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情奋斗者|刘平: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车工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10日6时讯(首席记者 佘振芳)一位数控机床操作工如何变成首席专家?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重庆川仪调节阀有限公司的刘平扎根车间、勤学苦练,最终成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命名专家、第十届全国技术能手、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重庆优秀技能人才获得者、2016年度十大“巴渝工匠”荣誉称号获得者。
不畏难不怕苦:疑难杂件质量指标达99.9%
刘平。受访者供图,华龙网发
重庆川仪调节阀有限公司是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之一,隶属于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下的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生产调节阀的七大厂家之一。
刘平最初到川仪时,公司里还没有数控车间,他成了金工车间的一名操作工。“车工怕车杆,钳工怕钻眼。”这句话说的是技术工人们最不想碰到的零件类型。刘平没有逃避,也没有退缩,“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他努力追赶老师傅的技艺,在刀具刃磨和工艺消化吸收方面下了很多功夫。
在车间,他每年生产加工各种规格品种的疑难杂件300余件,完成定额生产任务的200%以上,质量指标达到99.9%。模具、多头梯形螺杆、薄壁件、细长轴的加工,钻头、刀具的刃磨等技术都是他的绝活儿。
短短几年,刘平就成了车间的生产骨干。
不服输敢创新:勇于攀登技术高峰
刘平给其它同行分享经验。受访者供图,华龙网发
2001年底,企业调整生产布局,成立了数控车间。刘平第一时间报名加入数控操作工作。到了数控车间后,得益于之前普通车床上扎实的功底和他的认真努力,很快就能熟练操作数控车床,不但能优质、高效地完成零件的加工任务,还能对高精尖的产品加工提供工艺工装的解决方案。
刘平话不多,但却有一股子不服输的精神。2003年,刘平随厂领导到四川某地考察,看到当地某项特殊产品时,刘平脱口而出:“这个产品比较适合在我们的数控机床上加工。”对方单位对此将信将疑,经与刘平进行技术交流之后下了试制订单。在短短3天内,他和同事们完成了整个产品的试制工作,对方单位非常满意。自此,川仪调节阀公司与国家某项尖端产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刘平的高超技艺,是日积月累磨练出来的。有的调节阀零件精度误差要求在0.01毫米以下,很多车工在工作中“不敢逾越雷池半步”,不敢在原来的加工工艺上做文章。刘平却与众不同,他敢于创新。某项国家级关键产品的尾部毛刺很难去除干净,他独立设计的毛刺去除工艺,彻底解决了去毛刺难的问题,为国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2011年以来,刘平先后参与研制了HVH黑水阀、高性能调节阀、VFR凸轮绕曲阀等新产品。2015年底,国内化工领域某知名上市公司准备对厂内的气化炉装置进行国产化改造,又是刘平带队接下了这个相当“苛刻”的订单。
除了工艺创新,刘平还十分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总结和推广,编有《数控编程要点》、《数控加工工艺》、《自动计算螺纹加工工艺》等培训教材。2016年在机械工业专业杂志《金属加工》第6期上发表的论文《数控B类宏程序在螺纹自动加工中的应用》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退二线带团队:盼更多年轻人成为高精尖“工匠”
刘平在技能大师交流会上给其它同行分享经验。受访者供图,华龙网发
自2007年起,为最大限度发挥高技能型人才的引领作用,公司让刘平从一线操作岗位“退居二线”,让他带领一个团队主要从事技术攻关、新产品样机试制、更换改造老旧设备、培养新人、技术骨干等技术指导和工艺协调的工作。
2012年刘平成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命名专家,他带领团队解决了斜面、曲面、球面、“镜面”加工等多项机械加工技术问题和工艺攻关,使企业敢于承接高精加工产品合同。
刘平先后带徒40多人,培养了一批技师和高级技术工人,他的徒弟们多次在行业(集团)和省(市)级技能竞赛中获得奖项。
说起工艺的传承,刘平有些感叹“后继无人”。现在的年轻人很多不愿从事车工工作,嫌车工辛苦、枯燥。刘平说,现在的人工智能已经能取代一些行业的人力劳动,但车工暂时是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他注意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上,将来技术工人一定有着更光明的前景和更丰厚的酬劳,社会地位也将继续提高,刘平希望,愿意钻研、能吃苦的年轻人加入数控车工的行列,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一份自己的贡献。
在刘平看来,所谓“工匠精神”,就是要钻研,要在一个行业中一直干下去,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不浮躁,同时拥有高超技能和踏实刻苦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