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郭天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关键
导航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郭天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关键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18-09-30

  9月26日,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大会精神,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郭天平接受重庆日报记者专访,畅谈了自己作为高校工作者的体会和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方面的做法和思考。

  从三个方面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重庆日报: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大力办好职业院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你认为全国教育大会对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郭天平:全国教育大会指明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明确了任务,提出了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将极大促进营造崇尚劳动创造、崇尚技术技能的良好氛围。

  目前国家已出台《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职业教育将迎来新的战略发展期。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的思路,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篇章,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重庆日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一大特点。请问学校在这方面有哪些特色举措?

  郭天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新时期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难点和重点,也是进一步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的着力点和关键点。

  学院主要做法有:

  一是深化专业建设改革机制,服务重庆产业发展。比如建立了专业对接与契合机制、专业改造与新增机制、专业调整与退出机制等专业动态调整三大机制,我们对新增设专业要求“三个必须”,即必须与支柱产业高度对接,必须有深度合作的大型企业,必须与学校现有专业形成专业群。基于这些考虑,学院近年来新增了“工业机器人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等10个专业。

  此外,我们每年对“三个不适应”专业,即不适应产业发展、不适应学校办学方向、不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进行评审,近年来淘汰了“商检技术”等招生数量少且与服务智能制造方向不相适应的专业7个。通过改革,学院专业设置实现了与重庆“6+1”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两江新区“3111”产业“三个对接”,专业与产业契合度达92.45%,进一步巩固了学院以装备智能制造为办学特色的全国领先地位,形成了专业结构优化、专业特色明显、专业实力一流的专业体系。

  二是深化产教融合机制,创新专业群与产业链整合模式。比如学院以国家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规划项目为重点,与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共建全市智能制造公共实训中心;以重庆智能制造职教集团、全国机械行业智能装备制造(西南)职教集团为重点,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促进产业链、岗位链、教学链的深度融合;以重庆市汽车动力系统测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市、校级应用技术研发与推广平台为重点,建立“专业群-平台-企业”三位一体的产教融合一体化平台,通过与知名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科研攻关、项目推进等合作,激发二级学院办学主体作用。

  三是完善“双基地”“双师型”“双证书”机制,建立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保障机制。如学院建设有国家级智能制造公共实训中心,建成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基地等12个国家及市级共享公共实训平台,着力打造兼具教学和生产双重功能的“双基地”;大力开展“校企互动双师能力培育工程”“双千双师交流计划”等,为教师提高“双师”能力搭建平台;充分发挥学院首批全国示范职业技能鉴定所的作用,加大学生技能培训力度,使学生“双证书”(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获证率逐年提高,有效地提升了毕业生的择业、就业能力。

  分类打造三支高水平教师团队

  重庆日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提出了明确要求。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如何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

  郭天平:学院将高水平教师队伍作为优质高职院校的“第一资源”,坚持“师德为先、分类培育、高端引领、团队打造、绩效考核”的人才理念,通过实施高端人才分类培育、明确高端人才分类遴选标准、打造高端人才分类发展平台、发挥各类高端人才引领作用、强化高端人才分类考核等六大举措,打造一支凸显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具体来说,就是以教学名师为核心,打造专业教学优秀团队;以技能大师为核心,打造专业实训优秀团队;以学术技术带头人为核心,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学院出台相关政策从专项经费、人员配备、工作场所等方面,对教学名师和技能大师组建工作室、学术技术带头人打造科技创新平台给予大力支持。在团队组建和平台搭建后,以岗位聘期目标任务为依据,注重各团队的目标绩效考核,完善以绩效为核心,团队与个人、定性和定量并重的考核评价标准,真正建立和完善以岗定薪、权责一致、优劳优酬的薪酬正向激励机制。

  学院实施教师分类培育与管理改革以来,成效十分显著,涌现了以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赵计平教授领衔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汽车制造类专业群教师团队”;荣获“重庆市名师奖”的李雷连续成为第42、43、44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项目中国队教练,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两次授予世界技能大赛突出贡献个人称号;此外学院还培育出课程数字化资源开发、催化新材料、车辆工程技术等知名科技创新团队。

  培养新时代德技兼备的高技能人才

  重庆日报:我国职业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请问这方面,学校是怎么做的?

  郭天平: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养成良好职业道德的必要途径。

  学校主要从以下方面推进:一是丰富重工文化内涵建设,树立“三为”育人理念,建立“三全”育人模式,探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二是融合五大文化,着力打造重工文化品牌,完成各二级学院工业特色标识、雕塑群建设,将校园景观轴线与文化脉络相互融合,有机共生。三是践行工匠精神,以创促变,学校创立“桃源大道”工作室和“一空间四平台”重工创新创业园,成立学生创新设计中心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园……通过这些举措,培养新时代德技兼备的高技能人才,为建设“全国一流、国际先进水平”高等职业院校而努力奋斗。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热门推荐

重庆累计建成山城步道超600公里

一举高"粽"送考生 "蓝朋友"这个举动好暖

袁隆平"追星"学生证首公开

2023中国西部国际交通建设博览会在渝开幕

《最长一枪》定档9月6日

喜剧并不是少年的主色调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郭天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关键

2018-09-30 09:43:13 来源: 0 条评论

  9月26日,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大会精神,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郭天平接受重庆日报记者专访,畅谈了自己作为高校工作者的体会和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方面的做法和思考。

  从三个方面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重庆日报: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大力办好职业院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你认为全国教育大会对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郭天平:全国教育大会指明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明确了任务,提出了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将极大促进营造崇尚劳动创造、崇尚技术技能的良好氛围。

  目前国家已出台《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职业教育将迎来新的战略发展期。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的思路,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篇章,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重庆日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一大特点。请问学校在这方面有哪些特色举措?

