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管天下管地” 他3年破了18件环保案
工作中的张瑰英。 万州公安局供图
张瑰英管得有点宽:上管天,下管地!
2016年,张瑰英成为专职“环保民警”。他钻研环保专业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记下10本笔记本;他屡破大案、要案,成为环保战线响当当的能手,侦破环保案件18件,抓获犯罪嫌疑人24人,多起案件成为全市乃至全国同类案件侦破的典型范例。
最近,张瑰英又跟非法采矿、采砂较上劲。他整天跑现场,搞摸排,一刻不得空闲。用张瑰英的话说:“我一定要竭尽所能,守护好万州这片绿水青山。”
捣毁非法电镀作坊
2018年7月,张瑰英得知:在高梁镇沙坝村有一个电镀作坊,可能污染环境,他和同事迅速赶往调查。可是,当他们赶到电镀作坊时,作坊已停止生产,机器设备也已搬走,只留下一个空厂房。
通过观察,张瑰英发现该作坊私设的暗管还在,暗管排污口周围的土壤存在被污染的痕迹。他立即联系环保部门提取土壤进行检测,发现土壤中的锌、铬等重金属严重超标。接着,张瑰英通过调查,迅速锁定三名嫌疑人。同时,他还掌握到其中一名嫌疑人在万州开有一家螺丝厂。
“既然嫌疑人开着螺丝厂,就有电镀的需要,其电镀作坊仍可能在万州另一地点非法生产。”张瑰英说。果然,通过连续调查,他发现在太白街道辖区的一处临河山坡上有几家工厂,这个非法电镀作坊有可能就在其中。
从此,每天张瑰英都躲在草丛中、蹲在大树下或是藏在石头后面,不分白天黑夜对这一带展开蹲守、调查。经过多次暗查、摸排和数十个夜晚的蹲守,他成功锁定非法电镀作坊的具体位置。
当年12月,张瑰英和同事快速行动,将这个正在生产的非法电镀作坊一举端掉。
打掉非法处置危险废物窝点
“环保案件和治安、刑事案件一样,细节非常重要,并且需要斗智斗勇。”张瑰英说。2017年7月的一天,环保大队接到市公安局环保总队指令:公安部“508特大污染环境系列专案”中有一关键嫌疑人在万州。该嫌疑人是个外地人,长期在万州非法收购废旧电瓶(属国家规定危险废物),用作非法处置,给环境造成重大污染。
接到指令,张瑰英和同事旋即出动。经过大量摸排、调查,最终将嫌疑人在其万州的住所内抓获,并对其进行现场突审。然而,由于掌握到的线索比较少,相关证据不好固定,加上嫌疑人比较狡猾,拒不交代,案件一时陷入僵局。
张瑰英立即调整思路,继续与嫌疑人周旋,在审讯中寻找突破口,同时对其住所和随身物品进行逐一仔细检查。
在检查过程中,张瑰英捕捉到一个细节。当他靠近嫌疑人住所里一不起眼的位置时,嫌疑人的眼神中有一丝异样。虽然只有一瞬间,但张瑰英早已察觉。果然,张瑰英从这里搜出一份合同,合同上清楚地记录了嫌疑人在河南租用他人厂房建立非法冶炼小作坊的事实。
此时,嫌疑人总算开口。接着,张瑰英顺藤摸瓜,扩线侦查,远赴河南端掉两个非法处置危险废物窝点,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逃犯1名。
屡破大案要案守护青山绿水
张瑰英2004年入警,在刑警支队从事刑事技术工作。2016年,万州区公安局组建环保大队,他受命入队。
“面对‘跨界’,你有没有打过退堂鼓?”张瑰英说,工作总是要人来做,既然加入了环保大队,就要把工作做好。
环保案件专业性强、取证难、侦查难,侦办一起案件,除开侦查技术手段,还需要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因此,在办案之余要花大量时间去学习专业知识、法律法规和生产工艺等。用张瑰英的话说,就是要弄懂“管子里流的是什么”,里面含有哪些危害物质,每种物质的含量标准是怎样的。
在张瑰英的办公桌里,放着10本笔记本,这些都是他进入环保大队以来记下的笔记。侦查提纲、办案总结、法律法规要点、化学物质知识……他都分类记录。
在他随身携带的手提包里,随时都放有《环境资源犯罪实务精释》等几本书,里面的书页已被翻得有些卷起,每一页上都密密麻麻地写满笔记。
同时,他还积极推进环保新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高效衔接,拓宽部门协作领域空间,实现信息联通、融合共享,增进环保工作合力,累计协助环保、国土等部门联动执法50余次。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徐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