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骅亲人速写:一个人的平凡 是另一个人的非凡

杨骅亲人速写:一个人的平凡 是另一个人的非凡

来源:华龙网-重庆晚报2018-11-12

杨骅家中,两个儿子安慰妈妈说“爸爸走了,还有我们照顾您”。

杨骅的妹妹至今不相信哥哥已离开了她

善良朴实,乐于平凡,甘于奉献,杨骅是怎样做到的?父母、妻儿、妹妹眼中的杨骅,又是怎样的?我们三进杨骅家,寻找到了答案。

重庆晚报记者 刘涛 实习生 李娜娜/文 记者 钟志兵/图

杨骅的父母杨志刚和秦淑英住在12楼,没电梯,69岁的老人,每天爬上爬下,不容易。秦淑英每天将楼梯上上下下打扫干净,栏杆抹一遍,更不容易。

这是普通之家,有些拥挤、特别温馨。一张圆桌摆在进门右侧,旁边一个柜子上放有十几个大大小小的瓶瓶罐罐,那罐杨骅没来得及吃的蕌头还是满当当的,蕌头呢,泡得亮晶晶的。穿过客厅,有一露台,站在露台上可以看见对面不远处杨骅的家。很多个深夜,杨志刚看见儿子屋内的灯亮着,他又在忙白天没做完的工作。现在杨志刚每晚仍习惯性地站在露台上望,——灯熄了。

杨骅94岁的老奶奶坐在客厅窗前的沙发上,凝视窗外远方。我三次走进杨家,每次她拉住我的手,轻声说:“坐。”她看着我,善良澄明的眼神足以让人忘去一切烦忧。她头发未全白,自己还能走动。她说自己很幸福,儿媳孝敬她,孙儿媳也孝敬她,曾孙们个个孝顺。她又说:“我家那位走的时候我46岁,每个人都不让我送他,他是工作上死了的,很光荣,我要送他。”

那是1971年的冬天,杨骅的爷爷杨天齐因积劳成疾倒在水库工地,年仅44岁。随后当地为他隆重举行追悼会。世事渺茫谁料得。47年后,老奶奶再身历追悼会——8月23日,忠县沉痛悼念杨骅。她坚决要去看看大孙子。奶奶送别孙子,人间大悲莫过此。她当场晕倒,两小时候后才缓过来,她拉着孙媳的手说:“你要坚强,大孙子是为公家走的,光荣!”

杨骅就成长于这样一个家庭。

1

一家人

杨志刚一儿两女,杨骅是老大,杨玲杨琴双胞胎姐妹。他们的儿女有的工作有的在读书。

圆桌不大,七八个人吃饭刚好,杨家四代坐在一起,有些挤。这里是他们生活的中心,每个周末,大家都回来,一起吃饭。好多年来都这样,倒上一小杯酒,杨骅和两个妹妹先敬奶奶、爸妈身体健康,杨志刚和老伴再祝儿女工作顺利,接下来是小字辈敬祖祖、爷爷、奶奶。一家人干杯。随后,儿女开始向杨志刚“汇报”一周的工作,给秦淑英讲家长里短的琐事,杨志刚和秦淑英再一一“点评”。一家四代热热闹闹,絮絮叨叨。人生最美的幸福不过如此。

也有遗憾,杨骅老来得晚。他不到,大家不会动筷子。一家人必须坐在一起。干杯的时候更不能少了他。菜已上桌,杨骅还在办公室,打一次电话,他说马上出门;打二次电话,出门了;打三次电话,在路上……晚上8点过,菜热了又热,杨骅还没到。开初几次,杨志刚问:“杨骅,大家每次都等你,你到底怎么回事?”杨骅笑呵呵地说:“有啥办法,单位事多,工作没做完。”

“今天做不完,明天再做呀。”

“那怎么行,今天事情必须今天做完,明天又有明天的事。”

杨志刚后来不问了,他痛并快乐着,痛的是儿子的身体,快乐的是儿子工作起来像他一样,天不顾地不顾。杨琴说:“我老公想来吃饭又怕,怕的是每回久等杨骅。”

2

父亲与父亲的父亲

儿子去世两月,杨志刚头发白了许多,仿佛脸上所有的线条都印上了悲伤的痕迹。他随身两手机:杨骅的和他自己的,每天坚持给儿子的手机充满电,10月中旬还充了50元话费,一有什么事就给他发微信,“我们觉得他还没有走。”杨志刚说。

