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图与华龙网共建图书流通点 将定期举办“鸣家”沙龙
华龙网6月14日18时讯(记者 郭琳)6月14日,互联网产业园,华龙网一楼咖啡厅,香气弥漫开来,这气息不仅仅是咖啡的香气,更增添了浓郁的书香。重庆图书馆和华龙网携手设立图书流通点——“华龙学思堂”,重庆图书馆首批送来了1400余本各类图书,以后将定期更换。同时,将深度合作定期举办“鸣家”沙龙。
重庆图书馆已有62个图书流通点
从80年代开始,重庆图书馆就开始进行图书流通点建设和发展,除图书流通车进街道、社区、机关等场所现场服务外,重庆图书馆还在企业、养老院、街道、学校、机关等有条件的单位成立图书流通点(分馆)。目前,重庆图书馆已建立了62个图书流通点(分馆),重庆图书馆充分利用自身文献信息资源优势,根据服务对象和读者结构及层次的不同,有针对性配置文献资源提供个性化服务。流通点之间还定期交换图书,使各流通点的藏书始终处于吐故纳新的状态。近年来,爱书之人逐年增多,馆外图书流通点到馆读者和图书借阅数据年年攀升。
流通点的成立,延伸、扩大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满足读者就近就便的阅读需求,也是提高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率的一条途径。
同时,重庆图书馆还依托移动互联网开通了网上借阅重图到家服务,让读者借还书享受图书快递到家的便捷。读者只需要通过重庆图书馆官方微信“重图到家”服务或支付宝借书生活号的页面,凭重庆图书馆借阅证选书、提出借阅请求、支付物流费用,即可享受图书快递到手的服务。读者还书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到馆还书、快递还书、还书箱还书三种方式,有效缩短了读者借阅图书所耗费的时间。

“华龙学思堂”互联网产业园第一家
“华龙学思堂”是互联网产业园第一家具有标杆形象的流通图书馆,也是重庆图书馆与华龙网的合作迈开了第一步,双方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资源整合,探索新的合作模式。
华龙网成立于2000年,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组建的首批省级重点新闻网站,由市委宣传部主管,是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转型平台,是重庆唯一拥有新闻采访权的网络新闻媒体和首个“十媒一体”的全媒体网站。目前,华龙网日均影响受众超过3000万人次,手机报集群用户超过1042万,APP集群用户超过850万,Alexa全球排名1000名左右,在全国省级重点新闻网站中保持排名前三、被转载指数第一。华龙网还开设了英语、日语、法语、韩语等4个外语频道,以及新加坡联合早报网重庆频道、新西兰中国城网重庆频道,面向全球报道重庆,用户覆盖面突破200个国家和地区。华龙网在连续三年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基础上,2016年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实现了重庆新闻界零的突破。
重庆图书馆是中国大型综合性的公共图书馆,是重庆市主要的文献信息收集交流和服务中心,也是重庆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前身是于1947年设立的“国立罗斯福图书馆”,馆藏文献460多万册(件),已形成在国内外都具有影响力的民国时期出版物、古籍线装书、联合国资料三大馆藏特色。重庆图书馆2009年在西部地区率先实施免费开放,打造了重图讲座、重图展览、童话森林读书会童心视界、视障人士服务等多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服务品牌,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实现了主城“一卡通”通借通还服务,开通了重庆数字图书馆、手机图书馆、24小时城市书房、图书流动服务车、RFID自助借还系统、数字云阅读体验室、人机互动体感阅读设备等现代化服务。重庆图书馆是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重庆市科普教育基地”,为文化部评定的“国家一级图书馆”,是全国文明单位。
深度合作打造“鸣家”沙龙
“华龙学思堂”是第一步合作,紧接着重庆图书馆将和华龙网“重庆”客户端“鸣家”专栏深度合作,携手打造“鸣家”沙龙。
“鸣家”专栏于2017年6月28日上线以来,入驻的全国作者已达七十余人,涉及文学、艺术、历史、财经、非遗、教育、法律、医疗、心理、音乐……等各个领域,每日提供有内涵、有生命力的高质量稿件,成为一个打造重庆最有力量、最有价值的网络阅读平台。同时推出“鸣家·鸣声”有声读物,积极参与线上、线下文化名人活动。上线一年以来,鸣家们走进校园、企业、机关、书店……,举办主题阅读会、研讨会、画展等各类活动二十余场。
重庆图书馆将定期邀请“鸣家”与读者分享交流写作背后的故事,根据不同节点举办不同主题的“鸣家”沙龙,华龙网和重庆图书馆将为推动重庆全民阅读、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