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藏地“天路”:雪山峡谷中 一个千年古村的蝶变
时值6月,蓝天白云、皑皑雪山和清澈溪流组成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盘旋而上的山路旁盛放着烂漫的高山杜鹃。驱车从香格里拉县城来到巴拉村,只需要一个多小时。沿路的景色十分优美,一条有着五十二道“发卡弯”的“天路”尤为令人震撼。

探访藏地“天路”:雪山峡谷中 一个千年古村的蝶变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6-03

巴拉格宗大峡谷风景如画。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特派记者 佘振芳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3日9时17分迪庆讯(特派记者佘振芳)时值6月,蓝天白云、皑皑雪山和清澈溪流组成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盘旋而上的山路旁盛放着烂漫的高山杜鹃。驱车从香格里拉县城来到巴拉村,只需要一个多小时。沿路的景色十分优美,一条有着五十二道“发卡弯”的“天路”尤为令人震撼。

昨(2)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随2019“大滇西旅游之藏区先行”全国网络媒体迪庆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巴拉格宗大峡谷,探访这个千年古村的蝶变。

盛放的高山杜鹃。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特派记者 佘振芳 摄

曾经:走出大山要走四天 最值钱的电器是手电筒

十几年前,巴拉村交通不便,几乎与世隔绝。

“那时候外面的人们都开始已经上网、使用手机,你知道我们村里最值钱的电器是什么吗?手电筒!”34岁的村民格桑感慨地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那时要想走出大山,只能走峡谷绝壁上不到一米宽的人马驿道。从村里去一趟香格里拉县城要走4天以上。如果有人重病,则必须由青壮年抬着或驴马送医,在坎坷的驿道颠簸几日,有的甚至走到半路就断了气。

因此,村里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峡谷,过去的巴拉村是香格里拉最后的“原始三部落”之一。

“以前,村里每户人家年均收入能有2000元就不得了,但凡有本事的村民都想尽办法走出去,将家搬到了外面。村庄也越来越衰落,只留下‘没本事’的,守着村子一声声叹息。“格桑说。

斯那定珠接受采访。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特派记者 佘振芳 摄

4年修通一条“天路” 改变千年古村

如今,驱车从香格里拉县城来到巴拉村,只需要一个多小时。

格桑把村子的变化归功于这条路,以及修路的人——本地传奇人物斯那定珠。

在巴拉村,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也见到了这位高大朴实的藏族汉子。

斯那定珠是土生土长的巴拉村人,9岁那年一只眼睛被打铁的火花灼伤,父亲带他前往香格里拉县城治病,因为路途遥远耽搁了病情,他的眼睛没治好,但外面的世界却打开了他的视野——他梦想让家乡也变得像县城一样,有路、有电、有楼房。

13岁那年,斯那定珠揣着父亲筹来的35元路费出门了。年少的他辗转香格里拉、大理、昆明、广州、上海及全国各地,依靠做生意的天分和聪明的头脑,开始了自己的致富之路。1997年,不到35岁的他成为云南藏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拥有数千万资产。

怀着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不顾众人的反对,斯那定珠回乡注册了巴拉格宗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准备将家乡打造成知名的旅游景区,并决定自己出资修建从214国道入口通往巴拉村的35公里公路,给峡谷深处巴拉村的乡亲们打通一条通往外界的“桥梁”。

这条“天路”改变了千年古村巴拉村。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特派记者 佘振芳 摄

2002年景区获批,2004年公路开建。克服种种阻力和磨难,花光积蓄后,斯那定珠又变卖了自己在香格里拉县城的五金门店和火锅城。路修了又停停了又修,在政府的支持下,2008年初,这条路终于完工,从巴拉村到县城由以前的4天缩短到一个半小时。

2008年1月1日,巴拉村迎来历史性的一刻:实现通路、通电和通电话。2009年,香格里拉大峡谷·巴拉格宗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一条天路,让封闭落后的巴拉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看到村里有了希望,很多走出去的村民又回来了,有的在景区上班,有的开起了出租,家家户户有车,有的还有好几辆,每年收入10万元。”格桑说,自己因为孩子读书,便将家安在了香格里拉县城,但选择到景区上班,因为这里是自己最爱的家乡。

       今年迎来30万游客 未来要打造5A景区

谈到自己的家乡,斯那定珠俨然成为了“推销员”:“我们景区被誉为迪庆高原上的小江南,海拔2000多米,风景美,植被丰富。我去年还到全国各地去推广,我们是世界的香格里拉,神奇的巴拉格宗。”

据斯那定珠介绍,景区今年接待游客数量预计达到30万人次,其中有很多外国游客。除了自驾族,景区还打造了8条徒步线路,有一天也有三天、四天的,沿途食物补给、住宿设施等非常齐全,备受背包族的青睐。

斯那定珠说,下一步计划将巴拉格宗打造成5A景区。此外,景区目前接待能力还很有限,基础设施还不是很完善,计划今明两年再投入1.5亿元资金,完善景区生态,提升游客体验。

