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一江碧水 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导航

守护一江碧水 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19-01-06

云阳县双井寨,船舶行驶在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摄于二○一八年四月十六日)。记者 谢智强 摄

水域面积占全国淡水总面积约一半的长江,流经我国19省区市,哺育着约4亿人。其独特的生态系统,孕育了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乃至生态安全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视察时强调: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事关重庆长远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全局。

肩负国家生态职责和区域发展使命,重庆把保护和改善三峡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在产业发展上设定最严格的环境准入标准,划定全市生态保护红线管控面积2.04万平方公里,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环保行动,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使重庆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碧水蓝天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入冬以来,位于三峡库区腹地的开州汉丰湖准时迎来了两大拨客人——候鸟和观鸟游人,其中前者中就有难得一见的中华秋沙鸭、青头潜鸭、短嘴豆雁等珍稀鸟类。

出于防洪、发电、蓄水、调沙等需要,三峡水库实行冬季175米高水位、夏季145米低水位运行模式,由此形成高30米的库岸消落带。这里生物多样性衰退严重,生物群落单一,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退化或损坏,成为库区生态的一大疮疤。

以前每到夏季,消落带露出水面后,裸露的淤泥难看,散发的恶臭难闻,不仅影响环境,沿岸居民意见也很大。经过长期试验,在开州汉丰湖和澎溪河的消落带中,“乔木—灌木—草本”植被结构成功恢复,植物群落得以重构,加上为鸟类栖息、觅食修建了人工岛屿,消落带成了养眼的公园、鸟类的乐园。

开展消落带治理填平生态洼地,为环境美颜过程中,库区还探索出了“沧海桑田”产业模式——引种耐水淹的桑树种在消落带,冬季水涨为“沧海”、夏季水落为桑田,顺应了库区蓄水需要和植物生长规律。消落带淤积了江水挟带的泥沙和营养物质,土壤十分肥沃,饲料桑生长旺盛,成功破解了保护库岸、增加绿化的难题。

不仅是消落带的治理,在重庆,为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全市生态环境部门对纳入市级监测的劣V类河流和纳入国家、市级考核的不达标河流开展全面“体检”,设置了约1100个监测断面,详细掌握流域干支流水质总体情况,形成“一个流域一张图”,有的放矢提出整治措施。

于是,重庆86个工业园区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建成,60个市级以上工业园区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全覆盖;全市138艘餐饮船舶已取缔106艘,其余船舶整改的整改,停业的停业,且大部分安装了油烟净化装置,实现了污水、垃圾“零排放”管理;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53个问题全部整改完成,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达到100%,9个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级别保持稳定……

截至目前,长江干流重庆段总体水质为优,纳入国家考核的42个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88.1%,优于国家年度目标要求。

“嘉陵天气好,百里见双流。”唐朝诗人李端在《送友人游蜀》中描述的情形,如今已成为重庆市民的日常,蓝天白云下,一江碧水向东流。

蓝天白云,对于曾有着“雾都”之称的重庆,尤其来之不易。

近年来,重庆持续开展“蓝天行动”,强化交通污染、扬尘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染控制,增强监管能力、科研能力,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数据是枯燥的,但数据却是最好的佐证:

2015年,重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2天;2016年,重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1天;2017年,重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3天;2018年,重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6天。

家园秀美

环境整治让乡村更宜居

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在重庆广大的农村地区有着更为直观的体现。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繁衍生息千年的传统三峡村落,枕山臂江,与自然和谐、同环境共生,对有着乡愁情结、田园梦想的游人有莫大吸引力,虽无胜景,但若装点打扮、提升颜值,村庄就变成了“产业园”。

集大城市与大农村于一体的重庆看准了这一点,全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补齐乡村生态产业化的短板。

在毗邻长江的长寿区双龙镇保合村秀才湾,农旅融合成为村里发展产业的主思路,为此开展的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已接近尾声。

走在村里,能够看到老房子修旧如旧韵味十足,新房子川东民居特色鲜明,每一处庭院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而长期限制村里旅游发展的垃圾回收、污水处理等问题,正在产业化思维下逐一化解。有了垃圾换积分、积分换生活用品的“兑换机制”,村民们开始主动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政府购买服务建设,村集体出资运维的污水处理设施也建立起来,有了污水管网和生化池、处理厂,村民家中的厕所几乎与城市无异,困扰乡村民宿发展的“羞于启齿”的问题随之而解。

