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忠红:护理特困人员37年的“孺子牛”

项忠红:护理特困人员37年的“孺子牛”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19-04-15

  项忠红为老人洗脚。(本组图片均由受访者供图)

  项忠红(左)带着老人做护理康复训练。

  项忠红(左)看望老人询问身体状况。

  项忠红(右)带着老人做护理康复训练。

  每天清晨7点左右,重庆市第二社会福利院的一个小院里,总会此起彼伏地传出一声声“干爹”。这时候,一位穿着深蓝制服、一脸温暖笑容的男子,走进各间屋子,帮一群“老孩子”洗脸、刷牙、穿衣服。这座小院,是市第二社会福利院精神病区;这位被病员们唤着“干爹”的男子,是护理员项忠红。

  从18岁进入福利院至今,今年55岁的项忠红已在护理一线整整工作37年。本月初,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在北京召开,项忠红被授予民政部最高荣誉——“孺子牛奖”。

  上班第一个任务——倒尿罐

  刚进入市第二社会福利院工作,项忠红就被分配到特困老人休养区。

  项忠红至今仍记得,上班第一个任务是倒尿罐!项忠红跟着师父走进老人房间,一股难闻的、无法言状的臭味扑鼻而来,他不由得掩住鼻子。“小项,来,把这尿罐提出去倒了,洗刷干净。”师父递给他,项忠红提在手里,胃里一阵翻涌。

  挑战不仅仅如此。第一次上夜班,项忠红随师父查房,发现二楼一位姓罗的残疾老人房门锁着,师父让他拿钥匙打开。谁知,门刚打开,老人就扔出一只瓷碗,直接扣到他的头上,一堆湿漉漉、油腻腻的东西,顺着头发钻进他的衣领里……

  “这就受不了啦?护理员的职责,就是全心全意、尽职尽责照顾老人。”看着项忠红一脸委屈的样子,师父当时这样对他说。在师父言传身教下,项忠红慢慢接受了这份辛苦的工作。

  除了辛苦,有时还有生命危险

  市第二社会福利院的特困老人,大都身体残疾或智力残障,他们或无法正常行走,或不知白天黑夜,甚至大小便都不能控制……项忠红告诉重报集团记者,从第一次上岗开始,他就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群体。

  有一次,项忠红和往常一样,来到张顺财老人房间收拾垃圾。弯腰起身的瞬间,毫无征兆地被精神病发作的张顺财从后面紧紧抱住。张顺财双手死死卡住他的脖子,一身蛮力让他无法动弹,他喘不上气来,脸憋得通红。为了不伤害老人,项忠红轻轻握住老人的双手,盯准他歇气松劲的间隙,拨开老人的双手安全脱身,并大声喊来了附近的同事。“张大爷,看你瘦得像根干柴,没想到力气还这么大!还好我平时对你好哟,换作其他人,你是不是还要使点劲儿?”张顺财清醒后,项忠红一边和医生仔细检查老人是否受伤,一边和老人开起玩笑,而老人根本记不得刚才发生了什么。

  “他们发病时控制不住自己,根本就不晓得干了些撒子,伤害别人也不是故意的,我们要多理解才行。”看着同事关切的眼神,项忠红摸摸自己脖子上和手臂上的淤青,轻松地开着玩笑。

  分级分类管理残疾老人

  护理工作是个技术活,一个专业的护理员,必须具备过硬的职业素养和护理技能。

  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地做好护理工作,只有初中文化的项忠红,习惯随身带个小本子,与护理技巧有关的知识,他总是格外留心,随手记下。笔记本上,歪歪扭扭的字体,既记录着他在护理过程中了解到的老人的身体状况、性格特征和兴趣喜好,也记录着他自己研究总结出的、针对不同老人的护理方法和关怀技巧。

  为了让服务对象得到更好的照顾,项忠红提出,对残疾对象实行分级分类管理,设立责任护理员、清洁护理员和康复护理员,护理人员24小时值班护理。这样一来,管理更加规范,照料更加精细。项忠红的热心诚恳,老人们看在眼里,暖在心里,大家都把他当亲人。项忠红时常对老人们说:“在这里相聚是缘分,大家就是彼此的亲人,应该多些谅解和珍惜,互帮互助才能把日子过好。”

  “吃喝拉撒全管,一样都没落下”

  2012年,48岁的项忠红岗位有了变化,被调整去护理精神病患者。如果说刚进福利院时自己还是一头初生牛犊的话,那么这一年的项忠红,就已经成为福利院里护理岗位的一头老牛了。

