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重庆颜值更高气质更佳
导航

是什么让重庆颜值更高气质更佳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19-03-10

  壮美三峡。(本报资料图片)谭少华 摄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要求重庆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一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发挥生态优势,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保护好长江母亲河,事关重庆长远发展,事关全国发展大局。重庆处在上游,就要有上游意识、上游责任、上游担当。重庆认真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学好用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走深走实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两化路”,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重庆大力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把“绿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山水之城·美丽之地”颜值更高、气质更佳。2018年9月11日,抖音、头条指数与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城市品牌研究室联合发布的《短视频与城市形象研究白皮书》,重庆城市形象视频播放总量领先全国,成“抖音之城”。今年春节假期,抖音打卡量重庆居全国第一,接待游客超4700万人次,旅游市场喜迎“开门红”。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 绘就绿色新蓝图

  “目前,重庆正率先在“两江四山”地区(即长江、嘉陵江汇合的平行岭谷生态区),面积约4350平方公里,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为全域生态屏障建设积累治理经验。”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林业局副局长张洪介绍,重庆制定了《建设长江上游(重庆段)重要生态屏障工作方案》,提出全面实施山、水、林、田、湖、草和城区、空气的生态综合治理,着力实施长江“干流”生态绿带、主城“四山”和市域“四大山脉”生态屏障、江河库塘湿地生态屏障、农田生态屏障、草地生态屏障、绿色生态廊道、城市生态屏障、自然保护地体系八项建设任务。

  正是源于重庆大力推进的江河库塘湿地生态屏障建设,南岸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从一座以农业灌溉、城市供水为主,兼顾农村人蓄饮水及改善生态环境的公益性水利工程,变身为国家湿地公园。

  “现在湖水干净了,旁边的湿地科普区还能让孩子学到好多知识。”3月9日,家住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附近的张女士带着正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在此游玩,“以前迎龙湖的水有些发臭,我们都不到湖边来。”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迎龙湖周边人口日益聚集,湖水水质也逐年恶化,为了还市民一个水清岸绿的迎龙湖,南岸区启动了迎龙湖综合治理工程。

  “迎龙湖周边的污染企业、养殖场等全部关闭,缺损的污水管网也逐步完善……如今,迎龙湖水质常年保持在Ⅲ类标准以上,成为一个集湿地保护、湿地旅游、湿地科普宣教为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张洪介绍,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保护好长江母亲河,事关重庆长远发展,事关全国发展大局。

  为此,重庆认真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04万平方公里,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大力实施国土绿化提升行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自然保护区大排查大整治,环境质量实现新改善。

  “我们对缙云山、石柱水磨溪湿地等自然保护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积极整改,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张洪介绍,2018年,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8%,48段城市黑臭水体基本完成治理,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6天,同比增加13天,全市地表水总体水质良好,长江干流重庆段总体水质保持为优。

  “重庆是一座江城、山城,通过不断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打好生态这张牌,重庆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美景正焕发出新的风采。”张洪如是说。

  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凝聚发展新动能

  初春时节,开州区谭家镇花仙村的一处山区,绿树掩映下,溪流沿山谷而下。旁边的河滩地里,上百个或圆或方、大小不一、深浅各异的蓄水池,格外引人注目。这个远看像一座大型污水处理厂的场区,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冷水鱼生态流水养殖场。

  场区沿山溪而设,是为了将冰凉的东里河水引入,顺次从鲥鱼、裂腹鱼、虹鳟、金鳟、鲟鱼、大鲵等高档鱼类养殖池流过,再经过净化,达标后汇入河流。在记者看来,这相当于山间溪水在养鱼场“拐了一道弯”。

  “整治非法采砂,强化水污染防治,确保水生态不受污染和破坏是推广这种新模式的基本前提,也是开州全域推动渔业绿色发展的根本着眼点。”开州区委常委、农工委书记陈华东说。

