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杨雪峰的故事被带到人民大会堂 背后这两张照片让人泪目
10月15日上午10时,“时代楷模”杨雪峰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走进人民大会堂。报告会上,杨雪峰生前战友,受到杨雪峰教育帮助过的群众,杨雪峰的妻子以及曾经采访过杨雪峰的重庆电视台记者分别结合亲身经历,为现场600余名观众讲述杨雪峰的故事。一个个触动心灵的故事让台下观众潸然泪下,但这次报告会的幕后,还有两张特别的照片,让人泪目。

“时代楷模”杨雪峰的故事被带到人民大会堂 背后这两张照片让人泪目

来源:华龙网2018-10-17

杨雪峰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走进人民大会堂。记者 刘嵩 摄

华龙网10月17日6时讯(特派北京记者 张译文)10月15日上午10时,“时代楷模”杨雪峰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走进人民大会堂。报告会上,杨雪峰生前战友,受到杨雪峰教育帮助过的群众,杨雪峰的妻子以及曾经采访过杨雪峰的重庆电视台记者分别结合亲身经历,为现场六百余名观众讲述杨雪峰的故事。一个个触动心灵的故事让台下观众潸然泪下,但这次报告会的幕后,还有两张特别的照片,让人泪目。

一张跨越空间的合影 

“雪峰,我们一起在人民大会堂合张影”

妻子黄雅莉在报告会后用特别的方式和丈夫杨雪峰在人民大会堂“合影”。记者 刘嵩 摄

黄雅莉站在右侧,身穿黑裙,胸前挂着鲜红的绶带,手里抱着红色的鲜花,表情肃穆而忧伤。而在她的身旁,是人民大会堂大屏幕上投影出的丈夫照片,照片上的杨雪峰正在忙碌地指挥交通,做出通行的手势。一左一右,从去年大年三十那张全家福后,时隔八个多月,黄雅莉终于又和丈夫杨雪峰一起拍了张“合照”,这次是在人民大会堂。

“可不可以麻烦你们帮我和雪峰在人民大会堂合张影。”在报告会结束之后,黄雅莉不太好意思地找到华龙网记者,想用特别的方式和牺牲的丈夫在人民大会堂合张影。再见黄雅莉,她又瘦了,从丈夫走之后到现在,黄雅莉已经瘦了15斤。

据报告团成员说,每一次讲述丈夫杨雪峰的故事,黄雅莉都难掩泪水,有时候甚至眼泪鼻涕一起流。但转过身去,作为母亲、作为法官的她又迅速表现出雷厉风行、坚强干练的一面,“其实她是个典型的重庆女人,能干,坚强!”报告团成员告诉记者。

这次走进人民大会堂之前,黄雅莉一遍又一遍查找杨雪峰生前工作的点点滴滴,想尽量多地收集他生前那些最朴质、最有担当和责任感的事迹,分享给现场聆听的观众。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黄雅莉说,自己能做的就是完成杨雪峰的心愿,照顾好父母,像丈夫一样努力工作,为守护社会安宁、百姓平安贡献自己的力量,把儿子培养成为像父亲那样敢于勇挑责任的人民警察。

一张“穿越时空”的合影

“当年那个和女生说话都会脸红的男生走了

杨曦(红圈)与杨雪峰(黑圈)的初中毕业照。受访者供图

报告会上,曾经采访过杨雪峰事迹的重庆电视台记者杨曦从媒体记者的视角,讲述了杨雪峰用热血铸就忠诚,用生命守护平安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殊不知,杨雪峰是杨曦做记者以来最特殊的一个采访对象,“他是我同窗12年的同学,从小学到高中,还是多年的老邻居。”杨曦至今都不敢相信,当年那个文质彬彬的男同学就这么走了。

杨曦向记者展示了一张照片,照片上面写着“重庆第一中学初九二级(2)班毕业留影”的字样。照片上面的杨雪峰高高瘦瘦,穿着白衬衫,不苟言笑站在最后一排。杨曦则扎起马尾,笑容灿烂,站在了语文老师的身旁。这一幕被永远定格在1992年6月9日,杨曦没想到,26年后,再见这位文质彬彬的男同学,竟然是在他的追悼会上。

