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全国第一”的背后——北京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

两个“全国第一”的背后——北京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19-04-08

  2018年,首都北京交出一张靓丽成绩单:人均GDP达2.13万美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4万元/人左右,创下两个“全国第一”。

  一系列数据,是北京近年来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注脚。

  “推动北京高质量发展,要抓住五个关键: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减量发展是特征,绿色发展是基础,创新发展是唯一出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根本落脚点”——

  正如北京市负责人提出的那样,面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课题,北京这座千年古城要坚定不移走减量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之路。

  减量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

  花红柳绿,春光明媚。

  北京市西城区菜市口西北角,是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的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2017年9月,这片“黄金宝地”在政府斥巨资拆违、腾退后没有变成写字楼,而是被建成了森林公园……

  广阳谷,是过去几年北京腾退土地、留白增绿的一个缩影。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明确首都“四个中心”新的城市战略定位,确立了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战略目标。

  疏解,就是“北京版”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严把新增产业准入关。2014年,北京制定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并两次“从严从紧”修订。截至2018年底,全市不予办理新设立或变更登记业务累计达到2.1万件。

  ——盘活低效闲置资源。两年来,北京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1307家,疏解提升市场和物流中心500个,为引入高端要素腾出了宝贵空间。

  2017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明确提出“减量发展”概念,确定了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

  减重、减负、减量,北京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和2013年比,2018年,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新设市场主体占比从25.1%上升到50.5%;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孕育成长,金融、科技、信息等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60%……

  2018年,北京再次实现“三个减量”:人口减少16.5万,城乡建设用地减量约34平方公里,建设面积减少1200多万平方米。

  建设用地少了,生态绿地多了,经济发展效益高了。

  2018年,北京市GDP超过3万亿元,增长6.6%;新经济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1%;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4万元/人左右,居全国第一。

  在西城区,往昔的动物园批发市场转身为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转型前,这里约40万平方米的建筑容纳了9万多名从业人员,每年贡献税收仅5000万元左右;转型后,仅目前投入使用的1万平方米建筑贡献税收就已超过5000万元,从业人员仅500人左右。

  “何谓高质量?在宏观层面,主要指国民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核心是具有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北京市委党校教授赵莉说,北京建设首善之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理应率先示范。

  绿色发展

  能源利用效率位居全国首位

  户均种植板栗近15亩,特色旅游每年吸引5万余游客,为村里带来综合收入约240万元……

  近年来,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变成“北京最美乡村”。“北沟村走上了富裕路,靠的就是绿色发展。”北沟村党支部书记王全深有感触地说。

  2018年11月,北京发布《关于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怀柔、门头沟、平谷、密云、延庆等占北京面积68%的区域,构建起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的“家底”。

  5个方面16项政策措施,为生态涵养区这一北京“后花园”描绘了美好蓝图——建成展现北京美丽自然山水和历史文化的典范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区、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发展示范区。

  绿色发展,离不开优美的生态环境。

  北京从1998年开始大规模治理大气,特别是通过实施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5年间年燃煤总量从2270万吨减至600万吨以内,淘汰老旧机动车216.7万辆,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1.1万家,2018年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到51微克/立方米。

  近年来,北京全面推行河长制,开展“清河行动”和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联合推进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污水处理率提高到93%。凉水河、萧太后河、北运河……一条条骨干河流告别黑臭,一座座滨河公园给人以便利和享受。

  留白增绿,见缝插绿。2018年北京新增造林26.9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38.6%提高到2018年的43.5%,城市生态空间大幅度增加。

  从集聚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再到大力推动绿色集约发展,北京发展效率进一步提高。数据显示,2018年,北京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为0.254吨标准煤,同比下降3.8%;水耗为12.9立方米,同比下降7.1%;能源利用效率居全国首位。

  “北京正通过把不符合首都定位的制造业就地淘汰,推动传统产业撤并转型升级,鼓励企业通过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方式,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说。