  如今,在三峡库区,像这样以新技术从事生态养鱼的养殖场,正越来越多。

  近年来,梁平引进了池塘内循环微流水养鱼技术,经过三年发展,使用该项技术的鱼塘产量比普通池塘养鱼增加一倍以上。

  池塘内循环微流水养鱼就是在池塘中兴建养殖槽,将其分为鱼类养殖区和水质净化区,养殖槽用于“生态圈养”黄颡鱼、大口鲶、草鱼、鲫鱼等吃食性鱼类,水质净化区用于种植美人蕉、菖蒲、空心菜等水生植物。安装在养殖区上游的增氧推水设备翻动水体经过养殖槽,将槽中吃食性鱼类的排泄物和饲料残渣顺着流水推集到下游指定的集污区,再通过自动吸收装置移除池塘。流水中含有的废弃物经过水生植物的吸收后,流水回到养殖塘循环使用,再将废弃物沉淀脱水处理后转变为陆生植物(如瓜果、花卉等)的高效有机肥。

  截至目前,梁平区已建设流水养殖基地40余个,养殖槽107条,面积达1000余亩,覆盖礼让镇、梁山街道、双桂街道、明达镇、仁贤镇、聚奎镇等多个乡镇(街道),是重庆市流水养殖基地最多、规模最大的区县。

  梁平区畜牧渔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唐仁军介绍,这种技术将传统池塘的“开放式散养”革新为“生态式圈养”,有效地提高了池塘养殖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2018年,三峡库区新建“鱼跑道”式循环流水槽达400余条,“大池养水、小池养鱼”的池塘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加速铺开;鱼菜共生和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十多万亩,鱼产业生态化转型发展一派欣欣向荣。

  不仅如此,重庆还加快了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等绿色产业的发展步伐,推动生态产业化,让好生态也能有好效益。

  2018年,重庆大力发展柑橘、榨菜、柠檬等生态农业,全年共新增农林特色产业基地166万亩。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等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全市乡村休闲旅游业接待突破2.05亿人次、同比增长20.6%,综合旅游收入677亿、同比增长32%。

  深化生态监管体制改革 让绿色发展成为自觉行为

  2.04万平方公里,是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覆盖的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4.82%。

  为守好这道生态安全“生命线”,2018年,《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正式发布,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工程随之推进。

  其实,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只是重庆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环保行动,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使重庆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一个举措。

  “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重庆在产业环境准入、重点污染源监测、生态环境风险防范等方面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管理体系,不断强化监管程序的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透明化,持续改善监管效能和效率,始终将科学性和专业化水平贯穿于环境管理的全过程当中。”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辛世杰介绍,近年来,重庆逐步建立以结果为导向、以因素分配为依据的转移支付机制。按照“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原则,完善财政资金补偿和市场化补偿相结合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对于保证重点生态区人民的切身利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实施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方面,对流域面积500平方公里以上且流经2个区县以上的19条次级河流,实施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印发实施了《重庆市建立流域横向保护补偿机制实施方案(试行)》。截至2018年11月底,璧南河、御临河等19条河流已签订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

  此外,重庆还积极运用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等交易补偿方式,增加生态补偿投入。2018年通过排污权收入,在年初部门预算中安排了1.8亿元用于环保能力建设和污染防治工作;在推行草原禁牧休牧轮牧和草畜平衡制度方面,重庆已完成外业调查、栽培草地调查及入户调查等草地资源清查任务及区县外业数据会商。

  “我们在全国首创探索建立了‘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受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充分肯定。”张洪介绍,为提升林地价值,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国土绿化,2018年,重庆在全国首创提出了“林票”制度研究工作。

  所谓的“林票”,是通过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将2022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5%左右作为各区县共同目标,发达地区、企业可以通过购买异地造林服务,为落后地区造林提供资金,形成横纵向森林生态补偿的新机制,有利于推动形成各区县共同担责、共建共享的国土绿化新格局,让保护生态的地方不吃亏、能受益。

  重庆还大力推进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体制改革,严格执行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等,强化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让生态红线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重点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

  一、“一岛两江三谷四山”实施生态保护修复试点

  对广阳岛,长江、嘉陵江,缙云山与中梁山之间的西部槽谷,中梁山与铜锣山之间的中部宽谷,铜锣山与明月山之间的东部槽谷,以及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实施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首批资金已经到位。

  二、“两江四岸”“清水绿岸”治理提升工程

  “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将主要围绕主城区长江、嘉陵江两侧394公里岸线进行,近期(2018—2022年)将集中治理提升主城中心区域的109公里滨江岸线,打造山清水秀生态带、便捷共享游憩带、人文荟萃风貌带、立体城市景观带。

