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重庆抓好两个着力点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重庆抓好两个着力点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19-05-17

重报圆桌会

主持记者 廖雪梅

访谈嘉宾:

市财政局局长 封毅

市住房城乡建委主任 乔明佳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米本家

璧山区区长 秦文敏

如何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城乡互补共同繁荣?

近日,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发展改革委、璧山区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重庆将抓好城市提升、乡村振兴两个着力点,进一步完善新型城镇化的体制机制,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上积极作为,让城市和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举措

重庆日报:如何认识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意义?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方面,相关部门和区县近年来做了哪些努力?

米本家: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既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举措,又是塑造新型城乡关系、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有利于补齐区域和农村发展短板,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有利于确保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利于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机制,实现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和共同繁荣。

2007年6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准重庆市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坚持同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不断加强体制机制创新,统筹抓好“人、地、钱”三个关键,逐步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城乡资源要素流动更加顺畅,城乡发展的均衡性、协调性显著增强。

2006年至2018年底,全市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持续稳定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比从4.03:1缩小到2.53:1,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全国平均水平的比例由77.3%提高到94.3%,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46.7%提高到65.5%,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13万人,城乡一体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封毅: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

市财政将把一体联动和分类指导、重点引领和全面发展有机结合,着力完善与区域发展相适应的财政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推动形成城乡要素合理配置、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发展、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新格局。目前正在梳理各类转移支付的功能定位,计划将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两类调整为一般性转移支付、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三类,以进一步增强转移支付对重大决策的保障能力。

另外,正在研究贫困区县转移支付统筹试点,对除涉农资金整合之外市级财政安排的转移支付结余,计划放宽统筹时间等限制,增强区县自主决策权。

秦文敏:近年来,璧山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纵深推进秀美绿城、活力水城、文化古城建设,把城市打造成为大公园、大森林、大景区、大水系,不断提升生态+文化的城市宜居品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面貌有了较大变化。

与此同时,璧山深入推进生态镇街和生态村(社区)建设,积极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推动农村改水改厕、危旧房改造、垃圾收运体系、污水处理设施等建设;发展都市特色效益农业,构建农业全产业链体系,推动以观光、休闲、体验为主的“周末经济”,打造“民俗文化”旅游休闲区,满足市民亲近自然、农耕体验等多样化的需求;引导农民工返乡、大学生回乡、创业者下乡,缓解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

抓好城市提升和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和谐统一

重庆日报: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我市存在哪些不足?应该如何改进?

米本家:重庆的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协调发展任务繁重。我们应认识到,重庆农村地域面积广、农村人口数量多,农业基础脆弱、装备落后、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不高的基本状况依然存在,农村公共服务相对滞后、基础设施薄弱、资源要素流失的基本局面没有彻底扭转,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就业技能不多、收入相对较低等共性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城乡融合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有着十多年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实践经验,理应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上实现新作为,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

封毅:城乡融合发展,重在城乡一体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重庆统筹城乡发展成效是显著的。但推动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还有待健全完善,从财政的角度,公共财政资源配置还存在一些短板。市财政将着力下好乡村振兴这盘棋,做好资金整合、撬动、股份化文章,把乡村的发展潜力挖出来,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

市财政将继续采用先建后补、考核奖补方式,支持乡村振兴分层分类试验示范,引导区县围绕乡村“五个振兴”,开展综合试验示范或者在某一方面开展单项试验示范,力争2020年试验示范区县、乡镇、村实现初步振兴,产业全面升级、环境生态宜居、文明大幅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健全。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市级财政每年将继续安排10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发展资金,大力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区域性特色产业,扶持山地特色高效产业。此外,市财政将持续扶持做大村集体经济蛋糕,完善农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增长机制等;加力提效实施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股权化改革,让农民搭上产业“顺风车”。

秦文敏:璧山在城市内部布局合理性、微循环能力、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水平等方面,与城市发展和老百姓的需求还存在差距。农业产业小、散,效益不高,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各种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仍较为突出。针对这些问题,璧山将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统筹抓好城市提升、乡村振兴两个着力点,促进城市与乡村和谐统一。

