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好声音|李秋:有些河长电话无法接通 可探索“百姓河长”治理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李秋。特派记者 李文科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3月13日16时20分北京讯(特派记者 佘振芳 徐焱)“目前在政府层面、公众层面,有效调动社会各界尤其是普通群众,主动参与河流治理的办法还不多,措施效果还不明显。”在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长李秋表示,河流状况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建议国家有效引导和鼓励公众参与河流治理。
“尽管‘河长制’文件多次强调信息公开,但在具体实施中仍存在一些偏差。”李秋说,比如水质资料缺乏公开和共享,只有很少的人知道河流监测和处理系统的网络,并且实时信息也很难获得。
李秋还发现,河长制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政府与社会公众直接“对话”的渠道不够通畅。社会公众,尤其是普通群众存在“不知道参与什么、不知道怎么参与”的困境。李秋在调研中发现,少数地方甚至存在网络上和公共标志上的河长电话经常无法接通的现象。
在李秋看来,河流状况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公众既是河流问题的生产者也是受益者,他们对于周边河流更了解并能敏锐感知河流生态环境的变化程度,并对改善河流环境愿望更为强烈。
为此,李秋建议从国家层面搭建平台,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监督,扩大宣传,有效引导和鼓励公众参与河流治理。
首先要建立通达有效的沟通反馈平台,通过平台可以及时了解群众诉求、听取群众意见、收集群众对河流污染情况的信息反馈;将公众的诉求作为政策制定的前提条件,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办法,提高治理水平;通过平台完善水资源管理机制,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和情况反映,适时公布分享水质状况报告,充分调动公众积极参与政策执行的积极性和热情度,促进政府与公众双向交流。
其次,要尽可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河道整治、水体治理工作中来。探索“百姓河长”治理方式。李秋进一步表示,可以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退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学生等各类群体中创设一批“代表河长”“委员河长”“党员河长”“青年河长”“学生河长”等。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民间河长”章程,规定民间河长的选任程序、职权职责、履职保障、议事程序等。创新河湖治理保护项目的融资、建设、管理模式,鼓励和引导利益相关群众参与项目实施。
此外,李秋强调,还要抓好社会监督,促使相关工作落实到位。强化宣传引导,营造人人参与治理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