  “清水绿岸”治理提升重点推进主城区清水溪、凤凰溪、花溪河等20条河流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到2021年,建成20条共约427公里“清水绿岸”,把原黑臭水体打造成为鱼翔浅底的清澈河流、开放共享的绿色长廊、舒适宜人的生态空间。

  三、长江干流和嘉陵江乌江等实行10年禁捕

  为促进渔业资源有效恢复,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我市禁渔期进行重大调整。

  今年底,我市长江流域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段、长江重庆段四大家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嘉陵江合川段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乌江长溪河鱼类市级自然保护区、酉阳县三黛沟大鲵县级自然保护区、奉节县九盘河市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6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将全面禁捕。

  明年底,我市长江干流和嘉陵江、乌江等重要支流的捕捞渔民也将全部退捕上岸,相关水域将暂定实行10年的常年禁捕期。

  四、30个区县建国家储备林500万亩

  重庆市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开发银行签订合作协议,拟投资190亿元,支持重庆市在30个区县实施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500万亩,2019年拟在城口、奉节、梁平、南川、石柱等区县先行启动实施。

  五、实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

  我市印发了《重庆市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力争通过三年攻坚,到2020年,实现“一保两治三减四提升”:“一保”即保护农村饮用水源,农村饮水安全更有保障;“两治”即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实现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三减”即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和农业用水总量;“四提升”即提升主要由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超标水体水质、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环境监管能力和农村居民参与度。

  按照计划,到2020年,将基本完成供水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实现主城片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比例达100%,渝西片区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比例达95%以上,渝东北、渝东南片区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比例达90%以上,全市建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1000个,完成1200个行政村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等。

  六、实施退耕还林、天保、岩溶治理等工程

  今年,全市拟结合林业产业发展,实施坡耕地退耕还林106万亩;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管护好4500万亩天然林;实施岩溶治理403平方公里。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热门推荐

重庆累计建成山城步道超600公里

一举高"粽"送考生 "蓝朋友"这个举动好暖

袁隆平"追星"学生证首公开

2023中国西部国际交通建设博览会在渝开幕

《最长一枪》定档9月6日

喜剧并不是少年的主色调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是什么让重庆颜值更高气质更佳

2019-03-10 06:45:57 来源: 0 条评论

  壮美三峡。(本报资料图片)谭少华 摄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要求重庆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一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发挥生态优势,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保护好长江母亲河,事关重庆长远发展,事关全国发展大局。重庆处在上游,就要有上游意识、上游责任、上游担当。重庆认真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学好用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走深走实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两化路”,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重庆大力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把“绿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山水之城·美丽之地”颜值更高、气质更佳。2018年9月11日,抖音、头条指数与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城市品牌研究室联合发布的《短视频与城市形象研究白皮书》,重庆城市形象视频播放总量领先全国,成“抖音之城”。今年春节假期,抖音打卡量重庆居全国第一,接待游客超4700万人次,旅游市场喜迎“开门红”。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 绘就绿色新蓝图

  “目前,重庆正率先在“两江四山”地区(即长江、嘉陵江汇合的平行岭谷生态区),面积约4350平方公里,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为全域生态屏障建设积累治理经验。”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林业局副局长张洪介绍,重庆制定了《建设长江上游(重庆段)重要生态屏障工作方案》,提出全面实施山、水、林、田、湖、草和城区、空气的生态综合治理,着力实施长江“干流”生态绿带、主城“四山”和市域“四大山脉”生态屏障、江河库塘湿地生态屏障、农田生态屏障、草地生态屏障、绿色生态廊道、城市生态屏障、自然保护地体系八项建设任务。

  正是源于重庆大力推进的江河库塘湿地生态屏障建设,南岸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从一座以农业灌溉、城市供水为主,兼顾农村人蓄饮水及改善生态环境的公益性水利工程,变身为国家湿地公园。

  “现在湖水干净了,旁边的湿地科普区还能让孩子学到好多知识。”3月9日,家住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附近的张女士带着正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在此游玩,“以前迎龙湖的水有些发臭,我们都不到湖边来。”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迎龙湖周边人口日益聚集,湖水水质也逐年恶化,为了还市民一个水清岸绿的迎龙湖,南岸区启动了迎龙湖综合治理工程。

