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定点帮扶我市5个贫困区县 去年投入12.3亿元攻坚重庆“水贫困”

水利部定点帮扶我市5个贫困区县 去年投入12.3亿元攻坚重庆“水贫困”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19-04-14

依托水利部“八大工程”中的内引外联帮扶工程,武隆区白云乡建起了木家洞山坪塘。(市水利局供图)

  ■自2015年8月新一轮定点扶贫以来,水利部与重庆城口、巫溪、丰都、武隆、万州5个区县形成组团帮扶工作机制,以“八大工程”为主要抓手,着力攻坚重庆“水贫困”;2016—2018年3年间,累计向5个区县倾斜支持水利资金达37.68亿元,仅2018年便投入12.3亿元。

  4月13日,丰都县南天湖镇义合村贫困户余光海打开院坝里的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哗哗”地流到盆里。在丰都,随着一批饮水工程的修建,广大农村已用上了自来水。

  这一天,义合村70岁的秦朝树大爷在后山腰的菜地里除草。过去,这块地因存不住水而种不活农作物,一直被秦大爷闲置;现在经过水土治理后,已成为了旱涝保收的良田。

  ……

  丰都农村的这些变化,与水利部定点扶贫息息相关。从对口支援三峡重庆库区到新一轮定点扶贫,水利部帮扶重庆长达33年。自2015年8月新一轮定点扶贫以来,水利部又与重庆城口、巫溪、丰都、武隆、万州5个区县形成组团帮扶工作机制,以“八大工程”为主要抓手,着力攻坚重庆“水贫困”;2016—2018年3年间,累计向5个区县倾斜支持水利资金达37.68亿元,仅2018年便投入12.3亿元。

  水利部的定点帮扶,不仅有效改善了5个区县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也助力了当地加快脱贫攻坚步伐。目前,万州区、武隆区、丰都县已脱贫摘帽,巫溪县、城口县脱贫攻坚也在稳步推进中。

  实施“八大工程”,助力脱贫攻坚

  日前,万州区石笋沟水库被正式纳入2019年水利部定点扶贫建设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6亿元,其中大部分由国家及市级配套资金补助解决。

  石笋沟水库所在的万州后山及余家弹子片区属老旱片死角,缺水制约着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石笋沟水库项目多年前便已立项,但迟迟未能开工,原因只有一个——缺钱!”万州区水利局副局长侯安平说。在水利部定点扶贫的支持下,今年,该水库可望开工建设,3年内可建成。届时,可解决该区后山镇8000余亩耕地灌溉用水以及2万人、2万余头牲畜的饮水问题。

  在重庆山区,修一座小型水库投入达上亿元,仅靠贫困区县自行筹措资金很难修建。水利部启动新一轮定点帮扶后,将其规划的小型水库水源保障工程全部列入全国抗旱水源规划,由国家补助大部分资金,从而解决了我市贫困区县兴建水源保障工程的资金难题。

  在大巴山深处的城口县,水利部定点帮扶的航空水库已于去年9月通过完工验收,使得城口县已建成水库增加到5座。下一步,水利部还将帮助城口建设黄沙洞水库及松柏水库,进一步夯实城口水利基础。

  “有雨遍地流,无雨贵如油。”这是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的重庆山区共同的特点。要解决这一问题,只能通过修建水库、山坪塘等水利工程来实现水资源调蓄。自新一轮定点扶贫开展以来,针对重庆贫困山区特点,水利部针对性地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千塘万亩特色产业支撑、小型水库水源保障、贫困户产业帮扶、贫困户转移就业技能培训、贫困学生勤工俭学帮扶、水利建设技术帮扶以及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等八大工程。其中,前三项的着力点在于补齐重庆山区水利“短板”,解决贫困区县群众吃水难、农田灌溉难,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源保障。

  据了解,从2016年到2018年的3年间,5个定点扶贫区县先后开工建设4座中型水库和11座小型水库,新增库容5300万立方米,除险加固病险水库53座,整治山坪塘7380口,供水保障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造血式”扶贫激发内生动力

