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的力量|35年勤钻研 小工变大师

先锋的力量|35年勤钻研 小工变大师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19-06-27

六月二十五日,长安汽车张永忠工作室,张永忠(右三)向徒弟讲解发动机信号盘的工作原理。记者 崔力 摄

“这台发动机声音不对!‘突突突’,是连接出了问题。”6月25日,在长安汽车江北发动机工厂的“张永忠发动机装调工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里,张永忠认真聆听后,带着徒弟在一块电路板上捣鼓几下,发动机的声音顿时变得平顺了。

在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张永忠的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岗位学雷锋示范标兵”,更是大家公认的发动机维修大师,是长安汽车发动机质量的把关人。

55岁的张永忠从事汽车发动机维修工作35年,非“科班出身”的他是长安汽车最早一批懂得发动机技术的人。30多年来,张永忠始终坚守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初心,在发动机维修领域不断刻苦钻研,突破了一道道技术瓶颈,一步一步成长为中国汽车发动机维修领域的顶级专家。

由木工成长为发动机调试工

多看一眼机器,就能发现有没有少零部件;感受下汽车尾气的温度和气味,就能基本清楚车辆运转是否正常;再听听发动机的响声,就能判断车子有什么问题……和发动机打交道30多年,张永忠常说,发动机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

“其实,干这一行,最开始我也是个门外汉。”谈起最初工作的经历,张永忠打开了话匣子。1983年从部队退役后,19岁的张永忠进入当时的江陵机器厂工作,虽然是进了机械厂,可他从事的都是木工活。

做座钟、溜冰鞋等,是张永忠最早学会制作的产品。他说,许多“老重庆”肯定有印象,那会儿不少人家里都有“江龙牌”座钟,这正是他和当时的同事一起生产的。

初到工厂,“毛头小子”张永忠的工作能力比一些老师傅还要强。座钟完成组装后要进行检验,只有合格的产品才能出厂,一些老师傅做的座钟、挂钟的外壳偶尔会有缺陷而无法出厂,而这些钟都会交到张永忠的手里,由他来进行修补,最终都能顺利过检。

因为对工作认真负责,让身为木工的张永忠得到了厂里的重视。1984年,张永忠从木工岗位调到汽车发动机的组装调试岗位。

从难闻的气味中“闻”出门道

张永忠只有高中学历,刚开始他从最基础的零部件名称学起,装配、磨合、调试,不分工种,什么都干。

“那时我每天从早上8点开始,干到晚上11点甚至更晚。”张永忠回忆,每次闻到厂房里弥漫的刺鼻难闻的汽油味,他都感觉恶心难受,以至于回家连饭都吃不下。而发动机运转产生的废气对他来说也是一道“磨难”,浓浓的黑烟常常熏得眼泪直流。

为了尽快学到技术,张永忠硬着头皮适应难以忍受的废气。几个月下来,他终于从难闻的气味中“闻”出了一点门道,他惊喜地发现发动机运转时不同工况下的异常情况,这也为他后来发明一套发动机维修绝活积累了宝贵经验。

“多干、多问、多想”成了张永忠要求自己的座右铭,而在这全新的工作体验中,他很快就爱上了发动机调试这份工作,“发现问题、找出原因、解决问题”就是他最大的乐趣。

创“望闻听切”法为发动机“看病”

“很多人觉得发动机的响声也就两三种,其实有二三十种区别,敲击声、嘘叫声、摩擦声……仔细听会发现各有不同,对应的问题也是不同的。”张永忠说,因为喜欢,所以自己会花很多时间研究发动机。

工人们都说,张师傅的耳朵很灵敏,听声音就能察觉出质量问题。一次,张永忠巡查发动机生产车间,发现工人在用工具打力的过程中,撞击声音和标准力度下发出的声音不一样。为了保障产品质量,张永忠赶紧查看了显示仪器,原来是工人操作力度不够,有可能会导致连杆螺母力矩偏小,进而导致发动机不合格。就在当天,车间内立即对问题进行了调查解决,及时避免了1500台不合格发动机流入市场。

在长时间的实践摸索中,张永忠发明了一套“望闻听切”的绝活,专门为发动机“看病”——“望”即看发动机外观,比如点火时可以看到有没有什么问题;“闻”即闻汽车尾气味,如果味道很呛人就是有问题;“听”即听发动机工作异响;“切”即找原因把脉,比如某个发动机需要调试。

这套方法,不但能快速、准确地找出和排除发动机故障,在实际工作中也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如今已被命名为“重庆市职工经典操作法”,并在全国汽车行业推广。

凭着一手绝活,张永忠先后诊断出国内外各类汽车发动机“疑难杂症”800多例,成功维修了上万台发动机。

用自制工具攻克生产线难题

在张永忠工作室的一楼,摆放着包括力矩扳手在内的各种各样的工具,其中不少都获得了国家专利。

张永忠拿起一件力矩扳手,向重庆日报记者介绍起发明这件产品的过程。

1994年,长安机器厂和江陵机器厂合并成立长安汽车有限公司。当时,张永忠在一次技术交流中发现,公司生产的G系列发动机气门调整螺钉报废率较高,导致气门间隙调整合格率低,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

