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汶川地震救援一线,到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南丁格尔奖章得主游建平:
“只要患者需要,我就会抵达”

奔赴汶川地震救援一线,到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南丁格尔奖章得主游建平:
“只要患者需要,我就会抵达”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19-06-18

游建平。(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供图)

人物简介

游建平,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感染科护士长,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7年,参编专著和教材19部,研究成果获中华预防医学会一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奖三等奖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获第46届南丁格尔奖章、全国巾帼建功标兵、陆军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三等功2次。2019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陆军专业技术人员比武获军人护士个人综合奖第一名。

“游妈妈早!”6月11日清晨7点半,45岁的游建平准时出现在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感染科病房,面对患儿们的招呼,她总会笑眯眯地回应:“你有没有乖乖呀?”

在这里,游建平是护士长,是游妈妈,也是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从事临床护理27年来,她始终坚守在患者需要的地方——在抗震救灾现场,她是伤员眼中神圣的“提灯女神”,为恐惧和绝望中的病人点亮生的希望;在利比里亚,她是防控总护士长,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在国际舞台上成功亮出了“中国速度、中国质量、中国要求”的名片。

到患者需要的地方去

她用优质护理服务病人

“其实我很舍不得走,你就是我的亲人。”即将出院的向某紧紧拉着游建平的手,眼泛泪光地说。

向某因车祸导致高位截瘫、肺部感染卧床多年。离异的他,无儿无女,由于长期无人照护,骶尾部有大面积压疮。

“这样的患者更需要优质的护理服务。”游建平为向某擦身子、洗脸、打饭……通过近半年的精心护理与治疗,向某达到出院标准,临到出院时,他对游建平感激不已。

游建平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受家庭的影响,她15岁时考入第三军医大学(现陆军军医大学)。毕业时,她立下誓言:“干就不留遗憾,做就问心无愧。”

当时,正逢西南医院组建ICU病房,她主动请缨来到ICU。ICU是医院风险最高、压力最大、任务最重的科室。一次值夜班,一个年轻患者心脏多次骤停。整个通宵,游建平都守着患者,眼睛都不敢眨一下,最终让这位患者转危为安。

一次次抢救的历练,也造就了游建平临危不惧的心理素质、冷静快速的判断能力、对病情危险变化的极度敏感和永不言弃的精神。

2001年底,游建平在全院护士长岗位竞聘中脱颖而出,调任传染科,成为当时医院最年轻的护士长。成天和传染病打交道,许多人恨不得躲得远远的,但在她看来,“只要是患者需要的地方,就是我应该去的地方。”

随后,游建平大胆改造病房格局,改进防护措施,改变医护人员固有观念,在保证科学防控的前提下,让护士和医生走到了患者身边。

奔赴地震救援一线

她是伤员眼中的“提灯女神”

一边是陡峭的悬崖,一边是湍急的江水,不时要躲避掉落的山石,身材娇小的游建平身背10多公斤药材,几乎是手脚并用爬过泥石流路段,历经8小时到达映秀……这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的惊险一幕,她作为抗震救灾医疗队护士长奔赴前线。

抵达救援一线后,面对露天坐卧着的600多名伤员,游建平有些傻眼:现场没电没水没医没药,该怎么办?

很快,游建平冷静下来,带领护士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收集衣物剪成布条消毒后代替绷带;从废墟上找来木板加工成夹板……针对气性坏疽这种地震现场最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她迅速建立简易隔离区,严格人员的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的规范处理;针对驻地灾民和救援部队官兵,她组建宣讲队进行灾后传染病防范知识宣教,对灾民集中点和官兵驻地生活环境进行卫生整顿……在灾区连续奋战的60多个日夜里,游建平就是伤员眼中神圣的“提灯女神”,为恐惧和绝望中的病人点亮生的希望。

抗击埃博拉

她为中国赢得荣誉

2014年,具有极高传染性和致死性的埃博拉疫情肆虐非洲。当年8月,游建平被抽组参加中国首批援非抗埃医疗队执行埃博拉疫情防治任务,担任医疗队总护士长。

这次任务比以往都要困难:抽调的68名护理人员来自全军11家医院,且97%都是非传染病专科人员。为解决护理人员不足的问题,还从利比里亚当地招募了80余名社会工作者为卫生员,而当时利比里亚已经有超过百名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感染了埃博拉病毒。

如何保证在救治过程中医疗队员不被感染,成为她首要解决的难题。她向医疗队立下军令状:“只要有一个工作人员感染,我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护士长。”

在利比里亚,她严格掌握护理的各个环节:从传染病专科医院每一项护理制度的建立到每一个护理流程的制定,她全程参与讨论;从每一个标识的制定到每一套防护用品的准备,她严格监督……

很快,埃博拉诊疗中心开始接诊埃博拉疑似患者,小患者罗伯特就是其中之一。在住院期间,他亲历了父亲的离去,一直闷闷不乐,游建平每次进入病房做完护理操作后就像对自己孩子一样关怀他,教他跳舞、说中文、做游戏。尽管层层防护服已经无法辨认,但小罗伯特总能通过声音和眼神知道游妈妈的到来,脸上泛起笑容。罗伯特出院时对游建平护士长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并用中文说:“我爱你,中国妈妈!”

