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改革创新发力 转型升级加速——访重庆市市长张国清

来源:人民日报2017-09-04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面对新的发展阶段,重庆如何延续良好发展态势?如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日前,本报记者专访了重庆市市长张国清。

  三大支撑

  增长有速度有质量有效益

  记者:您如何看待重庆的发展问题?

  张国清: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直辖市,直辖20年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处于欠发达阶段、属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既面临追赶先发地区脚步的紧迫问题,也有加快结构调整、提升质量效益的艰巨任务。2016年初,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一个目标”“两点定位”“四个扎实”的要求,为重庆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基本路径,是做好重庆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谋划和推动重庆发展,首要任务是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思想上高度认同、行动上坚定跟随,切实把新发展理念和中央决策部署与本地区实际结合起来,确保发展方向正确、路径正确。

  记者:近年来,重庆经济增长速度连续位居全国前列,这种态势能否延续?动力何在?

  张国清:重庆保持有速度、有质量、有效益的增长,十分必要而紧迫,这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也是肩负起中央对重庆发展期望之必须。从现实基础和发展趋势看,也是能够做到的。主要基于3个判断:一是补短板可以释放有效需求。重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与发达地区相比,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还有较大差距。差距也是潜力,潜力形成势能,补短板的过程可以释放大量有效需求,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二是结构调整能够培育产生新动能。重庆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拥有2.6万亿元工业体量,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产业链延伸,可以培育出诸多新产业、新业态,还能带动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产城融合,支撑新型城镇化发展,形成经济的良性循环。三是改革开放创新会释放制度红利。国家在重庆陆续布局中新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自贸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上原有的两江新区、高新区和保税区,重庆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开发开放平台体系,改革红利和政策效应进入加速释放期,这会给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劲支撑。

  抓牢主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有力

  记者:重庆如何将机遇转化为动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张国清:关键是牢牢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去年初,按照中央统一部署,重庆制定了“1+4+X”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即1个总体方案和国资国企改革、化解过剩产能、去房地产库存、防范金融风险4个专项方案以及若干任务清单,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一年半时间里,全市累计去除钢铁产能800多万吨、煤炭产能2000多万吨,处置工业领域“僵尸企业”343户,房地产去化周期降到合理区间,有效减少了无效供给对经济的负拉动。增加有效供给方面,我们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兴市,聚焦以现代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具体而言,就是立足发展阶段和区域特点,既抓牵动性强的大项目,也不放弃有技术和市场优势的中小项目;既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也着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巩固提升;既注重引入新的投资者,也重视已有项目产业链拓展;既发展工业经济,也振兴现代服务业。总的原则,就是看项目是否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看市场前景、创新含量、投入产出效率和环境友好度,更多关注增加值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切实把质量和效益摆到首要位置。

  补足短板

  突破创新瓶颈增强发展后劲

  记者:重庆提出建设西部创新中心的目标,这方面有什么具体考虑?

  张国清: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重庆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短板。受创新资源和自身发展阶段限制,重庆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长期偏低,去年有较快增长,也仅为1.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4个百分点左右。提出建设西部创新中心,就是要自加压力,倒逼补短板、强弱项,尽早突破这个瓶颈问题。

  对创新,我们有几个基本认识。首先,创新并不都是“高大上”,都是“阳春白雪”,也并非少数人的专利。它既包括技术创新,也包括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还包括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与绝大多数企业都有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键是厚植创新土壤,吸引全社会参与,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其次,技术不等于技术能力,技术花钱可以买,技术能力买不到。只有集中精力攻克主导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掌握了持续更新的技术能力,经济发展才会更有后劲。再次,技术创新必须由企业唱主角,研发机构更多设在企业、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人才向企业集中,政府则主要围绕企业创新需求优化服务,并组织实施事关全局且企业难以承担的重大科技专项。在创新过程中,我们的态度是开明的,不以成败论英雄。创新本身没有失败之说,即便暂时受挫也是技术底蕴的积累,只要资金确实用在了技术研发上、用在了创新活动中,政府都会大力支持。当然,我们也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财政资金滥用,避免出现道德和法律风险。

  记者:从您的讲述中,能感受到重庆改革创新特别重视发挥市场作用,注重调动企业的积极性,那么在政策设计上又有什么安排呢?