“每天工人们在流水线上能生产三四百件发动机,可能需要等最后4名工人完成气门间隙调整后,才能确认产品是否合格。”张永忠说,气门间隙调整的工作是一门技术活儿,每台发动机都需要调整16个气门间隙,如果有一个没调整好,就需要对发动机进行重装拆装,耗时费力。

由于生产线是日本引进的,于是张永忠找到日本厂商询问,可对方表示如需改进调整气门间隙所需的工具、工装,必须返修和花费大量研发资金。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张永忠决定自己动手设计,最终制成了可以实现百分百合格率的力矩扳手,攻克了生产难题,并获得了国家专利。

让“小苗”传承“工匠精神”

凭着一种“干一行就要爱一行更要专一行”的工匠精神,张永忠从一名普通的维修工蜕变成长为发动机维修专家,还拥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

过两天,张永忠就要全脱产参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巡回报告活动”的集中培训,他也特地准备了一篇发言稿,里面写到:“我是一名普通党员,处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但我经常激励自己,只要勇于创新不停步,像‘老黄牛’一样负重前行,干一行就要专一行,平凡岗位也能创造出大业绩,土办法不一定输给洋理论”,朴实的话语却十分打动人。

张永忠虽然总说自己文化少、学历低,但他常常告诫徒弟们“做事先做人”,这也是他作为党员的初心——不吹嘘、不长篇大论、不夸夸其谈,产品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

再过几年,张永忠就要退休了,谈及此,他竟有些伤感。对张永忠来说,他现在最想要做的就是把自己30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和技巧,毫无保留地传给青年员工。他说,这是一个工人老党员责无旁贷的义务。

为此,张永忠已与公司几十名年轻员工签订了“名师带高徒”的配对协议。他不但把技术传授给徒弟,还带出了一支熟练掌握发动机调修的国家级全能团队。公司现在的发动机调修一线技术骨干中,有80%接受过他的指点,他带的徒弟中已有5人成为公司发动机维修领域的技能型专家人才。

看着徒弟们的快速成长,张永忠比自己获得成功还要高兴。他说,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不断让“小苗”发好芽,把好的经验一代代传承下去,“工匠精神”才会发扬光大。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先锋的力量|35年勤钻研 小工变大师

2019-06-27 05:57:30 来源: 0 条评论

六月二十五日,长安汽车张永忠工作室,张永忠(右三)向徒弟讲解发动机信号盘的工作原理。记者 崔力 摄

“这台发动机声音不对!‘突突突’,是连接出了问题。”6月25日,在长安汽车江北发动机工厂的“张永忠发动机装调工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里,张永忠认真聆听后,带着徒弟在一块电路板上捣鼓几下,发动机的声音顿时变得平顺了。

在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张永忠的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岗位学雷锋示范标兵”,更是大家公认的发动机维修大师,是长安汽车发动机质量的把关人。

55岁的张永忠从事汽车发动机维修工作35年,非“科班出身”的他是长安汽车最早一批懂得发动机技术的人。30多年来,张永忠始终坚守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初心,在发动机维修领域不断刻苦钻研,突破了一道道技术瓶颈,一步一步成长为中国汽车发动机维修领域的顶级专家。

由木工成长为发动机调试工

多看一眼机器,就能发现有没有少零部件;感受下汽车尾气的温度和气味,就能基本清楚车辆运转是否正常;再听听发动机的响声,就能判断车子有什么问题……和发动机打交道30多年,张永忠常说,发动机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

“其实,干这一行,最开始我也是个门外汉。”谈起最初工作的经历,张永忠打开了话匣子。1983年从部队退役后,19岁的张永忠进入当时的江陵机器厂工作,虽然是进了机械厂,可他从事的都是木工活。

做座钟、溜冰鞋等,是张永忠最早学会制作的产品。他说,许多“老重庆”肯定有印象,那会儿不少人家里都有“江龙牌”座钟,这正是他和当时的同事一起生产的。

初到工厂,“毛头小子”张永忠的工作能力比一些老师傅还要强。座钟完成组装后要进行检验,只有合格的产品才能出厂,一些老师傅做的座钟、挂钟的外壳偶尔会有缺陷而无法出厂,而这些钟都会交到张永忠的手里,由他来进行修补,最终都能顺利过检。

因为对工作认真负责,让身为木工的张永忠得到了厂里的重视。1984年,张永忠从木工岗位调到汽车发动机的组装调试岗位。

从难闻的气味中“闻”出门道

张永忠只有高中学历,刚开始他从最基础的零部件名称学起,装配、磨合、调试,不分工种,什么都干。

“那时我每天从早上8点开始,干到晚上11点甚至更晚。”张永忠回忆,每次闻到厂房里弥漫的刺鼻难闻的汽油味,他都感觉恶心难受,以至于回家连饭都吃不下。而发动机运转产生的废气对他来说也是一道“磨难”,浓浓的黑烟常常熏得眼泪直流。