城市提升方面,璧山将树立“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理念,把“园中建城、林中建城、景中建城、水中建城”的大生态观作为城市规划指引,为百姓创造一个舒适安逸的城市环境。同时,坚持“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消除管理盲区和“真空地带”,推动城市管理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乡村振兴方面,璧山将全力打造重庆主城的“绿色菜园”“四季果园”“城市花园”,培育壮大“农文旅、产加销”一体化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业“接二连三”;支持三担湖康养小镇、重医附一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建设,积极引进国际国内中高端康养服务机构,打造全市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完善基础设施,补足补齐农村发展短板;深化农业农村改革,落实农村承包地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稳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试点,促进“三社”融合发展,激发乡村发展动力活力;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有效治理农村面源污染,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完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还将打好“乡情牌”“乡愁牌”,吸引一批有志之士积极投入乡村振兴。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重庆日报:如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米本家: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形成部门合力。市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在以下方面重点发力:

一是推进城乡统筹规划。以规划为引领,促进城乡规划一体设计、一体管理、多规合一。统筹安排好各类用地,促进生产、生态、生活空间协调。

二是推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进一步激活“人”“地”“钱”等资源要素,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慎重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完善乡村金融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引导工商资本入乡的促进机制。

三是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全面落实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职责,优化公共财政投入机制,统筹配置城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等资源,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重点加大对农村、边远、民族、贫困地区和非营利性、公益性、基础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支持。

四是推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探索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激励机制,依托“互联网+”和“双创”培育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深化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今年每个区县新增2至3个村开展试点。

封毅:主城区和渝西片区、渝东北片区、渝东南片区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水平不同,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必须分类施策,市财政准备了体制完善和转移支付两个工具。一方面,细化深化调整区域经济结构、空间结构的区域发展财税政策和体制机制,鼓励区县根据资源和区位优势增强发展特色,推进主城区和渝西片区、渝东北片区、渝东南片区均衡发展、相互融通,以区域的协同发展释放更大的经济潜力。另一方面,市财政将不断加大对区县的转移支付力度,重点是增强均衡性转移支付,保障区县财政平稳运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为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我市正实施市与区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目前已形成三个层次的初步框架:第一层是统领性的,即《市与区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总体方案》,明确了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要求。第二层承上启下,即《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市与区县共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明确了8大类18项共同财政事权的支出责任分担方式、基础标准等,为后续分领域改革提供了引领。第三层是分领域的,2020年底前将陆续形成各领域的具体改革方案。

与此同时,市财政将持续把脱贫攻坚作为公共财政支出优先保障的重点,完善稳定脱贫的财政长效机制,在保持超常规投入的同时,盯紧看牢管好资金,用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等 “刀刃”上,切实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长效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局面。

乔明佳:城乡一体融合发展既是我市发挥好“三个作用”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抓手,也是我市在大城市带大农村市情下实现发展的必然选择。市住房城乡建委将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市住房城乡建委将在以下方面重点发力:一是着力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抓好公租房建设分配运营管理,抓好新市民住房保障,抓好住房公积金管理,抓好棚户区及老旧小区改造,确保全年改造5万户棚户区的目标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二是全面提升城市品质。以“两江四岸”为主轴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增强城市活力和特色;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加快推动高铁、市域铁路、轨道交通“三铁”融合发展;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加快推广新型建造方式,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推动“清水绿岸”治理提升,系统规划建设山城步道,引导市民绿色低碳出行;继续开展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加快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建设;全力建设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基础平台,为建设智慧城市提供重要支撑。

三是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市住房城乡建委将以改善农村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为中心,力争今年培训农村建筑工匠3000名、完成农村旧房整治提升或新房建设示范15万户、完成36个示范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消除建卡贫困户存量危房,同步消除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户存量危房,改造3万户农村危房,坚决完成保障贫困户住房安全的脱贫攻坚任务。

短评》》

城乡融合要有破有立

张燕

城乡融合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内在要求。重庆市情特点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需要下大力气推进融合。只有坚持“破”“立”结合,才能促进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破”就是要破除阻碍城乡融合发展的壁垒。当前,重庆发展总体态势是好的,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突出,最大的不平衡就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具体表现为,城市建设体现了“高大上”,但乡村发展相对滞后,仍是西部欠发达地区水平。重庆要清醒认识到乡村发展存在的薄弱环节,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等特色产业,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立”就是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指出,要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不久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就如何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要素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的体制机制等提出了具体要求。这是从顶层设计着手,搭建起城乡融合发展政策的“四梁八柱”,促进城乡融合朝着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乡村振兴、城市提升是重庆工作的两个基本面,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只有大力推动城乡融合,优化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环境,才能让生活在城市和乡村的人们都过上美好的生活。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重庆抓好两个着力点

2019-05-17 07:20:29 来源:

重报圆桌会

主持记者 廖雪梅

访谈嘉宾:

市财政局局长 封毅

市住房城乡建委主任 乔明佳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米本家

璧山区区长 秦文敏

如何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城乡互补共同繁荣?

