企业实习或招聘信息进行发布。

  李曼兮说,用人单位比较注重毕业生的实习经历,她不但在微博上跟大家分享一份好的简历应具备哪些要素,而且将用人单位的用人信息、联系方式等直接发布到微博上,方便大家筛选。

  短时间内,她的微博竟然圈粉无数,不少人通过她的微博找到了工作,并发来私信表示感谢,这让她很有成就感。而微博的点击率也吸引了一些企业,希望花钱买购买该微博账号,她不肯答应。

  2014年,李曼兮凭借优异的成绩和丰富的经历,获得“重庆市优秀大学毕业生”称号。

  “生命不息、挑战不止,我的未来还在路上”

  本科毕业后,她申请到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继续深造,2015年10月,通过应聘进入了新华社亚太总分社,成为新闻摄影部编辑。

  为了方便上班,她在油尖旺区太子一栋老居民楼里租了一间房。这间房还不到6个平方米,推开门就是一张宽90厘米的单人床,床和小书桌之间的空间只够转个身,此外就只有一个小小的卫生间。“虽然第一次住这么小的地方,但我很快就适应了。香港的住房空间都不大,而且这个小房间的房租只要4300元港币,在香港还算便宜。”李曼兮说。

  做编辑需要对中文、英文来稿进行选择、编辑和修改,稿件的准确性要排在第一位,这就需要不断地推敲、检查和核实,对于个性大大咧咧的李曼兮来说,这份细致的工作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她耐心地编辑每一篇稿件,因为这对她来说,又是一次与之前不同的人生经历。

  在同事吕小炜眼里,这个活泼的重庆妹子就是办公室里的开心果,是一个行走的“表情包”。每当办公室气氛沉闷时,她总是会扮几个鬼脸,讲几个笑话,大家全都会开怀大笑起来。而在工作上,她和同事人均每天处理几十到上百条图片新闻稿,但她从不叫苦叫累。

  工作之余,李曼兮最喜欢的休闲活动就是行山(香港话里的“爬山”),每次行山的过程都能让她产生身在重庆的错觉,从而一解思乡之苦。

  在李曼兮看来,香港只是她人生旅途中站点之一,喜欢挑战的她还要继续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她为自己制定的近期目标是去美国学习深造,继续提高。

  “生命不息、挑战不止,我的未来还在路上。”李曼兮说。

  今晚,重庆卫视同步播出相关报道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新闻 |  问政 |  资讯 |  百事通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李曼兮 让人生在挑战中更灿烂

2016-09-12 11:39:49 来源: 0 条评论
【摘要】 李曼兮,24岁,重庆綦江人。17岁留学古巴,18岁回到重庆,进入四川外国语大学学习。在校期间,担任校翻译协会会长。本科毕业后到香港读研。现任新华社亚太总分社新闻摄影部编辑。

  李曼兮在接受记者采访。

  李曼兮,24岁,重庆綦江人。17岁留学古巴,18岁回到重庆,进入四川外国语大学学习。在校期间,担任校翻译协会会长。本科毕业后到香港读研。现任新华社亚太总分社新闻摄影部编辑。

  ■ 感言:人生就是不断爬楼梯的过程,虽然总有一天会因为爬不动了而停下来,但在那之前,为什么不趁还有力气多爬几层呢?

  和同龄女孩相比,李曼兮外貌并不显眼。今年3月的一天,当记者在新华社亚太总分社见到她时,身着一件牛仔衬衫,配上一件简单的毛衣,显得有些成熟,但在采访时,她时不时吐个舌头、扮个鬼脸,掩饰不住她原本的活泼劲儿。

  17岁出国留学,18岁回国就读四川外国语大学、在校期间任校翻译协会会长,到丹麦王国驻重庆总领事馆实习,并通过微博帮大学生们找工作,毕业后又来到香港继续深造,应聘新华社亚太总分社新闻摄影部编辑岗位……年轻的李曼兮有着足以写满几页A4纸的经历。

  在多数人眼里,90后是二次元的(意为虚幻世界,形容脱离现实)代名词,但李曼兮说,自己只是在追求多样的人生,“敢于挑战,会让我的人生变得更灿烂。”

  17岁“自讨苦吃”留学古巴

  李曼兮是家里的独生女,父亲是公务员、母亲是英语老师,她从小成绩优异,在学校读书期间也没让父母过多的操心。

  2009年,李曼兮从南开中学毕业后,被中国和古巴的教育合作项目录取,该项目由古巴政府提供资金,招收中国学生到古巴哈瓦那大学学习。当时,亲友们很是不解,因为古巴条件艰苦,从小在父母精心呵护下长大的李曼兮为何要选择去古巴呢?

