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深度贫困乡镇如何改革如何开放?
来看“第一书记”的关键一招
导航

18个深度贫困乡镇如何改革如何开放?
来看“第一书记”的关键一招

来源:华龙网-重庆晨报2018-12-2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脱贫攻坚目前已到了关键时期,对重庆而言,18个深度贫困乡镇能否如期脱贫至关重要。

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第一书记聆听了总书记的讲话也深有感触:脱贫攻坚结合不同地方的实际,需要创新,也需要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

城口县祝乐村第一书记王小运:

建立香菇产业链 一年已有100万元订单

祝乐村第一书记王小运(左)在祝乐村集体经济组织香菇菌袋厂现场和致富带头人交流。

出门是山,抬头是山,走完一座山接着还是山。这是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团总支书记王小运去年9月初到祝乐村的印象。昨日,作为祝乐村第一书记的王小运专门走访了村里荒地。一年来,村里通过用好这“关键一招”,实现了香菇产业从无到有,并形成全产业链。

收看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直播,王小运得到的启示是,脱贫攻坚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他说,接下来,村里将继续壮大集体经济,依靠发展产业让祝乐村实现稳定脱贫。

按照《城口县鸡鸣乡精准脱贫规划》,鸡鸣乡计划在祝乐村发展香菇100万袋。

王小运介绍,自2017年11月开始,祝乐村在全乡率先建立起第一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并已逐步在全村完成产业布局。

祝乐村香菇基地位于祝乐村王家河坝,海拔1100米。这是由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投入的100万元专项资金,流转11户农户近30亩土地建立起的15万袋规模的香菇种植基地,推行“集体经济组织+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现已全部投产。

此外,重庆市农商行党费帮扶200万在香菇基地建成香菇菌袋厂、干燥厂房、冻库,重庆市经信委帮扶“火锅+计划”协助解决香菇销路问题。

香菇产业在鸡鸣乡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

一年来,基地已有约100万元的订单,预计分红有15万-20万元。村民、贫困户在香菇基地务工每天120元,再加上分红,贫困户年均可增收约8000元。

2018年,祝乐村已脱贫4户12人,还有14户41人未脱贫。

接下来如何用好“关键一招”?

王小运说,将继续壮大集体经济。在市经信委扶贫集团的大力帮扶下,为有意愿的贫困户,建立香菇大棚,给予技术支持,回收种植出来的香菇,实现“传帮带”,为村民尤其是贫困户稳定增收致富;现在上山的路通了,要把荒地“捡起来”。过去因为交通条件差,有的地无法耕种,导致耕地有限,通过合作社把魔芋、中药材等产业发展起来。利用好扶贫资金,为有劳动力的贫困户送种子、送技术,同时用好民政政策,做好困难群众的帮扶工作。重庆晨报记者 陈翔

丰都县三建乡绿春坝村驻村第一书记杨明:

为村子打开乡村旅游市场之门

杨明(中)在村里开展2018年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宣传动员。

丰都县三建乡绿春坝村距离县城30公里,全村四个村民小组共有479户1587人。

今年9月4日,杨明成为了绿春坝村驻村第一书记,开始展开自己的脱贫攻坚工作。在改善村民的生活、提升大家的收入问题上,杨明选择了“农旅结合”的方式,让制约乡村发展的耕地数量少的问题,成为开启乡村旅游市场的金钥匙。

一上任,杨明第一件事就是入户走访,一个月的时间里,他组建了四个工作组,对479户进行了走访排查。杨明告诉记者,目前村里有建卡贫困户93户410人,如今未脱贫2户10人。“目前,他们的生活问题已经解决,但由于缺乏劳动力,在如何帮助他们增收的问题上,我们将结合三变改革在产业发展上进行解决。”

