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守住青山不放松 护好绿水不辞难——在渝全国人大代表聚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专题调研记略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18-06-19

守住青山不放松、护好绿水不辞难。在发展过程中,重庆应如何坚守“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实践基准,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连日来,部分在渝全国人大代表围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主题,分赴我市部分区县展开专题调研。

张轩、莫恭明、杜黎明、沈金强、刘桂平、李殿勋、杨临萍、贺恒扬等40余位在渝全国人大代表组成三个调研小组,深入万州、云阳、江北、长寿、北碚、巴南、江津等区县,详细了解我市水土保护、污水处理、绿色工业发展等情况。

水土保护

【现状】2017年新一轮退耕还林造林74.44万亩

记者在专题调研中了解到,今年来我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以持续改善水质为中心,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切实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2017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为优,纳入国家考核的42个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0.5%,长江流域重庆出水断面水质优于进水断面,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总体安全。

我市制定了沿江产业结构调整方案,逐步淘汰或搬迁我市“三江”干流沿岸1公里范围内的化工企业,严格执行禁投清单规定,坚决禁止在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新建重化工项目、5公里范围内新布局工业园区。

我市还完成2017年新一轮退耕还林造林74.44万亩,推进440平方公里石漠化综合治理,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500平方公里以上。

【困境】三峡库区是我市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

然而,我市水土流失仍较为严重。从空间分布看,渝西片区地形平缓,水土流失相对轻微;主城区主要为城镇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三峡库区是我市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市水土流失面积的64.7%,土壤侵蚀量占全市的66.2%,同时也是国家级水土保持重要生态功能区和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建议】加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项目、资金和科技投入

“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重庆应体现出‘上游水平’。”专题调研组认为,重庆应以社会关注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为导向,以问题定任务,以任务定责任,以责任抓落实,既下大气力解决当前突出环境问题,又建立长久为用、多方参与的体制机制。

专题调研组建议,我市应进一步加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项目、资金和科技投入,规范化管护,法治化保障,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专题调研组认为,国家层面应规划实施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建设工程,并将重庆市作为工程建设重点区域。

目前,市人大常委会已将《重庆市湿地保护条例》列入立法预备项目,各位全国人大代表表示,将多为湿地立法呼吁,明确管理部门职责权限,争取尽快实现全市湿地依法保护与修复。

污水治理

【现状】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3%

截至2017年,全市有工业企业5.86万余家,工业园区(组团)121个。其中,涉水工业企业约1.17万家,纳入国家总量减排的重点涉水工业企业2000余家,需独立建设集中污水处理设施的工业园区(组团)95个。工业企业建有污水处理设施1500余套,日处理能力约70万吨。工业园区建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76座,日处理能力90余万吨。

在城市生活污水治理方面,截至去年底,我市共建成投运城市污水处理厂64座(含2座试运行),实现了所有区县全覆盖,建成乡镇及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2400余座,基本解决乡镇和常住人口1000人以上的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问题。去年全市共收集处理达标排放城市生活污水11.56亿立方米,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3%,其中主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7%。

【困境】工业和生活污染问题是影响我市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

记者在专题调研中了解到,我市水污染源分析数据显示,工业污染约占15%,生活污染约占30%,养殖污染约占25%,种植污染约占25%,船舶等其他污染约占5%。相关部门认为,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问题是影响我市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关部门介绍,我市工业企业入园率低、“小散乱”企业污染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工业污染。当前,我市已建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行负荷不足40%,此外,仅今年“利剑执法”专项行动,我市就查处了528家“小散乱”企业,违法企业占总排查企业的比例高达80%。

在生活污染方面,全市尚有上千公里管网未建设,已建的管网雨污分流差;已建的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中小部分设备老化;生活垃圾渗漏液处理设施建设滞后等原因,也对水环境造成影响。

【建议】加快补齐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置设施

专题调研组认为,我市应加快补齐污水处理设施、固体废物处置设施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推动一批生态环保PPP投融资项目建设。