  张国清: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就应该让企业大胆闯、大胆试,如果地方政府总是“赤膊上阵”,常常是事倍功半。政府的作用,更多体现为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和环境营造,政策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管用、能否兑现。改革创新方面,重庆在落实中央政策基础上,出台了“涉企30条”“创新45条”等系列措施,改变过去由政府主导的扶持方式,更多由市场说了算,政府不再直接“拉纤拖船”。当前的重点就是兑现政策、打好补丁。每一条政策都代表着政府信用和承诺,政府言必信、行必果,才能形成稳定的市场预期,让企业大胆去干、放心发展。

  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有直辖体制优势,有干部群众的顽强拼搏,重庆改革开放创新将持续推向深入,经济转型升级之路会越走越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一定能如期实现。

    感言

改革健企——

我们挤掉虚胖

重庆机电控股(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王玉祥

2016年实现利润总额超18亿元,同比增长32%;2017年上半年利润总额14亿元,同比增长107%。

曾经,我们企业面临虚胖困扰。

后来,我们改革创新,分类施策,做精存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去无效补短板,推进企业脱虚向实。

近3年来,集团退出无效企业48家,关闭清算17家厂办大集体,管理层级压缩至四级以内,分流人员3235人,每年减少亏损和各项费用支出达2.1亿元,止住了“出血点”。同时着力于产业创新,做强增量。积极向绿色环保新兴产业要增量,进入了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系统集成服务等新兴产业。

本报记者 崔 佳采访整理

政策减负——

我们破冰前行

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兴海

2016年集团产值首次突破200亿元,今年上半年集团整车销售首次突破20万辆。

曾经,我们用工成本高、人才引进难,迫切需要良好的发展环境,集团发展各方面亟待政府扶持。

后来,政府给我们发了3个政策红包:社保基数调整优惠政策、稳岗补贴、人才引进及岗位技能培训政策,让我们累计享受到1亿多元的利好,解决了往日难题。

信贷贴息方面,集团共获得5108万元政府支持;税收方面,政府给予了9840万元的扶持;科技创新方面,集团在新品开发及新技术应用、工厂技术改造、高端设备引进等方面,共获得2亿元政府支持。

本报记者 崔 佳采访整理

创新创业——

我们毫无顾虑

重庆中科云丛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周 曦

参与人脸识别国家标准、公安部标准以及行业标准的制定,入选“互联网+”重大工程,参与建设“人工智能基础资源公共服务云平台”。

2010年,我带着10余项专利从美国回到重庆。经过3年艰苦努力,我们团队自主研发了基于人脸识别的系列智能安防产品,但成立公司的想法还只存于心底。

后来,中科院重庆研究院鼓励我们离职创业,提出为我们保留职位3年,大家投身创业的顾虑不复存在。2015年,我们获得了中科院和上市公司的投资,成立集团公司。公司落户两江新区后,在一系列高新企业优惠政策的扶持下,规模迅速扩大。

本报记者 李 坚采访整理

多方扶持——

我们茁壮成长

重庆芏科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陈科霖

公司已拥有6种产品,逐渐打开了市场,员工从最初的3人发展到近30人。

去年6月,读大一的我注册成立了重庆芏科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销售环保产品。最开始,我们没有资金、场地、设备,只能挤在寝室里办公。

后来,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微企孵化园的创业场地,并注入了5000元创业资金。我们又搭乘重庆市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东风,申请了价值近2万元的科技创新券,完成了商标注册和专利申报。

公司名字中的“芏”指小草,“芏科”寓意新生的科技。在政府和学校的帮扶下,看到公司像破土的小草一样茁壮成长,我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李 坚 赵杰昌采访整理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改革创新发力 转型升级加速——访重庆市市长张国清

2017-09-04 16:44:13 来源: 0 条评论
【摘要】面对新的发展阶段,重庆如何延续良好发展态势?如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日前,本报记者专访了重庆市市长张国清。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面对新的发展阶段,重庆如何延续良好发展态势?如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日前,本报记者专访了重庆市市长张国清。

  三大支撑

  增长有速度有质量有效益

  记者:您如何看待重庆的发展问题?

