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的未来在哪里

博物馆的未来在哪里

来源:光明日报2019-04-26

4月的北京,春意盎然。来自全球五大洲20余个国家的博物馆馆长共聚中国国家博物馆。

国博学术报告厅里坐满了人。“左侧的藏品是公元1至3世纪的铜铎,有中国文化的痕迹;右侧的三角形铜镜制作于公元4世纪,是受中国神仙思想启发制作而成的。”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馆长钱谷真美展示的几张藏品图片,引起台下观众一阵赞叹。“通过丝绸之路,很多中国文化传入日本,并影响了日本的文化发展。”说起深受中国影响的日本文化,钱谷真美如数家珍。

这是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中的一幕。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也为各国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合作提供了新平台。

博物馆是交流合作的“民间大使”

法国跨文化交流协会主席克劳德·莫拉德在几分钟的发言中,几次称赞丝绸之路的伟大。“有了丝绸之路,才有了古时香料和马匹的贸易,才有了今天各博物馆之间的学术交流。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整个亚洲与欧洲的交流。”

一条丝绸之路,点燃了各国文化交流的热情。克劳德·莫拉德透露,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法国阿拉伯世界博物馆签署了关于举办“丝绸之路”展览合作协议。该展将于2021年在法国巴黎和中国北京举办,全方位呈现丝路文明的起源和传承。“我们希望展览不光在巴黎举行,也能够去丝绸之路其他沿线国家巡展。”

“文化和博物馆就像是最娇艳的玫瑰花瓣,散发阵阵芳香。博物馆将世界各地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感受芬芳无声无息地熏陶,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馆长雷诺·沃康摩尔诗意地描述了全球博物馆之间的交流互鉴。“我们可以举办展览、讨论会、讲座或电影展,介绍其他国家的文化。还可以举办小型音乐会、戏剧表演或其他活动,展示自己与别人的文化,加深相互了解。”

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来顺把博物馆比作国际交流的“民间大使”,“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的展览交流项目,成为近十几年来中国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代表”。初步统计,从2000年至2017年,中国举办对外文物展览119个,涵盖五大洲29个国家、70座城市,参观人数超过1800万。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由于社会制度不一样,可能在政治、经济领域中的立场和观点存在分歧。但是这些古老的历史、多彩的传统文化,让中国和其他国家人民之间的感情走得更近、更容易接通。”安来顺坚信,博物馆的展览交流,会成为增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尊敬和理解的有效渠道。

近年来,陕西历史博物馆把促进丝绸之路文物交流作为自己的使命。2016年和2018年,该馆在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分别举办了陕西文物精华图片展和秦始皇兵马俑展。2017年,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举办的“绵亘万里:世界遗产丝绸之路”展览,在香港历史博物馆展出,这是第一次由中哈吉三国联合举办的丝绸之路展览。

经过几年的实践,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强跃得出三点经验:“共同的愿望和目标是交流合作的前提;联合的力量与效果是交流合作的动力;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交流合作的目的。”

今天,“丝绸之路”一词早已超越其历史含义,成为一种精神和象征,为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提供了价值典范。“博物馆在人类的文化交流合作方面,承担着无可替代的功能与使命。”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如是说。

智慧博物馆怎样建

什么是智慧博物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副馆长杨源现场演示了一个案例。在南海博物馆,观众用AR设备扫一下,就可以看到海底的实景影像:静静的海底,水草随水流摆动,鱼群欢快地穿梭其中。“传统管理者角度下的博物馆,采取的是以物为核心的线性工作流,而观众更注重的是参观体验,智慧博物馆就是要以人为本。”杨源说。

智慧博物馆充分利用高新科技,以智能融合应用为特征。杨源认为智慧博物馆的发展是具有变革意义的。“以系统化的管理提升管理效率,利用互联网的支持提升公众服务,以高科技的展示方式提升公众体验,以文物数字化优化藏品保护。总体来说,智慧博物馆就是对传统博物馆的服务、管理、展示、保护、体验的智慧升级。”