10月21日,杨骅两月的忌日,杨志刚开始整理杨骅的遗物。他才发现杨骅也有记日记的习惯,从工作的第一天记到了他去世的前一天“2018年8月20日”。

“他简直是我的影子。”杨志刚说。

杨骅也曾表达过:“向爸爸学习。他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杨志刚拿出十几本发黄的“劳动手册”和一本厚厚的硬皮笔记本——他珍藏了40年的日记。句句褪色的文字记录着杨志刚不褪色的岁月,他从一个农家孩子一步一步拼命干出来。最早一篇记于1977年12月15日,这天他被任命为忠县任家公社社教工作队副队长。他这样写道:“我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希望,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做一个党和人民忠实的儿子。”25天后,他当选任家公社党委书记,这位“忠县当时最年轻的乡党委书记”不断前行,1998年任忠县副县长,2009年退休。

杨志刚说:“一生深受父亲影响,我是他的影子。”

影子永远忠诚于他的那个实体,至死追随。

杨志刚谈起在那个艰难时代的父亲自豪又悲伤,“他真的是玩命地工作,在水库工地上大口大口吐血,捧点泥水漱了漱口,继续干。他生活艰苦朴素,为人朴实、正派、公正。”时至今日,忠县三汇镇年老的村民依旧非常怀念他。

10月21日下午,杨志刚带着老伴回到昔日的任家。他说,昨晚梦到自己还在任家当党委书记。40年前的战友、伙伴、邻居、村民们,一个一个围拢来握手、问候,有人端出热茶,有人搬来凳子,有人拿出瓜果,还有人拿来刊载杨骅事迹的报纸……他们的眼神充满期盼、欣喜,像昔日的时光又回来了,他们像过去一样称呼他——

“杨书记,您回来了啊!”

“杨书记,您好啊!”

“杨书记,好久不见,您身体还好吧!”

“杨书记,您培养了一个好儿子,杨骅真是个好人啊!我们都知道。”

……

郭光英抱着孙女来了。她抢着说话,“杨书记,感谢您!要不是您,我们哪儿来现在的好生活,我家任华中早就饿死了。”她的丈夫任华中曾是一个孤儿,无穿的,无吃的,无盖的,杨志刚当书记后,解决了他吃穿住,帮他结了婚。如今,任华中的儿子在上海读博士,一家人幸福得很。郭光英说着说着,自个儿哭了,“我今天是高兴才哭,见到杨书记太高兴了。”她说。

杨志刚要走了,大家纷纷挽留,“杨书记,吃了饭再走”。郭光英送了一程又一程。人们说人走茶凉,杨志刚离开了40年,茶还是热的。他感慨:只要你的血液里融入了百姓,百姓的心中会永远装着你。

“我学我父亲,杨骅学我。”杨志刚说。

一代学一代,一代传一代,这就是传承。

3

母亲

秦淑英能干、特别有善心,她比杨志刚小一个月,“他八月初四生,我九月初四,他说我是追他,”她笑着说,“我这辈子就是要追着他。”

他俩青梅竹马。杨志刚在多篇日记中记下了他们深深的爱。其中一篇这样写道:“爱人送我,一里、二里走过了,可她仍然不转;三里、四里走过了,我再三劝她回去,她总是说,我再送你一程,五里、六里走过了,最后她说,你走吧,我站在这里看你走,看不见了就转去。我不断回头看她,她不断擦眼泪。”

1970年结婚后,杨志刚一直在外读书、工作,秦淑英一个人在家带孩子,一个人修房子,用杨志刚的话说“过着半边锅儿的生活”。《爱的力量》,这是杨志刚写给妻子的一篇长文,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她爱得那样真诚,爱得那样执著,爱得那样无怨无悔,我们用爱的力量走到今天。”

半个多世纪过去,两老的感情依旧浓浓郁郁。10月22日上午,杨志刚接受采访,他对秦淑英说:“你做后勤,我做前勤,一个前勤一个后勤。你的工作也是重要的一部分。”一会儿,他又说:“她对我们这个家庭是有功之人,不是我早就把她——”秦淑英接过话说:“踢了。”两人相视而笑。类似的轻玩笑让家充满笑声,让他们的爱富有跳跃和色彩,不那么沉重。

或许是家庭的和谐、父母的温情种下了杨骅心底澄明的爱与善。三访秦淑英,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儿从小就乖”,泛着泪光的眼里有悲切有骄傲。