2018年大年初三,正在值班的杨曦发现媒体报料群里弹出一则消息:“渝北一位交巡警在执勤的时候遇刺身亡……”不一会,群里再次发来消息:“遇害的警察名叫杨雪峰。”

听到这三个字,杨曦心里不禁咯噔了一下,“不可能是他,听说他从警校毕业后去了沙坪坝啊。”“可能刚好同名的,大过年的别瞎想。”杨曦一边不停否定自己心中那个不好的疑问,一边又忍不住向同为警察的同学发了个信息询问。“就是他。”没多久,同学回消息了,短短三个字对杨曦犹如晴天霹雳。她沉默良久。

随后,她和搭档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渝北石船镇的案发现场,见到的只有地上还未擦去的血迹。在杨雪峰的追悼会上,杨曦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媒体记者,一个是杨雪峰的老同学。她兜里揣着同学们托她带来的心意,来到了杨雪峰的灵堂。“我看到了他妈妈,阿姨因为糖尿病眼睛不太好了,但还认识我,还在问我父母好不好。”杨曦不忍回忆当时的情形。

杨曦坐到了杨雪峰母亲的身旁,试图安慰老人。“我们说了很多小时候的事,那时候我们两家住得近,父母都彼此认识。雪峰从小就是个守规矩文静的乖男生,甚至和女生说话都会脸红,喜欢自己用纸片折枪折坦克。”杨曦说,当时高中毕业,听闻杨雪峰考上了警校,她还很吃惊,“这么文静一个男生去考了警校?现在想起来,他那时肯定就是一直有这么一个梦想。”

杨曦说,过去的20年里,自己去过4次人民大会堂。身份分别是游客、领奖者、记者,而这一次却是报告人,“能以这种方式让更多人知道杨雪峰的事迹和精神,对我自己来说也是很有意义。”

【记者手记】英雄其实不特别:伟大寓于平凡 英雄始于普通

现场观众被一个个故事触动心灵。记者 刘嵩 摄

杨雪峰这个名字走进大众的视野已经8个月了,从执勤中牺牲的好警察到“时代楷模”,杨雪峰身上忠义热血的精神影响和感染着每一位听过他故事的人。媒体广泛报道,老百姓为他长街送行,他到底有何特别之处?10月15日,北京天气阴沉,我随报告团成员以及六百多名观众走进人民大会堂,聆听他的故事,寻找英雄的特别之处。

杨雪峰做的工作特别吗?

刚刚从警校毕业,队领导曾问他:“想留机关,还是到基层?”雪峰毫不犹豫地说:“哪里最需要,就到哪里去。”于是,他来到了基层,整治车辆乱停、抢客、超载;帮助小学门口设置人行横道;自己动手绘制交通路线图提供给不识字的乡亲;自编交通安全顺口溜……

21年从警生涯,从中心城区到偏远乡镇,杨雪峰始终勤勤恳恳、无怨无悔,做好一件又一件的小事,在他处理的两万多起警情里没有一起群众投诉。

一个人的工作、生活可以平凡,但绝不能甘于平庸。不管你认为自己所做的事多么微不足道,但总能有可以给予他人的能力和价值。正如,一丝烛光可以照亮阴暗;一滴水能滋润干渴的土地;一个微笑能温暖人心田……

一草一木能成风景,日复一日的坚守照样可以成就不凡的人生。

杨雪峰的性格特别吗?

“雪峰从不说豪言壮语,但他关键时刻冲得出来,危难时刻豁得出去。”杨雪峰生前的战友黄长富这样评价他。甚至他的妻子黄雅莉以及同窗12年的同学杨曦都说,平日里,他就是一个安安静静,不多言语,甚至是和女同学说话都会脸红的人。

就是这样一个性格有点内向的人,却在泥石流来临前拽出队友;在起火出租车随时可能爆炸的时候第一个冲上去灭火;在那把尖刀刺向他胸膛的时候,还紧紧握住插在身体里的刀,不让歹徒再去伤害他人……在千钧一发的危难之际,他总是勇猛地豁出去。

危急时刻站出来、关键时刻豁出去,这是杨雪峰作为一名人民警察的职责和担当。平凡的英雄,不平凡的浩然正气!