其实,在重庆,在探索改善村居环境、弥补产业弱项方面,秀才湾绝非盆景。

行走在重庆,通过人居环境治理而变得更美的乡村,举目可见。生态美起来、容貌靓起来、进出易起来、名气大起来的村庄,旅游正在火起来、农民开始富起来。

合川区钱塘镇长安新村是一个新建的住宅区,居民大多来自周边农村。

过去,这里由于缺乏配套的污水处理设施,居民日常生活污水大多直接排出,给周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这样的情形,在100人以上的农村集聚点曾普遍存在。

为此,合川于2017年启动农村集聚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旨在打通生活污水治理的“毛细血管”,促使生活污水治理系统畅通运转。

通过对全区30个镇街约1000余个25户以上集聚区进行核实,针对沿江镇街、滨水区域、有污水排放等农村重点集聚区,合川计划投资1.3亿元,分批次建设227座污水处理设施和11.35公里配套接口干管,污水总处理规模为4960吨/日。

截至2018年9月底,重庆已完成约1300公里农村生活污水管网建设、65座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技术改造、27万头生猪当量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任务。同时,重庆已完成257个行政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143个正在整治。

未来三年,重庆还将完成21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项目。

下一步,重庆将按照国家即将出台的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方案要求,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等工作,尽快启动“乡村生态振兴暨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方案”和“乡村生态振兴工作体系评估指南”编制工作。

近悦远来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重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按照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要求,加强城市有机更新,促进城市品质提升,使城市干净整洁有序、山清水秀城美、宜居宜业宜游,为市民创造舒心悦心的美好家园。

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城市提升工作要坚持正确的认识论,准确把握中央对重庆的定位,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

重庆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为契机,加快推进“多规合一”改革,目前已经在全国率先完成省域尺度“多规合一”,形成“一张蓝图”“一个平台”。

2018年11月,“多规合一”改革又出重大成果:由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牵头建设的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上线试运行,实现与重庆市网上行政审批平台的对接。该平台破除信息壁垒,实现了全市空间资源大数据的共享,让规划不“打架”;支撑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提升审批效率,让老百姓少跑腿;统筹项目优先安排和土地供应时序,让自然资源插上规划的翅膀。

高起点规划要辅以高标准建设。重庆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大力实施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三铁”融合,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仅2018年1-11月,重庆交通建设就完成投资826亿元,投资总额保持持续增长。

目前,重庆轨道交通已开通运营6条线路,线网覆盖重庆主城九区,运营里程达264公里。轨道交通第二轮规划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

两江四岸是城市提升的独特资源,重庆聚焦两江四岸这个城市发展的主轴,坚持生态优先、民生优先、品质优先,大力实施治理提升,努力彰显两江四岸有山有水、依山傍水、显山露水的独特魅力。

长江边,具有典型山城建筑形态和浓郁文化特色的南岸区弹子石老街依山而建,隔江眺望渝中半岛和江北嘴。

嘉陵江畔,有着近17公里长嘉陵江岸线的两江新区金海湾公园生态良好、环境优美,通过优化修复滨江廊道,形成了丰富的滨水空间。

夜晚,两江四岸流光溢彩,江北嘴由重庆大剧院“领舞”,与临近9栋楼宇联动献上“灯光秀”,让赏灯成为重庆城市新名片。

重庆城市的变化,还在细微处体现。全市始终贯穿城市管理这个永恒主题,用“绣花”功夫雕琢城市之美,深化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开展“马路办公”。

2018年以来,重庆谋划实施城市提升行动计划,多次召开专题调研会、专项工作推进会,形成了“1+9+20+77”的项目化、清单化工作方案,渝湘高铁主城至黔江段、重庆东站、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两江四岸示范段等一批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城市提升行动计划开局良好。

随着城市功能和品质全面系统提升,重庆,正成为“近悦远来”美好城市。

记者手记》》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的重庆,是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和全国水资源战略储备库,保障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是重庆肩负的重大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

重庆是长江上游一道重要的生态屏障。高峡平湖,又将库区摆到了生态核心区的特殊地位上。这片江域山区,生活着逾千万人民,其中包含了重庆全市贫困人口的近60%,面临着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必须找到一条兼顾生态与产业的发展之路。

肩负国家生态职责和区域发展使命,重庆把保护和改善三峡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把实现库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为当前重要任务,在承担上游使命、履行上游责任、抓住上游机遇中,开辟库区生态与产业两翼齐飞的新路子。

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色发展理念指引着未来科学发展之路。因此,重庆要切实抓好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重大任务,着力构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着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大力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着力防范生态环境风险,坚决防止发生重特大生态环境事件;着力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落地见效,形成助推绿色发展的制度“利器”。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热门推荐

