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走出去”到“走进去” 中冶赛迪逐梦“一带一路”

从“走出去”到“走进去” 中冶赛迪逐梦“一带一路”

来源:华龙网-重庆商报2019-05-30

  重庆商报—上游新闻记者 韦玥

  重庆要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嘱托和殷切期望。

  市委五届六次全会强调,着力培育内陆开放新优势,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建好开放通道,拓展开放平台,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

  作为国际化的工程技术集团,扎根重庆60年的中冶赛迪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依靠核心技术和全产业链集成整合优势,打造了一批“一带一路”重点工程,将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冶金技术和装备输出到“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为推动国际产能与装备合作、推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为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冶赛迪获得不俗成绩单的背后有何秘密?近日,中冶赛迪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分享了他们背后的故事。

  走出去

  越南小渔村变身工业重镇

  越南河静,曾经的一个小渔村,村民多以打渔为生、看天吃饭,收入不稳定,自台塑钢铁基地落地并运行后,这个小渔村逐渐变成当地的工业重镇。

  故事要从2012年说起。深耕产业多年的中冶赛迪凭借过硬的技术,一举击败西门子奥钢联等国际一流企业,承担台塑钢铁基地从钢厂前期咨询、总体设计,到高炉总承包、煤气柜总承包、加热炉总承包等十余个项目。其中,两座4350立方米大型高炉,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世界同级别高炉的最先进水平。

  时任台塑越南项目经理的中冶赛迪集团副总经理张勇,见证了高炉设计建设的全过程。在高炉建设期间,他和管理团队长期驻扎在越南现场,就连春节等节假日也在现场度过。“从报表数据到现场情况,都要去看,对项目进行全方位‘鞋垫式轰炸’,每天步行数万步,腰酸背痛不说,连吃饭喝水的力气都没有。”

  经过中冶赛迪团队的努力,两座高炉拔地而起,并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

  河静高炉运用了自主研制的大型高炉无料钟炉顶布料器,成功打破了西方工程技术公司的长期垄断,性能赶超国外同类设备。高效低耗特大型高炉关键技术的应用,能够降低同类型高炉燃料比20公斤/吨以上,降低吨铁耗风100标准立方米/吨以上。

  凭借该项目,中冶赛迪还获得马来西亚马中关丹产业园350万吨钢铁项目的总体设计和工厂设计,提供了采购管理服务以及主体单元大部分设备成套供货。公司打破发达国家工程公司在印度大型高炉市场的长期垄断的局面,获得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新建高炉——塔塔钢铁KPO钢厂2号高炉设计项目。

  走进去

  传帮带培训实现共建共享共赢

  走出去只是第一步,如何真正走进去,无疑更考验智慧。

  “在铸就精品工程的同时,我们不仅输出先进的技术与装备,更主动向沿线国家合作伙伴传授建设、管理、运营经验,助其培养更多技术人才,促进共建共享。”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芝春在采访中强调。

  他口中“共建共享”,在台塑越南河静项目中得到体现。

  胡芝春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项目初期,越南当地的百姓对于项目一无所知,就连越方的工作人员,看到设备也是面面相觑。“因为该项目代表着国际一流技术水平,很多设备他们见都没见过,不知道怎么用,更不知道如何维护。”

  为此,中冶赛迪技术人员对他们进行了3年多的“传帮带”式培训。

  越南籍工人阮文孟就是“传帮带”式培训的受益者。刚进厂时,阮文孟还是一个普通的设备保养员,中冶赛迪技术人员对其“手把手”地指导,教会他操作设备、维护设备,并不断对他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升他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

  在中冶赛迪的帮助下,阮文孟两年后晋升了领班。在河静钢厂,他不仅收获了事业,还收获的爱情,与从事翻译兼现场工程资料整理工作的越南女孩英桃相识、结婚。

  不仅是他们一家,在越南河静还有很多工人受益。据统计,台塑越南河静项目解决当地就业约6000人,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约3000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印度、马来西亚,中冶赛迪也在践行着“共建共享”。

