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出雪域高原新画面(美丽中国)

绘出雪域高原新画面(美丽中国)

来源:人民日报2019-06-06

王 涛摄

尚晓鹏摄

核心阅读

我国幅员辽阔,国土空间上分布着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要想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摸清家底是第一步。正在进行的第三次国土调查,要做的就是摸清家底。

西藏地处雪域高原,海拔高、含氧量低、地类复杂。在国土调查现场,地面有人工实地测绘,天上有卫星数据支持,力争把各类资源落在同一底图上。

眼下,全国各地正在开展“摸清自然资源家底”行动——第三次国土调查。不久前,记者来到西藏第三次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现场了解到:今年2月,调查队伍进藏作业进展顺利,目前西藏全部7个地市共74个县区的调查底图和信息提取、外业调查和实地举证工作全部完成,5月底前已完成所有县区数据库建设并提交验收。

蓝天、白云、纯净,是西藏;朔风、暴雪、高寒,也是西藏。120多万平方公里的雪域高原,要在这里丈量土地、经纬山河,如何保障任务顺利实施?过程中又有哪些故事?且随记者到现场一探究竟。

卫星提供数据支持,实地调查逐块确认

5月13日一早,经过6个小时跋涉,翻越了念青唐古拉山海拔5190米山口,再颠簸一段搓板路,记者和测量队员们终于抵达那曲市当雄测区。刚下车,立即明白了刚出发时司机师傅的一个玩笑:“我们在西藏只过两个季节——冬季和大约在冬季!”

雪山就在眼皮子底下,风声刺耳,鼻子呼吸着冷气,不时打个喷嚏,我找到了全部能找到的衣物套在身上。

自然资源部第二地形测量队的岳永胜正在野外作业——背着双肩包,手里拿着调查专用平板电脑,走走停停,逐块进行确认,遇到存疑的地块,就拍照举证。

“你瞧,遥感图像放大后,就能看清这里的土地现状,红的是重要区域,黄的是相对重要区域,其他颜色是普通区域,一目了然。”气温太低,屏幕有点不灵光,岳永胜不时把手指头放在嘴边哈气再去触摸操作。正要记录,我的手竟然不争气地哆嗦写不出字来。

“白茫茫这么大一片,啥时候能调查完?”岳永胜指着天空回答我的疑问:“上面可有不少帮手呢!”原来,外出调查有卫星技术支持。这片调查区域就有很多卫星在提供数据支持。

“不过这里风大、气候条件不好,卫星也得靠咱支援。”岳永胜解释,拿前面的这条干沟来说,卫星容易误判为农村道路,这就要靠咱实地调查了。“今天已经暖和多了,春节前后那会儿,到处冰天雪地。平板电脑有时也会闹罢工呢。”

“10年前二调时,要背七八张六七十厘米长的图纸,全靠用笔记录绘制。现在一个平板电脑在手就能搞定。”岳永胜对现在野外作业的条件很是满意,以前卫星影像分辨率低,现在优于1米,城区甚至到了0.2米。“基本从影像上就能判别它是什么。”

“技术的助力让外业人员比二调减少近一半,内业数据库建设力量一直在加强。”国土三调项目协调综合组组长秦先锋介绍,内业是指根据国家下发影像进行数据整合处理,制作出实地调查时所用的底图。外业实地走访,根据实际,再进行修改更新。

这是多大的工作量呢?秦先锋说,1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74个县区任务区,每个县又有几万到十几万个图斑,每个图斑对应着实地的地类类别。这就要求逐图斑调查地类、范围、权属等信息,对不一致的图斑,必须拍摄上传带GPS坐标和拍摄方向的照片。

“内外业一体”是西藏三调的新特点。在西藏三调数据处理中心,50多人埋头在电脑前绘图。第一地形测量队八中队副中队长陈琦说,“现在外业工作基本结束,所有人又都转入了内业的数据库建设。”