  “就是因为父母照顾得太好,我才想去古巴,让自己能够在远离父母的环境中更加独立。”李曼兮毫不讳言当年选择去古巴的初衷。她说:“这个在别人看来‘自讨苦吃’的过程就像游戏打怪兽,打的时候全身是伤,但打完后却一身畅快。”

  留学古巴是一番新的体验:古巴的高校对留学生实行封闭式管理,平时不能轻易出校门,且当地物资缺乏,几乎每顿饭都是用一个烹饪方式做猪肉,吃得多了很是腻味。当时,大家的“奢侈享受”就是偶尔请假到集市上买菜,在宿舍用自带的火锅底料煮火锅。

  有一次她和同学们乘坐当地的老爷车去集市买菜时,空中突然飞来一个棒球,砸在老爷车前挡风玻璃上。飞起来的碎玻璃嵌到手臂上,而她并没有将这件事告诉父母。因为她觉得出门在外,要学会报喜不报忧。

  在古巴学习时,每天早上的晨会都会升中国国旗和奏中国国歌。只要一听到国歌,不管她在哪个角落,都会停下手中的事,面向国旗方向唱国歌,那时就有了家的感觉,有了克服困难的动力。

  就这样,李曼兮完成了第一年的课程,获得哈瓦那大学颁发的西班牙语语言证书。她觉得自己“自讨苦吃”的阶段性目标已经实现了,便选择了回国。

  大学期间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获评重庆市优秀大学毕业生

  回国后的李曼兮进入四川外国语大学(原四川外语学院)翻译学院学习。在校期间,她通过竞选担任了翻译协会会长,并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和不少埋头学习的同学不同,李曼兮总是想方设法地“找事做”。翻译协会的事务本来就不少,她又参加了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的支教项目,担任布里斯班—重庆商务洽谈会陪同翻译,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志愿者等。“人的一辈子是短暂的,我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多做些事,多体验不同的人生。”李曼兮说。

  2014年,李曼兮到丹麦王国驻重庆总领事馆实习,参与政府照会、招标公告、新闻稿等的笔译工作。当时读大四的她即将面临大学毕业,同学们都在忙着找工作。细心的她发现不少毕业生在提交简历时缺乏针对性,多是在简历上泛泛而谈,在选择企业时也是漫无目的地在网上进行搜索。于是,她注册了名为@重庆实习的新浪微博,通过网络将自己筛选过的企业实习或招聘信息进行发布。

  李曼兮说,用人单位比较注重毕业生的实习经历,她不但在微博上跟大家分享一份好的简历应具备哪些要素,而且将用人单位的用人信息、联系方式等直接发布到微博上,方便大家筛选。

  短时间内,她的微博竟然圈粉无数,不少人通过她的微博找到了工作,并发来私信表示感谢,这让她很有成就感。而微博的点击率也吸引了一些企业,希望花钱买购买该微博账号,她不肯答应。

  2014年,李曼兮凭借优异的成绩和丰富的经历,获得“重庆市优秀大学毕业生”称号。

  “生命不息、挑战不止,我的未来还在路上”

  本科毕业后,她申请到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继续深造,2015年10月,通过应聘进入了新华社亚太总分社,成为新闻摄影部编辑。

  为了方便上班,她在油尖旺区太子一栋老居民楼里租了一间房。这间房还不到6个平方米,推开门就是一张宽90厘米的单人床,床和小书桌之间的空间只够转个身,此外就只有一个小小的卫生间。“虽然第一次住这么小的地方,但我很快就适应了。香港的住房空间都不大,而且这个小房间的房租只要4300元港币,在香港还算便宜。”李曼兮说。

  做编辑需要对中文、英文来稿进行选择、编辑和修改,稿件的准确性要排在第一位,这就需要不断地推敲、检查和核实,对于个性大大咧咧的李曼兮来说,这份细致的工作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她耐心地编辑每一篇稿件,因为这对她来说,又是一次与之前不同的人生经历。

  在同事吕小炜眼里,这个活泼的重庆妹子就是办公室里的开心果,是一个行走的“表情包”。每当办公室气氛沉闷时,她总是会扮几个鬼脸,讲几个笑话,大家全都会开怀大笑起来。而在工作上,她和同事人均每天处理几十到上百条图片新闻稿,但她从不叫苦叫累。

  工作之余,李曼兮最喜欢的休闲活动就是行山(香港话里的“爬山”),每次行山的过程都能让她产生身在重庆的错觉,从而一解思乡之苦。

  在李曼兮看来,香港只是她人生旅途中站点之一,喜欢挑战的她还要继续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她为自己制定的近期目标是去美国学习深造,继续提高。

  “生命不息、挑战不止,我的未来还在路上。”李曼兮说。

  今晚,重庆卫视同步播出相关报道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周鑫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新重庆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