杨雪峰的家庭特别吗?

有家就有家风,万丈高楼始于基,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起点是家风,家风就是一个人和一家人成长的“地基”。

英雄的养成并非一日,是怎样的家风培育出杨雪峰身上的正义忠诚?重庆市公安局渝北分局政委卢政在杨雪峰去世之后负责安抚家属,但让他没想到的是,抱着儿子警服三天三夜不撒手的杨母却不停叮嘱他转告民警,一定要保护好自身安全,一定不要再让自己受到任何伤害,“你们都要平平安安的啊!”想必这就是一位英雄母亲的风骨!

杨雪峰出生在军人家庭,他父亲1968年入伍,在部队提了干。杨雪峰小时候最高兴的事,就是跟着母亲到部队探亲,他喜欢学战士们站军姿、走正步。那时,家里大门上挂着的“光荣军属”牌匾,让他特别骄傲。父亲的言传身教深深影响了杨雪峰,从小他就立志要像父亲一样,做个保家卫国的男子汉。高考时,他毫不犹豫地报考了警校。1997年毕业后,他加入交警队伍,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

父母的言行不自觉间影响着下一代,“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相信杨雪峰的忠诚与正义也会被他的下一代继续传承下去。

英雄其实不特别

平凡,这个词是我在报告会上听的频率最高的词汇。 在杨雪峰的笔记本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定不要轻视工作中的那些小事。做大事的人都是从全心全意做好一件件小事中成长起来的,高尚的情操也是从看似平凡的小事中培养起来的。”

也许,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平凡的“杨雪峰”,他们也正为着自己的信念坚持平凡着,坚持在平凡中做着小事,在小岗位实现了大作为。

在我们缅怀英雄之时,请不要忘记,英雄并未走远,我们的平安还有千千万万个“杨雪峰”在身边守护!把非凡英雄精神体现在平凡工作岗位上,伟大寓于平凡,英雄始于普通。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时代楷模”杨雪峰的故事被带到人民大会堂 背后这两张照片让人泪目

2018-10-17 06:00:00 来源:

杨雪峰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走进人民大会堂。记者 刘嵩 摄

华龙网10月17日6时讯(特派北京记者 张译文)10月15日上午10时,“时代楷模”杨雪峰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走进人民大会堂。报告会上,杨雪峰生前战友,受到杨雪峰教育帮助过的群众,杨雪峰的妻子以及曾经采访过杨雪峰的重庆电视台记者分别结合亲身经历,为现场六百余名观众讲述杨雪峰的故事。一个个触动心灵的故事让台下观众潸然泪下,但这次报告会的幕后,还有两张特别的照片,让人泪目。

一张跨越空间的合影 

“雪峰,我们一起在人民大会堂合张影”

妻子黄雅莉在报告会后用特别的方式和丈夫杨雪峰在人民大会堂“合影”。记者 刘嵩 摄

黄雅莉站在右侧,身穿黑裙,胸前挂着鲜红的绶带,手里抱着红色的鲜花,表情肃穆而忧伤。而在她的身旁,是人民大会堂大屏幕上投影出的丈夫照片,照片上的杨雪峰正在忙碌地指挥交通,做出通行的手势。一左一右,从去年大年三十那张全家福后,时隔八个多月,黄雅莉终于又和丈夫杨雪峰一起拍了张“合照”,这次是在人民大会堂。

“可不可以麻烦你们帮我和雪峰在人民大会堂合张影。”在报告会结束之后,黄雅莉不太好意思地找到华龙网记者,想用特别的方式和牺牲的丈夫在人民大会堂合张影。再见黄雅莉,她又瘦了,从丈夫走之后到现在,黄雅莉已经瘦了15斤。