在杨明到来之前,绿春坝村就已制定了2017年到2020年的脱贫攻坚规划。规划中,就包含了杨明想到的方案——“农旅结合”。

杨明介绍,目前总投资5602.6万元的45个项目当中,已开工33个,其中21个已竣工。通过“农旅结合”的方式,聚焦产业发展,将助力绿春坝村实现长效脱贫。

“选择这种方式脱贫,其实也是根据我们村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的。”杨明介绍,绿春坝村的耕地面积比较少,人均还不到1亩,而且土地贫瘠,发展传统农业受到的制约很大。如今乡村旅游市场火爆,如果让村里有限的耕地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让农业与旅游相结合便是一个好法子。

为此,村里争取到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500万元,在绿春坝村二、三、四村民小组按“农旅结合”模式建设“竹海休闲园”。待“竹海休闲园”全部建成3年后预计产值将达到500万元,5年后将达到1000万元。

村二、三、四组的“竹海休闲园”正火热建设,村一组的村民们也没有闲着。杨明告诉记者,相较于其他三个组,村一组所处区域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依靠龙河湿地保护区,他们争取到了1000万元旅游发展基金,将在这里打造一个集观景平台、休闲步道、景观花草等娱乐内容的湿地公园。“我们计划在这里打造旅游示范基地,配套建设星级农家乐,农业体验区。”杨明满怀信心地说。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要坚决打好精准脱贫的攻坚战,这对于深度贫困乡镇的第一书记们来说,是一种激励。

杨明表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他们也将一如既往地在乡党委、政府和驻乡工作队的领导下,不折不扣、稳步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三变”改革土地流转和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依托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抓好政策落地,确保惠民政策落实,加强思想扶贫,摒弃等、靠、要思想,激发内生动力,自力更生、自主创业,提振村民精气神,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而不懈奋斗。重庆晨报记者 王梓涵

石柱县中益乡坪坝村第一书记韦永胜:

阻断贫困代际相传 深度贫困村办起“四点半课堂”

村里开起了四点半课堂,第一书记“客串”老师。

在去石柱县中益乡坪坝村任第一书记前,韦永胜是重庆市教科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调研员。多年从事教育行业,他深知“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相传的关键”。

正是如此,他们在村里办起了“四点半课堂”,让村小老师到主城培训。

43岁的刘凤英是石柱县中益乡官田小学语文老师,教了二十多年语文的她,在今年10月来到主城区,参加了为期半个月的培训。

这次,和刘凤英一起参加培训的,“中益乡就有十几个。”韦永胜说。在他看来,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相传的关键,而教师又是教育的关键,“所以这次,我们组织了老师到主城区培训,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知道,怎样上一节好课,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以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

韦永胜说,教育扶贫,除了培训老师,“我所在的重庆市教科院,还对中益乡小学和官田小学,从办学理念、学校文化、学校制度等全方位的指导支持。”

对老师培训、对学校指导,韦永胜还和其他扶贫干部一起努力,在村上建起了“四点半课堂”。

今年10月,他们利用村委活动室,开设了“四点半课堂”,“我们返聘了官田小学的退休校长给学生上课,主要是对娃儿的作业进行辅导。”韦永胜说,“这是家庭教育缺失的有效补充。”

现在第一书记们还会在“四点半课堂”开课,“有时候我会给他们上书法课、阅读课。还从石柱其他地方请义工,临时安排一些课程。”

韦永胜说,现在四点半课堂每天都有20多个学生,“只要他们愿意来,都可以来。”下一步,四点半课堂的课程还会进一步地丰富,“我们会优化课程体系,让孩子们有更多接受教育的机会。”

除此之外,“我们还会完善孩子们的档案体系。比如了解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怎么样,通过一年或者更长时间的四点半课堂,看看他们的成长变化。”

“一起见证他们的成长,也会激励我们更好地进行教育扶贫,探索新的扶贫方式。”

重庆晨报记者 罗薛梅

彭水县大垭乡木蜡村“第一书记”黄上:

打好“生态牌” 用好“智能化”

