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19重庆两会】张智奎:重庆从内陆腹地迈向开放前沿
1月29日,重庆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记者会举行,图为重庆市商务委主任张智奎。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文科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29日16时16分讯(记者 李华侨 佘振芳 刘艳 徐焱)今(29)日下午,重庆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以“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为主题,举行第二场会中记者会。会上,市商务委主任张智奎透露,2018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突破5200亿元。他表示,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各类开放要素不断完善,各种开放资源不断聚集,重庆从内陆腹地迈向开放前沿。
张智奎介绍,重庆已构建起融合“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互联互通新格局。具体看来,向东,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长江外贸货运量占比超过90%,货值占比近50%;向西,中欧班列(重庆)累计开行量超3000班;向南,建立起以重庆为运营中心、对接“一带一路”的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向北,“渝满俄”班列实现常态化开行,联通中蒙俄经济走廊;空中,加快打造国际航空枢纽,江北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4160万人次,国际航线达到82条。
此外,重庆已经形成“1+2+7+8”开放平台体系,即1个国家级开发区—两江新区,中国(重庆)自贸试验区和 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3个国家级经开区和4个国家级高新区,1个保税港区、3个综保区、3个保税物流中心(B型)、1个国家级检验检疫综合改革试验区。
在口岸服务方面,重庆以通关便利化为抓手,逐渐形成畅通完善的开放口岸。张智奎介绍,目前,全市共有4个开放口岸,具有9类进口特殊商品指定口岸功能,口岸布局持续优化;启动智慧口岸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关区全覆盖,在国内率先实现在线国际结算、提出进口药械全程追溯等9项创新功能,口岸环节优化逾30%,企业成本下降逾10%;全面实现关区通关一体化,持续深化7×24小时通关保障措施,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压缩40%。
重庆是全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全球重要的笔电生产基地,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目前正不断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创新加工贸易模式,积极推动“重庆造”产品走向全球。加快培育新业态,大力发展“保税+展示交易”、总部贸易、转口贸易,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形成促进开放发展的新动能。全面推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外资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外商投资便利化程度。目前全市各类外商投资市场主体超过6000户,在渝世界500强企业达287家。
张智奎介绍,重庆对53个国家施行“72小时过境免签”,与全球224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交流,累计有20个国家在重庆设立签证中心,各方往来便利。深化“放管服”改革,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围绕建设国际化现代城市,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国际社区、国际购物中心、文体设施、公共交通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根据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发布的《2018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报告》,重庆营商环境位居全国第五。
点击图片看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