4

儿子

杨骅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忠县打工,不大爱说话,杨骅走后,他却整夜给杨骅说话。

二儿子杨涛宁今年考入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杨志刚说,杨骅走后,这孩子突然长大了,以前成天耍游戏,现在学习认真,还写入党申请。他说:“爷爷和爸爸对我最大影响是塑造了我的人品,让我不走歪门邪道,毕业后,我要学习爸爸,回到农村,帮村民设计房子。”

5

妻子

自杨骅去世后,妻子李正琼一身黑衣,以泪洗面。

杨骅的遗像放在电视柜边,李正琼不知挂在哪个地方好,屋内好像没一处合她心意。每天回家,她盯着捧着遗像流泪——除了哭杨骅,还是哭杨骅。爱的人去了,爱的情回了。

屋子干净,杨骅的东西没动,其实他也没多少东西:衣服十几件,鞋子几双,包一个,一堆电脑硬盘,钥匙17把……她和杨骅一样忠孝、善良、勤劳、朴实。两人恩爱,杨骅称她“我们家的李书记”。多年前,她下了岗,帮别人卖过电器,如今在汽车站检票。她说一句哭一句:杨骅这辈子没吃过好的,没穿过好的,没好好耍过。

她极为平凡。或许一个人的平凡是另一个人的非凡。

6

两个妹妹

忠县很多人都知道“这对双”,而晓得杨骅的就不多了。

姐妹俩在政府部门工作,喜欢跑步。媒体对姐姐杨玲有不少报道,据说她做过很多好事,帮助了许多人。杨骅和两个妹妹亲密无间。秦淑英的干女儿乐小英说:“他们的兄妹之情让人羡慕。”

杨琴喜欢讲他们小时候的事,她说,如果要用一个字来概括哥哥,那就是“忠”,忠县的忠。

“忠,一其心也”。

从杨天奇到杨志刚再到杨骅三兄妹,他们热爱忠县这片大地。这里有它自己的文化历史,一个个有关忠义的故事千百年来不息流传。当杨志刚讲起巴蔓子秦良玉的故事,他与其他地方的人讲得大不一样,好像这些传奇人物还生活在离他很近的地方,他和他们非常熟悉。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杨骅亲人速写:一个人的平凡 是另一个人的非凡

2018-11-12 09:57:13 来源: 0 条评论

杨骅家中,两个儿子安慰妈妈说“爸爸走了,还有我们照顾您”。

杨骅的妹妹至今不相信哥哥已离开了她

善良朴实,乐于平凡,甘于奉献,杨骅是怎样做到的?父母、妻儿、妹妹眼中的杨骅,又是怎样的?我们三进杨骅家,寻找到了答案。

重庆晚报记者 刘涛 实习生 李娜娜/文 记者 钟志兵/图

杨骅的父母杨志刚和秦淑英住在12楼,没电梯,69岁的老人,每天爬上爬下,不容易。秦淑英每天将楼梯上上下下打扫干净,栏杆抹一遍,更不容易。

这是普通之家,有些拥挤、特别温馨。一张圆桌摆在进门右侧,旁边一个柜子上放有十几个大大小小的瓶瓶罐罐,那罐杨骅没来得及吃的蕌头还是满当当的,蕌头呢,泡得亮晶晶的。穿过客厅,有一露台,站在露台上可以看见对面不远处杨骅的家。很多个深夜,杨志刚看见儿子屋内的灯亮着,他又在忙白天没做完的工作。现在杨志刚每晚仍习惯性地站在露台上望,——灯熄了。

杨骅94岁的老奶奶坐在客厅窗前的沙发上,凝视窗外远方。我三次走进杨家,每次她拉住我的手,轻声说:“坐。”她看着我,善良澄明的眼神足以让人忘去一切烦忧。她头发未全白,自己还能走动。她说自己很幸福,儿媳孝敬她,孙儿媳也孝敬她,曾孙们个个孝顺。她又说:“我家那位走的时候我46岁,每个人都不让我送他,他是工作上死了的,很光荣,我要送他。”

那是1971年的冬天,杨骅的爷爷杨天齐因积劳成疾倒在水库工地,年仅44岁。随后当地为他隆重举行追悼会。世事渺茫谁料得。47年后,老奶奶再身历追悼会——8月23日,忠县沉痛悼念杨骅。她坚决要去看看大孙子。奶奶送别孙子,人间大悲莫过此。她当场晕倒,两小时候后才缓过来,她拉着孙媳的手说:“你要坚强,大孙子是为公家走的,光荣!”