为了尽快学到技术,张永忠硬着头皮适应难以忍受的废气。几个月下来,他终于从难闻的气味中“闻”出了一点门道,他惊喜地发现发动机运转时不同工况下的异常情况,这也为他后来发明一套发动机维修绝活积累了宝贵经验。

“多干、多问、多想”成了张永忠要求自己的座右铭,而在这全新的工作体验中,他很快就爱上了发动机调试这份工作,“发现问题、找出原因、解决问题”就是他最大的乐趣。

创“望闻听切”法为发动机“看病”

“很多人觉得发动机的响声也就两三种,其实有二三十种区别,敲击声、嘘叫声、摩擦声……仔细听会发现各有不同,对应的问题也是不同的。”张永忠说,因为喜欢,所以自己会花很多时间研究发动机。

工人们都说,张师傅的耳朵很灵敏,听声音就能察觉出质量问题。一次,张永忠巡查发动机生产车间,发现工人在用工具打力的过程中,撞击声音和标准力度下发出的声音不一样。为了保障产品质量,张永忠赶紧查看了显示仪器,原来是工人操作力度不够,有可能会导致连杆螺母力矩偏小,进而导致发动机不合格。就在当天,车间内立即对问题进行了调查解决,及时避免了1500台不合格发动机流入市场。

在长时间的实践摸索中,张永忠发明了一套“望闻听切”的绝活,专门为发动机“看病”——“望”即看发动机外观,比如点火时可以看到有没有什么问题;“闻”即闻汽车尾气味,如果味道很呛人就是有问题;“听”即听发动机工作异响;“切”即找原因把脉,比如某个发动机需要调试。

这套方法,不但能快速、准确地找出和排除发动机故障,在实际工作中也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如今已被命名为“重庆市职工经典操作法”,并在全国汽车行业推广。

凭着一手绝活,张永忠先后诊断出国内外各类汽车发动机“疑难杂症”800多例,成功维修了上万台发动机。

用自制工具攻克生产线难题

在张永忠工作室的一楼,摆放着包括力矩扳手在内的各种各样的工具,其中不少都获得了国家专利。

张永忠拿起一件力矩扳手,向重庆日报记者介绍起发明这件产品的过程。

1994年,长安机器厂和江陵机器厂合并成立长安汽车有限公司。当时,张永忠在一次技术交流中发现,公司生产的G系列发动机气门调整螺钉报废率较高,导致气门间隙调整合格率低,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

“每天工人们在流水线上能生产三四百件发动机,可能需要等最后4名工人完成气门间隙调整后,才能确认产品是否合格。”张永忠说,气门间隙调整的工作是一门技术活儿,每台发动机都需要调整16个气门间隙,如果有一个没调整好,就需要对发动机进行重装拆装,耗时费力。

由于生产线是日本引进的,于是张永忠找到日本厂商询问,可对方表示如需改进调整气门间隙所需的工具、工装,必须返修和花费大量研发资金。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张永忠决定自己动手设计,最终制成了可以实现百分百合格率的力矩扳手,攻克了生产难题,并获得了国家专利。

让“小苗”传承“工匠精神”

凭着一种“干一行就要爱一行更要专一行”的工匠精神,张永忠从一名普通的维修工蜕变成长为发动机维修专家,还拥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

过两天,张永忠就要全脱产参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巡回报告活动”的集中培训,他也特地准备了一篇发言稿,里面写到:“我是一名普通党员,处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但我经常激励自己,只要勇于创新不停步,像‘老黄牛’一样负重前行,干一行就要专一行,平凡岗位也能创造出大业绩,土办法不一定输给洋理论”,朴实的话语却十分打动人。

张永忠虽然总说自己文化少、学历低,但他常常告诫徒弟们“做事先做人”,这也是他作为党员的初心——不吹嘘、不长篇大论、不夸夸其谈,产品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

再过几年,张永忠就要退休了,谈及此,他竟有些伤感。对张永忠来说,他现在最想要做的就是把自己30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和技巧,毫无保留地传给青年员工。他说,这是一个工人老党员责无旁贷的义务。

为此,张永忠已与公司几十名年轻员工签订了“名师带高徒”的配对协议。他不但把技术传授给徒弟,还带出了一支熟练掌握发动机调修的国家级全能团队。公司现在的发动机调修一线技术骨干中,有80%接受过他的指点,他带的徒弟中已有5人成为公司发动机维修领域的技能型专家人才。

看着徒弟们的快速成长,张永忠比自己获得成功还要高兴。他说,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不断让“小苗”发好芽,把好的经验一代代传承下去,“工匠精神”才会发扬光大。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