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下乡 革命老区走出创业“青年军”
▲何江华
▲秀山本地在电商销售的产品
4月的清晨,大地被暖阳唤醒,果子探出了头,庄稼变得绿油油。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应该早起喂猪、喂鸡,去田间除草施肥,开始一天的劳作。
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各乡镇的村民家里,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不少年轻人穿梭于乡镇之间,寻找各种土货,上新到电商平台。家里的老一辈和附近的老乡则在田间,精心护理着“互联网果”,等着成熟换大钱。
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秀山,是刘邓大军入川的第一站,是作家沈从文笔下的“边城”。随着当地布局电商产业,这里逐渐成了电商云集、物流集散的区域中心。
2018年全县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119.2亿元,新增农村电商从业人员6000余人、累计达到2.1万人,且绝大部分在18岁到35岁之间,革命老区走出了一支电商“青年军”。
村民变老板
白色简洁的办公桌、一台电脑、一把转椅,这是何江华的办公室。“以前在广州打工,现在坐进办公室。”4月10日,在秀山隘口镇的电商孵化园里,何江华告诉记者,做起电商之后,他的工作环境、生活,还有镇上村民的生活都有了很大变化。
27岁的何江华是2017年开始接触电商的,原本在打工的他,一次回乡偶然听到家乡在宣传、推广电商,且政策很好,他就回来了。
参加培训、开店、注册公司、入驻孵化园,何江华一气呵成,顺利当上小老板。“其中参加了两次免费培训,教我们美工、电商基础操作知识等,帮我们注册开网店,然后县里、镇上都提供免费的办公设施、办公空间等,供我们选择,让我们‘拎包’就能创业。”
当上小老板后,何江华卖起了秀山的农产品。每到当地农产品挂果时节,他就开车前往各个乡镇,收集信息。拍拍照,聊聊天,看下产量,和农户建立联系,有时还会提前下好单。回到办公室,他做起美工,精修图,拟广告语,定营销方案。
等到果子成熟,何江华第一时间上新产品,打个电话从农户手里拿货。产品被运到孵化园免费提供的仓库,等着物流统一来收。就这样,柑橘、紫薯、百香果、土鸡蛋、香肠、腊肉等当地农产品被销往各地。
“现在我店铺半年的销售额就50多万元,算下来每年平均都能赚个十几万元,比打工强多了!”何江华说。
何江华并非个例,在秀山,像他这样的小老板还有很多。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8年,秀山累计孵化网店网企3268个,培养农村电商从业人员2.1万人。
土货变“网红”
行走在秀山的各个乡镇,到处都能看到电商“青年军”们的身影。
“我在拼多多平台卖秀山的水果,第一次卖的是百香果,一个月卖了1万多单。”隘口镇居民程羽响应家乡号召,不仅回乡创业做起电商,他还帮村民们卖起产量过剩的农产品。
2017年10月,程羽帮钟灵镇云隘村的贫困户卖雪莲果,一个月卖了20多万斤。
因当年雪莲果产量过高,村民没有渠道卖出去,导致产品积压。在听说情况后,程羽和其他电商小老板们火速赶往现场采样、拍照,设计图片、定价,制定营销方案,并当天将雪莲果放在店铺主推产品里。
在电商“青年军”们的努力吆喝之下,云隘村的雪莲果成了“网红”,全部卖光。到了第二年,雪莲果还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线下,他们也通过与社区联动,将秀山的土货销往城市。
返乡女大学生谭海益,原在重庆主城从事培训工作,积累了一些资源。后来,她通过以前参加培训的学生,和社区搭上线,将秀山的土鸡蛋、黄豆、黄花菜等产品卖到主城的小区。
“2016年左右,重庆社区店、社群的概念还不火,我们就进了社区,做活动,卖产品。”谭海益告诉记者,她的店在老顾客的口口相传中,在部分小区有了大量订单,为了方便顾客,也为了线下推广,她就和小区合作。
谭海益说,现在他们已经和主城棕榈泉等小区长期合作,由小区出活动方案,他们负责供货就行。
除了电商“青年军”们下乡收货,遍布各村的“武陵生活馆”是另一个“土货上网”的渠道。村民把家里的土货送到武陵生活馆,再统一发往县城的电商仓库。
店主变“专家”
何江华、程羽、谭海益等电商“青年军”们,因为上新产品需要采样调研,他们行走于中国的各个省市,对农产品的种植养殖技术十分了解。同时,又因为从事电商的经验积累,他们对互联网上热销的农产品的特性做了调查,尝试预测出下一次能在电商火起来的产品。
他们将从事电商期间的总结,毫无保留地告诉种植养殖户们,希望能够给农户们提供一些建议。
程羽这几年考察了脐橙,回乡给亲戚们提了建议,家里人随即流转了100亩地,打造出一个脐橙示范基地。
谈起这次种脐橙,他告诉记者,这几年做电商,卖过很多脐橙,去外地调研过多次。他发现脐橙的种植条件与家乡实际情况相符,“沙地,成块成片,坡度适中,光照良好,热力充足,家乡有着天然的产业发展优势。”
其次,脐橙的经济效益良好。程羽举了一个例子,这几年在湖南、湖北地区,脐橙的收货价最低都在1.5元/斤左右,按照正常产量计算,100亩脐橙种植基地产量能达到四五千斤,至少能卖五六十万元。
“长期发展,电商的背后必定要有种植养殖产业。”何江华和程羽有着一样的想法,最近他和电商孵化园的小老板们进行了“头脑风暴”,认为秀山还可以发展中药材产业,特别是可入药又可做食物的中药材有很大的潜力。
将来,他打算和其他电商从业者一起,联合农村合作社,让更多的村民与农村电商深度“绑定”,种上互联网喜欢的产品。
记者手记
电商助力精准脱贫
一个新时代的新产业——互联网电商,成了革命老区秀山的一张名片。
记者在采访中,走进了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的秀山隘口镇。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该镇把电商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抓手,激发出自身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秀山隘口镇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镇成立专业合作社11个,通过武陵生活馆,各村(居)专业合作社与县电商孵化园入驻企业签订种植订单1.4万亩,其中以核桃、茶叶、油茶为主的长效作物1.1万亩。签订土猪订单385头,土鸡养殖1.3万只,土鸡蛋6万枚,产业覆盖全镇721户贫困户。“订单农业覆盖全镇721户贫困户。”
此外,该镇正建设电商扶贫产业园。
随着电商扶贫、订单农业不断深入,可以预见的是,隘口镇的村民将真正与电商深度“绑定”。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韦玥 任君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