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情 奋斗者|打破外企技术壁垒 他为企业节约五千余万元
他和同事累计开展技改及创新成果36项,攻克技术难题9项,成果转化14项,获得专利7项,为公司节约维修资金五千余万元。记者 谢鹏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1日6时讯(记者 刘艳)站在轨道列车前,47岁的黄德勇扶了扶眼镜,神情专注。从2007年成为一名轨道车辆维修工以来,黄德勇就一头扎进了轨道列车维修的世界里。从一个门外汉到技术能手,他潜心研究单轨技术,打破外企技术壁垒,为公司节约维修资金五千余万元。
黄德勇毫无保留地把技艺分享、传授给同事们。记者 谢鹏 摄
随身带小本绘图
在轨道3号线童家院子联合检修库,摆放着一台转向架空载试验台。这种试验台是第3代产品,国内目前共三台,都是由黄德勇带领的团队联合研制出来的,是专门针对跨座式单轨转向架试验的“特种设备”。
虽然在轨道维修上取得不俗成绩,但黄德勇并非“科班”出身,当初上电大时学的是管理专业,第一份工作是家电营业员。
“我从小就对维修感兴趣,小时候家里的电灯、闹钟都拆过。”虽然是当营业员,但黄德勇对维修的兴趣不减,一有空就跟在店里维修师傅后问着问那,还自己琢磨,时间一久,家电的基础售后问题他都能解决。
墙上挂满了荣誉证书,黄德勇正在和同事交流技术问题。记者 谢鹏 摄
2007年黄德勇进入重庆轨道集团成为一名轨道车辆维修工,这和其之前涉及的维修有很大不同。为了尽快弄懂单轨车辆技术,别人午休时,他在自学电气原理知识,同事下班后,他又泡在车厢里,反复翻着图纸,梳理电器线路。
那时黄德勇有个习惯,随身总带着小本子,遇到问题就在本子上画原理图,反复研究,“一个月要画四五本,画了近200本。”
攻关单轨技术国产化
在轨道2号线开通运营之初,单轨核心技术被海外公司垄断,在需要对列车进行运营维护、重大技改以及疑难问题处理时大多依赖厂家,常常受制于人。
一次,轨道2号线车辆空调变频器出现故障,若整体更换不但费时费力,短期内也无法保证故障率的降低。黄德勇泡在车厢里分析故障原因、研究解决方法,最终将故障根本问题锁定在某关键元器件上,并成功解决了空调变频器故障,为企业节省了640多万元的维修费用。
轨道3号线童家院子联合检修库,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检修轨道列车。记者 谢鹏 摄
此后,黄德勇潜心研究单轨技术,和团队一起对2号线、3号线车辆维修进行技术优化,从需要返厂解决故障到能够自主完成检修工作,打破外企技术壁垒,累计开展技改及创新成果36项,攻克技术难题9项,成果转化14项,获得专利7项,为公司节约维修资金五千余万元。
此外,黄德勇还将解决问题时积累下来的单轨核心技术用于国产化攻关,把当初100%的依赖进口,转化为如今95%以上的国产率,使重庆具备自主设计、研发单轨控制系统的能力。
在努力钻研维修技术的同时,黄德勇也特别注重技艺的传承。他通过把技艺经验编成业务课件等方式,总结出一套系统的“观、析、查、验”四步检修法,并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同事,年授课超300课时,培训人数超过10000人,培养国内紧缺单轨维修技师15人,培养2个技师工班。
重庆市工会颁发的黄德勇劳模创新工作室奖牌。记者 谢鹏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