  创新发展

  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动力

  在北京市朝阳区的E9区创新工场,一个由360多个奶制品生产构件组成的“火车头”造型十分引人注目,寓意“创新发展驶向美好未来”。

  E9区创新工场的前身是双桥乳品厂,2015年腾退改造后变身创意经济集聚区,聚焦人工智能和数字创意产业。

  放眼整个北京,创新发展正成为驱动这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动力。

  北京中关村,人工智能企业旷视科技的产品展区,被赋予人脸识别等功能的手机、摄像头、机器人设备令人目不暇接。

  “让‘机器看懂世界’,我们的人脸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智能视频云产品等已广泛应用于金融、手机、安防、物流、零售等领域。”旷视科技副总裁谢亿楠说。

  地区生产总值6400多亿元,信息服务业、科研服务业占全区经济总量超过40%,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万家……

  创新能级更高,创新根基更稳,创新活力更强,作为中关村的发源地,北京市海淀区走出了一条以创新为引领、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近年来,北京深入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0个高精尖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制定5G、人工智能、医药健康等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和方案,努力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的双动能。

  数据显示,2018年,北京十大高精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2548亿元,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3.2%,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9%。

  在将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产业优势的同时,近年来北京正努力建设以“三城一区”为主平台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在中关村科学城,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加快建设,碳基集成电路研究院、腾盛博药等重大项目落地持续推进;

  ——在怀柔科学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全面展开,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建设顺利推进;

  ——在未来科学城,陈清泉院士科创中心、小米智慧产业基地等入驻,央企与高校院所组建5个协同创新平台;

  ——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批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搭建,创新型产业集群增势良好……

  高质量发展的前行道路上,北京还面临不少挑战。

  “与发达国家和先进城市相比,北京依然存在不少差距。创新投入较高,但创新产出效率低,基础创新和原始创新差距大;全球城市生活质量排行榜,在450个城市中北京排在119位。”赵莉提醒。

  减量发展、提质增效,永远在路上。

  近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将出台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推出含有6个方面35项具体指标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经济发展高质量、城市治理高水平、生态治理高标准、百姓生活高品质……人们坚信,不久的将来,一个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首都北京,必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新华社北京4月7日电)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两个“全国第一”的背后——北京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

2019-04-08 09:50:27 来源:

  2018年,首都北京交出一张靓丽成绩单:人均GDP达2.13万美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4万元/人左右,创下两个“全国第一”。

  一系列数据,是北京近年来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注脚。

  “推动北京高质量发展,要抓住五个关键: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减量发展是特征,绿色发展是基础,创新发展是唯一出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根本落脚点”——

  正如北京市负责人提出的那样,面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课题,北京这座千年古城要坚定不移走减量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之路。

  减量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

  花红柳绿,春光明媚。

  北京市西城区菜市口西北角,是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的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2017年9月,这片“黄金宝地”在政府斥巨资拆违、腾退后没有变成写字楼,而是被建成了森林公园……

  广阳谷,是过去几年北京腾退土地、留白增绿的一个缩影。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明确首都“四个中心”新的城市战略定位,确立了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战略目标。

  疏解,就是“北京版”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严把新增产业准入关。2014年,北京制定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并两次“从严从紧”修订。截至2018年底,全市不予办理新设立或变更登记业务累计达到2.1万件。

  ——盘活低效闲置资源。两年来,北京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1307家,疏解提升市场和物流中心500个,为引入高端要素腾出了宝贵空间。

  2017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明确提出“减量发展”概念,确定了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

  减重、减负、减量,北京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和2013年比,2018年,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新设市场主体占比从25.1%上升到50.5%;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孕育成长,金融、科技、信息等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60%……

  2018年,北京再次实现“三个减量”:人口减少16.5万,城乡建设用地减量约34平方公里,建设面积减少1200多万平方米。

  建设用地少了,生态绿地多了,经济发展效益高了。

  2018年,北京市GDP超过3万亿元,增长6.6%;新经济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1%;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4万元/人左右,居全国第一。

  在西城区,往昔的动物园批发市场转身为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转型前,这里约40万平方米的建筑容纳了9万多名从业人员,每年贡献税收仅5000万元左右;转型后,仅目前投入使用的1万平方米建筑贡献税收就已超过5000万元,从业人员仅500人左右。

