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家门口找到工作 “种草”也能增加收入
工作人员正在忙碌。 上游新闻记者 张锦旗 摄
城口坪坝镇瓦房村的贫困户王小玲不会想到,自己和残疾的丈夫居然能在家门口找到工作,这样既能照顾正在读小学的儿子和年迈的老人,收入也不错。最近,她又打听到一件好事:在自家的田里种草,比种玉米、土豆这样的传统农作物的收入还高。
商家到深山里订货
40岁的袁忠万经营的肉牛养殖场,离城口县坪坝镇瓦房村5组的公路还需走2公里的坎坷山路。17日当天,正好是养殖场一周岁的“生日”,去年4月17日,城口县君伦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
记者在养殖场看到,几个大棚已初具规模。作为养殖场的负责人,袁忠万说,现养殖场占地总面积5000平方米,已建好两幢可饲养303头肉牛的标准圈舍。去年12月,养殖场购买了72头肉牛牛犊,经科学的养殖和专业的饲养技术,现每头牛平均500斤以上,预计今年底1500斤以上出栏,计划今年上半年再购买80头肉牛牛犊,争取在今年下半年9-10月份再次购买150头肉牛牛犊,达到303头的养殖规模。
袁忠万告诉记者,今年的72头肉牛出栏后,收益可达150万元。
外出学艺回乡创业
“我1997年就外出打工去了,当过木工,也当过安装工,最后自己做起了小生意……”袁忠万和许多在大山里长大的孩子一样,不到20岁就出门打工了。他和妻子就是在外出打工时认识的,有了孩子之后,妻子回到老家照顾老人和小孩,袁忠万则凭着以前工作积累的经验,做起了体育器材的生意。
2017年,他回到家乡创业。经过一番考察,他们将眼光投向了肉牛养殖。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和初期建设,养殖场开始正常运转。袁忠万表示,为了养殖场长期有利的出栏率,扩大养殖规模,带动更多农民增收,他们还准备积极引导身边的农户一起养殖,按照“增总量、提质量,控制存栏量,加大出栏量的思路”,积极发展以肉牛养殖为主的循环产业,努力扩大产业链。预计在2020年,养殖场里的肉牛将扩大到500头左右。
“种草”也能增加收入
坪坝镇瓦房村7组的农户王小玲一家有6口人,丈夫冯永祥因工导致双腿残疾,父母年老,儿女上学,是当地的建卡贫困户。
不过,在去年4月至12月,君伦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场地建设期间,解决了瓦房村建卡贫困户6户11人、非贫困户10余人的就业岗位,其中就有王小玲一家。去年王小玲在肉牛养殖基地打零工,丈夫冯永祥在基地做管理,共获得工资5万元。
不仅有工资收入,王小玲和周围的农户们还将为养殖场提供草料。
袁忠万向记者介绍说,他们目前流转了土地80余亩,实施科学规范的种植皇竹草及适合饲养的草料。农户们种植皇竹草作为肉牛的草料,“一亩地种植的皇竹草,可为一头肉牛提供草料。也就是说,今后随着养殖场养殖的肉牛增多,草料的需求将大大增加。”而种植皇竹草的收益高于玉米土豆等传统作物。“一年可以收获四次皇竹草,种植一亩地的皇竹草,收益在3000元左右。”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谭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