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扶贫助武隆“天坑”变“金碗”

水利扶贫助武隆“天坑”变“金碗”

来源:《工人日报》2019-07-04

6月18日,主体已经完工的重庆武隆大河沟水库被平整的大坝静静等待7月投入运行。投入运营后,这座水库将为周边4个村6300人及当地度假区数万游客供水,直接带动周边500多个贫困户脱贫致富,沿线受益产业有望新增5000个就业岗位。

大河沟水库工程是水利部对口帮扶重庆武隆脱贫攻坚规划的11座小型水库建设项目之一。自2016年开始新一轮定点帮扶以来,水利部为武隆量身定制帮扶“八大工程”。全区新建或改建场(集)镇供水工程12处,建设蓄水池1924个,巩固提升24.23万人饮水安全,贫困村自来水入户率达100%。

一系列水利工程不仅解决了当地喀斯特地貌带来的地表蓄水难题,同时带动当地产业发展,让曾经的“天坑”“漏斗”变成了致富的“金碗”。

从“靠天吃水”到用水不愁

4年前,吕生伦从没有想过可以喝到直接从水管流出的自来水。吕生伦所在的武隆明星村,深处武陵山和大娄山结合部,村民以前的生活生产用水几乎全部来自雨水。

在雨季,吕生伦需要挑着水桶外出两三公里找到水,然后挑回家储存在楼顶。旱季用水则更为困难,前两年大旱,吕生伦每次外出找水都要40分钟,还难以保证水质。

而现在,周边新建的核桃水厂一下子解决了当地两个镇1.3万人和1.8万头牲畜的饮水需求。水厂建成后,在外务工的吕生伦赶紧回乡安装水管,并在次年开设了自己的“竹园农庄”农家乐。如今,仅靠这一项,吕生伦的年收入就能达到8万元。“现在自己用水不用愁,农村旅游旺季20多吨的用水高峰也丝毫不担心。”

“重庆不是资源型缺水,而是工程性缺水和季节性缺水,保水蓄水只能依靠工程。”武隆区水务局水利水保科科长肖何介绍说。

为了帮助武隆补上工程短板,水利部多次安排技术人员赴武隆区开展技术帮扶,帮助解决工程建设、规划设计等方面的问题。长江设计院等垫资帮助武隆完成3座小型水库前期设计,15个帮扶成员单位组织35批次、235名技术人员开展了技术帮扶,水利部派驻4位同志在武隆挂职,为当地水利建设提供硬实力支持。

随着水利工程的竣工,当地工程性缺水的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同时用水质量也得到了保障。目前,核桃水厂的自来水通过管网翻山越岭可直接进到村民家中,水质可以达到三类水质标准。

“种菜能手”没了用水之忧

6月18日上午,武隆双河镇木根村下起了小雨,王合兴正冒雨查看他的蔬菜种植园。2008年,作为“种菜能手”,王合兴从湖北宜昌长阳县被邀请到武隆区进行蔬菜种植示范指导,一待就是11年。但刚开始,王合兴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我刚来的时候这里很缺水,因为重庆的地质条件是西南地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下有很多溶洞,蔬菜种植用水都要自己去找,再接水管运输。”回想起刚到武隆时的情景,王合兴印象最深的就是缺水,这极大限制了他的蔬菜种植规模。

2012年,在水利部门的支持下,双河镇建设完成两个大型水池,调控水量达到8万立方米,王合兴终于有机会尝试他期待已久的高山蔬菜种植。现在,他的蔬菜种植面积已经达到4800多亩。

对于武隆区双河镇的水利建设,王合兴颇有感触:“蔬菜产业能够发展首先在于水利设施和配套交通等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每年4到11月的种植期,每亩用水80立方米完全可以得到保障。”

有了充足的供水保障,高山蔬菜产业发展蒸蒸日上,为周边农户特别是贫困户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和增收的途径。一方面,周边农户通过土地流转等多种方式与种植基地合作,获得租地收入;另一方面,农户自己也可以在基地务工,一边拿工资一边学技术。

为了更好地支持当地产业发展,在水利部及各成员单位的支持下,武隆组织开展了贫困村党支部书记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通过产业帮扶捐赠资金的支持,武隆还开展了家政、挖掘机操作与维修等技能培训,贫困群体致富能力显著增强。

山坪塘映出青山绿水

如今在武隆区,除了水库水厂,还有每隔数公里就能看见的大大小小的圆形“山坪塘”,它们宛如一面面镜子,倒映着武隆山水的宝藏。而这也催生了武隆旅游产业、牲畜养殖和蔬菜种植的蓬勃发展。

近年来,在当地水利扶贫系列工程中,“山坪塘”整治成为保障山区农户用水安全的重要手段。按照《2018年水利部定点扶贫武隆区工作调整计划》,对口帮扶工作组会同重庆水利局、武隆区政府相关部门,扎实推进“新八大工程”相关项目实施。累计投入0.45亿元,整治完成390口山坪塘,支持发展特色产业0.8万亩。

通过清淤、加固、硬化等方式,当地“山坪塘”新增恢复蓄水能力4.9万立方米,直接服务于农田灌溉,体现了中小型水源的独特优势。

水利扶贫治愈了武隆降水多、存水少、用水难的生态顽疾,不仅解决了当地群众用水难题,也为武隆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2017年9月,武隆顺利退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75个市级贫困村全部脱贫销号,评估检查的各项指标均名列前茅。