绘好“一张图”,自然资源首次全要素统一调查

“每次进村调查,总有村民端出自家酿的青稞酒、酥油茶热情招待。”陕西测绘局的外业队员贾超峰说,他至今忘不了那次村民的水中援救。

3月28日,贾超峰在离尼玛县城150公里的多木热村作业。来回要过河,去的时候河水结冰,下午6点多,车从河中间驶过时,咔嚓一声,前车轮陷进去,车头扎进水中,引擎盖也进水了。这是无人区,只能向村委会求援。尽管村里有辆卡车,可没有油,得去乡政府拉油。“一直折腾到10点多,卡车登场,可牵拉的钢丝绳断了。”村干部和村民10多人,扑通扑通地轮流跳到冰凉刺骨的河里,用手去解钢丝绳,一直到凌晨4点多才出险。脱困后,老乡一分钱也不收,穿好衣服回村里了。

“正因为当地村民看到了三调的努力和作用,才有了一次次像水下援救这样的慷慨相助。”第四地形测量队的吴雪峰说,三调涉及老百姓的切实利益,必须要实事求是。牵扯到权属问题时,需要林业、草原、农业、交通等部门配合,达成一致。“各工序流程,各环节都有签字盖章。最终成果还要提交检查,层层把关。”

“家底清,方向才能明。”西藏自治区三调办副主任、自然资源厅副厅长布琼介绍,只有查清西藏国土资源分布和利用状况并将各类资源统一落在同一底图上,在国土空间上不重不漏,才能彻底解决自然资源所有者不到位、空间规划重叠的问题,才能有效夯实自然资源调查和统一确权登记的基础,逐步建立起符合西藏实际的现代化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模式,真正实现“以图管地、网上管理、在线审批”,最终实现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西藏自然资源的目标。

资料显示,全国土地调查每10年开展一次,是国家和地方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宏观调控、推进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第三次国土调查”原名“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自然资源部组建后,经国务院同意,将其改名。

“原来土地调查主要是满足土地管理的需要,现在要通过一次调查,把各类自然资源在国土空间上的分布状况同步调查清楚。”自然资源部调查监测司有关人员介绍,此次是我国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的首次全要素统一调查。统一标准,统一分类,统一组织,未来还要形成一张底版、一个平台、一套数据的调查成果。

艰苦不怕吃苦,裤子结冰也没时间去换

今年2月底,西藏三调队伍陆续出征,由自然资源部下属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牵头,联合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自然资源部重庆测绘院(“三局一院”),配合西藏三调办开展工作,要摸清当地湿地、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商业、住宅、交通等大量地类分布、土地权属、利用及变化状况。

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国测一大队)测区负责人程小凯说,他们负责测区面积超过11.8万平方公里,其中,拉萨城关区地类复杂,地类变化大,走访工作量大;双湖县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年均含氧量仅为内地的40%,对身体来说是个挑战。

国测一大队曾六测珠峰、两下南极、46次深入西藏无人区,徒步行程近60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约1500圈。这次参加三调的队伍里年龄最小的成员、1997年出生的昝瑾辉跟着师傅,直接上了双湖测区。昝瑾辉说,他经常跟家人分享拍下来的风景,一来展示所见所闻,二来给父母报声平安。说着,他掏出手机展示自己的壮举——在茫茫无人区里他正咧着大嘴为车辆铲雪。

“海拔虽高,但高不过我们的斗志;氧气虽少,但奋斗的精神一分不少。”自然资源部第三地形测量队的常俊飞说,自己曾参加过土地确权、基础测绘等多个项目,但相比较,西藏三调最为严格、最为艰苦。“成果要经过自检、县级、国家等七八次检查验收,经历前所未有!”

杨晨是自然资源部第四地形测量队里公认体质最好的人,他曾在桑木拉达坂标注着“海拔5566米”指示牌下,轻松表演过倒立。有一次他举证拍照踏进结冰水洼,水没过大腿,裤子结了冰,他愣是穿了一天冰裤子。为啥不回去换?他笑着说:“往返4个小时,一下午时间就没了,活就干不了了。”

晚饭时间是测绘队员们最珍惜的快乐时光——一早就要出来,只能随便对付两口;赶很远的路,午饭只能在车上解决。每到一个县城队员们都会找一家小饭店作为晚餐根据地。傍晚的小饭店,总是充满欢声笑语。“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苦中作乐,不少测绘队员硬是在这种环境下学了藏语,还和当地村民交上了朋友。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绘出雪域高原新画面(美丽中国)