在利比里亚的70天,游建平和队员共接诊患者112例,收治64例,其中疑似埃博拉患者59例,顺利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在国际舞台上成功亮出了“中国速度、中国质量、中国要求”的名片,为祖国、为军队赢得了荣誉。

从事护理工作27年来,游建平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南丁格尔精神。她说,“我心中的南丁格尔精神,就是用仁心和慈悲对待患者和官兵,用勇敢和担当对待危险和灾害,用能力和水平对待专业和国际交流,爱、责任、实力,这就是我的回答。”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奔赴汶川地震救援一线,到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南丁格尔奖章得主游建平:
“只要患者需要,我就会抵达”

2019-06-18 09:16:39 来源: 0 条评论

游建平。(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供图)

人物简介

游建平,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感染科护士长,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7年,参编专著和教材19部,研究成果获中华预防医学会一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奖三等奖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获第46届南丁格尔奖章、全国巾帼建功标兵、陆军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三等功2次。2019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陆军专业技术人员比武获军人护士个人综合奖第一名。

“游妈妈早!”6月11日清晨7点半,45岁的游建平准时出现在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感染科病房,面对患儿们的招呼,她总会笑眯眯地回应:“你有没有乖乖呀?”

在这里,游建平是护士长,是游妈妈,也是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从事临床护理27年来,她始终坚守在患者需要的地方——在抗震救灾现场,她是伤员眼中神圣的“提灯女神”,为恐惧和绝望中的病人点亮生的希望;在利比里亚,她是防控总护士长,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在国际舞台上成功亮出了“中国速度、中国质量、中国要求”的名片。

到患者需要的地方去

她用优质护理服务病人

“其实我很舍不得走,你就是我的亲人。”即将出院的向某紧紧拉着游建平的手,眼泛泪光地说。

向某因车祸导致高位截瘫、肺部感染卧床多年。离异的他,无儿无女,由于长期无人照护,骶尾部有大面积压疮。

“这样的患者更需要优质的护理服务。”游建平为向某擦身子、洗脸、打饭……通过近半年的精心护理与治疗,向某达到出院标准,临到出院时,他对游建平感激不已。

游建平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受家庭的影响,她15岁时考入第三军医大学(现陆军军医大学)。毕业时,她立下誓言:“干就不留遗憾,做就问心无愧。”

当时,正逢西南医院组建ICU病房,她主动请缨来到ICU。ICU是医院风险最高、压力最大、任务最重的科室。一次值夜班,一个年轻患者心脏多次骤停。整个通宵,游建平都守着患者,眼睛都不敢眨一下,最终让这位患者转危为安。

一次次抢救的历练,也造就了游建平临危不惧的心理素质、冷静快速的判断能力、对病情危险变化的极度敏感和永不言弃的精神。

2001年底,游建平在全院护士长岗位竞聘中脱颖而出,调任传染科,成为当时医院最年轻的护士长。成天和传染病打交道,许多人恨不得躲得远远的,但在她看来,“只要是患者需要的地方,就是我应该去的地方。”

随后,游建平大胆改造病房格局,改进防护措施,改变医护人员固有观念,在保证科学防控的前提下,让护士和医生走到了患者身边。

奔赴地震救援一线

她是伤员眼中的“提灯女神”

一边是陡峭的悬崖,一边是湍急的江水,不时要躲避掉落的山石,身材娇小的游建平身背10多公斤药材,几乎是手脚并用爬过泥石流路段,历经8小时到达映秀……这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的惊险一幕,她作为抗震救灾医疗队护士长奔赴前线。

抵达救援一线后,面对露天坐卧着的600多名伤员,游建平有些傻眼:现场没电没水没医没药,该怎么办?

很快,游建平冷静下来,带领护士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收集衣物剪成布条消毒后代替绷带;从废墟上找来木板加工成夹板……针对气性坏疽这种地震现场最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她迅速建立简易隔离区,严格人员的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的规范处理;针对驻地灾民和救援部队官兵,她组建宣讲队进行灾后传染病防范知识宣教,对灾民集中点和官兵驻地生活环境进行卫生整顿……在灾区连续奋战的60多个日夜里,游建平就是伤员眼中神圣的“提灯女神”,为恐惧和绝望中的病人点亮生的希望。

抗击埃博拉

她为中国赢得荣誉

2014年,具有极高传染性和致死性的埃博拉疫情肆虐非洲。当年8月,游建平被抽组参加中国首批援非抗埃医疗队执行埃博拉疫情防治任务,担任医疗队总护士长。

这次任务比以往都要困难:抽调的68名护理人员来自全军11家医院,且97%都是非传染病专科人员。为解决护理人员不足的问题,还从利比里亚当地招募了80余名社会工作者为卫生员,而当时利比里亚已经有超过百名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感染了埃博拉病毒。

如何保证在救治过程中医疗队员不被感染,成为她首要解决的难题。她向医疗队立下军令状:“只要有一个工作人员感染,我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护士长。”

在利比里亚,她严格掌握护理的各个环节:从传染病专科医院每一项护理制度的建立到每一个护理流程的制定,她全程参与讨论;从每一个标识的制定到每一套防护用品的准备,她严格监督……

很快,埃博拉诊疗中心开始接诊埃博拉疑似患者,小患者罗伯特就是其中之一。在住院期间,他亲历了父亲的离去,一直闷闷不乐,游建平每次进入病房做完护理操作后就像对自己孩子一样关怀他,教他跳舞、说中文、做游戏。尽管层层防护服已经无法辨认,但小罗伯特总能通过声音和眼神知道游妈妈的到来,脸上泛起笑容。罗伯特出院时对游建平护士长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并用中文说:“我爱你,中国妈妈!”

在利比里亚的70天,游建平和队员共接诊患者112例,收治64例,其中疑似埃博拉患者59例,顺利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在国际舞台上成功亮出了“中国速度、中国质量、中国要求”的名片,为祖国、为军队赢得了荣誉。

从事护理工作27年来,游建平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南丁格尔精神。她说,“我心中的南丁格尔精神,就是用仁心和慈悲对待患者和官兵,用勇敢和担当对待危险和灾害,用能力和水平对待专业和国际交流,爱、责任、实力,这就是我的回答。”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谭周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