  记者了解到,在马来西亚马中关丹产业园联合钢铁项目中,中治赛迪为当地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约3000名,投产后的直接经济献达人民币140亿元/年。同时带动周边配套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将更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升当地人民生活水平。

  在印度,他们成立印度公司,获得塔塔钢铁KPO世界最大新建5870立方米高炉项目之后,赛迪的专业技术赢得业主口碑,主动为赛迪介绍其他客户,并因此获得了印度Aarti公司长材加热炉设备供货项目。

  在英国,中冶赛迪英国公司充分发挥其本地化优势,应用智能化、环保节能相关技术,相继承担原料场、高炉、连铸及热轧类技术和设备升级改造项目,提供符合欧洲标准要求和客户习惯的服务。

  截至2018年底,中冶赛迪已经先后在巴西、美国、印度、英国、越南等国设立了子公司,在马来西亚、土耳其等国设立了代表处,实现了以有限的海外布点对全球主要热点区域市场全面覆盖的海外布局。

  纵深

  智能化为经济赋能

  中冶赛迪咋做到的?

  来自老牌工业、制造业基地重庆的中冶赛迪,已探索出了一条“大数据智能化驱动创新发展”之路,并通过实践,真正做到智能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经济赋能。

  智能制造方案 实现工厂智慧管理

  今年西洽会上,中冶赛迪带来一个智慧集中管控平台,该平台用饼状图、柱状图等的数字化形式展示着钢厂的各项生产状况,让管理者对钢厂状态一目了然。随意点开一项,屏幕上马上投放出生产实时画面,以及各项指标。

  “这是今年年初投产的世界首座钢厂远距离大规模智慧集中管控中心。”中冶赛迪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芝春自豪地说,这个项目创造性地改革传统钢铁生产组织模式,代表国内钢铁智能制造的最先进水平,树立了钢铁智能制造里程碑式标杆。

  这个让胡芝春引以为豪的项目位于千里之外的韶钢。

  园区里两栋由废弃厂房改造成的办公大楼,智慧集中管控中心就坐落于此。在该中心2楼,满屏的大幅显示器和操作台,被分成7个工作岛,展示着来自生产现场的各种画面和分析模2型。操作工环坐在工作岛周围,井然有序地查看监控画面,点击鼠标操作电脑,乍一看还以为是某个股票交易大厅。

  中冶赛迪项目总工程师王刚告诉记者,智慧集中管控中心汇聚了原本分散在韶钢铁区及能介区的8大工序、30个系统、42个中控室、436个操作岗位工人要做的工作,管控面积辐射半个厂区。

  集中控制的直接效果就是,工人远离危险作业区,用工成本降低,效率大大提升。

  中冶赛迪项目经理韦磊举了一个例子,比如高炉炉长不用去现场,就可以在2号岛检查高炉出铁场画面,安全检查人员可以在1号岛看到整个生产现场,提前发现问题。同时平台还能提出预警和智能化的专业建议,让各种异常炉况处理得更加及时。

  他称,该项目最大亮点在于植入了中冶赛迪自主研发的铁区及能介一体化智能管控平台。“基于大数据中心,集成了100多个智能模型,对现场采集的30多万个点数据进行关联、交互和动态分析,就像一个‘钢铁大脑’,实现智能监控、智能决策”。

  上线互联网云平台 助力重庆智慧城市建设

  在国际博览中心的“智慧小镇”,由中冶赛迪开发的“智慧城市大脑Q-TOUCH”产品构建起了“智慧小镇”的展控中心。

  中冶赛迪重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产品经理王斌鑫是该项目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整个室外展场设有智慧井盖、智慧垃圾桶、智慧灯杆等硬件设施,可实现智慧监控及环境检测等功能,而所有通过硬件设施搜集的数据会在“超级大脑”继承,对这些设施进行一体化管控。

  他用一个平板电脑为记者展示起操作方式。只见他将模拟环境改为雨天,路面积水过多时,小镇内的井盖开始自动升起,以便进行排水。“当垃圾满溢时,垃圾桶会自动提醒;当监测到广场人员聚集,会立刻发布广播提醒,并调度执勤人员前往协调疏散。”