  易尊东是最黏糊项忠红的“孩子”。他从小感觉统合失调,智力发育迟缓,四十来岁却像个小男孩。有一次,由于长时间没有大便,使用开塞露也没见效,易尊东疼得在床上捂着肚子打滚。听到声响后,正在睡觉的项忠红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连棉衣也没顾得上穿,穿上拖鞋便跑向易尊东的病房。

  看到易尊东痛苦不堪的样子,项忠红挽起衣袖,帮他处理了大便排泄事宜。

  第二天一大早,项忠红来到易尊东所在病房查房,原本坐在床边嘻嘻哈哈的易尊东,竟从床上跳下来,冲着他亲热地喊了一声“干爹”!项忠红鼻子一酸,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在易尊东的“带动”下,病房里平时习惯叫他“项师傅”“项大哥”的患者纷纷改口,就连隔壁和对面病房的病患也跟着喊起来,项忠红一下子成了几十个人的“干爹”。

  精神科护士长张英常常开项忠红玩笑:“他们都管你叫‘爹’,可你根本就是‘妈’,吃喝拉撒全管,一样都没落下!”

  言传身教,徒弟100余人

  从曾经的小牛到老牛,再到如今的孺子牛,随着年龄的增长,项忠红意识到,总有一天自己会离开这里,但一线护理需要后继有人。

  市第二社会福利院相关负责人说,项忠红的徒弟没有断过,最多的时候他一个人带了5个新手。

  “我们经常觉得师父啰嗦得很,却又不得不佩服他的仔细。”护理员小李回忆,在一次“老培新”培训中,项忠红带领他们五六个新进护理员来到精神科一楼男病房区熟悉查房流程。从填写查房记录到应对突发紧急情况,师父近乎碎碎念地传授自己的经验。

  市第二社会福利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项忠红的言传身教下,年轻护理员们迅速成长。经他亲手调教出的徒弟有100余人,个个都是护理战线的行家里手。

  (重报集团记者 周小平)

  新闻链接》》

  孺子牛奖

  民政部最高荣誉奖,1986年11月设立,主要授予全国民政系统中成绩卓著、有突出贡献和重大影响、堪称典范的工作人员,以及国内外关心、支持民政事业并做出重大贡献的社会各界人士。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项忠红:护理特困人员37年的“孺子牛”

2019-04-15 09:59:12 来源: 0 条评论

  项忠红为老人洗脚。(本组图片均由受访者供图)

  项忠红(左)带着老人做护理康复训练。

  项忠红(左)看望老人询问身体状况。

  项忠红(右)带着老人做护理康复训练。

  每天清晨7点左右,重庆市第二社会福利院的一个小院里,总会此起彼伏地传出一声声“干爹”。这时候,一位穿着深蓝制服、一脸温暖笑容的男子,走进各间屋子,帮一群“老孩子”洗脸、刷牙、穿衣服。这座小院,是市第二社会福利院精神病区;这位被病员们唤着“干爹”的男子,是护理员项忠红。

  从18岁进入福利院至今,今年55岁的项忠红已在护理一线整整工作37年。本月初,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在北京召开,项忠红被授予民政部最高荣誉——“孺子牛奖”。

  上班第一个任务——倒尿罐

  刚进入市第二社会福利院工作,项忠红就被分配到特困老人休养区。

  项忠红至今仍记得,上班第一个任务是倒尿罐!项忠红跟着师父走进老人房间,一股难闻的、无法言状的臭味扑鼻而来,他不由得掩住鼻子。“小项,来,把这尿罐提出去倒了,洗刷干净。”师父递给他,项忠红提在手里,胃里一阵翻涌。

  挑战不仅仅如此。第一次上夜班,项忠红随师父查房,发现二楼一位姓罗的残疾老人房门锁着,师父让他拿钥匙打开。谁知,门刚打开,老人就扔出一只瓷碗,直接扣到他的头上,一堆湿漉漉、油腻腻的东西,顺着头发钻进他的衣领里……

  “这就受不了啦?护理员的职责,就是全心全意、尽职尽责照顾老人。”看着项忠红一脸委屈的样子,师父当时这样对他说。在师父言传身教下,项忠红慢慢接受了这份辛苦的工作。

  除了辛苦,有时还有生命危险

  市第二社会福利院的特困老人,大都身体残疾或智力残障,他们或无法正常行走,或不知白天黑夜,甚至大小便都不能控制……项忠红告诉重报集团记者,从第一次上岗开始,他就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群体。