要严把“源头关”“入口关”和“处理关”,坚决把水污染源管控好,把沿江污染隐患排除掉,把环保设施短板补起来。要大力推进城乡雨污分流工作,改造“错、破、堵”老旧管网,提高污水收集率。

绿色发展

【现状】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84%

6月12日,专题调研组来到位于巴南区丰盛镇的重庆丰盛环保发电公司。该公司可处理主城区及附近乡镇的生活垃圾近3000吨/天,同时产出清洁电能100万度,发电除供工厂自用外,还可满足20万户居民的日常用电需求。

走在丰盛环保发电公司内部,几乎闻不到垃圾异味,不少全国人大代表为这一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点赞。目前,我市正选址和规划一批新的垃圾焚烧发电站项目,新启动永川、綦江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积极推进第三、第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

记者在专题调研中了解到,2017年,我市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84%,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同比下降8.23%。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连续5年保持在80%以上,新兴制造业等绿色新动能实现产值3592亿元,同比增长32.6%。

目前,我市设立了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12亿元,对能耗环保不达标企业实行一票否决。其中,我市设立绿色制造专项资金3000万元,重点支持节能低碳化改造、清洁化改造、资源循环再生利用、工业节水改造和绿色基础能力提升5个方面的项目。

【困境】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审批环节多、流程长

与此同时,专题调研组了解到,目前我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审批环节多、流程长,加上认识有偏差,在选址、施工等环节上受外界干扰因素较多,推进缓慢。

此外,由于环境基础设施投入大、回收期长,一些企业资金困难,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进程。

【建议】实行能耗总量和强度考核

专题调研组认为,我市要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着力构建创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产业体系,加大智能化改造力度,推广绿色技术应用,培育绿色经济新增长点,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在深化节能减排方面,可实行能耗总量和强度考核,强化违规信用惩戒。此外,还建议相关部门精简审批流程,加大投入力度,加强配套政策,为加快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制度和资金保障。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守住青山不放松 护好绿水不辞难——在渝全国人大代表聚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专题调研记略

2018-06-19 06:49:07 来源: 0 条评论

守住青山不放松、护好绿水不辞难。在发展过程中,重庆应如何坚守“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实践基准,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连日来,部分在渝全国人大代表围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主题,分赴我市部分区县展开专题调研。

张轩、莫恭明、杜黎明、沈金强、刘桂平、李殿勋、杨临萍、贺恒扬等40余位在渝全国人大代表组成三个调研小组,深入万州、云阳、江北、长寿、北碚、巴南、江津等区县,详细了解我市水土保护、污水处理、绿色工业发展等情况。

水土保护

【现状】2017年新一轮退耕还林造林74.44万亩

记者在专题调研中了解到,今年来我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以持续改善水质为中心,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切实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2017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为优,纳入国家考核的42个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0.5%,长江流域重庆出水断面水质优于进水断面,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总体安全。

我市制定了沿江产业结构调整方案,逐步淘汰或搬迁我市“三江”干流沿岸1公里范围内的化工企业,严格执行禁投清单规定,坚决禁止在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新建重化工项目、5公里范围内新布局工业园区。

我市还完成2017年新一轮退耕还林造林74.44万亩,推进440平方公里石漠化综合治理,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500平方公里以上。

【困境】三峡库区是我市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

然而,我市水土流失仍较为严重。从空间分布看,渝西片区地形平缓,水土流失相对轻微;主城区主要为城镇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三峡库区是我市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市水土流失面积的64.7%,土壤侵蚀量占全市的66.2%,同时也是国家级水土保持重要生态功能区和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建议】加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项目、资金和科技投入

“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重庆应体现出‘上游水平’。”专题调研组认为,重庆应以社会关注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为导向,以问题定任务,以任务定责任,以责任抓落实,既下大气力解决当前突出环境问题,又建立长久为用、多方参与的体制机制。