  郭天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新时期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难点和重点,也是进一步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的着力点和关键点。

  学院主要做法有:

  一是深化专业建设改革机制,服务重庆产业发展。比如建立了专业对接与契合机制、专业改造与新增机制、专业调整与退出机制等专业动态调整三大机制,我们对新增设专业要求“三个必须”,即必须与支柱产业高度对接,必须有深度合作的大型企业,必须与学校现有专业形成专业群。基于这些考虑,学院近年来新增了“工业机器人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等10个专业。

  此外,我们每年对“三个不适应”专业,即不适应产业发展、不适应学校办学方向、不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进行评审,近年来淘汰了“商检技术”等招生数量少且与服务智能制造方向不相适应的专业7个。通过改革,学院专业设置实现了与重庆“6+1”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两江新区“3111”产业“三个对接”,专业与产业契合度达92.45%,进一步巩固了学院以装备智能制造为办学特色的全国领先地位,形成了专业结构优化、专业特色明显、专业实力一流的专业体系。

  二是深化产教融合机制,创新专业群与产业链整合模式。比如学院以国家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规划项目为重点,与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共建全市智能制造公共实训中心;以重庆智能制造职教集团、全国机械行业智能装备制造(西南)职教集团为重点,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促进产业链、岗位链、教学链的深度融合;以重庆市汽车动力系统测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市、校级应用技术研发与推广平台为重点,建立“专业群-平台-企业”三位一体的产教融合一体化平台,通过与知名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科研攻关、项目推进等合作,激发二级学院办学主体作用。

  三是完善“双基地”“双师型”“双证书”机制,建立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保障机制。如学院建设有国家级智能制造公共实训中心,建成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基地等12个国家及市级共享公共实训平台,着力打造兼具教学和生产双重功能的“双基地”;大力开展“校企互动双师能力培育工程”“双千双师交流计划”等,为教师提高“双师”能力搭建平台;充分发挥学院首批全国示范职业技能鉴定所的作用,加大学生技能培训力度,使学生“双证书”(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获证率逐年提高,有效地提升了毕业生的择业、就业能力。

  分类打造三支高水平教师团队

  重庆日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提出了明确要求。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如何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

  郭天平:学院将高水平教师队伍作为优质高职院校的“第一资源”,坚持“师德为先、分类培育、高端引领、团队打造、绩效考核”的人才理念,通过实施高端人才分类培育、明确高端人才分类遴选标准、打造高端人才分类发展平台、发挥各类高端人才引领作用、强化高端人才分类考核等六大举措,打造一支凸显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具体来说,就是以教学名师为核心,打造专业教学优秀团队;以技能大师为核心,打造专业实训优秀团队;以学术技术带头人为核心,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学院出台相关政策从专项经费、人员配备、工作场所等方面,对教学名师和技能大师组建工作室、学术技术带头人打造科技创新平台给予大力支持。在团队组建和平台搭建后,以岗位聘期目标任务为依据,注重各团队的目标绩效考核,完善以绩效为核心,团队与个人、定性和定量并重的考核评价标准,真正建立和完善以岗定薪、权责一致、优劳优酬的薪酬正向激励机制。

  学院实施教师分类培育与管理改革以来,成效十分显著,涌现了以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赵计平教授领衔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汽车制造类专业群教师团队”;荣获“重庆市名师奖”的李雷连续成为第42、43、44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项目中国队教练,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两次授予世界技能大赛突出贡献个人称号;此外学院还培育出课程数字化资源开发、催化新材料、车辆工程技术等知名科技创新团队。

  培养新时代德技兼备的高技能人才

  重庆日报:我国职业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请问这方面,学校是怎么做的?

  郭天平: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养成良好职业道德的必要途径。

  学校主要从以下方面推进:一是丰富重工文化内涵建设,树立“三为”育人理念,建立“三全”育人模式,探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二是融合五大文化,着力打造重工文化品牌,完成各二级学院工业特色标识、雕塑群建设,将校园景观轴线与文化脉络相互融合,有机共生。三是践行工匠精神,以创促变,学校创立“桃源大道”工作室和“一空间四平台”重工创新创业园,成立学生创新设计中心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园……通过这些举措,培养新时代德技兼备的高技能人才,为建设“全国一流、国际先进水平”高等职业院校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 熊世华]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