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进行时——学论述抓整改促落实】
小花椒大产业 门外汉成了脱贫致富的教师爷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月4日21时05分讯(记者 张勇)“花椒的主要特点是喜光,发枝强,壮枝座果好。合理整形修剪,可以使骨架牢固、层次分明、枝条健壮,配合光照足、通风好,既可以提高产量,又可增延树龄,还可以得到优质的花椒。”春节将至,年味渐浓,重庆市大足区季家镇新水村,种植大户陈德彬站在一片花椒地里面,利用农闲时节喜气洋洋地给村民们上起了课。村民们认真听着、专心记着,通过种植花椒脱贫致富的底气也越来越足。
曾经的物流公司总经理陈德彬给村民们讲解花椒种植技术。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勇 摄
陈德彬,当地种植花椒产业的佼佼者,也是当地农民心中传奇一般的存在。曾经,陈德彬在广州一家物流公司担任总经理,月薪超过3万元,经常往返于香港、澳门、广州等地。2014年初,陈德彬回到家乡,看到杂草丛生的山坡、绿油油的农田、不少土地撂荒,不经冒出一个想法——为什么不把这些山坡利用起来?
村民们认真听讲。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勇 摄
说干就干。2015年5月,陈德彬砸下全部积蓄95万元,借、贷20多万元,在新水村承包土地380亩,干起了花椒种植。
作为一个农业的门外汉,陈德彬能够搞好花椒种植吗?这个问题,当时不仅村民们心里没底,就连陈德彬自己都没有底气!
为此,陈德彬专门到江津区学了相关种植技术。学成之后,他回家当起了老师,给乡亲们上起了科学种植课、选种选苗课、管护课等等。
“我就好专研。在种植过程中,我逐步琢磨出了一些更加科学的方法。”说起花椒种植技术,陈德彬张嘴就来、口若悬河。他介绍,自己的花椒种植技术有三大特点:第一,种植密度低,一亩地栽种80株左右,透风和光照足,产量高。栽种距离300厘米×300厘米最佳。栽种后需要立即打立根药,催生树苗迅速长根,并间隔3天—5天浇水,保证湿气,浇水时可加尿素促进生长。第二,枝条返土,修剪下来的枝条全面扔在树根处,既能达到除草效果还能增加土壤肥力。第三,不压树形,外地种植花椒一般会强压树枝使其向四周生长,不压的树枝则有的向上生长,这样通风性更强,不仅不影响产量,反而还能避免树枝过于密集造成果实霉变的情况……
时间从来不亏待奋斗者。2016年,陈德彬的花椒试挂果,吸引了季家等其他村社干部前来参观学习。2017年,花椒第二年挂果,陈德彬卖出了近70万元。2018年,陈德彬的花椒销售额突破了百万元。由于花椒行情较为稳定,到5年盛产期,销售额更加可观,陈德彬的花椒基地发展势旺,永川、江津、荣昌等地的人甚至纷纷前来“取经”。
大足区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短短两三年时间,在陈德彬的影响和带动下,如今季家镇的重点贫困村梯子村、柏杨村均成立了以花椒为产业的村集体经济。截至目前,全镇的花椒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年底有望突破一万亩。全区花椒产业超过了1万亩。值得一提的是,陈德彬让村民们用土地入股,年底再分红。
“陈德彬很能干,关键是带着我们一起致富,我打心底佩服他。”在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面前,新水村6组38岁的村民陈昌智主动表扬起了陈德彬。他笑着说:“靠着在花椒基地帮工,我去年修了一套新房。还有8000多元,我修房子的钱就还完了。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让乡亲们脱贫,跟着我一起致富,这比什么都高兴。”被烈日晒得黝黑的陈德彬,早已没有往昔城市白领的模样。站在摇钱树一般的花椒林里,陈德彬说出了自己的梦想,自己将继续扩大花椒种植面积,“10年后,我要把承包地上的花椒树无偿赠送给村民。”
季家镇新水村,这个曾经的市级贫困村,正大踏步前行在通往乡村振兴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