2019-06-06 09:33:23 来源: 0 条评论

王 涛摄

尚晓鹏摄

核心阅读

我国幅员辽阔,国土空间上分布着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要想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摸清家底是第一步。正在进行的第三次国土调查,要做的就是摸清家底。

西藏地处雪域高原,海拔高、含氧量低、地类复杂。在国土调查现场,地面有人工实地测绘,天上有卫星数据支持,力争把各类资源落在同一底图上。

眼下,全国各地正在开展“摸清自然资源家底”行动——第三次国土调查。不久前,记者来到西藏第三次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现场了解到:今年2月,调查队伍进藏作业进展顺利,目前西藏全部7个地市共74个县区的调查底图和信息提取、外业调查和实地举证工作全部完成,5月底前已完成所有县区数据库建设并提交验收。

蓝天、白云、纯净,是西藏;朔风、暴雪、高寒,也是西藏。120多万平方公里的雪域高原,要在这里丈量土地、经纬山河,如何保障任务顺利实施?过程中又有哪些故事?且随记者到现场一探究竟。

卫星提供数据支持,实地调查逐块确认

5月13日一早,经过6个小时跋涉,翻越了念青唐古拉山海拔5190米山口,再颠簸一段搓板路,记者和测量队员们终于抵达那曲市当雄测区。刚下车,立即明白了刚出发时司机师傅的一个玩笑:“我们在西藏只过两个季节——冬季和大约在冬季!”

雪山就在眼皮子底下,风声刺耳,鼻子呼吸着冷气,不时打个喷嚏,我找到了全部能找到的衣物套在身上。

自然资源部第二地形测量队的岳永胜正在野外作业——背着双肩包,手里拿着调查专用平板电脑,走走停停,逐块进行确认,遇到存疑的地块,就拍照举证。

“你瞧,遥感图像放大后,就能看清这里的土地现状,红的是重要区域,黄的是相对重要区域,其他颜色是普通区域,一目了然。”气温太低,屏幕有点不灵光,岳永胜不时把手指头放在嘴边哈气再去触摸操作。正要记录,我的手竟然不争气地哆嗦写不出字来。

“白茫茫这么大一片,啥时候能调查完?”岳永胜指着天空回答我的疑问:“上面可有不少帮手呢!”原来,外出调查有卫星技术支持。这片调查区域就有很多卫星在提供数据支持。

“不过这里风大、气候条件不好,卫星也得靠咱支援。”岳永胜解释,拿前面的这条干沟来说,卫星容易误判为农村道路,这就要靠咱实地调查了。“今天已经暖和多了,春节前后那会儿,到处冰天雪地。平板电脑有时也会闹罢工呢。”

“10年前二调时,要背七八张六七十厘米长的图纸,全靠用笔记录绘制。现在一个平板电脑在手就能搞定。”岳永胜对现在野外作业的条件很是满意,以前卫星影像分辨率低,现在优于1米,城区甚至到了0.2米。“基本从影像上就能判别它是什么。”

“技术的助力让外业人员比二调减少近一半,内业数据库建设力量一直在加强。”国土三调项目协调综合组组长秦先锋介绍,内业是指根据国家下发影像进行数据整合处理,制作出实地调查时所用的底图。外业实地走访,根据实际,再进行修改更新。

这是多大的工作量呢?秦先锋说,1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74个县区任务区,每个县又有几万到十几万个图斑,每个图斑对应着实地的地类类别。这就要求逐图斑调查地类、范围、权属等信息,对不一致的图斑,必须拍摄上传带GPS坐标和拍摄方向的照片。

“内外业一体”是西藏三调的新特点。在西藏三调数据处理中心,50多人埋头在电脑前绘图。第一地形测量队八中队副中队长陈琦说,“现在外业工作基本结束,所有人又都转入了内业的数据库建设。”