重庆累计建成山城步道超600公里

一举高"粽"送考生 "蓝朋友"这个举动好暖

袁隆平"追星"学生证首公开

2023中国西部国际交通建设博览会在渝开幕

《最长一枪》定档9月6日

喜剧并不是少年的主色调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守护一江碧水 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2019-01-06 06:30:44 来源: 0 条评论

云阳县双井寨,船舶行驶在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摄于二○一八年四月十六日)。记者 谢智强 摄

水域面积占全国淡水总面积约一半的长江,流经我国19省区市,哺育着约4亿人。其独特的生态系统,孕育了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乃至生态安全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视察时强调: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事关重庆长远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全局。

肩负国家生态职责和区域发展使命,重庆把保护和改善三峡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在产业发展上设定最严格的环境准入标准,划定全市生态保护红线管控面积2.04万平方公里,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环保行动,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使重庆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碧水蓝天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入冬以来,位于三峡库区腹地的开州汉丰湖准时迎来了两大拨客人——候鸟和观鸟游人,其中前者中就有难得一见的中华秋沙鸭、青头潜鸭、短嘴豆雁等珍稀鸟类。

出于防洪、发电、蓄水、调沙等需要,三峡水库实行冬季175米高水位、夏季145米低水位运行模式,由此形成高30米的库岸消落带。这里生物多样性衰退严重,生物群落单一,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退化或损坏,成为库区生态的一大疮疤。

以前每到夏季,消落带露出水面后,裸露的淤泥难看,散发的恶臭难闻,不仅影响环境,沿岸居民意见也很大。经过长期试验,在开州汉丰湖和澎溪河的消落带中,“乔木—灌木—草本”植被结构成功恢复,植物群落得以重构,加上为鸟类栖息、觅食修建了人工岛屿,消落带成了养眼的公园、鸟类的乐园。

开展消落带治理填平生态洼地,为环境美颜过程中,库区还探索出了“沧海桑田”产业模式——引种耐水淹的桑树种在消落带,冬季水涨为“沧海”、夏季水落为桑田,顺应了库区蓄水需要和植物生长规律。消落带淤积了江水挟带的泥沙和营养物质,土壤十分肥沃,饲料桑生长旺盛,成功破解了保护库岸、增加绿化的难题。

不仅是消落带的治理,在重庆,为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全市生态环境部门对纳入市级监测的劣V类河流和纳入国家、市级考核的不达标河流开展全面“体检”,设置了约1100个监测断面,详细掌握流域干支流水质总体情况,形成“一个流域一张图”,有的放矢提出整治措施。

于是,重庆86个工业园区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建成,60个市级以上工业园区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全覆盖;全市138艘餐饮船舶已取缔106艘,其余船舶整改的整改,停业的停业,且大部分安装了油烟净化装置,实现了污水、垃圾“零排放”管理;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53个问题全部整改完成,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达到100%,9个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级别保持稳定……

截至目前,长江干流重庆段总体水质为优,纳入国家考核的42个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88.1%,优于国家年度目标要求。

“嘉陵天气好,百里见双流。”唐朝诗人李端在《送友人游蜀》中描述的情形,如今已成为重庆市民的日常,蓝天白云下,一江碧水向东流。

蓝天白云,对于曾有着“雾都”之称的重庆,尤其来之不易。

近年来,重庆持续开展“蓝天行动”,强化交通污染、扬尘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染控制,增强监管能力、科研能力,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数据是枯燥的,但数据却是最好的佐证:

2015年,重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2天;2016年,重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1天;2017年,重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3天;2018年,重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6天。

家园秀美

环境整治让乡村更宜居

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在重庆广大的农村地区有着更为直观的体现。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繁衍生息千年的传统三峡村落,枕山臂江,与自然和谐、同环境共生,对有着乡愁情结、田园梦想的游人有莫大吸引力,虽无胜景,但若装点打扮、提升颜值,村庄就变成了“产业园”。

集大城市与大农村于一体的重庆看准了这一点,全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补齐乡村生态产业化的短板。

在毗邻长江的长寿区双龙镇保合村秀才湾,农旅融合成为村里发展产业的主思路,为此开展的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已接近尾声。

走在村里,能够看到老房子修旧如旧韵味十足,新房子川东民居特色鲜明,每一处庭院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而长期限制村里旅游发展的垃圾回收、污水处理等问题,正在产业化思维下逐一化解。有了垃圾换积分、积分换生活用品的“兑换机制”,村民们开始主动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政府购买服务建设,村集体出资运维的污水处理设施也建立起来,有了污水管网和生化池、处理厂,村民家中的厕所几乎与城市无异,困扰乡村民宿发展的“羞于启齿”的问题随之而解。