  “迎龙湖周边的污染企业、养殖场等全部关闭,缺损的污水管网也逐步完善……如今,迎龙湖水质常年保持在Ⅲ类标准以上,成为一个集湿地保护、湿地旅游、湿地科普宣教为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张洪介绍,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保护好长江母亲河,事关重庆长远发展,事关全国发展大局。

  为此,重庆认真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04万平方公里,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大力实施国土绿化提升行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自然保护区大排查大整治,环境质量实现新改善。

  “我们对缙云山、石柱水磨溪湿地等自然保护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积极整改,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张洪介绍,2018年,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8%,48段城市黑臭水体基本完成治理,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6天,同比增加13天,全市地表水总体水质良好,长江干流重庆段总体水质保持为优。

  “重庆是一座江城、山城,通过不断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打好生态这张牌,重庆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美景正焕发出新的风采。”张洪如是说。

  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凝聚发展新动能

  初春时节,开州区谭家镇花仙村的一处山区,绿树掩映下,溪流沿山谷而下。旁边的河滩地里,上百个或圆或方、大小不一、深浅各异的蓄水池,格外引人注目。这个远看像一座大型污水处理厂的场区,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冷水鱼生态流水养殖场。

  场区沿山溪而设,是为了将冰凉的东里河水引入,顺次从鲥鱼、裂腹鱼、虹鳟、金鳟、鲟鱼、大鲵等高档鱼类养殖池流过,再经过净化,达标后汇入河流。在记者看来,这相当于山间溪水在养鱼场“拐了一道弯”。

  “整治非法采砂,强化水污染防治,确保水生态不受污染和破坏是推广这种新模式的基本前提,也是开州全域推动渔业绿色发展的根本着眼点。”开州区委常委、农工委书记陈华东说。

  如今,在三峡库区,像这样以新技术从事生态养鱼的养殖场,正越来越多。

  近年来,梁平引进了池塘内循环微流水养鱼技术,经过三年发展,使用该项技术的鱼塘产量比普通池塘养鱼增加一倍以上。

  池塘内循环微流水养鱼就是在池塘中兴建养殖槽,将其分为鱼类养殖区和水质净化区,养殖槽用于“生态圈养”黄颡鱼、大口鲶、草鱼、鲫鱼等吃食性鱼类,水质净化区用于种植美人蕉、菖蒲、空心菜等水生植物。安装在养殖区上游的增氧推水设备翻动水体经过养殖槽,将槽中吃食性鱼类的排泄物和饲料残渣顺着流水推集到下游指定的集污区,再通过自动吸收装置移除池塘。流水中含有的废弃物经过水生植物的吸收后,流水回到养殖塘循环使用,再将废弃物沉淀脱水处理后转变为陆生植物(如瓜果、花卉等)的高效有机肥。

  截至目前,梁平区已建设流水养殖基地40余个,养殖槽107条,面积达1000余亩,覆盖礼让镇、梁山街道、双桂街道、明达镇、仁贤镇、聚奎镇等多个乡镇(街道),是重庆市流水养殖基地最多、规模最大的区县。

  梁平区畜牧渔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唐仁军介绍,这种技术将传统池塘的“开放式散养”革新为“生态式圈养”,有效地提高了池塘养殖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2018年,三峡库区新建“鱼跑道”式循环流水槽达400余条,“大池养水、小池养鱼”的池塘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加速铺开;鱼菜共生和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十多万亩,鱼产业生态化转型发展一派欣欣向荣。

  不仅如此,重庆还加快了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等绿色产业的发展步伐,推动生态产业化,让好生态也能有好效益。

  2018年,重庆大力发展柑橘、榨菜、柠檬等生态农业,全年共新增农林特色产业基地166万亩。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等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全市乡村休闲旅游业接待突破2.05亿人次、同比增长20.6%,综合旅游收入677亿、同比增长32%。

  深化生态监管体制改革 让绿色发展成为自觉行为

  2.04万平方公里,是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覆盖的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4.82%。

  为守好这道生态安全“生命线”,2018年,《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正式发布,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工程随之推进。

  其实,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只是重庆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环保行动,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使重庆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一个举措。