  此外,中冶赛迪自主研发的智慧建设云平台“轻筑”,给工地装上“智慧大脑”。

  在江北嘴金融城4号工,有一道可人脸识别的闸门,员工在上下班时,必须佩戴智能安全帽才能通行。

  “别小看这个安全帽,它可是把工地上每天有多少人上班、工人们作业的位置、上班时间的长短等信息,全都准确无误记录下来,并实时传输到平台。”中冶赛迪重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平台产品与系统部副部长王志伟介绍,工地上还有具备实时环境监控数据采集功能的显示屏,滚动显示工地上的风速、温度、湿度、PM2.5、噪音等数据。

  工地上一旦出现环境污染状况,平台就会通过智能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提醒管理者及时处理。

  农产品产销信息不对称 用大数据帮助生产管理

  通过一系列智能化技术和产品,中冶赛迪解决了钢铁制造业、传统建筑业的一些痛点。

  2018年4月,中冶赛迪成立专门从事农业产业的事业部,整合产业经济、技术经济、信息化、大数据、金融等专业资源,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化、现代金融与农业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以工业反哺农业,推动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长期以来,贫困地区的农产品运不出、卖不掉、价不高,除了受市场周期性波动影响,往往更受到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信息不对称,市场流通服务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制约。”中冶赛迪集团农业产业事业本部总经理周聪指着大屏幕说道,他们用一个叫“初级农产品产销对接公益服务平台”解决了该问题。

  现场,记者体验了下该平台,打开APP,可免费发布采购需求,然后系统会自动检索、匹配。

  从品种、价格、距离、周期等8个大项、30余个小项,平台都能为产销双方提供智能匹配推荐,帮助“土特产”找到“大市场”。

  “与传统电商平台相比,初级农产品产销对接公益服务平台主要面向企业、政府机关、学校、事业单位等大批量采购群体,供给主体多为农场和合作社等,能够满足大宗交易需求的供给。”周聪强调,由于平台贯穿初级农产品从生产、贸易到运营的整个产业链渠道,因此平台还可以帮助农业生产管理智能化。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从“走出去”到“走进去” 中冶赛迪逐梦“一带一路”

2019-05-30 10:37:40 来源:

  重庆商报—上游新闻记者 韦玥

  重庆要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嘱托和殷切期望。

  市委五届六次全会强调,着力培育内陆开放新优势,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建好开放通道,拓展开放平台,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

  作为国际化的工程技术集团,扎根重庆60年的中冶赛迪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依靠核心技术和全产业链集成整合优势,打造了一批“一带一路”重点工程,将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冶金技术和装备输出到“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为推动国际产能与装备合作、推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为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冶赛迪获得不俗成绩单的背后有何秘密?近日,中冶赛迪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分享了他们背后的故事。

  走出去

  越南小渔村变身工业重镇

  越南河静,曾经的一个小渔村,村民多以打渔为生、看天吃饭,收入不稳定,自台塑钢铁基地落地并运行后,这个小渔村逐渐变成当地的工业重镇。

  故事要从2012年说起。深耕产业多年的中冶赛迪凭借过硬的技术,一举击败西门子奥钢联等国际一流企业,承担台塑钢铁基地从钢厂前期咨询、总体设计,到高炉总承包、煤气柜总承包、加热炉总承包等十余个项目。其中,两座4350立方米大型高炉,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世界同级别高炉的最先进水平。

  时任台塑越南项目经理的中冶赛迪集团副总经理张勇,见证了高炉设计建设的全过程。在高炉建设期间,他和管理团队长期驻扎在越南现场,就连春节等节假日也在现场度过。“从报表数据到现场情况,都要去看,对项目进行全方位‘鞋垫式轰炸’,每天步行数万步,腰酸背痛不说,连吃饭喝水的力气都没有。”

  经过中冶赛迪团队的努力,两座高炉拔地而起,并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

  河静高炉运用了自主研制的大型高炉无料钟炉顶布料器,成功打破了西方工程技术公司的长期垄断,性能赶超国外同类设备。高效低耗特大型高炉关键技术的应用,能够降低同类型高炉燃料比20公斤/吨以上,降低吨铁耗风100标准立方米/吨以上。

