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如何让老年人也享受到高品质生活? 重庆计划在养老方面这么做

来源:华龙网2018-04-15

    华龙网4月15日6时讯(记者 张勇)如何应对日益艰巨的养老服务工作,让老年人也享受到高品质生活?今(15)日,记者从重庆市民政局了解到,重庆将探索由机构兜底向资金兜底转变的保障模式,通过直接供养、政府购买服务、老年人补贴制度等方法,建立普惠性的基本养老服务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到2020年,全市所有养老机构的护理型床位要达到30%以上,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要覆盖全市80%的城市社区和60%的农村社区。

    早在1994年底 重庆就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据介绍,近20年来,我市人口老龄化程度逐年加深,并呈现出进入早、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多、空巢化的特点。重庆早在1994年底就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提前5年,是西部地区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

    截至2016年底,全市户籍总人口3394.66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704.74万人,占总人口的20.76%;65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476.67万人,占总人口的14.04%,远远超过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一个城市或地区的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超过10%或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超过7%的老龄化社会分界线。同时,全市80岁以上高龄老人有100.39万人,占总人口的2.96%;空巢老年人家庭65万户。

    我市养老产业初见成效 但五个方面依然存在不足

    为了应对这一艰巨而繁重的养老服务工作,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已修订完善《重庆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编制《重庆市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出台《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制定了《重庆社区养老服务“千百工程”实施方案》,通过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等方式,快速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大力提升养老服务能力。

    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机构1400所。其中,公办福利院67所,敬老院948所,社会办养老机构385所,养老床位达21.2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达30张。开展医养结合的服务机构473家,占养老机构总数的33.8%。城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增至1000所,各区县均建立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立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制度,全面提升养老机构运营风险防控能力,为280所依法成立的养老机构购买了保险,切实保障入住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此外,我市实施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对1084家养老机构进行整改,关停不合格养老机构64所;出台《重庆市养老机构服务管理标准》《重庆市社区养老服务规范》和《重庆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规范》等行业标准,委托第三方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进行绩效评价,督导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严格养老护理员从业资格,加强养老服务设施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卫生防疫、管理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监督管理。成立重庆市养老服务协会,强化行业自律,规范服务秩序。

    与此同时,重庆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搭建社区居家养老信息平台,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促进养老服务产业提质增效。

    目前,我市养老产业发展初显成效,已连续十二年举办中国(重庆)老年产业博览会,繁荣老年服务和老年用品市场,全市建成国家养老综合改革试点区2个、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区县3个、国家级居家和社区养老试点改革区1个、国家级示范养老机构2家、全国健康智慧养老企业2家、健康养老产业聚集区3个、医养结合示范机构5家。全市新增社会办养老机构74家,养老机构市场化运营比例达27.5%,新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企业25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会化运营比例达46%。

    虽然如此,重庆在养老产业的五个方面问题存在不足。一是养老服务资源在城乡、区域的分布不均衡,老年人可就近获取服务的机会和水平参差不齐。二是养老服务设施配置不够科学,老年人口密集区养老设施“一床难求”与远郊区域养老设施和乡镇敬老院设施利用率不高的现象并存。三是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错位,产品结构和供给方式单一,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四是养老服务业管理体制机制不活,用地难、融资难、运营难、用工难等问题未有效破解,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市场监管能力亟待提升。五是从业人员年龄普遍偏大,专业化水平不高,职业人才培养力度不够,人才资源队伍短缺。

    机构兜底向资金兜底转变 未来重庆民营养老机构将发挥更大作用

    面对上述问题,重庆将切实履行好政府托底保障职责,打破传统的低档次、低标准、仅仅针对特困老人的兜底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养老服务均等化制度;探索由机构兜底向资金兜底转变的保障模式,通过直接供养、政府购买服务、老年人补贴制度等方法,建立普惠性的基本养老服务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努力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公平感和幸福感。

    在三平台建设方面,重庆一是要打造养老服务大数据平台,全面汇总全市老年人的基础信息和服务需求,掌握养老机构发展现状,公布养老机构基本情况、床位信息和价格水平,促进供需信息对接和共享,提升养老机构智能化服务质量,并实施智慧养老工程,打造“智慧健康养老+互联网”系统平台,将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整合在老人活动、物品配送、家政服务、医疗护理等信息化平台中。二是要打造行业自律平台,发挥刚刚成立的全市养老服务协会的作用,建立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制度,推动制定养老服务行业标准,完善养老机构管理规范、服务标准等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建立行业信用评价体系,促进养老服务行业规范发展。三是要完善政府监管平台,贯彻实施《重庆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修订完善《重庆市城乡养老机构管理服务办法》,全面规范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登记管理、服务标准和监督检查,加强养老机构消防安全、服务质量等监督管理,建立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制度,建立养老服务业发展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全面落实养老服务发展政策。

