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抓好乡村振兴 全领域全方位加快城乡融合——访铜梁区委书记唐小平

突出抓好乡村振兴 全领域全方位加快城乡融合——访铜梁区委书记唐小平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19-06-05

  铜梁西郊绿道环线。通讯员 赵武强 摄

  铜梁区安溪镇,清漂船在安溪河上清理垃圾。(重庆日报资料图片)

  崔力 摄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强调,要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地处渝西地区和成渝城市群中轴线重要节点的铜梁,如何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以新担当新作为加快推动铜梁城乡融合发展?近日,重庆日报记者专访了铜梁区委书记唐小平。

  西郊示范片位于铜梁城区西部,涉及5个镇(街)13个村(社区),是全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动作

  力争到2020年,将其培育成铜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示范片

  在西郊示范片

  铜梁将围绕“一年通道路、二年现美景、三年抓提升”的目标

  ■打造城郊智慧农业众创基地、科技成果展示基地等1.3万亩

  ■动员群众在50公里环线绿道沿途栽花种草、美化环境

  ■布局特色产业基地、乡村旅游景区20余个

  用好“源头活水”

  在实践中破解城乡融合发展难题

  重庆日报:铜梁如何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难题?

  唐小平:我们将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用好“源头活水”,结合实际、遵循规律,问题导向、精准施策,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对内全领域融合、对外全方位融合,在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体现新担当、展现新作为,增强铜梁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后劲。

  我们将深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建立健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与此同时,我们要正确处理好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关系、增强群众获得感和适应发展阶段的关系,推动生产发展与生态保护、结构调整与群众增收、组织引领与群众参与紧密结合。加强道路、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好管护好基本产业,建强建实农村基层组织。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深入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坚持内外兼修、加减并重,打造“产城景”一体化现代独立新城。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加快城乡公共服务融合、城乡要素融合。加快推进产业融合、狠抓农旅融合,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延链升值。打好铜梁龙文化、乡愁、生态“三张牌”,推动全域旅游升级发展,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

  盯住“三基”

  补农业农村短板缩城乡差距

  重庆日报:铜梁从哪些方面着手补农业农村短板、缩小城乡差距?

  唐小平:破解“城强乡弱”格局,建立健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我们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小镇建设和全域旅游发展,从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务、干部配备、人才回引等方面探索,激活人、地、钱等关键要素,盯住基础设施、基本产业和基层组织这“三基”,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针对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我们结合主导产业和全域旅游发展,聚焦路、水、电、讯、房和环保等重点,下大力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消除道路路域“脏乱差堵”等现象;做好“生态+”文章,推动农业绿色循环化改造。

  针对基本产业缺乏、小农户对接大市场能力弱,我们坚持向闲置土地、闲置资产、农村电商、大户带散户、产业融合发展和流转土地等要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带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产业,完善与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改变过去农业资金“垒大户”的局面,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目前,我区已通过“六要”路径,发展水果、蔬菜、中药材等多个产业,成功打造“原乡小艾”“铜梁龙柚”等农产品品牌,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152个。

  针对农村基层组织力量薄弱,我们开展了基层党建“扎桩工程”,全覆盖建立乡村振兴讲习所,从全区党员干部、党校教师、致富能手等群体中选聘专兼职讲师,持续开展本土人才回引、“把老乡留在老家”行动,打造一支“不走的乡村振兴工作队”。

  着眼基本面不撒胡椒面

  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

  重庆日报: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融”字是关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振兴”是题中之意,就此铜梁将从哪些方面发力?

  唐小平:我们将围绕建立健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深化改革创新,着眼基本面、不撒胡椒面,突出抓好铜梁乡村振兴西郊示范片,以此串点连线、成片扩面,整合资源、资金、项目、要素,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城乡一体融合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西郊示范片位于铜梁城区西部,涉及5个镇(街)13个村(社区),是我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动作。我们将围绕“一年通道路、二年现美景、三年抓提升”的目标,打造城郊智慧农业众创基地、科技成果展示基地等1.3万亩;完善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农产品产销供给体系,大力发展精品水果、清水养鱼、花卉苗木,重点支持经营效益好、产业带动力强的主导产业,培育发展农村电商、微企村,扶持一批乡村旅游经营主体;统筹建设旅游产业环线道路、便民服务和游客接待中心、农产品交易中心、农事体验中心等。