黄上(右一)走访调查贫困户。 市住房城乡建委 供图

2018年4月26日,得知市委组织部、市住房城乡建委扶贫集团正在向彭水县大垭乡木蜡村选派第一书记的事,黄上主动请缨,希望能扎根基层,为大山深处的贫困百姓尽一份力。

木蜡村位于彭水县大垭乡西南角,与贵州省交界,幅员面积17.41平方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共303户1225人。

这是一个深度贫困村,贫困户几乎占了全村一半。早日脱贫致富是这个村所有人的渴望,也是黄上进驻木蜡村的主要目标。

“我们走村入户了解老百姓的需求,还要宣传党的扶贫开发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推动政策落实”。黄上说,只有走访,听取、收集意见建议,才能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走马上任后,在黄上的组织下,大垭乡木蜡村薄弱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得到完善。他带领驻村工作队,协助乡镇府实施全村道路硬化工程17.5公里,解决了村民“行路难”;协助推进了农网升级改造,使群众的生产生活用电得到保障;协助实施人居环境改造248户,改善了百姓的居住环境;协助地勘局107地质队实施大垭乡岩溶地区找水工程,修建水池13个,为民众解决了“用水难”。

下一步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程收看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的黄上,信心倍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利用政策优惠和专业优势,打好木蜡村的‘生态牌’。”

黄上还利用“智能化”方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运用多旋翼无人机和低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为村里“量身定制”地理信息产品,进一步提高土地使用率,盘活全村的产业项目规划;

借助远程教育、脱贫攻坚讲习所等平台,通过专家、农技人员现场讲解、在线培训等方式,实施劳务培训和技术培训,将现代化技术培训带入大山深处。

“我们将怀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建立健全长效帮扶机制,从思想上扶起贫困村民的志和智,将‘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黄上满怀信心。

重庆晨报记者 蒋艳 通讯员 蒋先琴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热门推荐

重庆累计建成山城步道超600公里

一举高"粽"送考生 "蓝朋友"这个举动好暖

袁隆平"追星"学生证首公开

2023中国西部国际交通建设博览会在渝开幕

《最长一枪》定档9月6日

喜剧并不是少年的主色调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18个深度贫困乡镇如何改革如何开放?
来看“第一书记”的关键一招

2018-12-20 10:06:08 来源: 0 条评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脱贫攻坚目前已到了关键时期,对重庆而言,18个深度贫困乡镇能否如期脱贫至关重要。

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第一书记聆听了总书记的讲话也深有感触:脱贫攻坚结合不同地方的实际,需要创新,也需要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

城口县祝乐村第一书记王小运:

建立香菇产业链 一年已有100万元订单

祝乐村第一书记王小运(左)在祝乐村集体经济组织香菇菌袋厂现场和致富带头人交流。

出门是山,抬头是山,走完一座山接着还是山。这是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团总支书记王小运去年9月初到祝乐村的印象。昨日,作为祝乐村第一书记的王小运专门走访了村里荒地。一年来,村里通过用好这“关键一招”,实现了香菇产业从无到有,并形成全产业链。

收看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直播,王小运得到的启示是,脱贫攻坚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他说,接下来,村里将继续壮大集体经济,依靠发展产业让祝乐村实现稳定脱贫。

按照《城口县鸡鸣乡精准脱贫规划》,鸡鸣乡计划在祝乐村发展香菇100万袋。

王小运介绍,自2017年11月开始,祝乐村在全乡率先建立起第一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并已逐步在全村完成产业布局。

祝乐村香菇基地位于祝乐村王家河坝,海拔1100米。这是由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投入的100万元专项资金,流转11户农户近30亩土地建立起的15万袋规模的香菇种植基地,推行“集体经济组织+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现已全部投产。

此外,重庆市农商行党费帮扶200万在香菇基地建成香菇菌袋厂、干燥厂房、冻库,重庆市经信委帮扶“火锅+计划”协助解决香菇销路问题。

香菇产业在鸡鸣乡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

一年来,基地已有约100万元的订单,预计分红有15万-20万元。村民、贫困户在香菇基地务工每天120元,再加上分红,贫困户年均可增收约8000元。

2018年,祝乐村已脱贫4户12人,还有14户41人未脱贫。

接下来如何用好“关键一招”?

