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滨路消落带打造绿植景观 为鸟儿蝴蝶营造一个温馨家园

九滨路消落带打造绿植景观 为鸟儿蝴蝶营造一个温馨家园

来源:华龙网-重庆晚报2019-06-25

   消落带里开放着各种鲜花,如今成了附近居民的休闲之地。

  ▲消落带的生态逐渐好起来,鸟儿在此栖息。

  ▲绿意盎然的消落带

  涨水的季节,滚滚江水和天际形成水天一色的壮观场景;水退后,留下的是许许多多的垃圾和成片的沙地。位于九滨路上长江消落带,在经历了多年的“退水遗憾”后,终于迎来新生。经过九龙坡区生态环境局对九滨路消落带试验段进行修复治理,目前,整个消落带已经彻底修复,经历了夏季多次洪水过境,目前消落带的生态情况比较令人满意。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王渝凤 毕克勤 摄影报道

  曾经退水后满是垃圾

  如今种草甸抵御洪水

  据了解,整个试验段消落带起于九龙滨江商业区,止于九龙外滩商业广场,全长约340米,整个长江九龙坡段消落带生态修复治理工程试验段(以下简称“消落带试验段”)项目,已经全部完工。

  该区生态环境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让消落带的生态得以持久的保护,整个护坡区域采用混播、混植技术建立野花草甸,混播、混植40余种乡土草花植物及观赏草,形成具有高物种多样性、多层次群落结构、多季相色彩的野花草甸景观。

  记者在消落带附近看到,周边来这里玩耍健身的居民还不少,家住黄沙溪的市民张虎说,以前这一片每到退水季节就会有成片的垃圾,而且水土流失也比较严重,如今整治好了以后,植物扛得住洪水的冲击,就算有洪峰过境,那些垃圾也没法附着在植物上,“洪水退了,清洁工人来清扫一两次,基本上就干净了。”

  不同高度种植不同植物

  为虫鸟提供觅食栖息生境

  由于长江涨退水的特殊性,整个消落带的修复还颇费了一番心思。比如,林泽区域以营建水陆界面生态系统为主:而165~170米水位高度高程段保留原有自然生长的草本植物群落,以微地形塑造形成河漫滩洼地、水塘,营建河漫滩小微湿地群;171~174.7米水位高度高程段种植以竹柳、中山杉、乌桕等乔木以及秋华柳等灌木为主的多样性木本群落,以三角桩、石笼等工程措施固定;林泽内部营建洼地和浅水塘,形成多层次、结构复杂的消落带复合林泽系统,为林鸟、水禽提供栖息生境。

  记者在现场看到,大量的麻雀成群地在消落带附近觅食,各色的蝴蝶扑腾着翅膀在周围栖息,道路两旁开满的小花儿与这绿意盎然的夏天相得益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铝结合蜜源植物、寄主植物的选择,以及生物塔等生境营造专利技术,为蝴蝶等昆虫提供了觅食及栖息生境。

  植被经受住考验

  洪水之后成活率达69.02%

  植被种了虽然好看,但是否经受得住洪水的考验,才是消落带治理的根本。九龙坡区生态环境局表示,考虑到试验段要经历多次洪峰过境的影响,整个消落带建成后,他们还根据试验段的整体情况,对水文及植物展开了监测。

  早在今年2019年1月27日,冬季期间共经历5次洪峰过境。栽种于172~174米的林泽淹没最长时间达9天,栽种于172米以下林泽淹没最长时间为35天,栽种于178~180米之间的花草淹没最长时间达4天。到目前为止,经过竣工预验收后的持续观察记录,一级马道以下木本植物总体成活率为49.1%;草本花卉共栽种50350盆,死亡15600盆,花草整体成活率为69.02%。

  这其中,165~175米水位高度消落带的植物,经受住了洪水冲刷的考验,178~185米水位高度滨江护坡陡壁野花草甸经历多次洪水淹没冲刷,洪水退却后,滨江陡坡三种固土技术效果良好。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九滨路消落带打造绿植景观 为鸟儿蝴蝶营造一个温馨家园