  我们全面推行“积分制”等激励机制,动员群众在50公里环线绿道沿途栽花种草、美化环境,布局特色产业基地、乡村旅游景区20余个,推动菜园变花园、产业园区变旅游景区,推动“绿道”向“绿网”、“绿道经济”深化,力争到2020年,将其培育成我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示范片。

  我们通过示范片串点成线、连片扩面,在全区大力推进村庄“五化”、房屋“五改”和乡村庭院绿化美化提质工程,切实提升乡村“颜值”“气质”。利用公路网串点成线,变交通线为“流动风景线”,着力打造产业一流、景观一流、示范效应一流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片。

  共建共享美丽宜居环境

  玉皇村打造幸福绿道

  重庆日报记者 王亚同 通讯员 赵武强

  6月2日上午,重庆日报记者在铜梁区巴川街道玉皇村看到,沿绿道公路两侧的农家房屋正在进行立面改造。

  行进在绿道公路上,两边农户庭院干净整洁,柴草物件堆码整齐,家禽实行了圈养,不少农户的房前屋后种上了花草。

  在十一社,农户黎龙芳家的鲜花步道格外引人注目。这段连接绿道、长10多米的步道两边,撒播的格桑花、木春菊形成花带,与绿道葱茏的花草相映成趣。

  而在十二社农户邓时民家的绿道边上的小院里,七八种盆景花开正艳,院外竹树葱茏。

  “在我们玉皇村有150多户农户,都随绿道建设自发展开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的农户还在院前栽种了竹子,放置了盆景,把小院装扮得更加美丽。”村支书柏小林说,下个月,村里就将开展最美庭院、最美农家评选,获得先进的村将奖励生活用品。

  “现在,政府在门前修好了‘彩色路’,路边种上了美人梅、观赏桃、三角梅、紫薇等,环境变美了!”村民黎龙芳高兴地说,“我们也不能闲着,大伙都动起手来,自觉投入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去。”

  在玉皇村便民服务中心办公室,记者看到农户与村里签订的庭院环境整治提升承诺书和村环境整治积分管理制度,上面清楚地规定着农户要做的具体事宜以及获奖的标准。

  “社里开院坝会,组织大家学习,每家每户都签了承诺书。各家各户都按要求去做,都想把奖牌和奖品抱回来。”黎龙芳说。

  玉皇村有11家农业企业,全村有200多名村民常年在企业务工,加上100多名短期务工的村民,全村村民年创务工收入在500万元左右。

  收入有了保障,村民十分注重生态生活环境的打造,干部群众齐动手,在绿道沿线栽种花、树,沿途农户也不甘落后,在房前屋后栽种果树和丛生月季、野菊花、旱金莲等多年生开花植物,把自家院落装扮得干净漂亮。

  在玉皇村,一座新的村便民服务中心正在抓紧建设之中。村干部介绍说,新建的便民服务中心不但功能更完善,而且还设计了文化景观。

  据了解,如今,铜梁西郊绿道的建设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群众积极参与、美化家园,呈现出了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今年春节以来,城里的市民到西郊绿道环线步行、骑车健身、休闲观光的不少呢,特别是早晚人更多。”柏小林说。

  记者手记》》

  思路从群众中来

  王亚同

  怎么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是绕不过的坎儿。在实际工作中,从何处着手?思路从哪里来?

  铜梁区结合当地实际、遵循发展规律,党员干部带着问题到群众中寻找答案,带着方案到基层听取意见,带着草图到农家院坝中去完善。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论证,当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最契合地方实际的方案,绘出了清晰的路线图、时间表。

  实践证明,思路从群众中来。标尺之一就是看群众满不满意、参与热情高不高。记者在铜梁采访中了解到,自去年末至今,铜梁已有1.5万名在外务工农民回归家乡就业创业;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不少农村居民自发投入到房前屋后、庭院环境整治中去,有的甚至贡献出自家的花草美化村居环境;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中,过去“干部埋头干、群众围着看”的现象,变成了干部、群众一起出谋划策。

  思路从群众中来,最终目标还是为群众服务。实施乡村振兴,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铜梁区坚持生产发展与生态保护、结构调整与群众增收、组织引领与群众参与紧密结合,又“着眼基本面、不撒胡椒面”,选择关键的“融”字突破,以示范片引领带动全区发展,可谓是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选择,相信铜梁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一定会走得稳走得好。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突出抓好乡村振兴 全领域全方位加快城乡融合——访铜梁区委书记唐小平