“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在场嘉宾的认可。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马修·特林卡说,他们计划建立一个物的剧场,展示真实和虚拟两种形态。“这个新的5000平方米的场地将使博物馆能够24小时开放,让观众在线上体验博物馆,同时还可以为手机等移动设备提供相关支持。”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长程武彦把智慧博物馆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他认为,现在大多数博物馆还处于数字化阶段,一些发展比较好的博物馆也只是处在数字化向智能化过渡阶段。“智慧博物馆能够使博物馆和社会实现高度融合,目前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愿景,需要经过一个过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欧敏行很看好智慧博物馆的发展前景。“智慧博物馆不同于一般博物馆,可以更好地让人们和文化进行互动,更好地让人们了解博物馆的藏品,了解其历史渊源,更好地提高公众对于文化自然遗产价值的认识,让人们以更轻松的方式去保护和传播这些文化遗产,而且在文化交流方面推动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交流。”

智慧博物馆火热的建设中,仍有很多问题。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单威就指出,目前智慧博物馆建设仍然缺乏统一标准。特别在技术、运维、管理等多个方面,缺乏统一的国际标准;传统博物馆的发展理念和管理思维,难以适应智慧博物馆快速发展的需要;人才和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智慧博物馆发展还不平衡。

王春法也表露了担忧:“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正在使人们脱离对文物内在价值的认知,而把更多的关注点从展览转移到具体文物上,进而聚焦到较为新颖的文物呈现形式上,以至忽略了展览的主题设计及其丰富的价值内涵,使得观展体验越来越微观化、零散化、碎片化,审美快感替代了价值欣赏和精神追求。”他建议“一带一路”沿线博物馆应围绕智慧博物馆建设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

博物馆也要为观众“量身定做”

造访一座城,先去看它的博物馆,已经成为不少旅人的第一选择。博物馆建设能否满足广大群众的参观需求?一些馆长提出,很多城市博物馆的展览同质化严重,从布展内容、形式,到解说词、文创产品等都太相似,千馆一面。

湖南省博物馆馆长段晓明认为,要避免博物馆陈列展览千馆一面,就离不开对博物馆收藏物的深入研究。他表示,观众的多样性要求了展览的多样性。也就是,不同的展览对不同的观众群体,应该有不同的呈现方式。只有做到有针对性的策划,为目标群体“量身定做”,才能办出有特色、有传承、有思想、有意义的好展览。

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院长陈亮认同段晓明的观点,“博物馆作为社会服务的公益性机构,如何在满足普通观众需求的同时,理解、尊重、关心特殊人群的意愿和权利,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是博物馆人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青铜器博物馆曾举办过一次铜镜展览,就将古代铜镜和反映古代时尚生活的展品有效组合起来,看起来非常普通的文物组合以后,知识体系和信息量却远远超过单件文物,受到观众好评。

美国弗吉尼亚美术馆馆长亚历山大·纳哲斯在论坛上分享了他们的做法,“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来推动多元展示项目,有一些展示涉及全球和远古时期,有一些是专门针对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的,如来自秦朝的兵马俑展览,就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我们不是为了专业展览而展览,而是希望能够更好地展示全球几千年的历史,进而实现展览的多样化。”

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采取了动静结合的办法。他们把博物馆一半的空间都展示近现代的展品,这是一种静态的展示;另一半空间展出的是不同主题的展览,一般每年会举办9至10个主题展。

大英博物馆馆长哈特维希·菲舍尔表示,通过各国馆长的介绍,可以看到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有很多合作的潜力,如在展览主题选择方面。还可以看到很多博物馆一直在研究哪些藏品来自中国,哪些藏品经由中国传递到其他地方。他建议各方应该共同来做这件事情。通过这样的合作,可以进一步挖掘各国家之间的历史渊源,分享各自的专长和知识,推进展览多样化,朝国际化发展。