绘好“一张图”,自然资源首次全要素统一调查

“每次进村调查,总有村民端出自家酿的青稞酒、酥油茶热情招待。”陕西测绘局的外业队员贾超峰说,他至今忘不了那次村民的水中援救。

3月28日,贾超峰在离尼玛县城150公里的多木热村作业。来回要过河,去的时候河水结冰,下午6点多,车从河中间驶过时,咔嚓一声,前车轮陷进去,车头扎进水中,引擎盖也进水了。这是无人区,只能向村委会求援。尽管村里有辆卡车,可没有油,得去乡政府拉油。“一直折腾到10点多,卡车登场,可牵拉的钢丝绳断了。”村干部和村民10多人,扑通扑通地轮流跳到冰凉刺骨的河里,用手去解钢丝绳,一直到凌晨4点多才出险。脱困后,老乡一分钱也不收,穿好衣服回村里了。

“正因为当地村民看到了三调的努力和作用,才有了一次次像水下援救这样的慷慨相助。”第四地形测量队的吴雪峰说,三调涉及老百姓的切实利益,必须要实事求是。牵扯到权属问题时,需要林业、草原、农业、交通等部门配合,达成一致。“各工序流程,各环节都有签字盖章。最终成果还要提交检查,层层把关。”

“家底清,方向才能明。”西藏自治区三调办副主任、自然资源厅副厅长布琼介绍,只有查清西藏国土资源分布和利用状况并将各类资源统一落在同一底图上,在国土空间上不重不漏,才能彻底解决自然资源所有者不到位、空间规划重叠的问题,才能有效夯实自然资源调查和统一确权登记的基础,逐步建立起符合西藏实际的现代化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模式,真正实现“以图管地、网上管理、在线审批”,最终实现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西藏自然资源的目标。

资料显示,全国土地调查每10年开展一次,是国家和地方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宏观调控、推进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第三次国土调查”原名“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自然资源部组建后,经国务院同意,将其改名。

“原来土地调查主要是满足土地管理的需要,现在要通过一次调查,把各类自然资源在国土空间上的分布状况同步调查清楚。”自然资源部调查监测司有关人员介绍,此次是我国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的首次全要素统一调查。统一标准,统一分类,统一组织,未来还要形成一张底版、一个平台、一套数据的调查成果。

艰苦不怕吃苦,裤子结冰也没时间去换

今年2月底,西藏三调队伍陆续出征,由自然资源部下属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牵头,联合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自然资源部重庆测绘院(“三局一院”),配合西藏三调办开展工作,要摸清当地湿地、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商业、住宅、交通等大量地类分布、土地权属、利用及变化状况。

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国测一大队)测区负责人程小凯说,他们负责测区面积超过11.8万平方公里,其中,拉萨城关区地类复杂,地类变化大,走访工作量大;双湖县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年均含氧量仅为内地的40%,对身体来说是个挑战。

国测一大队曾六测珠峰、两下南极、46次深入西藏无人区,徒步行程近60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约1500圈。这次参加三调的队伍里年龄最小的成员、1997年出生的昝瑾辉跟着师傅,直接上了双湖测区。昝瑾辉说,他经常跟家人分享拍下来的风景,一来展示所见所闻,二来给父母报声平安。说着,他掏出手机展示自己的壮举——在茫茫无人区里他正咧着大嘴为车辆铲雪。

“海拔虽高,但高不过我们的斗志;氧气虽少,但奋斗的精神一分不少。”自然资源部第三地形测量队的常俊飞说,自己曾参加过土地确权、基础测绘等多个项目,但相比较,西藏三调最为严格、最为艰苦。“成果要经过自检、县级、国家等七八次检查验收,经历前所未有!”

杨晨是自然资源部第四地形测量队里公认体质最好的人,他曾在桑木拉达坂标注着“海拔5566米”指示牌下,轻松表演过倒立。有一次他举证拍照踏进结冰水洼,水没过大腿,裤子结了冰,他愣是穿了一天冰裤子。为啥不回去换?他笑着说:“往返4个小时,一下午时间就没了,活就干不了了。”

晚饭时间是测绘队员们最珍惜的快乐时光——一早就要出来,只能随便对付两口;赶很远的路,午饭只能在车上解决。每到一个县城队员们都会找一家小饭店作为晚餐根据地。傍晚的小饭店,总是充满欢声笑语。“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苦中作乐,不少测绘队员硬是在这种环境下学了藏语,还和当地村民交上了朋友。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华海纳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