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新 重庆首位国医大师的“医者仁心”

郑新 重庆首位国医大师的“医者仁心”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19-05-31

  多年来,郑新一直坚持在一线工作。(市中医院供图)

  人物名片

  郑新,男,1925年5月生,国医大师,市中医院主任医师,著名肾病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重庆市中医院肾病科创始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导师。

  他致力于中医急症研究,并执着于中医治疗肾病的长期探索,创立了“肾病三因论”和“肾病多瘀论”,成为我市中医防治肾脏病名家,先后参编学术专著10余部,研制中药院内制剂10余种。

  国医大师,即国家级中医大师,代表着中医界的最高荣誉!在重庆,首位国医大师是谁?他就是重庆市中医院的郑新。

  5月28日,在郑新家中,提起国医大师这个荣誉时,94岁的郑老很谦虚,“这和我们肾病科整个团队的努力分不开。”

  自2011年起,郑老因病不再接诊,但他却是重庆名副其实的中医第一人,他用大半辈子证明中医不仅能治慢性病,也能治急病。他致力于中医急症研究,并执着于中医治疗肾病的长期探索,创立了“肾病三因论”和“肾病多瘀论”,成为我市中医防治肾脏病名家,先后参编学术专著10余部,研制中药院内制剂10余种。

  为中医“抱不平”

  证明中医也能治急病

  “我是1949年12月26日来到重庆的。”郑老其实是河南郏县人,说话间仍带着河南口音。

  1949年,响应解放大西南的号召,一腔热血的郑新在教室里坐不住了,“当时我虽在河南大学医学院读大二,但还是决定参军。”

  在部队里,每当郑新看见伤者或疑难杂症患者痛苦不堪,而自己又束手无策时,他便后悔:自己为啥没能系统地完成大学学业!

  1954年,郑新再次考入四川医学院医疗系学习西医。

  可后来为何转而学习中医?

  “因为中医的神奇,我是亲身见识过的。”郑老的讲述让人回到了1953年。

  当时,郑新因打球扭伤了手腕,疼痛难忍,中医科的医师见他十分痛苦,便给扎了几针,第二天他的手腕居然如同被施了魔法一般,痊愈了。从此,郑新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58年,郑新加入重庆市第二届西学中班学习,毕业后进入了重庆市中医院。

  在人们的印象里,中医一般只能治疗慢性病。郑新和同事黄星垣却不这样认为。“谁说中医不能治疗急症?”他俩决定一起攻克这一难题。

  郑新利用业余时间查阅了大量的古代中医典籍,对古方进行改良,逐渐形成一套中医应对急症的理论,还研发了系统的中医制剂配方——清热解毒针、参麦针、针液养阴针、火把花根片等,这些药有的能直接静脉注射,有的可以口服,对于外感高热、感染性休克、心绞痛、心律失常、休克等急症和慢性肾炎等都有显著的效果。

  其中,参麦针从1978年开始研制,用时8年,经过药理试验、动物试验和用于人体后正式投产,至今都还是国家指定的中医院急症抢救指定药品之一,可治疗气阴两虚型之休克、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等。

  回忆起那段风风火火的日子,郑老心里满是欢喜。

  上世纪80年代,在医院的支持下,郑新决定办急症学习班,推广中医治急症的理论和方案。学习班一共办了20多期,郑新还受邀到上海、河南、陕西、河北、湖北、辽宁等省市讲学,学员遍布大江南北。

  虽然为中医“抱不平”,但郑老也从不否认西医。郑老始终认为,专中不西不全,学术应互相渗透,取其长。

  设立肾病科

  专注中医治疗肾脏病

  “救救我的孩子吧!求你了!”刚下门诊的郑新,被一位母亲拦住了,抱着3岁女儿就要下跪。

  当时,女孩全身浮肿,眼睛肿得只剩一条细缝,大量腹水和胸水积在体内,连坐着都气喘。

  据郑新的学生、市中医院肾内科主任熊维建回忆,那是2002年,女孩在其他医院被诊断为肾病综合征,进行激素治疗后,病情反倒加重,连院方都建议家属放弃治疗。

  那为何会找到郑新?