  有一次,项忠红和往常一样,来到张顺财老人房间收拾垃圾。弯腰起身的瞬间,毫无征兆地被精神病发作的张顺财从后面紧紧抱住。张顺财双手死死卡住他的脖子,一身蛮力让他无法动弹,他喘不上气来,脸憋得通红。为了不伤害老人,项忠红轻轻握住老人的双手,盯准他歇气松劲的间隙,拨开老人的双手安全脱身,并大声喊来了附近的同事。“张大爷,看你瘦得像根干柴,没想到力气还这么大!还好我平时对你好哟,换作其他人,你是不是还要使点劲儿?”张顺财清醒后,项忠红一边和医生仔细检查老人是否受伤,一边和老人开起玩笑,而老人根本记不得刚才发生了什么。

  “他们发病时控制不住自己,根本就不晓得干了些撒子,伤害别人也不是故意的,我们要多理解才行。”看着同事关切的眼神,项忠红摸摸自己脖子上和手臂上的淤青,轻松地开着玩笑。

  分级分类管理残疾老人

  护理工作是个技术活,一个专业的护理员,必须具备过硬的职业素养和护理技能。

  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地做好护理工作,只有初中文化的项忠红,习惯随身带个小本子,与护理技巧有关的知识,他总是格外留心,随手记下。笔记本上,歪歪扭扭的字体,既记录着他在护理过程中了解到的老人的身体状况、性格特征和兴趣喜好,也记录着他自己研究总结出的、针对不同老人的护理方法和关怀技巧。

  为了让服务对象得到更好的照顾,项忠红提出,对残疾对象实行分级分类管理,设立责任护理员、清洁护理员和康复护理员,护理人员24小时值班护理。这样一来,管理更加规范,照料更加精细。项忠红的热心诚恳,老人们看在眼里,暖在心里,大家都把他当亲人。项忠红时常对老人们说:“在这里相聚是缘分,大家就是彼此的亲人,应该多些谅解和珍惜,互帮互助才能把日子过好。”

  “吃喝拉撒全管,一样都没落下”

  2012年,48岁的项忠红岗位有了变化,被调整去护理精神病患者。如果说刚进福利院时自己还是一头初生牛犊的话,那么这一年的项忠红,就已经成为福利院里护理岗位的一头老牛了。

  易尊东是最黏糊项忠红的“孩子”。他从小感觉统合失调,智力发育迟缓,四十来岁却像个小男孩。有一次,由于长时间没有大便,使用开塞露也没见效,易尊东疼得在床上捂着肚子打滚。听到声响后,正在睡觉的项忠红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连棉衣也没顾得上穿,穿上拖鞋便跑向易尊东的病房。

  看到易尊东痛苦不堪的样子,项忠红挽起衣袖,帮他处理了大便排泄事宜。

  第二天一大早,项忠红来到易尊东所在病房查房,原本坐在床边嘻嘻哈哈的易尊东,竟从床上跳下来,冲着他亲热地喊了一声“干爹”!项忠红鼻子一酸,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在易尊东的“带动”下,病房里平时习惯叫他“项师傅”“项大哥”的患者纷纷改口,就连隔壁和对面病房的病患也跟着喊起来,项忠红一下子成了几十个人的“干爹”。

  精神科护士长张英常常开项忠红玩笑:“他们都管你叫‘爹’,可你根本就是‘妈’,吃喝拉撒全管,一样都没落下!”

  言传身教,徒弟100余人

  从曾经的小牛到老牛,再到如今的孺子牛,随着年龄的增长,项忠红意识到,总有一天自己会离开这里,但一线护理需要后继有人。

  市第二社会福利院相关负责人说,项忠红的徒弟没有断过,最多的时候他一个人带了5个新手。

  “我们经常觉得师父啰嗦得很,却又不得不佩服他的仔细。”护理员小李回忆,在一次“老培新”培训中,项忠红带领他们五六个新进护理员来到精神科一楼男病房区熟悉查房流程。从填写查房记录到应对突发紧急情况,师父近乎碎碎念地传授自己的经验。

  市第二社会福利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项忠红的言传身教下,年轻护理员们迅速成长。经他亲手调教出的徒弟有100余人,个个都是护理战线的行家里手。

  (重报集团记者 周小平)

  新闻链接》》

  孺子牛奖

  民政部最高荣誉奖,1986年11月设立,主要授予全国民政系统中成绩卓著、有突出贡献和重大影响、堪称典范的工作人员,以及国内外关心、支持民政事业并做出重大贡献的社会各界人士。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熊世华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