(本报记者 刘江伟 李韵)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博物馆的未来在哪里

2019-04-26 04:21:57 来源: 0 条评论

4月的北京,春意盎然。来自全球五大洲20余个国家的博物馆馆长共聚中国国家博物馆。

国博学术报告厅里坐满了人。“左侧的藏品是公元1至3世纪的铜铎,有中国文化的痕迹;右侧的三角形铜镜制作于公元4世纪,是受中国神仙思想启发制作而成的。”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馆长钱谷真美展示的几张藏品图片,引起台下观众一阵赞叹。“通过丝绸之路,很多中国文化传入日本,并影响了日本的文化发展。”说起深受中国影响的日本文化,钱谷真美如数家珍。

这是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中的一幕。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也为各国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合作提供了新平台。

博物馆是交流合作的“民间大使”

法国跨文化交流协会主席克劳德·莫拉德在几分钟的发言中,几次称赞丝绸之路的伟大。“有了丝绸之路,才有了古时香料和马匹的贸易,才有了今天各博物馆之间的学术交流。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整个亚洲与欧洲的交流。”

一条丝绸之路,点燃了各国文化交流的热情。克劳德·莫拉德透露,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法国阿拉伯世界博物馆签署了关于举办“丝绸之路”展览合作协议。该展将于2021年在法国巴黎和中国北京举办,全方位呈现丝路文明的起源和传承。“我们希望展览不光在巴黎举行,也能够去丝绸之路其他沿线国家巡展。”

“文化和博物馆就像是最娇艳的玫瑰花瓣,散发阵阵芳香。博物馆将世界各地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感受芬芳无声无息地熏陶,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馆长雷诺·沃康摩尔诗意地描述了全球博物馆之间的交流互鉴。“我们可以举办展览、讨论会、讲座或电影展,介绍其他国家的文化。还可以举办小型音乐会、戏剧表演或其他活动,展示自己与别人的文化,加深相互了解。”

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来顺把博物馆比作国际交流的“民间大使”,“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的展览交流项目,成为近十几年来中国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代表”。初步统计,从2000年至2017年,中国举办对外文物展览119个,涵盖五大洲29个国家、70座城市,参观人数超过1800万。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由于社会制度不一样,可能在政治、经济领域中的立场和观点存在分歧。但是这些古老的历史、多彩的传统文化,让中国和其他国家人民之间的感情走得更近、更容易接通。”安来顺坚信,博物馆的展览交流,会成为增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尊敬和理解的有效渠道。

近年来,陕西历史博物馆把促进丝绸之路文物交流作为自己的使命。2016年和2018年,该馆在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分别举办了陕西文物精华图片展和秦始皇兵马俑展。2017年,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举办的“绵亘万里:世界遗产丝绸之路”展览,在香港历史博物馆展出,这是第一次由中哈吉三国联合举办的丝绸之路展览。

经过几年的实践,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强跃得出三点经验:“共同的愿望和目标是交流合作的前提;联合的力量与效果是交流合作的动力;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交流合作的目的。”

今天,“丝绸之路”一词早已超越其历史含义,成为一种精神和象征,为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提供了价值典范。“博物馆在人类的文化交流合作方面,承担着无可替代的功能与使命。”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如是说。

智慧博物馆怎样建

什么是智慧博物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副馆长杨源现场演示了一个案例。在南海博物馆,观众用AR设备扫一下,就可以看到海底的实景影像:静静的海底,水草随水流摆动,鱼群欢快地穿梭其中。“传统管理者角度下的博物馆,采取的是以物为核心的线性工作流,而观众更注重的是参观体验,智慧博物馆就是要以人为本。”杨源说。

智慧博物馆充分利用高新科技,以智能融合应用为特征。杨源认为智慧博物馆的发展是具有变革意义的。“以系统化的管理提升管理效率,利用互联网的支持提升公众服务,以高科技的展示方式提升公众体验,以文物数字化优化藏品保护。总体来说,智慧博物馆就是对传统博物馆的服务、管理、展示、保护、体验的智慧升级。”