  张国清: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直辖市,直辖20年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处于欠发达阶段、属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既面临追赶先发地区脚步的紧迫问题,也有加快结构调整、提升质量效益的艰巨任务。2016年初,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一个目标”“两点定位”“四个扎实”的要求,为重庆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基本路径,是做好重庆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谋划和推动重庆发展,首要任务是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思想上高度认同、行动上坚定跟随,切实把新发展理念和中央决策部署与本地区实际结合起来,确保发展方向正确、路径正确。

  记者:近年来,重庆经济增长速度连续位居全国前列,这种态势能否延续?动力何在?

  张国清:重庆保持有速度、有质量、有效益的增长,十分必要而紧迫,这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也是肩负起中央对重庆发展期望之必须。从现实基础和发展趋势看,也是能够做到的。主要基于3个判断:一是补短板可以释放有效需求。重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与发达地区相比,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还有较大差距。差距也是潜力,潜力形成势能,补短板的过程可以释放大量有效需求,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二是结构调整能够培育产生新动能。重庆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拥有2.6万亿元工业体量,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产业链延伸,可以培育出诸多新产业、新业态,还能带动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产城融合,支撑新型城镇化发展,形成经济的良性循环。三是改革开放创新会释放制度红利。国家在重庆陆续布局中新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自贸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上原有的两江新区、高新区和保税区,重庆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开发开放平台体系,改革红利和政策效应进入加速释放期,这会给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劲支撑。

  抓牢主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有力

  记者:重庆如何将机遇转化为动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张国清:关键是牢牢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去年初,按照中央统一部署,重庆制定了“1+4+X”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即1个总体方案和国资国企改革、化解过剩产能、去房地产库存、防范金融风险4个专项方案以及若干任务清单,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一年半时间里,全市累计去除钢铁产能800多万吨、煤炭产能2000多万吨,处置工业领域“僵尸企业”343户,房地产去化周期降到合理区间,有效减少了无效供给对经济的负拉动。增加有效供给方面,我们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兴市,聚焦以现代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具体而言,就是立足发展阶段和区域特点,既抓牵动性强的大项目,也不放弃有技术和市场优势的中小项目;既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也着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巩固提升;既注重引入新的投资者,也重视已有项目产业链拓展;既发展工业经济,也振兴现代服务业。总的原则,就是看项目是否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看市场前景、创新含量、投入产出效率和环境友好度,更多关注增加值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切实把质量和效益摆到首要位置。

  补足短板

  突破创新瓶颈增强发展后劲

  记者:重庆提出建设西部创新中心的目标,这方面有什么具体考虑?

  张国清: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重庆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短板。受创新资源和自身发展阶段限制,重庆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长期偏低,去年有较快增长,也仅为1.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4个百分点左右。提出建设西部创新中心,就是要自加压力,倒逼补短板、强弱项,尽早突破这个瓶颈问题。

  对创新,我们有几个基本认识。首先,创新并不都是“高大上”,都是“阳春白雪”,也并非少数人的专利。它既包括技术创新,也包括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还包括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与绝大多数企业都有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键是厚植创新土壤,吸引全社会参与,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其次,技术不等于技术能力,技术花钱可以买,技术能力买不到。只有集中精力攻克主导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掌握了持续更新的技术能力,经济发展才会更有后劲。再次,技术创新必须由企业唱主角,研发机构更多设在企业、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人才向企业集中,政府则主要围绕企业创新需求优化服务,并组织实施事关全局且企业难以承担的重大科技专项。在创新过程中,我们的态度是开明的,不以成败论英雄。创新本身没有失败之说,即便暂时受挫也是技术底蕴的积累,只要资金确实用在了技术研发上、用在了创新活动中,政府都会大力支持。当然,我们也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财政资金滥用,避免出现道德和法律风险。

  记者:从您的讲述中,能感受到重庆改革创新特别重视发挥市场作用,注重调动企业的积极性,那么在政策设计上又有什么安排呢?