    在构建三大体系方面,重庆准备一是建设公办养老机构市场化改革体系,逐步将公办养老机构以公建民营等方式委托社会力量参与运营,确保资产不流失、服务用途不改变、服务水平不降低、监督管理不缺失。2018年,我市将对公办养老机构进行体制改革探索,到2020年,全市政府运营的养老服务床位不超过50%。二是构建医养联盟营运体系,按照国家对医养结合工作的要求,到2020年,所有的养老机构都必须以不同形式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护理型床位要达到30%以上。结合重庆实际,在打造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的基础上,市民政局将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四联集团、重庆医药集团等共同打造医养联盟营运平台,探索医养结合营运新模式,满足老年人的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需求。三是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连锁体系,按照“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要覆盖全市80%的城市社区和60%的农村社区。市委、市政府安排实施社区养老服务“千百工程”,按照“五个一”(一批设施设备、一支服务队伍、一套服务标准、一个信息平台、一批服务项目)建设要求,全市新增社区养老服务站1000个,重点打造100个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开展跨区域的康复保健、家政服务、短期托养、长期照护、精神关爱等综合性市场化养老服务。

    在实施三大行动方面,重庆一是进行人才培养行动,采取发展专业教育、强化职业培训、完善薪酬和奖励制度等措施,力争到2020年,全市新增1万名养老服务一线的护理人才,培育1000名优秀的养老服务管理人才,满足养老服务业的人力资源需求。二是质量提升行动,继续按照民政部等六部委统一部署,遵循“适应需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多元供给”的发展思路,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推动养老机构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发展,打造10家连锁化养老机构,形成2个养老产业集聚区。充分利用重庆的自然风貌和人文环境,大力发展旅居养老、生态养老、温泉养老等养老新业态,打造一批具有重庆特色的养老服务新模式。三是公益宣传行动,深入宣传十九大对养老服务工作的新部署和新要求,重点宣传党和政府在加强养老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养老服务需求等方面的方针和举措,注重公益养老和市场养老的宣传互动,广泛宣传“新时代、新养老、新生活”养老理念,树立养老服务公益典型,培育养老服务工作典范。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如何让老年人也享受到高品质生活? 重庆计划在养老方面这么做

2018-04-15 06:00:16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4月15日6时讯(记者 张勇)如何应对日益艰巨的养老服务工作,让老年人也享受到高品质生活?今(15)日,记者从重庆市民政局了解到,重庆将探索由机构兜底向资金兜底转变的保障模式,通过直接供养、政府购买服务、老年人补贴制度等方法,建立普惠性的基本养老服务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到2020年,全市所有养老机构的护理型床位要达到30%以上,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要覆盖全市80%的城市社区和60%的农村社区。

    早在1994年底 重庆就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据介绍,近20年来,我市人口老龄化程度逐年加深,并呈现出进入早、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多、空巢化的特点。重庆早在1994年底就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提前5年,是西部地区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

    截至2016年底,全市户籍总人口3394.66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704.74万人,占总人口的20.76%;65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476.67万人,占总人口的14.04%,远远超过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一个城市或地区的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超过10%或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超过7%的老龄化社会分界线。同时,全市80岁以上高龄老人有100.39万人,占总人口的2.96%;空巢老年人家庭65万户。

    我市养老产业初见成效 但五个方面依然存在不足

    为了应对这一艰巨而繁重的养老服务工作,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已修订完善《重庆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编制《重庆市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出台《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制定了《重庆社区养老服务“千百工程”实施方案》,通过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等方式,快速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大力提升养老服务能力。

    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机构1400所。其中,公办福利院67所,敬老院948所,社会办养老机构385所,养老床位达21.2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达30张。开展医养结合的服务机构473家,占养老机构总数的33.8%。城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增至1000所,各区县均建立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立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制度,全面提升养老机构运营风险防控能力,为280所依法成立的养老机构购买了保险,切实保障入住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此外,我市实施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对1084家养老机构进行整改,关停不合格养老机构64所;出台《重庆市养老机构服务管理标准》《重庆市社区养老服务规范》和《重庆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规范》等行业标准,委托第三方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进行绩效评价,督导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严格养老护理员从业资格,加强养老服务设施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卫生防疫、管理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监督管理。成立重庆市养老服务协会,强化行业自律,规范服务秩序。

    与此同时,重庆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搭建社区居家养老信息平台,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促进养老服务产业提质增效。