其实,在重庆,在探索改善村居环境、弥补产业弱项方面,秀才湾绝非盆景。

行走在重庆,通过人居环境治理而变得更美的乡村,举目可见。生态美起来、容貌靓起来、进出易起来、名气大起来的村庄,旅游正在火起来、农民开始富起来。

合川区钱塘镇长安新村是一个新建的住宅区,居民大多来自周边农村。

过去,这里由于缺乏配套的污水处理设施,居民日常生活污水大多直接排出,给周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这样的情形,在100人以上的农村集聚点曾普遍存在。

为此,合川于2017年启动农村集聚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旨在打通生活污水治理的“毛细血管”,促使生活污水治理系统畅通运转。

通过对全区30个镇街约1000余个25户以上集聚区进行核实,针对沿江镇街、滨水区域、有污水排放等农村重点集聚区,合川计划投资1.3亿元,分批次建设227座污水处理设施和11.35公里配套接口干管,污水总处理规模为4960吨/日。

截至2018年9月底,重庆已完成约1300公里农村生活污水管网建设、65座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技术改造、27万头生猪当量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任务。同时,重庆已完成257个行政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143个正在整治。

未来三年,重庆还将完成21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项目。

下一步,重庆将按照国家即将出台的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方案要求,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等工作,尽快启动“乡村生态振兴暨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方案”和“乡村生态振兴工作体系评估指南”编制工作。

近悦远来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重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按照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要求,加强城市有机更新,促进城市品质提升,使城市干净整洁有序、山清水秀城美、宜居宜业宜游,为市民创造舒心悦心的美好家园。

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城市提升工作要坚持正确的认识论,准确把握中央对重庆的定位,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

重庆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为契机,加快推进“多规合一”改革,目前已经在全国率先完成省域尺度“多规合一”,形成“一张蓝图”“一个平台”。

2018年11月,“多规合一”改革又出重大成果:由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牵头建设的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上线试运行,实现与重庆市网上行政审批平台的对接。该平台破除信息壁垒,实现了全市空间资源大数据的共享,让规划不“打架”;支撑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提升审批效率,让老百姓少跑腿;统筹项目优先安排和土地供应时序,让自然资源插上规划的翅膀。

高起点规划要辅以高标准建设。重庆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大力实施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三铁”融合,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仅2018年1-11月,重庆交通建设就完成投资826亿元,投资总额保持持续增长。

目前,重庆轨道交通已开通运营6条线路,线网覆盖重庆主城九区,运营里程达264公里。轨道交通第二轮规划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

两江四岸是城市提升的独特资源,重庆聚焦两江四岸这个城市发展的主轴,坚持生态优先、民生优先、品质优先,大力实施治理提升,努力彰显两江四岸有山有水、依山傍水、显山露水的独特魅力。

长江边,具有典型山城建筑形态和浓郁文化特色的南岸区弹子石老街依山而建,隔江眺望渝中半岛和江北嘴。

嘉陵江畔,有着近17公里长嘉陵江岸线的两江新区金海湾公园生态良好、环境优美,通过优化修复滨江廊道,形成了丰富的滨水空间。

夜晚,两江四岸流光溢彩,江北嘴由重庆大剧院“领舞”,与临近9栋楼宇联动献上“灯光秀”,让赏灯成为重庆城市新名片。

重庆城市的变化,还在细微处体现。全市始终贯穿城市管理这个永恒主题,用“绣花”功夫雕琢城市之美,深化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开展“马路办公”。

2018年以来,重庆谋划实施城市提升行动计划,多次召开专题调研会、专项工作推进会,形成了“1+9+20+77”的项目化、清单化工作方案,渝湘高铁主城至黔江段、重庆东站、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两江四岸示范段等一批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城市提升行动计划开局良好。

随着城市功能和品质全面系统提升,重庆,正成为“近悦远来”美好城市。

记者手记》》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的重庆,是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和全国水资源战略储备库,保障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是重庆肩负的重大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

重庆是长江上游一道重要的生态屏障。高峡平湖,又将库区摆到了生态核心区的特殊地位上。这片江域山区,生活着逾千万人民,其中包含了重庆全市贫困人口的近60%,面临着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必须找到一条兼顾生态与产业的发展之路。

肩负国家生态职责和区域发展使命,重庆把保护和改善三峡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把实现库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为当前重要任务,在承担上游使命、履行上游责任、抓住上游机遇中,开辟库区生态与产业两翼齐飞的新路子。

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色发展理念指引着未来科学发展之路。因此,重庆要切实抓好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重大任务,着力构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着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大力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着力防范生态环境风险,坚决防止发生重特大生态环境事件;着力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落地见效,形成助推绿色发展的制度“利器”。

[责任编辑: 谭周]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