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北碚区启动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搬迁试点,目前,核心区和缓冲区已有九成以上原住居民签订了搬迁协议,他们说——
“生态搬迁,我支持!”

今年4月,北碚区启动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搬迁试点,目前,核心区和缓冲区已有九成以上原住居民签订了搬迁协议,他们说——
“生态搬迁,我支持!”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19-06-05

搬离居住了大半辈子的家,73岁的蓝长生内心还是有些不舍,但在北碚区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搬迁试点中,老人第一个签下了搬迁协议,“生态搬迁下山,不仅自己生活方便,又可保护生态,我支持!”

为减轻生态环境承载压力,促进缙云山保护区自然恢复和长效保护,今年4月,北碚区正式启动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搬迁试点,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所有原住居民,共计208户、536人,全部纳入搬迁范围。

该区通过政策引导、吸纳就业、生活帮助等保障民生举措,打消了原住居民搬迁后在生产生活、长远发展方面的顾虑。不到两个月,像蓝长生这样签订搬迁协议的居民就有200多户、500多人,超过计划搬迁总人数的九成。

208户、536名原住民全部纳入搬迁范围

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重庆主城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缙云山居民靠山吃山,与大山和谐相处。然而,近年来,随着自然保护区内居民人数增多,过度的人为活动大大增加了环境承载压力。针对自然保护区内违法建筑较多等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去年6月起,北碚区全面推进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目前,列入集中整治清单的205个问题已整治201个,整改范围内原有违建建筑已全部拆除,取得了显著成效。

随着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深入,北碚区再接再厉,于今年4月启动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搬迁试点。北碚区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搬迁试点工作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展生态搬迁试点,是扎实做好缙云山生态环境整治工作“后半篇文章”的重要内容,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内208户、536名原住民全部纳入搬迁范围,从范围较广、人数较多、基础较好的澄江镇缙云村开展试点,并逐步铺开到北温泉和歇马两个街镇。

“这是生态保护理念与传统安土重迁观念的又一次碰撞。”该负责人介绍,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居民,很大部分是2001年保护区范围划定前就居住于此的。要让祖辈都居住在此的居民安心搬下山,必须用系列配套政策和举措消除他们对未来搬迁后生产生活的顾虑。

蓝长生的家位于保护区核心区的缙云村戴家院组,属于此次生态搬迁范围。这位在此居住了50多年的老人,在生态保护需要面前,率先表态愿意搬迁。“从家到公交车站要走两个小时,土房子也越来越旧。现在有政策支持,以后肯定会越过越好。”蓝长生说。

打消生产生活顾虑

为保护生态而搬迁,很多居民内心是支持的,然而,搬家能否实现生活水平不下降甚至更进一步,补偿奖励能不能兑现,退地进城后的户口和社保问题怎么解决,会不会影响子女入学……群众对生态搬迁有着更现实的考虑。

为此,北碚区印发了《北碚区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搬迁试点工作方案》,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深入一线召开院坝会,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参与问题研判,并抽调23名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生态搬迁一线。大家逐村逐社做工作、一家一户解疑虑、一项一项回应群众提出的问题。

“觉得补偿标准太低,也担心以后的社保问题。”48岁的缙云村村民林光平最初坚决拒绝搬迁。“除房屋的有关补偿、生态搬迁补偿外,还有自愿搬迁的一次性奖励、按时搬迁奖励和搬家补助费,退地进城后还可享受城镇居民普惠政策……”从区委组织部抽调至澄江镇的干部赵磊多次和工作组同事一起上门做林光平一家的思想工作。

“最重要的是建立信任,多为群众着想,把落实到每家每户的具体政策讲清楚,让群众认识到生态搬迁的重大意义及对生活带来的好处。”赵磊介绍,经过多次面对面沟通,换位思考,林光平一家的态度从最初抵触、质疑转变为现在积极支持。

截至6月1日,缙云山生态搬迁工作累计签约协议202户,签约人数515人,分别占搬迁总户数的97.12%、总数人的96.08%。

稳定就业和增收

搬出来,只是生态搬迁工作第一步,要让他们搬迁后能“稳得住”,得解决好他们的生产生活及发展问题,实现生活水平不下降甚至有提升。对此,北碚在生态搬迁动迁之前就进行了谋划。

“今天进山的人多不多?要给他们打招呼,不要野外用火。”随着夏季到来、气温升高,缙云山森林防火工作即将面临严峻的形势。这些天,缙云村的“林业队长”李星华每天都要带队例行巡查,汇总定点的护林员守卡巡逻详细情况。

今年65岁的李星华是澄江镇缙云村村民。去年7月缙云山整治工作开始时,他带头拆除了自家违建房屋后,被镇里安排当上了护林员。不久前,他开始任村里的“林业队长”,管理全村40多名护林员。“以前家庭经济来源主要靠我打工,现在年纪大了,很多活儿干不了了。”李星华说,“现在我做护林、保洁工作,月收入有2000元左右,生活有了保障。”

北碚区林业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坚持“保护自然、保障民生”方针,针对实施生态搬迁的村民,积极开发保护区环卫、绿化、护林等公益性就业服务岗位约300个,可为入职的村民每月增加收入1500元左右。不仅如此,当地还积极发展缙云山甜茶、原生态民宿等产业,吸纳近百位村民就业,推动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下一步,北碚区还将建立完善相关产业与生态搬迁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合理引导群众以建房权益、资金入股等方式盘活搬迁房屋经营权,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发展生态旅游,创造更多可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新方式。

重庆日报记者 王亚同 通讯员 邓公平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今年4月,北碚区启动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搬迁试点,目前,核心区和缓冲区已有九成以上原住居民签订了搬迁协议,他们说——
“生态搬迁,我支持!”