  要从根本上消除贫困,还在于提升贫困区域和贫困群众的脱贫能力。对此,水利部始终坚持“造血式”扶贫,从产业培育和技能培训入手,让定点扶贫区县在水利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产业发展得到有力支撑的同时,也让老百姓拥有利用水利发展产业的能力。

  肉牛产业是丰都县包鸾镇飞仙洞村的主打产业之一。要养牛就得有水,当地通过“千塘万亩特色产业支撑工程”,新建、改建了一批山坪塘和饮水池,解决了水源问题。但扩大产业规模便需要资金,许多村民自己不能解决。好在水利部定点扶贫“八大工程”不仅涉及大型水利建设,也为小村镇量身定制了“贫困户产业帮扶、转移就业技能培训、贫困生勤工俭学”等其他帮扶工程。靠着水利部推行的贷款贴息政策,飞仙洞村二组贫困户张升发成功贷款5万元,并扩大了养牛规模。张升发说:“只要有资金、有水源,我就有信心靠着养肉牛脱贫。”

  在万州区,2018年,水利部定点扶贫万州工作组成员单位筹集帮扶资金100万元,专项用于万州区扶贫产业的贷款贴息,助推了当地柑橘、柠檬等多个扶贫产业发展壮大。

  在巫溪县,水利部各帮扶单位筹集产业帮扶资金120万元,入股6个资金互助社,采取入股分红的方式帮助345户贫困户保底增收,使每户获得保底210元的年收益,同时撬动扶贫贷款1000万元,有效解决了贫困户产业发展中的资金短缺、融资难问题。

  在城口县,水利部通过实施“贫困学生勤工俭学帮扶工程”,3年来为180名贫困大学生组织了勤工俭学活动,学生们通过勤工俭学学知识、知辛苦,既补贴了家用,也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了基础。

  据统计,仅2018年,水利部便为重庆5个区县2270户贫困户提供贴息贷款6477.6万元;投入96万元培训贫困户转移就业技能、水利专业技术人员9期468人次和46期478人次;帮助贫困学生勤工俭学212人,平均增加收入2900元。

  从突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转向与支持产业发展并重

  聚焦5个定点扶贫区县的贫困现状,水利部定点扶贫的内容也随之进行了调整。2018年,水利部实施了新一轮定点扶贫“八大工程”,其中贫困户产业帮扶工程、贫困户技能培训工程、贫困学生勤工俭学帮扶工程、水利建设技术帮扶工程和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工程等5项帮扶措施继续保留,新设水利行业倾斜支持工程、贫困村党建促脱贫帮扶工程和内引外联帮扶工程等3项帮扶措施。而原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小型水库水源保障工程纳入水利行业倾斜支持工程,原千塘万亩特色产业支撑工程纳入内引外联帮扶工程。新的“八大工程”不但直接精准惠及贫困村、贫困户,也动员社会力量加入水利扶贫,同时还通过党建促脱贫来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这也意味着水利部定点扶贫已从过去的突出水利设施建设转向与支持产业发展并重。

  万州区溪口乡玉竹村是“十二五”期间确定的市级贫困村,2017年8月,自水利部三峡司副巡视员王治华到该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后,通过调整村干部、充实返乡大学生到村委会任职、举办党员干部培训等措施,为村里配备了一支由40多名党员干部组成的脱贫带头人队伍,不到两年,曾经产业空虚的玉竹村已建起了1500亩标准化果园及一个黑山羊养殖基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武隆区则依托水利部定点扶贫期间建成的山虎关、中心庙、仙女湖、大河沟水库等水体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村民实现可持续增收。该区赵家乡依托山虎关水库举行稻田摸鱼、垂钓、捉泥鳅比赛等活动,打造高山水乡、避暑胜地,全乡共发展农家乐150余家,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2000余名,每年累计接待中外游客30万人次,带动当地3000余人脱贫增收。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水利部定点帮扶我市5个贫困区县 去年投入12.3亿元攻坚重庆“水贫困”

