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探郑万高铁云阳段桥隧项目 90后建设者撑起工程技管半边天

打探郑万高铁云阳段桥隧项目 90后建设者撑起工程技管半边天

来源:华龙网-重庆晚报2019-04-16

▲谭杰的每一次观测都必须认真细致

▲谭杰在检查监控量测点

◀陈觅杭爱拼爱笑有梦想

一双雪地靴几乎看不出本来的颜色

2022年11月底,郑万高铁重庆段有望开通。该工程项目地质复杂,施工难度极大,桥隧比重达到全国罕见的98%以上,属全国在建的36项超级工程之一。滑坡、落石、崩塌……这些工程中的不利因素,考验着郑万高铁重庆段的建设者们。

11日下午,记者探班郑万高铁重庆云阳段桥隧建设现场,发现90后建设者已成为工程技术管理和运用的中坚力量,女汉子陈觅杭就是其中之一。

最晚下班是她,最早上班还是她

在郑万高铁云阳段桥隧建设中,土建7标段由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承建,是全线难度最高的标段之一。该标段涉及4座桥梁和4.7座隧道工程建设,难度最大的是复杂地质下长大桥隧群施工,路基仅有58米,其桥隧比达到罕见的99.9%。

该标段100余名工程技术人员中,90后占60%以上,撑起该标段工程技术管理的半边天。令人惊讶的是,他们中还有一位90后女技术人员,已扎根隧道项目建设现场7年。通过自身努力,她已成为中建隧道建设有限公司郑万铁路重庆段土建7标的副总工。

她叫陈觅杭,湖南湘潭人,1990年出生,虽然性别属女,但同事们都喜欢喊她“杭哥”。记者初见她时,第一印象是“稳”,红色冲锋衣搭配黑色牛仔裤,一头短发,非常干练,果然是一匹哥。

2008年,自小便是火车迷的陈觅杭在父母的反对下,坚持报考了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遵从了自己的梦想。2012年,陈觅杭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建五局隧道公司,不到5年时间辗转4个工程项目:从世界上第一座海拔4300米以上超特长公路隧道——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国道317线雀儿山隧道,到海南西环铁路、蒙华铁路,再到中国最难的高铁——郑万高铁。如今的她,依旧扎根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第一线。

陈觅杭大学毕业之时,正是雀儿山隧道项目部组建之初。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她,想都没想就加入了当时一名女性都没有的项目部。可实际上,当时才22岁的她要面对和克服的困难可不少。雀儿山隧道洞口海拔4377米,每年只有3个月不下雪,积雪最深可达2至3米,冬季气温多为零下20℃至30℃。没有雨雪的天气,就要面临强紫外线的伤害,项目基地上个个嘴唇开裂,脸被晒伤掉皮。“高寒、强紫外线我都可以克服,就是缺氧让我很难受。当时师傅让我跟班学习测量,我们一路走了十多公里,多半的路不是走而是爬。在缺氧的情况下攀爬,稍微动一下就头晕得厉害。”她回忆这段经历,依旧历历在目,“尽管他们照顾我,从没让我扛过仪器,我还是累得半死。”

陈觅杭还是同事们心中的工作狂。他们告诉记者,多数时候,办公室里最晚下班是她,最早上班还是她。

“云阳段的桥隧工程,受山区地形复杂影响,每一个断面施工,都需要随时更改设计方案,进隧道会勘也是家常便饭。”陈觅杭告诉记者,经验技术的施展不分男女,这项超级工程的背后,既需要群策群力,也需要每个技术人员的兢兢业业。

建好这条铁路,将成就更多人的梦想

去年12月的一个冬夜,郑万高铁云阳段最长隧道——太阳湾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断层;不久前,黄石隧道出现涌水,山泉从围岩的裂隙中喷涌而出……施工中,不时会出现突发事件,24小时值岗的技术人员需要迅速前往现场排危,陈觅杭便是排危者之一。制定新施工设计方案、安全撤离在隧道中的工人、对围岩进行加固处理等等,一忙起来便至深夜,直至确保施工安全为止。“在日积月累的工作中,在各种困难挑战中,我逐渐学会了担当。”陈觅杭对记者说。

在云阳,陈觅杭真正见识了长江三峡的魅力与壮阔。她的办公室门前,便是秀丽的峡江景色,清晨看晨曦,傍晚赏落日,“这份幸运,不是人人都能拥有的。”陈觅杭说。

于是,她拍了一张云阳境内的三峡水色,打印出来,并在图片底端加上了她的心情——“恰少年,正当下”。

每个人的一生有多少青春时光呢?陈觅杭和年轻的同事们有时感叹着。但细细想来,建好这条铁路,将成就更多人的梦想。

选择这份艰苦的职业,有付出,就有收获。她先后获得了中央在渝企业优秀共青团员、中建隧道建设有限公司优秀工程师、重庆向上向善好青年标兵、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如今,她正在实现自己的第二个愿望:参建高速铁路工程。