  上世纪90年代,郑新发现,高血压肾脏病、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中医系统却缺少专门医治肾病的良方,于是,他开始专注于肾脏病的中医治疗。

  通过研究,郑新创立了“肾病三因论”和“肾病多瘀论”,先后研制出疗效独特的院内制剂肾病Ⅰ号、肾病Ⅱ号等,研制的“补肾胶囊”“肾衰灵灌肠液”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延缓肾脏病的发展,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

  1999年,年过古稀的郑新已满头白发,即便如此,仍坚持看门诊、查房。这一年,他提出自己一直未了的心愿:创办一个中医肾病专科,把几十年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年轻人。

  2000年冬天,重庆市中医院肾病科正式组建。郑新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传帮带”上,他坚持每周两次门诊和早晨教学查房,定期讲课,并为年轻医生点评医案。从中医十问,到望闻问切,如何以小见大、如何开方用药,郑新都会作详尽解释。在他的辛勤耕耘下,市中医院肾病科成长为重庆市重点学科,2013年成为国家临床中医重点专科,跻身全国名科前列。

  “学习中医首先态度要端正,要戒骄戒躁,不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中医需要积累,要学好中医,可能需要投入毕生的精力。”郑老总是告诫学生说,学习中医必须做好两件事:一是“修德”,二是“研术”。他反复告诫学生,学医先习德,学中医必须先“正心端品,怀仁去贪”。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做到“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要先怜悯病人,替病人难受,要把病人的病当成自己的病一样看待,千方百计解除病人的痛苦。

  体谅患者

  把脉问诊开方用药一丝不苟

  郑老还有一个规矩:只要是出门诊,早上7点他就会到诊室;对每个病人都仔细询问既往病史,看病历记录,把脉问诊,再开方用药,整个过程一丝不苟。

  有时患者赶到医院,已到下班时间,门诊挂不了号,患者就跑到诊室,请求加号。对于患者的加号要求,郑新从来不拒绝,只要有病人在,不管多晚,他都坚持看完才下班。

  “老师有糖尿病,门诊时常常不能按时吃饭,但他从无怨言,也一点不敷衍患者。”熊维建告诉记者,郑新常对他们说,病人的心情要体谅,多耽搁一分钟对他们就多一分煎熬。

  不仅如此,郑新还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知患者。有时对方半夜打电话来询问,他也认真回复,对于一些病情严重的,他还通知患者入院,并为患者联系病床,制订治疗方案。

  2011年,郑新因病不能再在医院工作,许多患者想来看望他,他都一一拒绝了。郑新说:“患者有患者的难处,他们感谢的心我领了,但我不想再给他们增加麻烦。”

  郑新一生看过多少病人?据医院粗略统计,经郑新诊治的患者多达数十万人次,遍布全国各地。

  “虽然郑老已经退休,其宝贵经验和学术思想却留了下来,传承给更多中医人。”市中医院院长左国庆说。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郑新 重庆首位国医大师的“医者仁心”

2019-05-31 09:40:01 来源: 0 条评论

  多年来,郑新一直坚持在一线工作。(市中医院供图)

  人物名片

  郑新,男,1925年5月生,国医大师,市中医院主任医师,著名肾病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重庆市中医院肾病科创始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导师。

  他致力于中医急症研究,并执着于中医治疗肾病的长期探索,创立了“肾病三因论”和“肾病多瘀论”,成为我市中医防治肾脏病名家,先后参编学术专著10余部,研制中药院内制剂10余种。

  国医大师,即国家级中医大师,代表着中医界的最高荣誉!在重庆,首位国医大师是谁?他就是重庆市中医院的郑新。

  5月28日,在郑新家中,提起国医大师这个荣誉时,94岁的郑老很谦虚,“这和我们肾病科整个团队的努力分不开。”

  自2011年起,郑老因病不再接诊,但他却是重庆名副其实的中医第一人,他用大半辈子证明中医不仅能治慢性病,也能治急病。他致力于中医急症研究,并执着于中医治疗肾病的长期探索,创立了“肾病三因论”和“肾病多瘀论”,成为我市中医防治肾脏病名家,先后参编学术专著10余部,研制中药院内制剂10余种。

  为中医“抱不平”

  证明中医也能治急病

  “我是1949年12月26日来到重庆的。”郑老其实是河南郏县人,说话间仍带着河南口音。

  1949年,响应解放大西南的号召,一腔热血的郑新在教室里坐不住了,“当时我虽在河南大学医学院读大二,但还是决定参军。”

  在部队里,每当郑新看见伤者或疑难杂症患者痛苦不堪,而自己又束手无策时,他便后悔:自己为啥没能系统地完成大学学业!

  1954年,郑新再次考入四川医学院医疗系学习西医。

  可后来为何转而学习中医?