据报告团成员说,每一次讲述丈夫杨雪峰的故事,黄雅莉都难掩泪水,有时候甚至眼泪鼻涕一起流。但转过身去,作为母亲、作为法官的她又迅速表现出雷厉风行、坚强干练的一面,“其实她是个典型的重庆女人,能干,坚强!”报告团成员告诉记者。

这次走进人民大会堂之前,黄雅莉一遍又一遍查找杨雪峰生前工作的点点滴滴,想尽量多地收集他生前那些最朴质、最有担当和责任感的事迹,分享给现场聆听的观众。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黄雅莉说,自己能做的就是完成杨雪峰的心愿,照顾好父母,像丈夫一样努力工作,为守护社会安宁、百姓平安贡献自己的力量,把儿子培养成为像父亲那样敢于勇挑责任的人民警察。

一张“穿越时空”的合影

“当年那个和女生说话都会脸红的男生走了

杨曦(红圈)与杨雪峰(黑圈)的初中毕业照。受访者供图

报告会上,曾经采访过杨雪峰事迹的重庆电视台记者杨曦从媒体记者的视角,讲述了杨雪峰用热血铸就忠诚,用生命守护平安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殊不知,杨雪峰是杨曦做记者以来最特殊的一个采访对象,“他是我同窗12年的同学,从小学到高中,还是多年的老邻居。”杨曦至今都不敢相信,当年那个文质彬彬的男同学就这么走了。

杨曦向记者展示了一张照片,照片上面写着“重庆第一中学初九二级(2)班毕业留影”的字样。照片上面的杨雪峰高高瘦瘦,穿着白衬衫,不苟言笑站在最后一排。杨曦则扎起马尾,笑容灿烂,站在了语文老师的身旁。这一幕被永远定格在1992年6月9日,杨曦没想到,26年后,再见这位文质彬彬的男同学,竟然是在他的追悼会上。

2018年大年初三,正在值班的杨曦发现媒体报料群里弹出一则消息:“渝北一位交巡警在执勤的时候遇刺身亡……”不一会,群里再次发来消息:“遇害的警察名叫杨雪峰。”

听到这三个字,杨曦心里不禁咯噔了一下,“不可能是他,听说他从警校毕业后去了沙坪坝啊。”“可能刚好同名的,大过年的别瞎想。”杨曦一边不停否定自己心中那个不好的疑问,一边又忍不住向同为警察的同学发了个信息询问。“就是他。”没多久,同学回消息了,短短三个字对杨曦犹如晴天霹雳。她沉默良久。

随后,她和搭档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渝北石船镇的案发现场,见到的只有地上还未擦去的血迹。在杨雪峰的追悼会上,杨曦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媒体记者,一个是杨雪峰的老同学。她兜里揣着同学们托她带来的心意,来到了杨雪峰的灵堂。“我看到了他妈妈,阿姨因为糖尿病眼睛不太好了,但还认识我,还在问我父母好不好。”杨曦不忍回忆当时的情形。

杨曦坐到了杨雪峰母亲的身旁,试图安慰老人。“我们说了很多小时候的事,那时候我们两家住得近,父母都彼此认识。雪峰从小就是个守规矩文静的乖男生,甚至和女生说话都会脸红,喜欢自己用纸片折枪折坦克。”杨曦说,当时高中毕业,听闻杨雪峰考上了警校,她还很吃惊,“这么文静一个男生去考了警校?现在想起来,他那时肯定就是一直有这么一个梦想。”

杨曦说,过去的20年里,自己去过4次人民大会堂。身份分别是游客、领奖者、记者,而这一次却是报告人,“能以这种方式让更多人知道杨雪峰的事迹和精神,对我自己来说也是很有意义。”

【记者手记】英雄其实不特别:伟大寓于平凡 英雄始于普通

现场观众被一个个故事触动心灵。记者 刘嵩 摄

杨雪峰这个名字走进大众的视野已经8个月了,从执勤中牺牲的好警察到“时代楷模”,杨雪峰身上忠义热血的精神影响和感染着每一位听过他故事的人。媒体广泛报道,老百姓为他长街送行,他到底有何特别之处?10月15日,北京天气阴沉,我随报告团成员以及六百多名观众走进人民大会堂,聆听他的故事,寻找英雄的特别之处。

杨雪峰做的工作特别吗?