2019-06-05 06:02:49 来源: 0 条评论

搬离居住了大半辈子的家,73岁的蓝长生内心还是有些不舍,但在北碚区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搬迁试点中,老人第一个签下了搬迁协议,“生态搬迁下山,不仅自己生活方便,又可保护生态,我支持!”

为减轻生态环境承载压力,促进缙云山保护区自然恢复和长效保护,今年4月,北碚区正式启动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搬迁试点,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所有原住居民,共计208户、536人,全部纳入搬迁范围。

该区通过政策引导、吸纳就业、生活帮助等保障民生举措,打消了原住居民搬迁后在生产生活、长远发展方面的顾虑。不到两个月,像蓝长生这样签订搬迁协议的居民就有200多户、500多人,超过计划搬迁总人数的九成。

208户、536名原住民全部纳入搬迁范围

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重庆主城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缙云山居民靠山吃山,与大山和谐相处。然而,近年来,随着自然保护区内居民人数增多,过度的人为活动大大增加了环境承载压力。针对自然保护区内违法建筑较多等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去年6月起,北碚区全面推进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目前,列入集中整治清单的205个问题已整治201个,整改范围内原有违建建筑已全部拆除,取得了显著成效。

随着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深入,北碚区再接再厉,于今年4月启动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搬迁试点。北碚区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搬迁试点工作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展生态搬迁试点,是扎实做好缙云山生态环境整治工作“后半篇文章”的重要内容,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内208户、536名原住民全部纳入搬迁范围,从范围较广、人数较多、基础较好的澄江镇缙云村开展试点,并逐步铺开到北温泉和歇马两个街镇。

“这是生态保护理念与传统安土重迁观念的又一次碰撞。”该负责人介绍,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居民,很大部分是2001年保护区范围划定前就居住于此的。要让祖辈都居住在此的居民安心搬下山,必须用系列配套政策和举措消除他们对未来搬迁后生产生活的顾虑。

蓝长生的家位于保护区核心区的缙云村戴家院组,属于此次生态搬迁范围。这位在此居住了50多年的老人,在生态保护需要面前,率先表态愿意搬迁。“从家到公交车站要走两个小时,土房子也越来越旧。现在有政策支持,以后肯定会越过越好。”蓝长生说。

打消生产生活顾虑

为保护生态而搬迁,很多居民内心是支持的,然而,搬家能否实现生活水平不下降甚至更进一步,补偿奖励能不能兑现,退地进城后的户口和社保问题怎么解决,会不会影响子女入学……群众对生态搬迁有着更现实的考虑。

为此,北碚区印发了《北碚区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搬迁试点工作方案》,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深入一线召开院坝会,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参与问题研判,并抽调23名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生态搬迁一线。大家逐村逐社做工作、一家一户解疑虑、一项一项回应群众提出的问题。

“觉得补偿标准太低,也担心以后的社保问题。”48岁的缙云村村民林光平最初坚决拒绝搬迁。“除房屋的有关补偿、生态搬迁补偿外,还有自愿搬迁的一次性奖励、按时搬迁奖励和搬家补助费,退地进城后还可享受城镇居民普惠政策……”从区委组织部抽调至澄江镇的干部赵磊多次和工作组同事一起上门做林光平一家的思想工作。

“最重要的是建立信任,多为群众着想,把落实到每家每户的具体政策讲清楚,让群众认识到生态搬迁的重大意义及对生活带来的好处。”赵磊介绍,经过多次面对面沟通,换位思考,林光平一家的态度从最初抵触、质疑转变为现在积极支持。

截至6月1日,缙云山生态搬迁工作累计签约协议202户,签约人数515人,分别占搬迁总户数的97.12%、总数人的96.08%。

稳定就业和增收

搬出来,只是生态搬迁工作第一步,要让他们搬迁后能“稳得住”,得解决好他们的生产生活及发展问题,实现生活水平不下降甚至有提升。对此,北碚在生态搬迁动迁之前就进行了谋划。

“今天进山的人多不多?要给他们打招呼,不要野外用火。”随着夏季到来、气温升高,缙云山森林防火工作即将面临严峻的形势。这些天,缙云村的“林业队长”李星华每天都要带队例行巡查,汇总定点的护林员守卡巡逻详细情况。

今年65岁的李星华是澄江镇缙云村村民。去年7月缙云山整治工作开始时,他带头拆除了自家违建房屋后,被镇里安排当上了护林员。不久前,他开始任村里的“林业队长”,管理全村40多名护林员。“以前家庭经济来源主要靠我打工,现在年纪大了,很多活儿干不了了。”李星华说,“现在我做护林、保洁工作,月收入有2000元左右,生活有了保障。”

北碚区林业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坚持“保护自然、保障民生”方针,针对实施生态搬迁的村民,积极开发保护区环卫、绿化、护林等公益性就业服务岗位约300个,可为入职的村民每月增加收入1500元左右。不仅如此,当地还积极发展缙云山甜茶、原生态民宿等产业,吸纳近百位村民就业,推动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下一步,北碚区还将建立完善相关产业与生态搬迁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合理引导群众以建房权益、资金入股等方式盘活搬迁房屋经营权,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发展生态旅游,创造更多可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新方式。

重庆日报记者 王亚同 通讯员 邓公平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