“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在场嘉宾的认可。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马修·特林卡说,他们计划建立一个物的剧场,展示真实和虚拟两种形态。“这个新的5000平方米的场地将使博物馆能够24小时开放,让观众在线上体验博物馆,同时还可以为手机等移动设备提供相关支持。”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长程武彦把智慧博物馆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他认为,现在大多数博物馆还处于数字化阶段,一些发展比较好的博物馆也只是处在数字化向智能化过渡阶段。“智慧博物馆能够使博物馆和社会实现高度融合,目前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愿景,需要经过一个过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欧敏行很看好智慧博物馆的发展前景。“智慧博物馆不同于一般博物馆,可以更好地让人们和文化进行互动,更好地让人们了解博物馆的藏品,了解其历史渊源,更好地提高公众对于文化自然遗产价值的认识,让人们以更轻松的方式去保护和传播这些文化遗产,而且在文化交流方面推动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交流。”

智慧博物馆火热的建设中,仍有很多问题。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单威就指出,目前智慧博物馆建设仍然缺乏统一标准。特别在技术、运维、管理等多个方面,缺乏统一的国际标准;传统博物馆的发展理念和管理思维,难以适应智慧博物馆快速发展的需要;人才和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智慧博物馆发展还不平衡。

王春法也表露了担忧:“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正在使人们脱离对文物内在价值的认知,而把更多的关注点从展览转移到具体文物上,进而聚焦到较为新颖的文物呈现形式上,以至忽略了展览的主题设计及其丰富的价值内涵,使得观展体验越来越微观化、零散化、碎片化,审美快感替代了价值欣赏和精神追求。”他建议“一带一路”沿线博物馆应围绕智慧博物馆建设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

博物馆也要为观众“量身定做”

造访一座城,先去看它的博物馆,已经成为不少旅人的第一选择。博物馆建设能否满足广大群众的参观需求?一些馆长提出,很多城市博物馆的展览同质化严重,从布展内容、形式,到解说词、文创产品等都太相似,千馆一面。

湖南省博物馆馆长段晓明认为,要避免博物馆陈列展览千馆一面,就离不开对博物馆收藏物的深入研究。他表示,观众的多样性要求了展览的多样性。也就是,不同的展览对不同的观众群体,应该有不同的呈现方式。只有做到有针对性的策划,为目标群体“量身定做”,才能办出有特色、有传承、有思想、有意义的好展览。

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院长陈亮认同段晓明的观点,“博物馆作为社会服务的公益性机构,如何在满足普通观众需求的同时,理解、尊重、关心特殊人群的意愿和权利,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是博物馆人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青铜器博物馆曾举办过一次铜镜展览,就将古代铜镜和反映古代时尚生活的展品有效组合起来,看起来非常普通的文物组合以后,知识体系和信息量却远远超过单件文物,受到观众好评。

美国弗吉尼亚美术馆馆长亚历山大·纳哲斯在论坛上分享了他们的做法,“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来推动多元展示项目,有一些展示涉及全球和远古时期,有一些是专门针对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的,如来自秦朝的兵马俑展览,就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我们不是为了专业展览而展览,而是希望能够更好地展示全球几千年的历史,进而实现展览的多样化。”

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采取了动静结合的办法。他们把博物馆一半的空间都展示近现代的展品,这是一种静态的展示;另一半空间展出的是不同主题的展览,一般每年会举办9至10个主题展。

大英博物馆馆长哈特维希·菲舍尔表示,通过各国馆长的介绍,可以看到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有很多合作的潜力,如在展览主题选择方面。还可以看到很多博物馆一直在研究哪些藏品来自中国,哪些藏品经由中国传递到其他地方。他建议各方应该共同来做这件事情。通过这样的合作,可以进一步挖掘各国家之间的历史渊源,分享各自的专长和知识,推进展览多样化,朝国际化发展。

(本报记者 刘江伟 李韵)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华海纳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