2019-04-14 07:07:46 来源: 0 条评论

依托水利部“八大工程”中的内引外联帮扶工程,武隆区白云乡建起了木家洞山坪塘。(市水利局供图)

  ■自2015年8月新一轮定点扶贫以来,水利部与重庆城口、巫溪、丰都、武隆、万州5个区县形成组团帮扶工作机制,以“八大工程”为主要抓手,着力攻坚重庆“水贫困”;2016—2018年3年间,累计向5个区县倾斜支持水利资金达37.68亿元,仅2018年便投入12.3亿元。

  4月13日,丰都县南天湖镇义合村贫困户余光海打开院坝里的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哗哗”地流到盆里。在丰都,随着一批饮水工程的修建,广大农村已用上了自来水。

  这一天,义合村70岁的秦朝树大爷在后山腰的菜地里除草。过去,这块地因存不住水而种不活农作物,一直被秦大爷闲置;现在经过水土治理后,已成为了旱涝保收的良田。

  ……

  丰都农村的这些变化,与水利部定点扶贫息息相关。从对口支援三峡重庆库区到新一轮定点扶贫,水利部帮扶重庆长达33年。自2015年8月新一轮定点扶贫以来,水利部又与重庆城口、巫溪、丰都、武隆、万州5个区县形成组团帮扶工作机制,以“八大工程”为主要抓手,着力攻坚重庆“水贫困”;2016—2018年3年间,累计向5个区县倾斜支持水利资金达37.68亿元,仅2018年便投入12.3亿元。

  水利部的定点帮扶,不仅有效改善了5个区县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也助力了当地加快脱贫攻坚步伐。目前,万州区、武隆区、丰都县已脱贫摘帽,巫溪县、城口县脱贫攻坚也在稳步推进中。

  实施“八大工程”,助力脱贫攻坚

  日前,万州区石笋沟水库被正式纳入2019年水利部定点扶贫建设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6亿元,其中大部分由国家及市级配套资金补助解决。

  石笋沟水库所在的万州后山及余家弹子片区属老旱片死角,缺水制约着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石笋沟水库项目多年前便已立项,但迟迟未能开工,原因只有一个——缺钱!”万州区水利局副局长侯安平说。在水利部定点扶贫的支持下,今年,该水库可望开工建设,3年内可建成。届时,可解决该区后山镇8000余亩耕地灌溉用水以及2万人、2万余头牲畜的饮水问题。

  在重庆山区,修一座小型水库投入达上亿元,仅靠贫困区县自行筹措资金很难修建。水利部启动新一轮定点帮扶后,将其规划的小型水库水源保障工程全部列入全国抗旱水源规划,由国家补助大部分资金,从而解决了我市贫困区县兴建水源保障工程的资金难题。

  在大巴山深处的城口县,水利部定点帮扶的航空水库已于去年9月通过完工验收,使得城口县已建成水库增加到5座。下一步,水利部还将帮助城口建设黄沙洞水库及松柏水库,进一步夯实城口水利基础。

  “有雨遍地流,无雨贵如油。”这是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的重庆山区共同的特点。要解决这一问题,只能通过修建水库、山坪塘等水利工程来实现水资源调蓄。自新一轮定点扶贫开展以来,针对重庆贫困山区特点,水利部针对性地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千塘万亩特色产业支撑、小型水库水源保障、贫困户产业帮扶、贫困户转移就业技能培训、贫困学生勤工俭学帮扶、水利建设技术帮扶以及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等八大工程。其中,前三项的着力点在于补齐重庆山区水利“短板”,解决贫困区县群众吃水难、农田灌溉难,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源保障。

  据了解,从2016年到2018年的3年间,5个定点扶贫区县先后开工建设4座中型水库和11座小型水库,新增库容5300万立方米,除险加固病险水库53座,整治山坪塘7380口,供水保障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造血式”扶贫激发内生动力