王小运说,将继续壮大集体经济。在市经信委扶贫集团的大力帮扶下,为有意愿的贫困户,建立香菇大棚,给予技术支持,回收种植出来的香菇,实现“传帮带”,为村民尤其是贫困户稳定增收致富;现在上山的路通了,要把荒地“捡起来”。过去因为交通条件差,有的地无法耕种,导致耕地有限,通过合作社把魔芋、中药材等产业发展起来。利用好扶贫资金,为有劳动力的贫困户送种子、送技术,同时用好民政政策,做好困难群众的帮扶工作。重庆晨报记者 陈翔

丰都县三建乡绿春坝村驻村第一书记杨明:

为村子打开乡村旅游市场之门

杨明(中)在村里开展2018年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宣传动员。

丰都县三建乡绿春坝村距离县城30公里,全村四个村民小组共有479户1587人。

今年9月4日,杨明成为了绿春坝村驻村第一书记,开始展开自己的脱贫攻坚工作。在改善村民的生活、提升大家的收入问题上,杨明选择了“农旅结合”的方式,让制约乡村发展的耕地数量少的问题,成为开启乡村旅游市场的金钥匙。

一上任,杨明第一件事就是入户走访,一个月的时间里,他组建了四个工作组,对479户进行了走访排查。杨明告诉记者,目前村里有建卡贫困户93户410人,如今未脱贫2户10人。“目前,他们的生活问题已经解决,但由于缺乏劳动力,在如何帮助他们增收的问题上,我们将结合三变改革在产业发展上进行解决。”

在杨明到来之前,绿春坝村就已制定了2017年到2020年的脱贫攻坚规划。规划中,就包含了杨明想到的方案——“农旅结合”。

杨明介绍,目前总投资5602.6万元的45个项目当中,已开工33个,其中21个已竣工。通过“农旅结合”的方式,聚焦产业发展,将助力绿春坝村实现长效脱贫。

“选择这种方式脱贫,其实也是根据我们村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的。”杨明介绍,绿春坝村的耕地面积比较少,人均还不到1亩,而且土地贫瘠,发展传统农业受到的制约很大。如今乡村旅游市场火爆,如果让村里有限的耕地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让农业与旅游相结合便是一个好法子。

为此,村里争取到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500万元,在绿春坝村二、三、四村民小组按“农旅结合”模式建设“竹海休闲园”。待“竹海休闲园”全部建成3年后预计产值将达到500万元,5年后将达到1000万元。

村二、三、四组的“竹海休闲园”正火热建设,村一组的村民们也没有闲着。杨明告诉记者,相较于其他三个组,村一组所处区域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依靠龙河湿地保护区,他们争取到了1000万元旅游发展基金,将在这里打造一个集观景平台、休闲步道、景观花草等娱乐内容的湿地公园。“我们计划在这里打造旅游示范基地,配套建设星级农家乐,农业体验区。”杨明满怀信心地说。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要坚决打好精准脱贫的攻坚战,这对于深度贫困乡镇的第一书记们来说,是一种激励。

杨明表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他们也将一如既往地在乡党委、政府和驻乡工作队的领导下,不折不扣、稳步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三变”改革土地流转和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依托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抓好政策落地,确保惠民政策落实,加强思想扶贫,摒弃等、靠、要思想,激发内生动力,自力更生、自主创业,提振村民精气神,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而不懈奋斗。重庆晨报记者 王梓涵

石柱县中益乡坪坝村第一书记韦永胜:

阻断贫困代际相传 深度贫困村办起“四点半课堂”

