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 从山区农业小县到一方康养沃土
夕照宾城
莼菜基地
晨跑的市民
中药材基地
从昔日几乎单纯依靠传统农业经济支撑发展的山区小县,到而今高扬“康养”大旗,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武陵明珠。石柱,40年,光阴荏苒,沧海桑田。
8月26日发布的《2018“康养石柱”白皮书》显示:2018年和2021年,石柱“大康养”经济增加值绝对值,将分别达86亿元和125亿元,占GDP的47.5%和50%。
这样的预期并非空中楼阁。去年,石柱已实现“大康养”经济增加值74.8亿元,占GDP比重46.1%;今年1-9月,再实现大康养经济增加值67.22亿元、旅游业增加值11.95亿元,分别占GDP比重47.8%、5%。
改革开放40年之际,“康养”产业,正在成为石柱承前启后的支柱产业和第一牵引产业,成为当地最大的发展特色和最为夺目的城市名片!
绿色崛起 使命使然
南方人对冰雪的热衷,是北方人难以理解的。冬至之前,主城周边但凡能够玩冰赏雪的景点,都在为成为游客的下一个旅游目的地而积极备战。
11月7日,纷纷扬扬的大雪开始在石柱黄水景区及周边飘落——千野草场,大红的火棘林和洁白的冰雪相映成趣,美不胜收;大风堡,林海雪原壮美如画,银装素裹好一派北国风光;在西南地区面积最大的高山雪场白天池滑雪场,专业管理团队枕戈待旦,紧张备战着即将到来的旅游旺季……
黄水可谓石柱旅游勃兴的发轫之地,也是而今石柱大力发展康养经济的主阵地之一。石柱连续两年举办康养大会都择址于此。
而今,已经以避暑游享誉全市乃至全国的黄水,正致力于形成“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秋季观林、冬季滑雪”的四季旅游产品格局。
黄水的新目标,亦是“康养石柱,绿色崛起”的美好愿景。2016年3月,石柱提出“转型康养 绿色崛起”的发展思路。开始围绕“风情土家 康养石柱”总体形象定位,大力推进“旅游+”战略,全力打造全国著名康养休闲生态旅游目的地。
全新的发展思路,源自特有的时代背景。石柱地处长江经济带和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肩负着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
石柱县委书记蹇泽西认为,从政治责任角度考量,发展康养经济走的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符合“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导向,有利于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贡献石柱的智慧和力量,是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
从目标导向角度出发,发展康养经济倒逼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有利于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是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现实需要。
从经济发展角度而言,发展康养经济有效利用的是生态资源,着力提供的是生态产品,有利于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
从深化改革角度着眼,发展康养经济以“康养+”为引领,不断衍生新创意新模式新业态,有利于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
从社会民生角度聚焦,发展康养经济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康养产品和服务,有利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应有之义。
立足优势 迈步康养
高扬“康养”大旗,一条路走到底,石柱也仔细审视了自身的发展条件。
石柱地处北纬30°,75%的土地位于最适宜人居住的800米至1900米海拔之间,森林覆盖率达57.4%,林木覆盖率达71.6%,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最高达每立方厘米6000个以上,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绿色小康县”;县内年平均气温16.5℃,地表水水质达到I类水体水质要求,拥有“重庆最美原始森林”大风堡、“重庆最美草场”千野草场、七曜山国家地质公园等原生态自然景观,适合休闲度假、居住养生。
石柱不仅自然资源独特,且人文底蕴厚重,是世界经典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为代表的土家啰儿调的发源地,以及巾帼英雄秦良玉的故里;拥有穿越三千年历史文脉的巴盐古道、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石柱黄连生产系统、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西沱古镇、千年名刹银杏堂,以及土家吊脚楼营造技艺、土家摆手舞、土家玩牛、背夫号子等土家民俗文化,适宜诗意栖居、陶冶情操。