  凭借该项目,中冶赛迪还获得马来西亚马中关丹产业园350万吨钢铁项目的总体设计和工厂设计,提供了采购管理服务以及主体单元大部分设备成套供货。公司打破发达国家工程公司在印度大型高炉市场的长期垄断的局面,获得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新建高炉——塔塔钢铁KPO钢厂2号高炉设计项目。

  走进去

  传帮带培训实现共建共享共赢

  走出去只是第一步,如何真正走进去,无疑更考验智慧。

  “在铸就精品工程的同时,我们不仅输出先进的技术与装备,更主动向沿线国家合作伙伴传授建设、管理、运营经验,助其培养更多技术人才,促进共建共享。”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芝春在采访中强调。

  他口中“共建共享”,在台塑越南河静项目中得到体现。

  胡芝春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项目初期,越南当地的百姓对于项目一无所知,就连越方的工作人员,看到设备也是面面相觑。“因为该项目代表着国际一流技术水平,很多设备他们见都没见过,不知道怎么用,更不知道如何维护。”

  为此,中冶赛迪技术人员对他们进行了3年多的“传帮带”式培训。

  越南籍工人阮文孟就是“传帮带”式培训的受益者。刚进厂时,阮文孟还是一个普通的设备保养员,中冶赛迪技术人员对其“手把手”地指导,教会他操作设备、维护设备,并不断对他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升他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

  在中冶赛迪的帮助下,阮文孟两年后晋升了领班。在河静钢厂,他不仅收获了事业,还收获的爱情,与从事翻译兼现场工程资料整理工作的越南女孩英桃相识、结婚。

  不仅是他们一家,在越南河静还有很多工人受益。据统计,台塑越南河静项目解决当地就业约6000人,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约3000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印度、马来西亚,中冶赛迪也在践行着“共建共享”。

  记者了解到,在马来西亚马中关丹产业园联合钢铁项目中,中治赛迪为当地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约3000名,投产后的直接经济献达人民币140亿元/年。同时带动周边配套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将更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升当地人民生活水平。

  在印度,他们成立印度公司,获得塔塔钢铁KPO世界最大新建5870立方米高炉项目之后,赛迪的专业技术赢得业主口碑,主动为赛迪介绍其他客户,并因此获得了印度Aarti公司长材加热炉设备供货项目。

  在英国,中冶赛迪英国公司充分发挥其本地化优势,应用智能化、环保节能相关技术,相继承担原料场、高炉、连铸及热轧类技术和设备升级改造项目,提供符合欧洲标准要求和客户习惯的服务。

  截至2018年底,中冶赛迪已经先后在巴西、美国、印度、英国、越南等国设立了子公司,在马来西亚、土耳其等国设立了代表处,实现了以有限的海外布点对全球主要热点区域市场全面覆盖的海外布局。

  纵深

  智能化为经济赋能

  中冶赛迪咋做到的?

  来自老牌工业、制造业基地重庆的中冶赛迪,已探索出了一条“大数据智能化驱动创新发展”之路,并通过实践,真正做到智能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经济赋能。

  智能制造方案 实现工厂智慧管理

  今年西洽会上,中冶赛迪带来一个智慧集中管控平台,该平台用饼状图、柱状图等的数字化形式展示着钢厂的各项生产状况,让管理者对钢厂状态一目了然。随意点开一项,屏幕上马上投放出生产实时画面,以及各项指标。

  “这是今年年初投产的世界首座钢厂远距离大规模智慧集中管控中心。”中冶赛迪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芝春自豪地说,这个项目创造性地改革传统钢铁生产组织模式,代表国内钢铁智能制造的最先进水平,树立了钢铁智能制造里程碑式标杆。

  这个让胡芝春引以为豪的项目位于千里之外的韶钢。

  园区里两栋由废弃厂房改造成的办公大楼,智慧集中管控中心就坐落于此。在该中心2楼,满屏的大幅显示器和操作台,被分成7个工作岛,展示着来自生产现场的各种画面和分析模2型。操作工环坐在工作岛周围,井然有序地查看监控画面,点击鼠标操作电脑,乍一看还以为是某个股票交易大厅。