  “何谓高质量?在宏观层面,主要指国民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核心是具有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北京市委党校教授赵莉说,北京建设首善之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理应率先示范。

  绿色发展

  能源利用效率位居全国首位

  户均种植板栗近15亩,特色旅游每年吸引5万余游客,为村里带来综合收入约240万元……

  近年来,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变成“北京最美乡村”。“北沟村走上了富裕路,靠的就是绿色发展。”北沟村党支部书记王全深有感触地说。

  2018年11月,北京发布《关于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怀柔、门头沟、平谷、密云、延庆等占北京面积68%的区域,构建起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的“家底”。

  5个方面16项政策措施,为生态涵养区这一北京“后花园”描绘了美好蓝图——建成展现北京美丽自然山水和历史文化的典范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区、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发展示范区。

  绿色发展,离不开优美的生态环境。

  北京从1998年开始大规模治理大气,特别是通过实施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5年间年燃煤总量从2270万吨减至600万吨以内,淘汰老旧机动车216.7万辆,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1.1万家,2018年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到51微克/立方米。

  近年来,北京全面推行河长制,开展“清河行动”和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联合推进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污水处理率提高到93%。凉水河、萧太后河、北运河……一条条骨干河流告别黑臭,一座座滨河公园给人以便利和享受。

  留白增绿,见缝插绿。2018年北京新增造林26.9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38.6%提高到2018年的43.5%,城市生态空间大幅度增加。

  从集聚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再到大力推动绿色集约发展,北京发展效率进一步提高。数据显示,2018年,北京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为0.254吨标准煤,同比下降3.8%;水耗为12.9立方米,同比下降7.1%;能源利用效率居全国首位。

  “北京正通过把不符合首都定位的制造业就地淘汰,推动传统产业撤并转型升级,鼓励企业通过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方式,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说。

  创新发展

  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动力

  在北京市朝阳区的E9区创新工场,一个由360多个奶制品生产构件组成的“火车头”造型十分引人注目,寓意“创新发展驶向美好未来”。

  E9区创新工场的前身是双桥乳品厂,2015年腾退改造后变身创意经济集聚区,聚焦人工智能和数字创意产业。

  放眼整个北京,创新发展正成为驱动这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动力。

  北京中关村,人工智能企业旷视科技的产品展区,被赋予人脸识别等功能的手机、摄像头、机器人设备令人目不暇接。

  “让‘机器看懂世界’,我们的人脸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智能视频云产品等已广泛应用于金融、手机、安防、物流、零售等领域。”旷视科技副总裁谢亿楠说。

  地区生产总值6400多亿元,信息服务业、科研服务业占全区经济总量超过40%,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万家……

  创新能级更高,创新根基更稳,创新活力更强,作为中关村的发源地,北京市海淀区走出了一条以创新为引领、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近年来,北京深入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0个高精尖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制定5G、人工智能、医药健康等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和方案,努力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的双动能。

  数据显示,2018年,北京十大高精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2548亿元,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3.2%,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9%。

  在将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产业优势的同时,近年来北京正努力建设以“三城一区”为主平台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在中关村科学城,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加快建设,碳基集成电路研究院、腾盛博药等重大项目落地持续推进;

  ——在怀柔科学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全面展开,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建设顺利推进;

  ——在未来科学城,陈清泉院士科创中心、小米智慧产业基地等入驻,央企与高校院所组建5个协同创新平台;

  ——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批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搭建,创新型产业集群增势良好……

  高质量发展的前行道路上,北京还面临不少挑战。

  “与发达国家和先进城市相比,北京依然存在不少差距。创新投入较高,但创新产出效率低,基础创新和原始创新差距大;全球城市生活质量排行榜,在450个城市中北京排在119位。”赵莉提醒。

  减量发展、提质增效,永远在路上。

  近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将出台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推出含有6个方面35项具体指标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经济发展高质量、城市治理高水平、生态治理高标准、百姓生活高品质……人们坚信,不久的将来,一个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首都北京,必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新华社北京4月7日电)

[责任编辑: 熊世华]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