专题调研组建议,我市应进一步加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项目、资金和科技投入,规范化管护,法治化保障,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专题调研组认为,国家层面应规划实施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建设工程,并将重庆市作为工程建设重点区域。

目前,市人大常委会已将《重庆市湿地保护条例》列入立法预备项目,各位全国人大代表表示,将多为湿地立法呼吁,明确管理部门职责权限,争取尽快实现全市湿地依法保护与修复。

污水治理

【现状】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3%

截至2017年,全市有工业企业5.86万余家,工业园区(组团)121个。其中,涉水工业企业约1.17万家,纳入国家总量减排的重点涉水工业企业2000余家,需独立建设集中污水处理设施的工业园区(组团)95个。工业企业建有污水处理设施1500余套,日处理能力约70万吨。工业园区建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76座,日处理能力90余万吨。

在城市生活污水治理方面,截至去年底,我市共建成投运城市污水处理厂64座(含2座试运行),实现了所有区县全覆盖,建成乡镇及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2400余座,基本解决乡镇和常住人口1000人以上的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问题。去年全市共收集处理达标排放城市生活污水11.56亿立方米,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3%,其中主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7%。

【困境】工业和生活污染问题是影响我市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

记者在专题调研中了解到,我市水污染源分析数据显示,工业污染约占15%,生活污染约占30%,养殖污染约占25%,种植污染约占25%,船舶等其他污染约占5%。相关部门认为,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问题是影响我市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关部门介绍,我市工业企业入园率低、“小散乱”企业污染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工业污染。当前,我市已建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行负荷不足40%,此外,仅今年“利剑执法”专项行动,我市就查处了528家“小散乱”企业,违法企业占总排查企业的比例高达80%。

在生活污染方面,全市尚有上千公里管网未建设,已建的管网雨污分流差;已建的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中小部分设备老化;生活垃圾渗漏液处理设施建设滞后等原因,也对水环境造成影响。

【建议】加快补齐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置设施

专题调研组认为,我市应加快补齐污水处理设施、固体废物处置设施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推动一批生态环保PPP投融资项目建设。

要严把“源头关”“入口关”和“处理关”,坚决把水污染源管控好,把沿江污染隐患排除掉,把环保设施短板补起来。要大力推进城乡雨污分流工作,改造“错、破、堵”老旧管网,提高污水收集率。

绿色发展

【现状】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84%

6月12日,专题调研组来到位于巴南区丰盛镇的重庆丰盛环保发电公司。该公司可处理主城区及附近乡镇的生活垃圾近3000吨/天,同时产出清洁电能100万度,发电除供工厂自用外,还可满足20万户居民的日常用电需求。

走在丰盛环保发电公司内部,几乎闻不到垃圾异味,不少全国人大代表为这一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点赞。目前,我市正选址和规划一批新的垃圾焚烧发电站项目,新启动永川、綦江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积极推进第三、第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

记者在专题调研中了解到,2017年,我市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84%,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同比下降8.23%。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连续5年保持在80%以上,新兴制造业等绿色新动能实现产值3592亿元,同比增长32.6%。

目前,我市设立了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12亿元,对能耗环保不达标企业实行一票否决。其中,我市设立绿色制造专项资金3000万元,重点支持节能低碳化改造、清洁化改造、资源循环再生利用、工业节水改造和绿色基础能力提升5个方面的项目。

【困境】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审批环节多、流程长

与此同时,专题调研组了解到,目前我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审批环节多、流程长,加上认识有偏差,在选址、施工等环节上受外界干扰因素较多,推进缓慢。

此外,由于环境基础设施投入大、回收期长,一些企业资金困难,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进程。

【建议】实行能耗总量和强度考核

专题调研组认为,我市要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着力构建创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产业体系,加大智能化改造力度,推广绿色技术应用,培育绿色经济新增长点,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在深化节能减排方面,可实行能耗总量和强度考核,强化违规信用惩戒。此外,还建议相关部门精简审批流程,加大投入力度,加强配套政策,为加快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制度和资金保障。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