  中冶赛迪项目总工程师王刚告诉记者,智慧集中管控中心汇聚了原本分散在韶钢铁区及能介区的8大工序、30个系统、42个中控室、436个操作岗位工人要做的工作,管控面积辐射半个厂区。

  集中控制的直接效果就是,工人远离危险作业区,用工成本降低,效率大大提升。

  中冶赛迪项目经理韦磊举了一个例子,比如高炉炉长不用去现场,就可以在2号岛检查高炉出铁场画面,安全检查人员可以在1号岛看到整个生产现场,提前发现问题。同时平台还能提出预警和智能化的专业建议,让各种异常炉况处理得更加及时。

  他称,该项目最大亮点在于植入了中冶赛迪自主研发的铁区及能介一体化智能管控平台。“基于大数据中心,集成了100多个智能模型,对现场采集的30多万个点数据进行关联、交互和动态分析,就像一个‘钢铁大脑’,实现智能监控、智能决策”。

  上线互联网云平台 助力重庆智慧城市建设

  在国际博览中心的“智慧小镇”,由中冶赛迪开发的“智慧城市大脑Q-TOUCH”产品构建起了“智慧小镇”的展控中心。

  中冶赛迪重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产品经理王斌鑫是该项目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整个室外展场设有智慧井盖、智慧垃圾桶、智慧灯杆等硬件设施,可实现智慧监控及环境检测等功能,而所有通过硬件设施搜集的数据会在“超级大脑”继承,对这些设施进行一体化管控。

  他用一个平板电脑为记者展示起操作方式。只见他将模拟环境改为雨天,路面积水过多时,小镇内的井盖开始自动升起,以便进行排水。“当垃圾满溢时,垃圾桶会自动提醒;当监测到广场人员聚集,会立刻发布广播提醒,并调度执勤人员前往协调疏散。”

  此外,中冶赛迪自主研发的智慧建设云平台“轻筑”,给工地装上“智慧大脑”。

  在江北嘴金融城4号工,有一道可人脸识别的闸门,员工在上下班时,必须佩戴智能安全帽才能通行。

  “别小看这个安全帽,它可是把工地上每天有多少人上班、工人们作业的位置、上班时间的长短等信息,全都准确无误记录下来,并实时传输到平台。”中冶赛迪重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平台产品与系统部副部长王志伟介绍,工地上还有具备实时环境监控数据采集功能的显示屏,滚动显示工地上的风速、温度、湿度、PM2.5、噪音等数据。

  工地上一旦出现环境污染状况,平台就会通过智能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提醒管理者及时处理。

  农产品产销信息不对称 用大数据帮助生产管理

  通过一系列智能化技术和产品,中冶赛迪解决了钢铁制造业、传统建筑业的一些痛点。

  2018年4月,中冶赛迪成立专门从事农业产业的事业部,整合产业经济、技术经济、信息化、大数据、金融等专业资源,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化、现代金融与农业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以工业反哺农业,推动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长期以来,贫困地区的农产品运不出、卖不掉、价不高,除了受市场周期性波动影响,往往更受到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信息不对称,市场流通服务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制约。”中冶赛迪集团农业产业事业本部总经理周聪指着大屏幕说道,他们用一个叫“初级农产品产销对接公益服务平台”解决了该问题。

  现场,记者体验了下该平台,打开APP,可免费发布采购需求,然后系统会自动检索、匹配。

  从品种、价格、距离、周期等8个大项、30余个小项,平台都能为产销双方提供智能匹配推荐,帮助“土特产”找到“大市场”。

  “与传统电商平台相比,初级农产品产销对接公益服务平台主要面向企业、政府机关、学校、事业单位等大批量采购群体,供给主体多为农场和合作社等,能够满足大宗交易需求的供给。”周聪强调,由于平台贯穿初级农产品从生产、贸易到运营的整个产业链渠道,因此平台还可以帮助农业生产管理智能化。

[责任编辑: 苏桢淇]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