此外,斯那定珠还表示,如今村民们物质上已经不再困难,但精神上还需要与外界多沟通多交流,要实现思想上和精神上的富裕。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探访藏地“天路”:雪山峡谷中 一个千年古村的蝶变

2019-06-03 09:33:24 来源:

巴拉格宗大峡谷风景如画。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特派记者 佘振芳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3日9时17分迪庆讯(特派记者佘振芳)时值6月,蓝天白云、皑皑雪山和清澈溪流组成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盘旋而上的山路旁盛放着烂漫的高山杜鹃。驱车从香格里拉县城来到巴拉村,只需要一个多小时。沿路的景色十分优美,一条有着五十二道“发卡弯”的“天路”尤为令人震撼。

昨(2)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随2019“大滇西旅游之藏区先行”全国网络媒体迪庆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巴拉格宗大峡谷,探访这个千年古村的蝶变。

盛放的高山杜鹃。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特派记者 佘振芳 摄

曾经:走出大山要走四天 最值钱的电器是手电筒

十几年前,巴拉村交通不便,几乎与世隔绝。

“那时候外面的人们都开始已经上网、使用手机,你知道我们村里最值钱的电器是什么吗?手电筒!”34岁的村民格桑感慨地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那时要想走出大山,只能走峡谷绝壁上不到一米宽的人马驿道。从村里去一趟香格里拉县城要走4天以上。如果有人重病,则必须由青壮年抬着或驴马送医,在坎坷的驿道颠簸几日,有的甚至走到半路就断了气。

因此,村里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峡谷,过去的巴拉村是香格里拉最后的“原始三部落”之一。

“以前,村里每户人家年均收入能有2000元就不得了,但凡有本事的村民都想尽办法走出去,将家搬到了外面。村庄也越来越衰落,只留下‘没本事’的,守着村子一声声叹息。“格桑说。

斯那定珠接受采访。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特派记者 佘振芳 摄

4年修通一条“天路” 改变千年古村

如今,驱车从香格里拉县城来到巴拉村,只需要一个多小时。

格桑把村子的变化归功于这条路,以及修路的人——本地传奇人物斯那定珠。

在巴拉村,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也见到了这位高大朴实的藏族汉子。

斯那定珠是土生土长的巴拉村人,9岁那年一只眼睛被打铁的火花灼伤,父亲带他前往香格里拉县城治病,因为路途遥远耽搁了病情,他的眼睛没治好,但外面的世界却打开了他的视野——他梦想让家乡也变得像县城一样,有路、有电、有楼房。

13岁那年,斯那定珠揣着父亲筹来的35元路费出门了。年少的他辗转香格里拉、大理、昆明、广州、上海及全国各地,依靠做生意的天分和聪明的头脑,开始了自己的致富之路。1997年,不到35岁的他成为云南藏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拥有数千万资产。

怀着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不顾众人的反对,斯那定珠回乡注册了巴拉格宗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准备将家乡打造成知名的旅游景区,并决定自己出资修建从214国道入口通往巴拉村的35公里公路,给峡谷深处巴拉村的乡亲们打通一条通往外界的“桥梁”。

这条“天路”改变了千年古村巴拉村。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特派记者 佘振芳 摄

2002年景区获批,2004年公路开建。克服种种阻力和磨难,花光积蓄后,斯那定珠又变卖了自己在香格里拉县城的五金门店和火锅城。路修了又停停了又修,在政府的支持下,2008年初,这条路终于完工,从巴拉村到县城由以前的4天缩短到一个半小时。

2008年1月1日,巴拉村迎来历史性的一刻:实现通路、通电和通电话。2009年,香格里拉大峡谷·巴拉格宗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一条天路,让封闭落后的巴拉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看到村里有了希望,很多走出去的村民又回来了,有的在景区上班,有的开起了出租,家家户户有车,有的还有好几辆,每年收入10万元。”格桑说,自己因为孩子读书,便将家安在了香格里拉县城,但选择到景区上班,因为这里是自己最爱的家乡。

       今年迎来30万游客 未来要打造5A景区

谈到自己的家乡,斯那定珠俨然成为了“推销员”:“我们景区被誉为迪庆高原上的小江南,海拔2000多米,风景美,植被丰富。我去年还到全国各地去推广,我们是世界的香格里拉,神奇的巴拉格宗。”

据斯那定珠介绍,景区今年接待游客数量预计达到30万人次,其中有很多外国游客。除了自驾族,景区还打造了8条徒步线路,有一天也有三天、四天的,沿途食物补给、住宿设施等非常齐全,备受背包族的青睐。

斯那定珠说,下一步计划将巴拉格宗打造成5A景区。此外,景区目前接待能力还很有限,基础设施还不是很完善,计划今明两年再投入1.5亿元资金,完善景区生态,提升游客体验。

此外,斯那定珠还表示,如今村民们物质上已经不再困难,但精神上还需要与外界多沟通多交流,要实现思想上和精神上的富裕。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露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