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情奋斗者|NICU里“临时妈妈”36年的博弈:守护希望战胜绝望
张先红在NICU照顾患儿 儿童医院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19日17时44分讯(记者 唐雨)几道玻璃门,将办公室和治疗区有序地划分开来。这里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着140多个早产儿和危重症的新生儿宝宝。更衣、消毒、跨过两道门,才真正进入治疗区。张先红是新生儿一病房的护士长,作为这片守护“生命初岛”的“临时妈妈”,这是她在这片生死战场上与死神博弈的第36年。
战:有爱就有希望
上午7点,张先红准时到达了NICU,开始她新一天交班前的巡察。
重症宝宝病情有无缓解、部分宝宝是否需要增加护理、重症病区有无新的重点病人……所有问题,张先红都要自己亲眼观察之后,再做出判断。“我们服务的对象是生命,不在交班前了解好病房内所有宝宝的情况,我心里没底。”对于为什么总是提前一个小时抵达医院,张先红总是这样说。
作为新生儿病房的护士,需要更加有耐心、细心、责任心和爱心,36年如一日,张先红也总是这样时刻要求着自己。
不同于别处,NICU的治疗区很安静,除了“滴滴滴”的监控仪器,你很难听到别的声音。患儿身上插着输液管、引流管等各种管子,连着呼吸机、监护仪等医学设备,机器上的数字不停地闪动着。生死割据战里,躺在这里的孩子,一只脚就已经迈向了另一边。
新生儿重症监护,被看作是守护患儿生命最艰难一站,也是赢得未来灿烂人生的关键节点。
曾经有在妈妈肚子里仅24周左右就出生的宝宝住进来,体重仅为593g,肺部等器官都没发育完全,张先红说,孩子看起来比一瓶矿泉水都大不了多少。
这个躺在暖箱里不安地蠕动娇小身躯的宝宝,一来,就狠狠抓住了张先红的心。重症监护区外,是把这里当做“最后一根稻草”的绝望母亲。
“求求你救救我的孩子。”不是第一个母亲发出这样的恳求,但每次听到,张先红都仍觉得身上这身护士服,压力万钧。
生命从来不可替代,张先红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每一个交到她们手上的孩子都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自然,要全身心的照顾和守护。
张先红替这个宝宝安排了一个最有经验的护士,并提供专项管理,上午巡察时,将所有数据进行比对,及时调整安排。
最终,这个曾经被下了“死亡通牒”的宝宝,被硬生生地从“鬼门关”抢了回来。
“在我们这里,有一句很出名的话,叫有爱就有希望。每一天,把一个没有救治希望的宝宝,变成有救治希望的宝宝,最后再变成一个健康的宝宝,是我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事,也是我生命价值所在。”张先红说,NICU里,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生命奇迹发生,每一名医护人员都是这片“生命初岛”的守望者,守护希望,战胜绝望。
难:一位母亲的抉择
张先红面临过一次艰难的抉择。
儿子高考那段时间,病房里突然转来了一个急需照顾的宝宝,可另一边,是马上面临人生第一场重大考试,同时还感冒了的儿子。是请假陪伴儿子,还是回医院履行自己的职责,这个决定,对于张先红来说,并不容易。
最终,她选择了履行自己的职责,“医院可能更需要我。”回忆起曾经面临的这场艰难抉择,张先红仍显得十分愧疚,在所有家长都力求给孩子提供最优质照顾的时候,她选择了放弃:“但如果再来一次,我可能还是会重复那个选择,毕竟,等待我的,是一条生命。”
记忆中,与家人的集体旅游,还在多年前儿子中考毕业的暑假,那是这么多年来,张先红一家人唯一的一次集体出游,去了美丽的安徽黄山。
“我儿子总是说我,连学校大门在哪都不知道,他心里怪过我,我知道。”张先红总是觉得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她说,因为工作,几乎都没有出席过孩子的家长会。
如何在工作与生活中把握微妙的平衡,这是NICU里,无数护士妈妈面对的难题。
但从没有人想过要放弃,或许就像张先红说的那样,做了妈妈之后,才更加珍视每一个新生的生命,也更明白,孩子对一个母亲,以及一个家庭的重要性。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新的一天到来,张先红穿上护士服,戴上头巾,准备投入一场新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