近日,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发展改革委、璧山区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重庆将抓好城市提升、乡村振兴两个着力点,进一步完善新型城镇化的体制机制,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上积极作为,让城市和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举措

重庆日报:如何认识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意义?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方面,相关部门和区县近年来做了哪些努力?

米本家: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既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举措,又是塑造新型城乡关系、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有利于补齐区域和农村发展短板,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有利于确保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利于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机制,实现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和共同繁荣。

2007年6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准重庆市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坚持同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不断加强体制机制创新,统筹抓好“人、地、钱”三个关键,逐步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城乡资源要素流动更加顺畅,城乡发展的均衡性、协调性显著增强。

2006年至2018年底,全市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持续稳定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比从4.03:1缩小到2.53:1,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全国平均水平的比例由77.3%提高到94.3%,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46.7%提高到65.5%,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13万人,城乡一体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封毅: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

市财政将把一体联动和分类指导、重点引领和全面发展有机结合,着力完善与区域发展相适应的财政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推动形成城乡要素合理配置、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发展、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新格局。目前正在梳理各类转移支付的功能定位,计划将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两类调整为一般性转移支付、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三类,以进一步增强转移支付对重大决策的保障能力。

另外,正在研究贫困区县转移支付统筹试点,对除涉农资金整合之外市级财政安排的转移支付结余,计划放宽统筹时间等限制,增强区县自主决策权。

秦文敏:近年来,璧山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纵深推进秀美绿城、活力水城、文化古城建设,把城市打造成为大公园、大森林、大景区、大水系,不断提升生态+文化的城市宜居品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面貌有了较大变化。

与此同时,璧山深入推进生态镇街和生态村(社区)建设,积极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推动农村改水改厕、危旧房改造、垃圾收运体系、污水处理设施等建设;发展都市特色效益农业,构建农业全产业链体系,推动以观光、休闲、体验为主的“周末经济”,打造“民俗文化”旅游休闲区,满足市民亲近自然、农耕体验等多样化的需求;引导农民工返乡、大学生回乡、创业者下乡,缓解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

抓好城市提升和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和谐统一

重庆日报: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我市存在哪些不足?应该如何改进?

米本家:重庆的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协调发展任务繁重。我们应认识到,重庆农村地域面积广、农村人口数量多,农业基础脆弱、装备落后、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不高的基本状况依然存在,农村公共服务相对滞后、基础设施薄弱、资源要素流失的基本局面没有彻底扭转,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就业技能不多、收入相对较低等共性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城乡融合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有着十多年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实践经验,理应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上实现新作为,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

封毅:城乡融合发展,重在城乡一体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重庆统筹城乡发展成效是显著的。但推动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还有待健全完善,从财政的角度,公共财政资源配置还存在一些短板。市财政将着力下好乡村振兴这盘棋,做好资金整合、撬动、股份化文章,把乡村的发展潜力挖出来,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

市财政将继续采用先建后补、考核奖补方式,支持乡村振兴分层分类试验示范,引导区县围绕乡村“五个振兴”,开展综合试验示范或者在某一方面开展单项试验示范,力争2020年试验示范区县、乡镇、村实现初步振兴,产业全面升级、环境生态宜居、文明大幅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健全。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市级财政每年将继续安排10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发展资金,大力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区域性特色产业,扶持山地特色高效产业。此外,市财政将持续扶持做大村集体经济蛋糕,完善农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增长机制等;加力提效实施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股权化改革,让农民搭上产业“顺风车”。

秦文敏:璧山在城市内部布局合理性、微循环能力、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水平等方面,与城市发展和老百姓的需求还存在差距。农业产业小、散,效益不高,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各种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仍较为突出。针对这些问题,璧山将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统筹抓好城市提升、乡村振兴两个着力点,促进城市与乡村和谐统一。

城市提升方面,璧山将树立“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理念,把“园中建城、林中建城、景中建城、水中建城”的大生态观作为城市规划指引,为百姓创造一个舒适安逸的城市环境。同时,坚持“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消除管理盲区和“真空地带”,推动城市管理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乡村振兴方面,璧山将全力打造重庆主城的“绿色菜园”“四季果园”“城市花园”,培育壮大“农文旅、产加销”一体化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业“接二连三”;支持三担湖康养小镇、重医附一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建设,积极引进国际国内中高端康养服务机构,打造全市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完善基础设施,补足补齐农村发展短板;深化农业农村改革,落实农村承包地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稳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试点,促进“三社”融合发展,激发乡村发展动力活力;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有效治理农村面源污染,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完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还将打好“乡情牌”“乡愁牌”,吸引一批有志之士积极投入乡村振兴。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重庆日报:如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米本家: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形成部门合力。市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在以下方面重点发力:

一是推进城乡统筹规划。以规划为引领,促进城乡规划一体设计、一体管理、多规合一。统筹安排好各类用地,促进生产、生态、生活空间协调。

二是推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进一步激活“人”“地”“钱”等资源要素,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慎重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完善乡村金融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引导工商资本入乡的促进机制。

三是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全面落实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职责,优化公共财政投入机制,统筹配置城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等资源,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重点加大对农村、边远、民族、贫困地区和非营利性、公益性、基础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支持。

四是推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探索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激励机制,依托“互联网+”和“双创”培育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深化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今年每个区县新增2至3个村开展试点。

封毅:主城区和渝西片区、渝东北片区、渝东南片区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水平不同,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必须分类施策,市财政准备了体制完善和转移支付两个工具。一方面,细化深化调整区域经济结构、空间结构的区域发展财税政策和体制机制,鼓励区县根据资源和区位优势增强发展特色,推进主城区和渝西片区、渝东北片区、渝东南片区均衡发展、相互融通,以区域的协同发展释放更大的经济潜力。另一方面,市财政将不断加大对区县的转移支付力度,重点是增强均衡性转移支付,保障区县财政平稳运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为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我市正实施市与区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目前已形成三个层次的初步框架:第一层是统领性的,即《市与区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总体方案》,明确了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要求。第二层承上启下,即《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市与区县共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明确了8大类18项共同财政事权的支出责任分担方式、基础标准等,为后续分领域改革提供了引领。第三层是分领域的,2020年底前将陆续形成各领域的具体改革方案。

与此同时,市财政将持续把脱贫攻坚作为公共财政支出优先保障的重点,完善稳定脱贫的财政长效机制,在保持超常规投入的同时,盯紧看牢管好资金,用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等 “刀刃”上,切实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长效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局面。

乔明佳:城乡一体融合发展既是我市发挥好“三个作用”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抓手,也是我市在大城市带大农村市情下实现发展的必然选择。市住房城乡建委将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市住房城乡建委将在以下方面重点发力:一是着力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抓好公租房建设分配运营管理,抓好新市民住房保障,抓好住房公积金管理,抓好棚户区及老旧小区改造,确保全年改造5万户棚户区的目标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二是全面提升城市品质。以“两江四岸”为主轴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增强城市活力和特色;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加快推动高铁、市域铁路、轨道交通“三铁”融合发展;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加快推广新型建造方式,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推动“清水绿岸”治理提升,系统规划建设山城步道,引导市民绿色低碳出行;继续开展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加快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建设;全力建设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基础平台,为建设智慧城市提供重要支撑。

三是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市住房城乡建委将以改善农村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为中心,力争今年培训农村建筑工匠3000名、完成农村旧房整治提升或新房建设示范15万户、完成36个示范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消除建卡贫困户存量危房,同步消除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户存量危房,改造3万户农村危房,坚决完成保障贫困户住房安全的脱贫攻坚任务。

短评》》

城乡融合要有破有立

张燕

城乡融合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内在要求。重庆市情特点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需要下大力气推进融合。只有坚持“破”“立”结合,才能促进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破”就是要破除阻碍城乡融合发展的壁垒。当前,重庆发展总体态势是好的,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突出,最大的不平衡就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具体表现为,城市建设体现了“高大上”,但乡村发展相对滞后,仍是西部欠发达地区水平。重庆要清醒认识到乡村发展存在的薄弱环节,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等特色产业,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立”就是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指出,要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不久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就如何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要素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的体制机制等提出了具体要求。这是从顶层设计着手,搭建起城乡融合发展政策的“四梁八柱”,促进城乡融合朝着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乡村振兴、城市提升是重庆工作的两个基本面,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只有大力推动城乡融合,优化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环境,才能让生活在城市和乡村的人们都过上美好的生活。

[责任编辑: 李辉]
精彩视频
网络民意桥,有事请吐槽热线:023-63080011
网民:该路段夜晚没有路灯,有安全隐患,希望尽快安装路灯。

高新区公安分局:高新区公安分局已启动摩托车炸街专项治理,查处多名摩托车炸街人员。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