杨骅就成长于这样一个家庭。

1

一家人

杨志刚一儿两女,杨骅是老大,杨玲杨琴双胞胎姐妹。他们的儿女有的工作有的在读书。

圆桌不大,七八个人吃饭刚好,杨家四代坐在一起,有些挤。这里是他们生活的中心,每个周末,大家都回来,一起吃饭。好多年来都这样,倒上一小杯酒,杨骅和两个妹妹先敬奶奶、爸妈身体健康,杨志刚和老伴再祝儿女工作顺利,接下来是小字辈敬祖祖、爷爷、奶奶。一家人干杯。随后,儿女开始向杨志刚“汇报”一周的工作,给秦淑英讲家长里短的琐事,杨志刚和秦淑英再一一“点评”。一家四代热热闹闹,絮絮叨叨。人生最美的幸福不过如此。

也有遗憾,杨骅老来得晚。他不到,大家不会动筷子。一家人必须坐在一起。干杯的时候更不能少了他。菜已上桌,杨骅还在办公室,打一次电话,他说马上出门;打二次电话,出门了;打三次电话,在路上……晚上8点过,菜热了又热,杨骅还没到。开初几次,杨志刚问:“杨骅,大家每次都等你,你到底怎么回事?”杨骅笑呵呵地说:“有啥办法,单位事多,工作没做完。”

“今天做不完,明天再做呀。”

“那怎么行,今天事情必须今天做完,明天又有明天的事。”

杨志刚后来不问了,他痛并快乐着,痛的是儿子的身体,快乐的是儿子工作起来像他一样,天不顾地不顾。杨琴说:“我老公想来吃饭又怕,怕的是每回久等杨骅。”

2

父亲与父亲的父亲

儿子去世两月,杨志刚头发白了许多,仿佛脸上所有的线条都印上了悲伤的痕迹。他随身两手机:杨骅的和他自己的,每天坚持给儿子的手机充满电,10月中旬还充了50元话费,一有什么事就给他发微信,“我们觉得他还没有走。”杨志刚说。

10月21日,杨骅两月的忌日,杨志刚开始整理杨骅的遗物。他才发现杨骅也有记日记的习惯,从工作的第一天记到了他去世的前一天“2018年8月20日”。

“他简直是我的影子。”杨志刚说。

杨骅也曾表达过:“向爸爸学习。他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杨志刚拿出十几本发黄的“劳动手册”和一本厚厚的硬皮笔记本——他珍藏了40年的日记。句句褪色的文字记录着杨志刚不褪色的岁月,他从一个农家孩子一步一步拼命干出来。最早一篇记于1977年12月15日,这天他被任命为忠县任家公社社教工作队副队长。他这样写道:“我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希望,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做一个党和人民忠实的儿子。”25天后,他当选任家公社党委书记,这位“忠县当时最年轻的乡党委书记”不断前行,1998年任忠县副县长,2009年退休。

杨志刚说:“一生深受父亲影响,我是他的影子。”

影子永远忠诚于他的那个实体,至死追随。

杨志刚谈起在那个艰难时代的父亲自豪又悲伤,“他真的是玩命地工作,在水库工地上大口大口吐血,捧点泥水漱了漱口,继续干。他生活艰苦朴素,为人朴实、正派、公正。”时至今日,忠县三汇镇年老的村民依旧非常怀念他。

10月21日下午,杨志刚带着老伴回到昔日的任家。他说,昨晚梦到自己还在任家当党委书记。40年前的战友、伙伴、邻居、村民们,一个一个围拢来握手、问候,有人端出热茶,有人搬来凳子,有人拿出瓜果,还有人拿来刊载杨骅事迹的报纸……他们的眼神充满期盼、欣喜,像昔日的时光又回来了,他们像过去一样称呼他——

“杨书记,您回来了啊!”

“杨书记,您好啊!”

“杨书记,好久不见,您身体还好吧!”

