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5亿拥抱“全球朋友圈” 重庆外贸一季度“开门红”
重庆外贸进出口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4月14日,重庆海关发布统计数据,2019年一季度,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1315.3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21.9%。3月,进出口总值共计477亿元,同期增长31%。
从2018年的快速回升重新站上5000亿元大关,到今年一季度的“开门红”,背后是一幅怎样的经济图谱?如果对这份成绩单进行梳理和分析,能够发现不少“惊喜”:越来越多企业投身智能化生产的浪潮,一批高附加值的“重庆造”正在世界崭露头角。
稳支柱 “重庆造”笔电占据去年全球产量1/4
位于西永微电园的重庆英业达工厂是全球知名的代工企业英业达在渝生产基地,每天数以万计的笔记本电脑从这里“诞生”,经过打包、分拨,飞往欧洲、美洲消费者手中。
在大数据智能化产业浪潮下,这家制造工厂正在加快提档升级。记者从重庆英业达工厂的数字车间了解到,该车间经过智能化改造后,不同机种、配置、包装及个性化产品已实现混线柔性生产,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仅去年一年,工厂产量同比增长了16.6%。
“重庆英业达IMP数据应用平台已入选重庆2019年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化)试点项目。”西永微电园副总经理蒋显铭说,不止是英业达,广达、富士康等代工企业也都实施了智能化升级。
在智能化推动下,企业纷纷加码新订单、新产品,带来的效果立竿见影。“全球笔电市场比较低迷,但重庆却稳住了。”市经信委电子处相关负责人认为,英业达、广达、富士康等大企业生产稳定,是重庆笔电生产稳定的“功臣”。
据统计,2018年,西永微电园生产笔电4250万台,约占全球总产量的1/4。4月14日,西永综保区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2019年1-3月,西永微电园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98.35亿元,同比增长10.91%。一季度,西永综保区实现进出口额479亿元,同比增长18.8%。
“笔电是重庆外贸进出口的支柱之一,只要它能稳住,重庆的对外贸易就能稳住。”重庆海关相关负责人认为,笔电对重庆外贸进出口实现“开门红”起到了关键作用。
搭平台
智能制造按下加工贸易“加速键”
重庆翊宝智慧电子装置有限公司,是仁宝集团旗下的智能设备制造商,主要从事智能手机、智能穿戴、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尽管成立时间刚两年,公司产能提升的速度却非常抢眼:去年,从手机生产线入手,公司导入组包线智能化设备。去年9月中旬,公司在保税港区自建一期厂房开始试生产,目前二期厂房也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预计今年内竣工投产。
厂房扩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订单增多,这些订单来自美国、德国、英国等地,这也为保税港区实现“开门红”增添了动力。
据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外贸进出口以加工贸易为主。今年以来,重庆加工贸易进出口值占同期重庆外贸进出口总值的“半壁江山”。其中,4个保税区(注: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保区、江津综保区、涪陵综保区)的加工贸易进出口值,占到了全市加工贸易总额的90%以上,产品包括电脑、智能手机、智能音响、穿戴设备、集成电路等。
换句话说,以智能终端为代表的外向型加工制造业,渐成重庆保税港产业发展的“主引擎”。重庆保税港区开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肖中平分析,这和保税港区加速探索区内贸易形态的多样性,实现传统贸易+智能制造的升级改造密不可分。
据介绍,重庆保税港区已构建了四大功能平台:保税+智能制造的加工贸易开放平台、保税+服务贸易的新兴服务贸易创新平台、保税+现代物流的多式联运集散分拨平台以及保税+特设口岸的开放功能政策创新平台。
其中,“保税+智能制造”引领加工贸易快速增长。目前,重庆保税港区生产智能终端产量年均增速达到20%,加工贸易的产品结构得以进一步优化,形成多种智能终端产品共同发展的产业集群。
引外资
外资企业今年前两月实现进出口487.5亿
上个月,在上海举行的2019年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上,一种“重庆造”的真空绝热板受到许多知名家电生产企业的追捧。
这种高性能玻璃纤维棉制成的新材料,是目前世界上先进的节能复合材料之一,已广泛运用于全球高端品牌的冰箱、热水器生产中,成为这些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利器”。
据了解,这种真空绝热板是世界500强企业日本松下电器与重庆再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姻”的成果。2016年,日本松下电器与民营企业重庆再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松下真空节能新材料(重庆)有限公司。由松下电器占51%的股份,重庆再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占49%的股份。
截至目前,该公司年产值达到了1.1亿元,比投产初期增长了3倍。据重庆再升科技方面透露,第二条高效真空节能环保绝热板生产线,目前已启动建设,投资额约3800万元,有望在6月份投产。预计合资公司的产能、产值还将进一步翻倍。
这样的“联姻”还有不少,作为内陆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重庆与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的紧密合作由来已久。这些巨头如今在渝和蓬勃发展的民企共同托举起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释放创新动能。
据重庆海关相关负责人分析,因为投资环境的优化,越来越多海外企业选择落户重庆,其产品成为重庆外贸进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前两个月,重庆外商投资企业实现进出口487.5亿元,同比增长20.4%。
从引入外资的层次、领域来看,重庆实际利用外资处于中西部领先水平,在全国处于第二梯队“领头羊”的位置。从2011年起,重庆利用外资总额已连续8年突破100亿美元,集中在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主的先进制造业,以及以研发、结算、现代物流为主的现代服务业。
记者手记
产业支撑城市
升级关键靠“研发”
从一季度的成绩单来看,重庆外贸“开门红”成色十足,可圈可点。
以笔电等为代表的加工贸易比重很大,是拉动增长的“主力军”。过去在传统制造业上的精益求精,只是让加工贸易企业掌握了电脑生产的“外壳”,而现在更需要拥有领先的自主研发水平,掌握核心数据设备的运行,才能给电脑产品装上“芯片”,才能赢得更多国际市场话语权。
缺少产业支撑的城市,站不直、走不远。产业升级关键靠“研发”。例如,立足加工贸易,建设巨型科技孵化器,大规模建立研发机构,成为西永产业转型升级最清晰的路标和头等大事。如今,在西永微电园引进了博世工业4.0技术创新中心、英特尔FPGA中国创新中心、英业达个人计算机研发中心等一批检测、研发、创新机构,加速推动智能终端产业向智能化设备、汽车电子、医疗电子和核心零部件方向延伸,从制造向研发、检测等高附加值端升级。
目前,很多重庆企业加快改进技术、增强研发、优化品牌、创新商业模式,加速培育新优势,提早布局寻找下一个增长“爆点”。
近年来,重庆也在致力摆脱传统的加工贸易思维,不断加大推动企业“走出去”的力度,通过海外并购、投资设厂等举措,让企业突破传统的货物进出口贸易,转向货物、资本、品牌等全方位立体化的外贸格局。
如今,重庆智能制造产业建设如火如荼,如何乘“互联网+”的春风,推动已有名气的“重庆造”借助各种机遇走向世界,将是重庆促进外贸转型升级需要思考的重要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