2019-06-25 09:43:58 来源: 0 条评论

   消落带里开放着各种鲜花,如今成了附近居民的休闲之地。

  ▲消落带的生态逐渐好起来,鸟儿在此栖息。

  ▲绿意盎然的消落带

  涨水的季节,滚滚江水和天际形成水天一色的壮观场景;水退后,留下的是许许多多的垃圾和成片的沙地。位于九滨路上长江消落带,在经历了多年的“退水遗憾”后,终于迎来新生。经过九龙坡区生态环境局对九滨路消落带试验段进行修复治理,目前,整个消落带已经彻底修复,经历了夏季多次洪水过境,目前消落带的生态情况比较令人满意。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王渝凤 毕克勤 摄影报道

  曾经退水后满是垃圾

  如今种草甸抵御洪水

  据了解,整个试验段消落带起于九龙滨江商业区,止于九龙外滩商业广场,全长约340米,整个长江九龙坡段消落带生态修复治理工程试验段(以下简称“消落带试验段”)项目,已经全部完工。

  该区生态环境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让消落带的生态得以持久的保护,整个护坡区域采用混播、混植技术建立野花草甸,混播、混植40余种乡土草花植物及观赏草,形成具有高物种多样性、多层次群落结构、多季相色彩的野花草甸景观。

  记者在消落带附近看到,周边来这里玩耍健身的居民还不少,家住黄沙溪的市民张虎说,以前这一片每到退水季节就会有成片的垃圾,而且水土流失也比较严重,如今整治好了以后,植物扛得住洪水的冲击,就算有洪峰过境,那些垃圾也没法附着在植物上,“洪水退了,清洁工人来清扫一两次,基本上就干净了。”

  不同高度种植不同植物

  为虫鸟提供觅食栖息生境

  由于长江涨退水的特殊性,整个消落带的修复还颇费了一番心思。比如,林泽区域以营建水陆界面生态系统为主:而165~170米水位高度高程段保留原有自然生长的草本植物群落,以微地形塑造形成河漫滩洼地、水塘,营建河漫滩小微湿地群;171~174.7米水位高度高程段种植以竹柳、中山杉、乌桕等乔木以及秋华柳等灌木为主的多样性木本群落,以三角桩、石笼等工程措施固定;林泽内部营建洼地和浅水塘,形成多层次、结构复杂的消落带复合林泽系统,为林鸟、水禽提供栖息生境。

  记者在现场看到,大量的麻雀成群地在消落带附近觅食,各色的蝴蝶扑腾着翅膀在周围栖息,道路两旁开满的小花儿与这绿意盎然的夏天相得益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铝结合蜜源植物、寄主植物的选择,以及生物塔等生境营造专利技术,为蝴蝶等昆虫提供了觅食及栖息生境。

  植被经受住考验

  洪水之后成活率达69.02%

  植被种了虽然好看,但是否经受得住洪水的考验,才是消落带治理的根本。九龙坡区生态环境局表示,考虑到试验段要经历多次洪峰过境的影响,整个消落带建成后,他们还根据试验段的整体情况,对水文及植物展开了监测。

  早在今年2019年1月27日,冬季期间共经历5次洪峰过境。栽种于172~174米的林泽淹没最长时间达9天,栽种于172米以下林泽淹没最长时间为35天,栽种于178~180米之间的花草淹没最长时间达4天。到目前为止,经过竣工预验收后的持续观察记录,一级马道以下木本植物总体成活率为49.1%;草本花卉共栽种50350盆,死亡15600盆,花草整体成活率为69.02%。

  这其中,165~175米水位高度消落带的植物,经受住了洪水冲刷的考验,178~185米水位高度滨江护坡陡壁野花草甸经历多次洪水淹没冲刷,洪水退却后,滨江陡坡三种固土技术效果良好。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熊世华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