2019-06-05 09:29:54 来源:

  铜梁西郊绿道环线。通讯员 赵武强 摄

  铜梁区安溪镇,清漂船在安溪河上清理垃圾。(重庆日报资料图片)

  崔力 摄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强调,要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地处渝西地区和成渝城市群中轴线重要节点的铜梁,如何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以新担当新作为加快推动铜梁城乡融合发展?近日,重庆日报记者专访了铜梁区委书记唐小平。

  西郊示范片位于铜梁城区西部,涉及5个镇(街)13个村(社区),是全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动作

  力争到2020年,将其培育成铜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示范片

  在西郊示范片

  铜梁将围绕“一年通道路、二年现美景、三年抓提升”的目标

  ■打造城郊智慧农业众创基地、科技成果展示基地等1.3万亩

  ■动员群众在50公里环线绿道沿途栽花种草、美化环境

  ■布局特色产业基地、乡村旅游景区20余个

  用好“源头活水”

  在实践中破解城乡融合发展难题

  重庆日报:铜梁如何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难题?

  唐小平:我们将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用好“源头活水”,结合实际、遵循规律,问题导向、精准施策,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对内全领域融合、对外全方位融合,在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体现新担当、展现新作为,增强铜梁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后劲。

  我们将深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建立健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与此同时,我们要正确处理好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关系、增强群众获得感和适应发展阶段的关系,推动生产发展与生态保护、结构调整与群众增收、组织引领与群众参与紧密结合。加强道路、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好管护好基本产业,建强建实农村基层组织。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深入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坚持内外兼修、加减并重,打造“产城景”一体化现代独立新城。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加快城乡公共服务融合、城乡要素融合。加快推进产业融合、狠抓农旅融合,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延链升值。打好铜梁龙文化、乡愁、生态“三张牌”,推动全域旅游升级发展,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

  盯住“三基”

  补农业农村短板缩城乡差距

  重庆日报:铜梁从哪些方面着手补农业农村短板、缩小城乡差距?

  唐小平:破解“城强乡弱”格局,建立健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我们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小镇建设和全域旅游发展,从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务、干部配备、人才回引等方面探索,激活人、地、钱等关键要素,盯住基础设施、基本产业和基层组织这“三基”,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针对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我们结合主导产业和全域旅游发展,聚焦路、水、电、讯、房和环保等重点,下大力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消除道路路域“脏乱差堵”等现象;做好“生态+”文章,推动农业绿色循环化改造。

  针对基本产业缺乏、小农户对接大市场能力弱,我们坚持向闲置土地、闲置资产、农村电商、大户带散户、产业融合发展和流转土地等要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带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产业,完善与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改变过去农业资金“垒大户”的局面,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目前,我区已通过“六要”路径,发展水果、蔬菜、中药材等多个产业,成功打造“原乡小艾”“铜梁龙柚”等农产品品牌,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152个。

  针对农村基层组织力量薄弱,我们开展了基层党建“扎桩工程”,全覆盖建立乡村振兴讲习所,从全区党员干部、党校教师、致富能手等群体中选聘专兼职讲师,持续开展本土人才回引、“把老乡留在老家”行动,打造一支“不走的乡村振兴工作队”。

  着眼基本面不撒胡椒面

  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

  重庆日报: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融”字是关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振兴”是题中之意,就此铜梁将从哪些方面发力?

  唐小平:我们将围绕建立健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深化改革创新,着眼基本面、不撒胡椒面,突出抓好铜梁乡村振兴西郊示范片,以此串点连线、成片扩面,整合资源、资金、项目、要素,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城乡一体融合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西郊示范片位于铜梁城区西部,涉及5个镇(街)13个村(社区),是我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动作。我们将围绕“一年通道路、二年现美景、三年抓提升”的目标,打造城郊智慧农业众创基地、科技成果展示基地等1.3万亩;完善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农产品产销供给体系,大力发展精品水果、清水养鱼、花卉苗木,重点支持经营效益好、产业带动力强的主导产业,培育发展农村电商、微企村,扶持一批乡村旅游经营主体;统筹建设旅游产业环线道路、便民服务和游客接待中心、农产品交易中心、农事体验中心等。