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交通,为石柱发展康养经济奠定了又一重要基础。而今的石柱,地处贯通东西的交通节点、渝东北渝东南互动的交汇节点、武陵山区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支撑节点,以渝利铁路、沪渝高速公路、丰石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设的梁黔高速公路、西沱长江深水良港为骨架的“四高一铁一港”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已初步实现1小时重庆主城、3小时成都、5小时武汉及1小时周边。县内乡镇、景区通畅率均达100%,便于绿色出行、及时通达。
同时,从产业基础上讲,石柱盛产黄连、莼菜、辣椒、山珍等绿特产品,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5个、绿色食品认证产品25个、有机转换认证产品7个,是“中国黄连之乡”“中国辣椒之乡”和全国最大的莼菜生产基地。一系列绿色产品通过全链化开发,可转化为绿色有机食品、休闲饮品、保健品等系列生态康养产品,有利科普食疗、保健养身。
躬耕不懈 成效初显
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石柱的康养经济发展成效初显。
目前,全县康养平台业已搭建成型。康养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康养产业发展中心和康养研究院、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康养学院先后成立。出台了《石柱县康养产业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年)》。
石柱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探索建立康养产业体系、标准体系、指标体系,成功发布《康养石柱白皮书》,为康养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产业上,石柱聚焦“高质量、供给侧、智能化”等关键词,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特色生态工业、康养休闲生态旅游业。今年1-9月,大康养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便很好地印证了一切。
同时,其康养产品也不断优化。全县围绕观、住、动、文、食、疗“六养”,打造国家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3个。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培育康养食材基地36个,重庆市康复医院黄水院区建成投用。
不懈躬耕之下,石柱的康养品牌,正被擦得越来越亮。两届康养大会和全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大会的成功举办,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民革中央原常务副主席齐续春,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郑建邦的先后莅临指导,让“康养石柱”的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
石家乡资产收益扶贫创新做法示范全国
贫困户无技术、缺劳力是一个共性问题。如何让政府提供的扶贫资金发挥最大效力?
资产收益扶贫,是精准扶贫机制的重大创新。简而言之,便是将扶贫或涉农资金用于农业开发,盈利以股份等方式发放给包括贫困户在内的农民,从而达到帮助他们脱贫增收的目的。
今年3月,财政部印发通知,将石柱县石家乡在资产收益扶贫上的创新做法向全国推荐。
拥有120间房间,能同时容纳300人入住、500多人就餐的石龙山庄,如今已成为石柱最大的“农家乐”之一。山庄总经理秦建说,政府在资产收益扶贫上的创新做法,不仅带动了村民们脱贫致富,也帮助了山庄做大做强。
提及石家乡的资产收益扶贫创新,便不得不提“梦里荷塘”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
该合作社由石家乡政府引导36名贫困户成立。石柱县扶贫办按照每户贫困户3万元的标准,为合作社注入共计108万元乡村旅游发展引导基金。
合作社按照“司法公正、资产抵押、有偿借用”的原则,将这笔乡村旅游发展基金借给石龙山庄使用,由石家乡政府对基金进行严格监管。
合作社与石龙山庄通过山庄固定资产抵押担保、司法公证方式,逐年签订借款协议,每年年审资金使用情况。石龙乡政府和合作社每年对山庄进行效益风险评定,乡政府全过程监控监管基金的运行情况并公示,预防资金使用风险。
山庄则采取订单收购、劳务用工、股金分红方式带动等方式,与农户探索建立了一套稳定持久、到户到人更到心的利益联结机制,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每年初,石龙山庄都会上门与贫困户签订农产品销售协议。贫困户根据自身情况,通过种植养殖生产各种农副产品。旅游旺季,合作社会组织专人上门收购。贫困户足不出户,便可按照不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将农副产品销售获利。
同时,石龙山庄优先向贫困户家庭成员提供餐饮服务、保洁、保安等基础性工作岗位。参与务工人员,又能获得2000—3000元不等的月收入。
此外,石龙山庄还每年按借款总额的10%,向合作社缴资金占用费。合作社在留下10%作为运行费用后,会拿出40%以贫困户向企业交售的农副产品和务工收入为基数,按比例对贫困户进行奖励。余下的50%,则用于所有贫困户固定分红。照此计算,36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可分得1500元。
而今,石家乡资产收益扶贫的相关做法,已在石柱全面推广。
彭光灿 刘玉珮 图/谭华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