“郑万高铁的标段说是在重庆,但是从项目驻地到重庆,先是要坐船到县城,然后坐大巴到万州区,最后坐动车才到重庆市区。”她说,汽车翻过大山后,山上和山下急剧变化的高差,让人的耳朵发出嗡嗡的耳鸣声。也许只有亲身体验过后,才知道这里人们出行的不易。“等郑万高铁修通后,人们出行就方便了。”陈觅杭笑着告诉记者。

高原工程、高铁工程、跨海工程,是陈觅杭一直渴望亲身实践的三大工程,如今已实现了两个。陈觅杭说:“剩下的跨海工程,哪怕再苦再累,我也一定要尝试一下。”

时刻处于高压状态,精神紧绷责任重

跟陈觅杭一样,1997年出生的谭杰也在人生走向的选择中作出了重要决定,他积极争取并参与了郑万高铁重庆段建设项目。

谭杰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交通土建工程专业,由于测量技术过硬,去年刚毕业便入选参与郑万铁路建设,成为重庆段土建7标二工区测量员。

谭杰来自四川广安,是二工区测量组年龄最小的。每天清晨,伴随着重难点控制性工程太阳湾隧道的齿轮摩擦声、高压风管呜咽轰鸣声、装载车快速开过的呼啸声,他早早穿好冲锋衣,背上工作包,前往幽深的隧道内。

越往隧道深处走越闷热,轰鸣声越大,有时他一个人前行,有时与队友结伴。随身包内离不开卷尺、控制点图、口罩、矿泉水、手电筒和笔。

记者了解到,隧道工程测量涉及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建造和运营管理等各个阶段。为保证隧道能按规定的精度正确贯通及相关的建筑物与构筑物的位置正确,在规划阶段,测量员需要提供隧道选线用的地形图和地质填图所需的测绘资料;在施工建造阶段,测量员需要根据隧道施工要求的精度和施工顺序进行相应的测量……

“我们时刻处于高压状态,精神紧绷,责任很重,是隧道掘进的眼睛。”谭杰这样形容自己和队友的工作。

付出总会有收获,不久前,谭杰在重庆交通行业技能大赛中,从重庆所有区县代表中脱颖而出,荣获测量组个人三等奖。

在施工现场,记者还遇见了1993年出生的甘肃小伙罗凯强。他把太阳湾隧道施工现场当成家,技术把关、排危检查,和年轻同事们一起,在历练中成长为多面手。

土建7标二工区综合部的李秋言也是一位90后,毕业于重庆工商大学。他说,基层工作需要有人来服务。“以后我老了,跟子女谈起一生的作为时,我会骄傲地告诉他们,这个超级工程背后,有父亲的一份奉献。”李秋言对记者说。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李琅 李野 摄影报道 部分内容据湖南日报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打探郑万高铁云阳段桥隧项目 90后建设者撑起工程技管半边天

2019-04-16 07:07:00 来源: 0 条评论

▲谭杰的每一次观测都必须认真细致

▲谭杰在检查监控量测点

◀陈觅杭爱拼爱笑有梦想

一双雪地靴几乎看不出本来的颜色

2022年11月底,郑万高铁重庆段有望开通。该工程项目地质复杂,施工难度极大,桥隧比重达到全国罕见的98%以上,属全国在建的36项超级工程之一。滑坡、落石、崩塌……这些工程中的不利因素,考验着郑万高铁重庆段的建设者们。

11日下午,记者探班郑万高铁重庆云阳段桥隧建设现场,发现90后建设者已成为工程技术管理和运用的中坚力量,女汉子陈觅杭就是其中之一。

最晚下班是她,最早上班还是她

在郑万高铁云阳段桥隧建设中,土建7标段由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承建,是全线难度最高的标段之一。该标段涉及4座桥梁和4.7座隧道工程建设,难度最大的是复杂地质下长大桥隧群施工,路基仅有58米,其桥隧比达到罕见的99.9%。

该标段100余名工程技术人员中,90后占60%以上,撑起该标段工程技术管理的半边天。令人惊讶的是,他们中还有一位90后女技术人员,已扎根隧道项目建设现场7年。通过自身努力,她已成为中建隧道建设有限公司郑万铁路重庆段土建7标的副总工。

她叫陈觅杭,湖南湘潭人,1990年出生,虽然性别属女,但同事们都喜欢喊她“杭哥”。记者初见她时,第一印象是“稳”,红色冲锋衣搭配黑色牛仔裤,一头短发,非常干练,果然是一匹哥。

2008年,自小便是火车迷的陈觅杭在父母的反对下,坚持报考了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遵从了自己的梦想。2012年,陈觅杭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建五局隧道公司,不到5年时间辗转4个工程项目:从世界上第一座海拔4300米以上超特长公路隧道——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国道317线雀儿山隧道,到海南西环铁路、蒙华铁路,再到中国最难的高铁——郑万高铁。如今的她,依旧扎根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第一线。