    目前,我市养老产业发展初显成效,已连续十二年举办中国(重庆)老年产业博览会,繁荣老年服务和老年用品市场,全市建成国家养老综合改革试点区2个、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区县3个、国家级居家和社区养老试点改革区1个、国家级示范养老机构2家、全国健康智慧养老企业2家、健康养老产业聚集区3个、医养结合示范机构5家。全市新增社会办养老机构74家,养老机构市场化运营比例达27.5%,新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企业25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会化运营比例达46%。

    虽然如此,重庆在养老产业的五个方面问题存在不足。一是养老服务资源在城乡、区域的分布不均衡,老年人可就近获取服务的机会和水平参差不齐。二是养老服务设施配置不够科学,老年人口密集区养老设施“一床难求”与远郊区域养老设施和乡镇敬老院设施利用率不高的现象并存。三是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错位,产品结构和供给方式单一,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四是养老服务业管理体制机制不活,用地难、融资难、运营难、用工难等问题未有效破解,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市场监管能力亟待提升。五是从业人员年龄普遍偏大,专业化水平不高,职业人才培养力度不够,人才资源队伍短缺。

    机构兜底向资金兜底转变 未来重庆民营养老机构将发挥更大作用

    面对上述问题,重庆将切实履行好政府托底保障职责,打破传统的低档次、低标准、仅仅针对特困老人的兜底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养老服务均等化制度;探索由机构兜底向资金兜底转变的保障模式,通过直接供养、政府购买服务、老年人补贴制度等方法,建立普惠性的基本养老服务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努力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公平感和幸福感。

    在三平台建设方面,重庆一是要打造养老服务大数据平台,全面汇总全市老年人的基础信息和服务需求,掌握养老机构发展现状,公布养老机构基本情况、床位信息和价格水平,促进供需信息对接和共享,提升养老机构智能化服务质量,并实施智慧养老工程,打造“智慧健康养老+互联网”系统平台,将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整合在老人活动、物品配送、家政服务、医疗护理等信息化平台中。二是要打造行业自律平台,发挥刚刚成立的全市养老服务协会的作用,建立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制度,推动制定养老服务行业标准,完善养老机构管理规范、服务标准等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建立行业信用评价体系,促进养老服务行业规范发展。三是要完善政府监管平台,贯彻实施《重庆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修订完善《重庆市城乡养老机构管理服务办法》,全面规范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登记管理、服务标准和监督检查,加强养老机构消防安全、服务质量等监督管理,建立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制度,建立养老服务业发展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全面落实养老服务发展政策。

    在构建三大体系方面,重庆准备一是建设公办养老机构市场化改革体系,逐步将公办养老机构以公建民营等方式委托社会力量参与运营,确保资产不流失、服务用途不改变、服务水平不降低、监督管理不缺失。2018年,我市将对公办养老机构进行体制改革探索,到2020年,全市政府运营的养老服务床位不超过50%。二是构建医养联盟营运体系,按照国家对医养结合工作的要求,到2020年,所有的养老机构都必须以不同形式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护理型床位要达到30%以上。结合重庆实际,在打造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的基础上,市民政局将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四联集团、重庆医药集团等共同打造医养联盟营运平台,探索医养结合营运新模式,满足老年人的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需求。三是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连锁体系,按照“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要覆盖全市80%的城市社区和60%的农村社区。市委、市政府安排实施社区养老服务“千百工程”,按照“五个一”(一批设施设备、一支服务队伍、一套服务标准、一个信息平台、一批服务项目)建设要求,全市新增社区养老服务站1000个,重点打造100个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开展跨区域的康复保健、家政服务、短期托养、长期照护、精神关爱等综合性市场化养老服务。

    在实施三大行动方面,重庆一是进行人才培养行动,采取发展专业教育、强化职业培训、完善薪酬和奖励制度等措施,力争到2020年,全市新增1万名养老服务一线的护理人才,培育1000名优秀的养老服务管理人才,满足养老服务业的人力资源需求。二是质量提升行动,继续按照民政部等六部委统一部署,遵循“适应需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多元供给”的发展思路,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推动养老机构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发展,打造10家连锁化养老机构,形成2个养老产业集聚区。充分利用重庆的自然风貌和人文环境,大力发展旅居养老、生态养老、温泉养老等养老新业态,打造一批具有重庆特色的养老服务新模式。三是公益宣传行动,深入宣传十九大对养老服务工作的新部署和新要求,重点宣传党和政府在加强养老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养老服务需求等方面的方针和举措,注重公益养老和市场养老的宣传互动,广泛宣传“新时代、新养老、新生活”养老理念,树立养老服务公益典型,培育养老服务工作典范。

[责任编辑: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