村里开起了四点半课堂,第一书记“客串”老师。

在去石柱县中益乡坪坝村任第一书记前,韦永胜是重庆市教科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调研员。多年从事教育行业,他深知“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相传的关键”。

正是如此,他们在村里办起了“四点半课堂”,让村小老师到主城培训。

43岁的刘凤英是石柱县中益乡官田小学语文老师,教了二十多年语文的她,在今年10月来到主城区,参加了为期半个月的培训。

这次,和刘凤英一起参加培训的,“中益乡就有十几个。”韦永胜说。在他看来,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相传的关键,而教师又是教育的关键,“所以这次,我们组织了老师到主城区培训,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知道,怎样上一节好课,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以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

韦永胜说,教育扶贫,除了培训老师,“我所在的重庆市教科院,还对中益乡小学和官田小学,从办学理念、学校文化、学校制度等全方位的指导支持。”

对老师培训、对学校指导,韦永胜还和其他扶贫干部一起努力,在村上建起了“四点半课堂”。

今年10月,他们利用村委活动室,开设了“四点半课堂”,“我们返聘了官田小学的退休校长给学生上课,主要是对娃儿的作业进行辅导。”韦永胜说,“这是家庭教育缺失的有效补充。”

现在第一书记们还会在“四点半课堂”开课,“有时候我会给他们上书法课、阅读课。还从石柱其他地方请义工,临时安排一些课程。”

韦永胜说,现在四点半课堂每天都有20多个学生,“只要他们愿意来,都可以来。”下一步,四点半课堂的课程还会进一步地丰富,“我们会优化课程体系,让孩子们有更多接受教育的机会。”

除此之外,“我们还会完善孩子们的档案体系。比如了解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怎么样,通过一年或者更长时间的四点半课堂,看看他们的成长变化。”

“一起见证他们的成长,也会激励我们更好地进行教育扶贫,探索新的扶贫方式。”

重庆晨报记者 罗薛梅

彭水县大垭乡木蜡村“第一书记”黄上:

打好“生态牌” 用好“智能化”

黄上(右一)走访调查贫困户。 市住房城乡建委 供图

2018年4月26日,得知市委组织部、市住房城乡建委扶贫集团正在向彭水县大垭乡木蜡村选派第一书记的事,黄上主动请缨,希望能扎根基层,为大山深处的贫困百姓尽一份力。

木蜡村位于彭水县大垭乡西南角,与贵州省交界,幅员面积17.41平方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共303户1225人。

这是一个深度贫困村,贫困户几乎占了全村一半。早日脱贫致富是这个村所有人的渴望,也是黄上进驻木蜡村的主要目标。

“我们走村入户了解老百姓的需求,还要宣传党的扶贫开发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推动政策落实”。黄上说,只有走访,听取、收集意见建议,才能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走马上任后,在黄上的组织下,大垭乡木蜡村薄弱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得到完善。他带领驻村工作队,协助乡镇府实施全村道路硬化工程17.5公里,解决了村民“行路难”;协助推进了农网升级改造,使群众的生产生活用电得到保障;协助实施人居环境改造248户,改善了百姓的居住环境;协助地勘局107地质队实施大垭乡岩溶地区找水工程,修建水池13个,为民众解决了“用水难”。

下一步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程收看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的黄上,信心倍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利用政策优惠和专业优势,打好木蜡村的‘生态牌’。”

黄上还利用“智能化”方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运用多旋翼无人机和低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为村里“量身定制”地理信息产品,进一步提高土地使用率,盘活全村的产业项目规划;

借助远程教育、脱贫攻坚讲习所等平台,通过专家、农技人员现场讲解、在线培训等方式,实施劳务培训和技术培训,将现代化技术培训带入大山深处。

“我们将怀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建立健全长效帮扶机制,从思想上扶起贫困村民的志和智,将‘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黄上满怀信心。

重庆晨报记者 蒋艳 通讯员 蒋先琴

[责任编辑: 熊世华]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