陈觅杭大学毕业之时,正是雀儿山隧道项目部组建之初。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她,想都没想就加入了当时一名女性都没有的项目部。可实际上,当时才22岁的她要面对和克服的困难可不少。雀儿山隧道洞口海拔4377米,每年只有3个月不下雪,积雪最深可达2至3米,冬季气温多为零下20℃至30℃。没有雨雪的天气,就要面临强紫外线的伤害,项目基地上个个嘴唇开裂,脸被晒伤掉皮。“高寒、强紫外线我都可以克服,就是缺氧让我很难受。当时师傅让我跟班学习测量,我们一路走了十多公里,多半的路不是走而是爬。在缺氧的情况下攀爬,稍微动一下就头晕得厉害。”她回忆这段经历,依旧历历在目,“尽管他们照顾我,从没让我扛过仪器,我还是累得半死。”

陈觅杭还是同事们心中的工作狂。他们告诉记者,多数时候,办公室里最晚下班是她,最早上班还是她。

“云阳段的桥隧工程,受山区地形复杂影响,每一个断面施工,都需要随时更改设计方案,进隧道会勘也是家常便饭。”陈觅杭告诉记者,经验技术的施展不分男女,这项超级工程的背后,既需要群策群力,也需要每个技术人员的兢兢业业。

建好这条铁路,将成就更多人的梦想

去年12月的一个冬夜,郑万高铁云阳段最长隧道——太阳湾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断层;不久前,黄石隧道出现涌水,山泉从围岩的裂隙中喷涌而出……施工中,不时会出现突发事件,24小时值岗的技术人员需要迅速前往现场排危,陈觅杭便是排危者之一。制定新施工设计方案、安全撤离在隧道中的工人、对围岩进行加固处理等等,一忙起来便至深夜,直至确保施工安全为止。“在日积月累的工作中,在各种困难挑战中,我逐渐学会了担当。”陈觅杭对记者说。

在云阳,陈觅杭真正见识了长江三峡的魅力与壮阔。她的办公室门前,便是秀丽的峡江景色,清晨看晨曦,傍晚赏落日,“这份幸运,不是人人都能拥有的。”陈觅杭说。

于是,她拍了一张云阳境内的三峡水色,打印出来,并在图片底端加上了她的心情——“恰少年,正当下”。

每个人的一生有多少青春时光呢?陈觅杭和年轻的同事们有时感叹着。但细细想来,建好这条铁路,将成就更多人的梦想。

选择这份艰苦的职业,有付出,就有收获。她先后获得了中央在渝企业优秀共青团员、中建隧道建设有限公司优秀工程师、重庆向上向善好青年标兵、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如今,她正在实现自己的第二个愿望:参建高速铁路工程。

“郑万高铁的标段说是在重庆,但是从项目驻地到重庆,先是要坐船到县城,然后坐大巴到万州区,最后坐动车才到重庆市区。”她说,汽车翻过大山后,山上和山下急剧变化的高差,让人的耳朵发出嗡嗡的耳鸣声。也许只有亲身体验过后,才知道这里人们出行的不易。“等郑万高铁修通后,人们出行就方便了。”陈觅杭笑着告诉记者。

高原工程、高铁工程、跨海工程,是陈觅杭一直渴望亲身实践的三大工程,如今已实现了两个。陈觅杭说:“剩下的跨海工程,哪怕再苦再累,我也一定要尝试一下。”

时刻处于高压状态,精神紧绷责任重

跟陈觅杭一样,1997年出生的谭杰也在人生走向的选择中作出了重要决定,他积极争取并参与了郑万高铁重庆段建设项目。

谭杰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交通土建工程专业,由于测量技术过硬,去年刚毕业便入选参与郑万铁路建设,成为重庆段土建7标二工区测量员。

谭杰来自四川广安,是二工区测量组年龄最小的。每天清晨,伴随着重难点控制性工程太阳湾隧道的齿轮摩擦声、高压风管呜咽轰鸣声、装载车快速开过的呼啸声,他早早穿好冲锋衣,背上工作包,前往幽深的隧道内。

越往隧道深处走越闷热,轰鸣声越大,有时他一个人前行,有时与队友结伴。随身包内离不开卷尺、控制点图、口罩、矿泉水、手电筒和笔。

记者了解到,隧道工程测量涉及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建造和运营管理等各个阶段。为保证隧道能按规定的精度正确贯通及相关的建筑物与构筑物的位置正确,在规划阶段,测量员需要提供隧道选线用的地形图和地质填图所需的测绘资料;在施工建造阶段,测量员需要根据隧道施工要求的精度和施工顺序进行相应的测量……

“我们时刻处于高压状态,精神紧绷,责任很重,是隧道掘进的眼睛。”谭杰这样形容自己和队友的工作。

付出总会有收获,不久前,谭杰在重庆交通行业技能大赛中,从重庆所有区县代表中脱颖而出,荣获测量组个人三等奖。

在施工现场,记者还遇见了1993年出生的甘肃小伙罗凯强。他把太阳湾隧道施工现场当成家,技术把关、排危检查,和年轻同事们一起,在历练中成长为多面手。

土建7标二工区综合部的李秋言也是一位90后,毕业于重庆工商大学。他说,基层工作需要有人来服务。“以后我老了,跟子女谈起一生的作为时,我会骄傲地告诉他们,这个超级工程背后,有父亲的一份奉献。”李秋言对记者说。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李琅 李野 摄影报道 部分内容据湖南日报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