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好声音|全国人大代表史浩飞:建议精简以论文数量为代表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
新闻发布会现场。特派记者 李文科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3月3日10时51分讯(特派北京记者 佘振芳 徐焱)今(3)日上午,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重庆代表团“我当代表这一年”专题记者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微纳制造与系统集成研究中心主任史浩飞直言,现在很多评价体系促使年轻人追求虚的、浮夸的成果和奖励,需要进行改变。
全国人大代表史浩飞。特派记者 李文科 摄
史浩飞谈到,在成果评价体系上,过去更多重视数量,比如今年发表了多少篇论文、影响因子多少等。“这从管理上来说,看起来好像更公平,但很多重大的创新被淹没了。”史浩飞举了个例子,比如屠呦呦,她得了诺贝尔奖,但并没有发表很多文章,而她的研发成果对整个世界都是有很大贡献的。他强调,真正原始的创新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希望未来能够精简以数量为代表的评价体系,通过代表性成果,看对行业实际的贡献。
此外,由于自己本身也从事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工作,史浩飞比其他人更了解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的复杂。“从技术成熟度来说,一个IDEA从产生变成商品,需要9个环节,其中,第123个主要是原理的提出和认证,集中在高校,第456个环节是环境适应性,验证其作为产品的可能性,主要集中在科研机构,第789个环节,则是怎么变成产品、变成商品,这集中在不同性质的部门或企业。”史浩飞介绍到,这三大环节相对脱节,而链接的核心就是资源和资金。其中,123环节投入不大,456环节较大,789投入最大。
怎么打通这些环节?史浩飞建议,首先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资本市场资金进入企业研究和基础创新,其次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进行原始创新,比如财税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