  “因为中医的神奇,我是亲身见识过的。”郑老的讲述让人回到了1953年。

  当时,郑新因打球扭伤了手腕,疼痛难忍,中医科的医师见他十分痛苦,便给扎了几针,第二天他的手腕居然如同被施了魔法一般,痊愈了。从此,郑新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58年,郑新加入重庆市第二届西学中班学习,毕业后进入了重庆市中医院。

  在人们的印象里,中医一般只能治疗慢性病。郑新和同事黄星垣却不这样认为。“谁说中医不能治疗急症?”他俩决定一起攻克这一难题。

  郑新利用业余时间查阅了大量的古代中医典籍,对古方进行改良,逐渐形成一套中医应对急症的理论,还研发了系统的中医制剂配方——清热解毒针、参麦针、针液养阴针、火把花根片等,这些药有的能直接静脉注射,有的可以口服,对于外感高热、感染性休克、心绞痛、心律失常、休克等急症和慢性肾炎等都有显著的效果。

  其中,参麦针从1978年开始研制,用时8年,经过药理试验、动物试验和用于人体后正式投产,至今都还是国家指定的中医院急症抢救指定药品之一,可治疗气阴两虚型之休克、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等。

  回忆起那段风风火火的日子,郑老心里满是欢喜。

  上世纪80年代,在医院的支持下,郑新决定办急症学习班,推广中医治急症的理论和方案。学习班一共办了20多期,郑新还受邀到上海、河南、陕西、河北、湖北、辽宁等省市讲学,学员遍布大江南北。

  虽然为中医“抱不平”,但郑老也从不否认西医。郑老始终认为,专中不西不全,学术应互相渗透,取其长。

  设立肾病科

  专注中医治疗肾脏病

  “救救我的孩子吧!求你了!”刚下门诊的郑新,被一位母亲拦住了,抱着3岁女儿就要下跪。

  当时,女孩全身浮肿,眼睛肿得只剩一条细缝,大量腹水和胸水积在体内,连坐着都气喘。

  据郑新的学生、市中医院肾内科主任熊维建回忆,那是2002年,女孩在其他医院被诊断为肾病综合征,进行激素治疗后,病情反倒加重,连院方都建议家属放弃治疗。

  那为何会找到郑新?

  上世纪90年代,郑新发现,高血压肾脏病、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中医系统却缺少专门医治肾病的良方,于是,他开始专注于肾脏病的中医治疗。

  通过研究,郑新创立了“肾病三因论”和“肾病多瘀论”,先后研制出疗效独特的院内制剂肾病Ⅰ号、肾病Ⅱ号等,研制的“补肾胶囊”“肾衰灵灌肠液”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延缓肾脏病的发展,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

  1999年,年过古稀的郑新已满头白发,即便如此,仍坚持看门诊、查房。这一年,他提出自己一直未了的心愿:创办一个中医肾病专科,把几十年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年轻人。

  2000年冬天,重庆市中医院肾病科正式组建。郑新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传帮带”上,他坚持每周两次门诊和早晨教学查房,定期讲课,并为年轻医生点评医案。从中医十问,到望闻问切,如何以小见大、如何开方用药,郑新都会作详尽解释。在他的辛勤耕耘下,市中医院肾病科成长为重庆市重点学科,2013年成为国家临床中医重点专科,跻身全国名科前列。

  “学习中医首先态度要端正,要戒骄戒躁,不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中医需要积累,要学好中医,可能需要投入毕生的精力。”郑老总是告诫学生说,学习中医必须做好两件事:一是“修德”,二是“研术”。他反复告诫学生,学医先习德,学中医必须先“正心端品,怀仁去贪”。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做到“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要先怜悯病人,替病人难受,要把病人的病当成自己的病一样看待,千方百计解除病人的痛苦。

  体谅患者

  把脉问诊开方用药一丝不苟

  郑老还有一个规矩:只要是出门诊,早上7点他就会到诊室;对每个病人都仔细询问既往病史,看病历记录,把脉问诊,再开方用药,整个过程一丝不苟。

  有时患者赶到医院,已到下班时间,门诊挂不了号,患者就跑到诊室,请求加号。对于患者的加号要求,郑新从来不拒绝,只要有病人在,不管多晚,他都坚持看完才下班。

  “老师有糖尿病,门诊时常常不能按时吃饭,但他从无怨言,也一点不敷衍患者。”熊维建告诉记者,郑新常对他们说,病人的心情要体谅,多耽搁一分钟对他们就多一分煎熬。

  不仅如此,郑新还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知患者。有时对方半夜打电话来询问,他也认真回复,对于一些病情严重的,他还通知患者入院,并为患者联系病床,制订治疗方案。

  2011年,郑新因病不能再在医院工作,许多患者想来看望他,他都一一拒绝了。郑新说:“患者有患者的难处,他们感谢的心我领了,但我不想再给他们增加麻烦。”

  郑新一生看过多少病人?据医院粗略统计,经郑新诊治的患者多达数十万人次,遍布全国各地。

  “虽然郑老已经退休,其宝贵经验和学术思想却留了下来,传承给更多中医人。”市中医院院长左国庆说。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熊世华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