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十年公司年收入上千万 他选择回家乡带乡亲们一起致富

创业十年公司年收入上千万 他选择回家乡带乡亲们一起致富

来源:华龙网-重庆晨报2019-05-24

马书田(左二)正在为村民查看黑木耳的生长情况。

“我在平天黑木耳专业合作社上班,50块钱一天,能照顾孩子,又能照顾父母。多亏了马老板,让我成功脱贫。”这是万州区龙驹镇宏福村一位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真情流露。他口中的马老板名叫马书田,同样是宏福村人,还是一名千万富翁。

年入千万回乡办起扶贫车间

1998年,刚刚中学毕业的马书田离开家乡外出打工。十年在外打拼,马书田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公司年营业收入达千万元。

马书田在外“发达”的消息传回了老家宏福村,在村里引起了轰动。2015年全国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号角,为了落实贯彻精致扶贫、精准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宏福村两委向马书田发出了邀请信,希望他能够不忘乡土,回乡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人家都是千万富翁了,还会想到我们?”对于马书田愿不愿意回来,村民们心里有点打鼓。马书田却用行动让大家吃了定心丸,他欣然接受了邀请,并回到村里开始调研投资项目,“我们这里真的很贫困,都是些留守的老人和儿童,到处都是山,想出去都不容易。”马书田回忆起自己曾经在村里的日子,无奈地直摇头。更在心里暗自发誓,一定要为家乡建设做点什么,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

合作社吸纳40余名贫困人员

经过调研,马书田发现山多也有山多的好处,“这里的资源很丰富。”马书田拿着一块青杠木对记者说,宏福村附近山林里,青杠木资源十分丰富,非常适合发展食用菌。随后,马书田又认真对比了香菇和黑木耳后,发现黑木耳在药用价值、保存期限方面都远优于香菇。于是,他决定在宏福村发展青杠黑木耳。

2016年,在浓浓的乡土情怀的牵引下,马书田回到了他阔别多年的宏福村,办起了平天黑木耳专业合作社。经过三年努力,马书田投资建成了一个70多亩生产基地、1200多平方米厂房、含周边桥梁、公路硬化、水池、保鲜房等基础设施为一体的现代化黑木耳生产加工基地。

如今,宏福村已发展成万州规模最大的木耳种植基地。合作社平均每天用工60至70人,不仅固定吸纳了20余个贫困户家中的40多名贫困人员,也带动了宏福村以及附近乡村的劳动力。2018年,该合作社被万州区人力社保局认定为“鲁渝东西部扶贫协作就业扶贫车间”。

遇到再大困难也不拖欠工资

“我和老婆都在这里上班,我一天150,我老婆一天50,我们两个人一个月纯收入有五六千!现在日子过得好得很哦。”在合作社工作的老程感慨地说。他和妻子都是建卡贫困户,在没有得到这份工作之前,只能在家种地,每月除去吃饭和基本生活费后,手里几乎就没有余钱了。

“我们这个地方多亏了马书田,他在这里搞产业带动了我们,让我们都过上了好日子。村民们都愿意跟着他干。”老程说,马书田从来不拖欠工人工资,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难他都按时给村民结清。2018年9月20日,宏福村突然下起特大暴雨,马书田的木耳基地遭受到了大面积的灾害。到了发工资的日子,马书田照常给村民们结清工资,损失全部自己承担。

如今,马书田的平天黑木耳合作社,每年能给当地群众带来3万5千余元的土地流转收入。在马书田的鼓励下,贫困户们也愿意自食其力,通过劳动来稳定增收脱贫。“我一人致富不算富,带动一方致富才是目的。”马书田说。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王淳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创业十年公司年收入上千万 他选择回家乡带乡亲们一起致富

2019-05-24 09:59:31 来源: 0 条评论

马书田(左二)正在为村民查看黑木耳的生长情况。

“我在平天黑木耳专业合作社上班,50块钱一天,能照顾孩子,又能照顾父母。多亏了马老板,让我成功脱贫。”这是万州区龙驹镇宏福村一位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真情流露。他口中的马老板名叫马书田,同样是宏福村人,还是一名千万富翁。

年入千万回乡办起扶贫车间

1998年,刚刚中学毕业的马书田离开家乡外出打工。十年在外打拼,马书田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公司年营业收入达千万元。

马书田在外“发达”的消息传回了老家宏福村,在村里引起了轰动。2015年全国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号角,为了落实贯彻精致扶贫、精准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宏福村两委向马书田发出了邀请信,希望他能够不忘乡土,回乡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人家都是千万富翁了,还会想到我们?”对于马书田愿不愿意回来,村民们心里有点打鼓。马书田却用行动让大家吃了定心丸,他欣然接受了邀请,并回到村里开始调研投资项目,“我们这里真的很贫困,都是些留守的老人和儿童,到处都是山,想出去都不容易。”马书田回忆起自己曾经在村里的日子,无奈地直摇头。更在心里暗自发誓,一定要为家乡建设做点什么,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

合作社吸纳40余名贫困人员

经过调研,马书田发现山多也有山多的好处,“这里的资源很丰富。”马书田拿着一块青杠木对记者说,宏福村附近山林里,青杠木资源十分丰富,非常适合发展食用菌。随后,马书田又认真对比了香菇和黑木耳后,发现黑木耳在药用价值、保存期限方面都远优于香菇。于是,他决定在宏福村发展青杠黑木耳。

2016年,在浓浓的乡土情怀的牵引下,马书田回到了他阔别多年的宏福村,办起了平天黑木耳专业合作社。经过三年努力,马书田投资建成了一个70多亩生产基地、1200多平方米厂房、含周边桥梁、公路硬化、水池、保鲜房等基础设施为一体的现代化黑木耳生产加工基地。

如今,宏福村已发展成万州规模最大的木耳种植基地。合作社平均每天用工60至70人,不仅固定吸纳了20余个贫困户家中的40多名贫困人员,也带动了宏福村以及附近乡村的劳动力。2018年,该合作社被万州区人力社保局认定为“鲁渝东西部扶贫协作就业扶贫车间”。

遇到再大困难也不拖欠工资

“我和老婆都在这里上班,我一天150,我老婆一天50,我们两个人一个月纯收入有五六千!现在日子过得好得很哦。”在合作社工作的老程感慨地说。他和妻子都是建卡贫困户,在没有得到这份工作之前,只能在家种地,每月除去吃饭和基本生活费后,手里几乎就没有余钱了。

“我们这个地方多亏了马书田,他在这里搞产业带动了我们,让我们都过上了好日子。村民们都愿意跟着他干。”老程说,马书田从来不拖欠工人工资,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难他都按时给村民结清。2018年9月20日,宏福村突然下起特大暴雨,马书田的木耳基地遭受到了大面积的灾害。到了发工资的日子,马书田照常给村民们结清工资,损失全部自己承担。

如今,马书田的平天黑木耳合作社,每年能给当地群众带来3万5千余元的土地流转收入。在马书田的鼓励下,贫困户们也愿意自食其力,通过劳动来稳定增收脱贫。“我一人致富不算富,带动一方致富才是目的。”马书田说。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王淳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谭周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