  “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重庆在产业环境准入、重点污染源监测、生态环境风险防范等方面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管理体系,不断强化监管程序的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透明化,持续改善监管效能和效率,始终将科学性和专业化水平贯穿于环境管理的全过程当中。”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辛世杰介绍,近年来,重庆逐步建立以结果为导向、以因素分配为依据的转移支付机制。按照“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原则,完善财政资金补偿和市场化补偿相结合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对于保证重点生态区人民的切身利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实施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方面,对流域面积500平方公里以上且流经2个区县以上的19条次级河流,实施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印发实施了《重庆市建立流域横向保护补偿机制实施方案(试行)》。截至2018年11月底,璧南河、御临河等19条河流已签订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

  此外,重庆还积极运用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等交易补偿方式,增加生态补偿投入。2018年通过排污权收入,在年初部门预算中安排了1.8亿元用于环保能力建设和污染防治工作;在推行草原禁牧休牧轮牧和草畜平衡制度方面,重庆已完成外业调查、栽培草地调查及入户调查等草地资源清查任务及区县外业数据会商。

  “我们在全国首创探索建立了‘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受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充分肯定。”张洪介绍,为提升林地价值,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国土绿化,2018年,重庆在全国首创提出了“林票”制度研究工作。

  所谓的“林票”,是通过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将2022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5%左右作为各区县共同目标,发达地区、企业可以通过购买异地造林服务,为落后地区造林提供资金,形成横纵向森林生态补偿的新机制,有利于推动形成各区县共同担责、共建共享的国土绿化新格局,让保护生态的地方不吃亏、能受益。

  重庆还大力推进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体制改革,严格执行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等,强化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让生态红线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重点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

  一、“一岛两江三谷四山”实施生态保护修复试点

  对广阳岛,长江、嘉陵江,缙云山与中梁山之间的西部槽谷,中梁山与铜锣山之间的中部宽谷,铜锣山与明月山之间的东部槽谷,以及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实施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首批资金已经到位。

  二、“两江四岸”“清水绿岸”治理提升工程

  “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将主要围绕主城区长江、嘉陵江两侧394公里岸线进行,近期(2018—2022年)将集中治理提升主城中心区域的109公里滨江岸线,打造山清水秀生态带、便捷共享游憩带、人文荟萃风貌带、立体城市景观带。

  “清水绿岸”治理提升重点推进主城区清水溪、凤凰溪、花溪河等20条河流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到2021年,建成20条共约427公里“清水绿岸”,把原黑臭水体打造成为鱼翔浅底的清澈河流、开放共享的绿色长廊、舒适宜人的生态空间。

  三、长江干流和嘉陵江乌江等实行10年禁捕

  为促进渔业资源有效恢复,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我市禁渔期进行重大调整。

  今年底,我市长江流域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段、长江重庆段四大家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嘉陵江合川段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乌江长溪河鱼类市级自然保护区、酉阳县三黛沟大鲵县级自然保护区、奉节县九盘河市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6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将全面禁捕。

  明年底,我市长江干流和嘉陵江、乌江等重要支流的捕捞渔民也将全部退捕上岸,相关水域将暂定实行10年的常年禁捕期。

  四、30个区县建国家储备林500万亩

  重庆市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开发银行签订合作协议,拟投资190亿元,支持重庆市在30个区县实施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500万亩,2019年拟在城口、奉节、梁平、南川、石柱等区县先行启动实施。

  五、实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

  我市印发了《重庆市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力争通过三年攻坚,到2020年,实现“一保两治三减四提升”:“一保”即保护农村饮用水源,农村饮水安全更有保障;“两治”即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实现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三减”即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和农业用水总量;“四提升”即提升主要由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超标水体水质、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环境监管能力和农村居民参与度。

  按照计划,到2020年,将基本完成供水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实现主城片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比例达100%,渝西片区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比例达95%以上,渝东北、渝东南片区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比例达90%以上,全市建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1000个,完成1200个行政村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等。

  六、实施退耕还林、天保、岩溶治理等工程

  今年,全市拟结合林业产业发展,实施坡耕地退耕还林106万亩;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管护好4500万亩天然林;实施岩溶治理403平方公里。

[责任编辑: 苏桢淇]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蔡家岗街道办事处:已督促该餐馆在夜间高峰期后及时收摊,并提醒食客控制音量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