刚刚从警校毕业,队领导曾问他:“想留机关,还是到基层?”雪峰毫不犹豫地说:“哪里最需要,就到哪里去。”于是,他来到了基层,整治车辆乱停、抢客、超载;帮助小学门口设置人行横道;自己动手绘制交通路线图提供给不识字的乡亲;自编交通安全顺口溜……

21年从警生涯,从中心城区到偏远乡镇,杨雪峰始终勤勤恳恳、无怨无悔,做好一件又一件的小事,在他处理的两万多起警情里没有一起群众投诉。

一个人的工作、生活可以平凡,但绝不能甘于平庸。不管你认为自己所做的事多么微不足道,但总能有可以给予他人的能力和价值。正如,一丝烛光可以照亮阴暗;一滴水能滋润干渴的土地;一个微笑能温暖人心田……

一草一木能成风景,日复一日的坚守照样可以成就不凡的人生。

杨雪峰的性格特别吗?

“雪峰从不说豪言壮语,但他关键时刻冲得出来,危难时刻豁得出去。”杨雪峰生前的战友黄长富这样评价他。甚至他的妻子黄雅莉以及同窗12年的同学杨曦都说,平日里,他就是一个安安静静,不多言语,甚至是和女同学说话都会脸红的人。

就是这样一个性格有点内向的人,却在泥石流来临前拽出队友;在起火出租车随时可能爆炸的时候第一个冲上去灭火;在那把尖刀刺向他胸膛的时候,还紧紧握住插在身体里的刀,不让歹徒再去伤害他人……在千钧一发的危难之际,他总是勇猛地豁出去。

危急时刻站出来、关键时刻豁出去,这是杨雪峰作为一名人民警察的职责和担当。平凡的英雄,不平凡的浩然正气!

杨雪峰的家庭特别吗?

有家就有家风,万丈高楼始于基,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起点是家风,家风就是一个人和一家人成长的“地基”。

英雄的养成并非一日,是怎样的家风培育出杨雪峰身上的正义忠诚?重庆市公安局渝北分局政委卢政在杨雪峰去世之后负责安抚家属,但让他没想到的是,抱着儿子警服三天三夜不撒手的杨母却不停叮嘱他转告民警,一定要保护好自身安全,一定不要再让自己受到任何伤害,“你们都要平平安安的啊!”想必这就是一位英雄母亲的风骨!

杨雪峰出生在军人家庭,他父亲1968年入伍,在部队提了干。杨雪峰小时候最高兴的事,就是跟着母亲到部队探亲,他喜欢学战士们站军姿、走正步。那时,家里大门上挂着的“光荣军属”牌匾,让他特别骄傲。父亲的言传身教深深影响了杨雪峰,从小他就立志要像父亲一样,做个保家卫国的男子汉。高考时,他毫不犹豫地报考了警校。1997年毕业后,他加入交警队伍,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

父母的言行不自觉间影响着下一代,“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相信杨雪峰的忠诚与正义也会被他的下一代继续传承下去。

英雄其实不特别

平凡,这个词是我在报告会上听的频率最高的词汇。 在杨雪峰的笔记本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定不要轻视工作中的那些小事。做大事的人都是从全心全意做好一件件小事中成长起来的,高尚的情操也是从看似平凡的小事中培养起来的。”

也许,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平凡的“杨雪峰”,他们也正为着自己的信念坚持平凡着,坚持在平凡中做着小事,在小岗位实现了大作为。

在我们缅怀英雄之时,请不要忘记,英雄并未走远,我们的平安还有千千万万个“杨雪峰”在身边守护!把非凡英雄精神体现在平凡工作岗位上,伟大寓于平凡,英雄始于普通。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王春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