“杨书记,您培养了一个好儿子,杨骅真是个好人啊!我们都知道。”

……

郭光英抱着孙女来了。她抢着说话,“杨书记,感谢您!要不是您,我们哪儿来现在的好生活,我家任华中早就饿死了。”她的丈夫任华中曾是一个孤儿,无穿的,无吃的,无盖的,杨志刚当书记后,解决了他吃穿住,帮他结了婚。如今,任华中的儿子在上海读博士,一家人幸福得很。郭光英说着说着,自个儿哭了,“我今天是高兴才哭,见到杨书记太高兴了。”她说。

杨志刚要走了,大家纷纷挽留,“杨书记,吃了饭再走”。郭光英送了一程又一程。人们说人走茶凉,杨志刚离开了40年,茶还是热的。他感慨:只要你的血液里融入了百姓,百姓的心中会永远装着你。

“我学我父亲,杨骅学我。”杨志刚说。

一代学一代,一代传一代,这就是传承。

3

母亲

秦淑英能干、特别有善心,她比杨志刚小一个月,“他八月初四生,我九月初四,他说我是追他,”她笑着说,“我这辈子就是要追着他。”

他俩青梅竹马。杨志刚在多篇日记中记下了他们深深的爱。其中一篇这样写道:“爱人送我,一里、二里走过了,可她仍然不转;三里、四里走过了,我再三劝她回去,她总是说,我再送你一程,五里、六里走过了,最后她说,你走吧,我站在这里看你走,看不见了就转去。我不断回头看她,她不断擦眼泪。”

1970年结婚后,杨志刚一直在外读书、工作,秦淑英一个人在家带孩子,一个人修房子,用杨志刚的话说“过着半边锅儿的生活”。《爱的力量》,这是杨志刚写给妻子的一篇长文,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她爱得那样真诚,爱得那样执著,爱得那样无怨无悔,我们用爱的力量走到今天。”

半个多世纪过去,两老的感情依旧浓浓郁郁。10月22日上午,杨志刚接受采访,他对秦淑英说:“你做后勤,我做前勤,一个前勤一个后勤。你的工作也是重要的一部分。”一会儿,他又说:“她对我们这个家庭是有功之人,不是我早就把她——”秦淑英接过话说:“踢了。”两人相视而笑。类似的轻玩笑让家充满笑声,让他们的爱富有跳跃和色彩,不那么沉重。

或许是家庭的和谐、父母的温情种下了杨骅心底澄明的爱与善。三访秦淑英,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儿从小就乖”,泛着泪光的眼里有悲切有骄傲。

4

儿子

杨骅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忠县打工,不大爱说话,杨骅走后,他却整夜给杨骅说话。

二儿子杨涛宁今年考入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杨志刚说,杨骅走后,这孩子突然长大了,以前成天耍游戏,现在学习认真,还写入党申请。他说:“爷爷和爸爸对我最大影响是塑造了我的人品,让我不走歪门邪道,毕业后,我要学习爸爸,回到农村,帮村民设计房子。”

5

妻子

自杨骅去世后,妻子李正琼一身黑衣,以泪洗面。

杨骅的遗像放在电视柜边,李正琼不知挂在哪个地方好,屋内好像没一处合她心意。每天回家,她盯着捧着遗像流泪——除了哭杨骅,还是哭杨骅。爱的人去了,爱的情回了。

屋子干净,杨骅的东西没动,其实他也没多少东西:衣服十几件,鞋子几双,包一个,一堆电脑硬盘,钥匙17把……她和杨骅一样忠孝、善良、勤劳、朴实。两人恩爱,杨骅称她“我们家的李书记”。多年前,她下了岗,帮别人卖过电器,如今在汽车站检票。她说一句哭一句:杨骅这辈子没吃过好的,没穿过好的,没好好耍过。

她极为平凡。或许一个人的平凡是另一个人的非凡。

6

两个妹妹

忠县很多人都知道“这对双”,而晓得杨骅的就不多了。

姐妹俩在政府部门工作,喜欢跑步。媒体对姐姐杨玲有不少报道,据说她做过很多好事,帮助了许多人。杨骅和两个妹妹亲密无间。秦淑英的干女儿乐小英说:“他们的兄妹之情让人羡慕。”

杨琴喜欢讲他们小时候的事,她说,如果要用一个字来概括哥哥,那就是“忠”,忠县的忠。

“忠,一其心也”。

从杨天奇到杨志刚再到杨骅三兄妹,他们热爱忠县这片大地。这里有它自己的文化历史,一个个有关忠义的故事千百年来不息流传。当杨志刚讲起巴蔓子秦良玉的故事,他与其他地方的人讲得大不一样,好像这些传奇人物还生活在离他很近的地方,他和他们非常熟悉。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熊世华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