  张国清: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就应该让企业大胆闯、大胆试,如果地方政府总是“赤膊上阵”,常常是事倍功半。政府的作用,更多体现为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和环境营造,政策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管用、能否兑现。改革创新方面,重庆在落实中央政策基础上,出台了“涉企30条”“创新45条”等系列措施,改变过去由政府主导的扶持方式,更多由市场说了算,政府不再直接“拉纤拖船”。当前的重点就是兑现政策、打好补丁。每一条政策都代表着政府信用和承诺,政府言必信、行必果,才能形成稳定的市场预期,让企业大胆去干、放心发展。

  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有直辖体制优势,有干部群众的顽强拼搏,重庆改革开放创新将持续推向深入,经济转型升级之路会越走越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一定能如期实现。

    感言

改革健企——

我们挤掉虚胖

重庆机电控股(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王玉祥

2016年实现利润总额超18亿元,同比增长32%;2017年上半年利润总额14亿元,同比增长107%。

曾经,我们企业面临虚胖困扰。

后来,我们改革创新,分类施策,做精存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去无效补短板,推进企业脱虚向实。

近3年来,集团退出无效企业48家,关闭清算17家厂办大集体,管理层级压缩至四级以内,分流人员3235人,每年减少亏损和各项费用支出达2.1亿元,止住了“出血点”。同时着力于产业创新,做强增量。积极向绿色环保新兴产业要增量,进入了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系统集成服务等新兴产业。

本报记者 崔 佳采访整理

政策减负——

我们破冰前行

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兴海

2016年集团产值首次突破200亿元,今年上半年集团整车销售首次突破20万辆。

曾经,我们用工成本高、人才引进难,迫切需要良好的发展环境,集团发展各方面亟待政府扶持。

后来,政府给我们发了3个政策红包:社保基数调整优惠政策、稳岗补贴、人才引进及岗位技能培训政策,让我们累计享受到1亿多元的利好,解决了往日难题。

信贷贴息方面,集团共获得5108万元政府支持;税收方面,政府给予了9840万元的扶持;科技创新方面,集团在新品开发及新技术应用、工厂技术改造、高端设备引进等方面,共获得2亿元政府支持。

本报记者 崔 佳采访整理

创新创业——

我们毫无顾虑

重庆中科云丛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周 曦

参与人脸识别国家标准、公安部标准以及行业标准的制定,入选“互联网+”重大工程,参与建设“人工智能基础资源公共服务云平台”。

2010年,我带着10余项专利从美国回到重庆。经过3年艰苦努力,我们团队自主研发了基于人脸识别的系列智能安防产品,但成立公司的想法还只存于心底。

后来,中科院重庆研究院鼓励我们离职创业,提出为我们保留职位3年,大家投身创业的顾虑不复存在。2015年,我们获得了中科院和上市公司的投资,成立集团公司。公司落户两江新区后,在一系列高新企业优惠政策的扶持下,规模迅速扩大。

本报记者 李 坚采访整理

多方扶持——

我们茁壮成长

重庆芏科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陈科霖

公司已拥有6种产品,逐渐打开了市场,员工从最初的3人发展到近30人。

去年6月,读大一的我注册成立了重庆芏科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销售环保产品。最开始,我们没有资金、场地、设备,只能挤在寝室里办公。

后来,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微企孵化园的创业场地,并注入了5000元创业资金。我们又搭乘重庆市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东风,申请了价值近2万元的科技创新券,完成了商标注册和专利申报。

公司名字中的“芏”指小草,“芏科”寓意新生的科技。在政府和学校的帮扶下,看到公司像破土的小草一样茁壮成长,我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李 坚 赵杰昌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 苏桢淇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