  我们全面推行“积分制”等激励机制,动员群众在50公里环线绿道沿途栽花种草、美化环境,布局特色产业基地、乡村旅游景区20余个,推动菜园变花园、产业园区变旅游景区,推动“绿道”向“绿网”、“绿道经济”深化,力争到2020年,将其培育成我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示范片。

  我们通过示范片串点成线、连片扩面,在全区大力推进村庄“五化”、房屋“五改”和乡村庭院绿化美化提质工程,切实提升乡村“颜值”“气质”。利用公路网串点成线,变交通线为“流动风景线”,着力打造产业一流、景观一流、示范效应一流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片。

  共建共享美丽宜居环境

  玉皇村打造幸福绿道

  重庆日报记者 王亚同 通讯员 赵武强

  6月2日上午,重庆日报记者在铜梁区巴川街道玉皇村看到,沿绿道公路两侧的农家房屋正在进行立面改造。

  行进在绿道公路上,两边农户庭院干净整洁,柴草物件堆码整齐,家禽实行了圈养,不少农户的房前屋后种上了花草。

  在十一社,农户黎龙芳家的鲜花步道格外引人注目。这段连接绿道、长10多米的步道两边,撒播的格桑花、木春菊形成花带,与绿道葱茏的花草相映成趣。

  而在十二社农户邓时民家的绿道边上的小院里,七八种盆景花开正艳,院外竹树葱茏。

  “在我们玉皇村有150多户农户,都随绿道建设自发展开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的农户还在院前栽种了竹子,放置了盆景,把小院装扮得更加美丽。”村支书柏小林说,下个月,村里就将开展最美庭院、最美农家评选,获得先进的村将奖励生活用品。

  “现在,政府在门前修好了‘彩色路’,路边种上了美人梅、观赏桃、三角梅、紫薇等,环境变美了!”村民黎龙芳高兴地说,“我们也不能闲着,大伙都动起手来,自觉投入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去。”

  在玉皇村便民服务中心办公室,记者看到农户与村里签订的庭院环境整治提升承诺书和村环境整治积分管理制度,上面清楚地规定着农户要做的具体事宜以及获奖的标准。

  “社里开院坝会,组织大家学习,每家每户都签了承诺书。各家各户都按要求去做,都想把奖牌和奖品抱回来。”黎龙芳说。

  玉皇村有11家农业企业,全村有200多名村民常年在企业务工,加上100多名短期务工的村民,全村村民年创务工收入在500万元左右。

  收入有了保障,村民十分注重生态生活环境的打造,干部群众齐动手,在绿道沿线栽种花、树,沿途农户也不甘落后,在房前屋后栽种果树和丛生月季、野菊花、旱金莲等多年生开花植物,把自家院落装扮得干净漂亮。

  在玉皇村,一座新的村便民服务中心正在抓紧建设之中。村干部介绍说,新建的便民服务中心不但功能更完善,而且还设计了文化景观。

  据了解,如今,铜梁西郊绿道的建设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群众积极参与、美化家园,呈现出了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今年春节以来,城里的市民到西郊绿道环线步行、骑车健身、休闲观光的不少呢,特别是早晚人更多。”柏小林说。

  记者手记》》

  思路从群众中来

  王亚同

  怎么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是绕不过的坎儿。在实际工作中,从何处着手?思路从哪里来?

  铜梁区结合当地实际、遵循发展规律,党员干部带着问题到群众中寻找答案,带着方案到基层听取意见,带着草图到农家院坝中去完善。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论证,当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最契合地方实际的方案,绘出了清晰的路线图、时间表。

  实践证明,思路从群众中来。标尺之一就是看群众满不满意、参与热情高不高。记者在铜梁采访中了解到,自去年末至今,铜梁已有1.5万名在外务工农民回归家乡就业创业;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不少农村居民自发投入到房前屋后、庭院环境整治中去,有的甚至贡献出自家的花草美化村居环境;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中,过去“干部埋头干、群众围着看”的现象,变成了干部、群众一起出谋划策。

  思路从群众中来,最终目标还是为群众服务。实施乡村振兴,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铜梁区坚持生产发展与生态保护、结构调整与群众增收、组织引领与群众参与紧密结合,又“着眼基本面、不撒胡椒面”,选择关键的“融”字突破,以示范片引领带动全区发展,可谓是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选择,相信铜梁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一定会走得稳走得好。

[责任编辑: 熊世华]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