  要从根本上消除贫困,还在于提升贫困区域和贫困群众的脱贫能力。对此,水利部始终坚持“造血式”扶贫,从产业培育和技能培训入手,让定点扶贫区县在水利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产业发展得到有力支撑的同时,也让老百姓拥有利用水利发展产业的能力。

  肉牛产业是丰都县包鸾镇飞仙洞村的主打产业之一。要养牛就得有水,当地通过“千塘万亩特色产业支撑工程”,新建、改建了一批山坪塘和饮水池,解决了水源问题。但扩大产业规模便需要资金,许多村民自己不能解决。好在水利部定点扶贫“八大工程”不仅涉及大型水利建设,也为小村镇量身定制了“贫困户产业帮扶、转移就业技能培训、贫困生勤工俭学”等其他帮扶工程。靠着水利部推行的贷款贴息政策,飞仙洞村二组贫困户张升发成功贷款5万元,并扩大了养牛规模。张升发说:“只要有资金、有水源,我就有信心靠着养肉牛脱贫。”

  在万州区,2018年,水利部定点扶贫万州工作组成员单位筹集帮扶资金100万元,专项用于万州区扶贫产业的贷款贴息,助推了当地柑橘、柠檬等多个扶贫产业发展壮大。

  在巫溪县,水利部各帮扶单位筹集产业帮扶资金120万元,入股6个资金互助社,采取入股分红的方式帮助345户贫困户保底增收,使每户获得保底210元的年收益,同时撬动扶贫贷款1000万元,有效解决了贫困户产业发展中的资金短缺、融资难问题。

  在城口县,水利部通过实施“贫困学生勤工俭学帮扶工程”,3年来为180名贫困大学生组织了勤工俭学活动,学生们通过勤工俭学学知识、知辛苦,既补贴了家用,也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了基础。

  据统计,仅2018年,水利部便为重庆5个区县2270户贫困户提供贴息贷款6477.6万元;投入96万元培训贫困户转移就业技能、水利专业技术人员9期468人次和46期478人次;帮助贫困学生勤工俭学212人,平均增加收入2900元。

  从突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转向与支持产业发展并重

  聚焦5个定点扶贫区县的贫困现状,水利部定点扶贫的内容也随之进行了调整。2018年,水利部实施了新一轮定点扶贫“八大工程”,其中贫困户产业帮扶工程、贫困户技能培训工程、贫困学生勤工俭学帮扶工程、水利建设技术帮扶工程和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工程等5项帮扶措施继续保留,新设水利行业倾斜支持工程、贫困村党建促脱贫帮扶工程和内引外联帮扶工程等3项帮扶措施。而原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小型水库水源保障工程纳入水利行业倾斜支持工程,原千塘万亩特色产业支撑工程纳入内引外联帮扶工程。新的“八大工程”不但直接精准惠及贫困村、贫困户,也动员社会力量加入水利扶贫,同时还通过党建促脱贫来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这也意味着水利部定点扶贫已从过去的突出水利设施建设转向与支持产业发展并重。

  万州区溪口乡玉竹村是“十二五”期间确定的市级贫困村,2017年8月,自水利部三峡司副巡视员王治华到该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后,通过调整村干部、充实返乡大学生到村委会任职、举办党员干部培训等措施,为村里配备了一支由40多名党员干部组成的脱贫带头人队伍,不到两年,曾经产业空虚的玉竹村已建起了1500亩标准化果园及一个黑山羊养殖基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武隆区则依托水利部定点扶贫期间建成的山虎关、中心庙、仙女湖、大河沟水库等水体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村民实现可持续增收。该区赵家乡依托山虎关水库举行稻田摸鱼、垂钓、捉泥鳅比赛等活动,打造高山水乡、避暑胜地,全乡共发展农家乐150余家,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2000余名,每年累计接待中外游客30万人次,带动当地3000余人脱贫增收。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苏桢淇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