2018年底,武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1.6亿元,增长6.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40元,增长10.7%。全区完成减贫人口660户2049人,未脱贫人口减少到979户2910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78%,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8600元。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水利扶贫助武隆“天坑”变“金碗”

2019-07-04 02:36:22 来源: 0 条评论

6月18日,主体已经完工的重庆武隆大河沟水库被平整的大坝静静等待7月投入运行。投入运营后,这座水库将为周边4个村6300人及当地度假区数万游客供水,直接带动周边500多个贫困户脱贫致富,沿线受益产业有望新增5000个就业岗位。

大河沟水库工程是水利部对口帮扶重庆武隆脱贫攻坚规划的11座小型水库建设项目之一。自2016年开始新一轮定点帮扶以来,水利部为武隆量身定制帮扶“八大工程”。全区新建或改建场(集)镇供水工程12处,建设蓄水池1924个,巩固提升24.23万人饮水安全,贫困村自来水入户率达100%。

一系列水利工程不仅解决了当地喀斯特地貌带来的地表蓄水难题,同时带动当地产业发展,让曾经的“天坑”“漏斗”变成了致富的“金碗”。

从“靠天吃水”到用水不愁

4年前,吕生伦从没有想过可以喝到直接从水管流出的自来水。吕生伦所在的武隆明星村,深处武陵山和大娄山结合部,村民以前的生活生产用水几乎全部来自雨水。

在雨季,吕生伦需要挑着水桶外出两三公里找到水,然后挑回家储存在楼顶。旱季用水则更为困难,前两年大旱,吕生伦每次外出找水都要40分钟,还难以保证水质。

而现在,周边新建的核桃水厂一下子解决了当地两个镇1.3万人和1.8万头牲畜的饮水需求。水厂建成后,在外务工的吕生伦赶紧回乡安装水管,并在次年开设了自己的“竹园农庄”农家乐。如今,仅靠这一项,吕生伦的年收入就能达到8万元。“现在自己用水不用愁,农村旅游旺季20多吨的用水高峰也丝毫不担心。”

“重庆不是资源型缺水,而是工程性缺水和季节性缺水,保水蓄水只能依靠工程。”武隆区水务局水利水保科科长肖何介绍说。

为了帮助武隆补上工程短板,水利部多次安排技术人员赴武隆区开展技术帮扶,帮助解决工程建设、规划设计等方面的问题。长江设计院等垫资帮助武隆完成3座小型水库前期设计,15个帮扶成员单位组织35批次、235名技术人员开展了技术帮扶,水利部派驻4位同志在武隆挂职,为当地水利建设提供硬实力支持。

随着水利工程的竣工,当地工程性缺水的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同时用水质量也得到了保障。目前,核桃水厂的自来水通过管网翻山越岭可直接进到村民家中,水质可以达到三类水质标准。

“种菜能手”没了用水之忧

6月18日上午,武隆双河镇木根村下起了小雨,王合兴正冒雨查看他的蔬菜种植园。2008年,作为“种菜能手”,王合兴从湖北宜昌长阳县被邀请到武隆区进行蔬菜种植示范指导,一待就是11年。但刚开始,王合兴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我刚来的时候这里很缺水,因为重庆的地质条件是西南地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下有很多溶洞,蔬菜种植用水都要自己去找,再接水管运输。”回想起刚到武隆时的情景,王合兴印象最深的就是缺水,这极大限制了他的蔬菜种植规模。

2012年,在水利部门的支持下,双河镇建设完成两个大型水池,调控水量达到8万立方米,王合兴终于有机会尝试他期待已久的高山蔬菜种植。现在,他的蔬菜种植面积已经达到4800多亩。

对于武隆区双河镇的水利建设,王合兴颇有感触:“蔬菜产业能够发展首先在于水利设施和配套交通等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每年4到11月的种植期,每亩用水80立方米完全可以得到保障。”

有了充足的供水保障,高山蔬菜产业发展蒸蒸日上,为周边农户特别是贫困户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和增收的途径。一方面,周边农户通过土地流转等多种方式与种植基地合作,获得租地收入;另一方面,农户自己也可以在基地务工,一边拿工资一边学技术。

为了更好地支持当地产业发展,在水利部及各成员单位的支持下,武隆组织开展了贫困村党支部书记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通过产业帮扶捐赠资金的支持,武隆还开展了家政、挖掘机操作与维修等技能培训,贫困群体致富能力显著增强。

山坪塘映出青山绿水

如今在武隆区,除了水库水厂,还有每隔数公里就能看见的大大小小的圆形“山坪塘”,它们宛如一面面镜子,倒映着武隆山水的宝藏。而这也催生了武隆旅游产业、牲畜养殖和蔬菜种植的蓬勃发展。

近年来,在当地水利扶贫系列工程中,“山坪塘”整治成为保障山区农户用水安全的重要手段。按照《2018年水利部定点扶贫武隆区工作调整计划》,对口帮扶工作组会同重庆水利局、武隆区政府相关部门,扎实推进“新八大工程”相关项目实施。累计投入0.45亿元,整治完成390口山坪塘,支持发展特色产业0.8万亩。

通过清淤、加固、硬化等方式,当地“山坪塘”新增恢复蓄水能力4.9万立方米,直接服务于农田灌溉,体现了中小型水源的独特优势。

水利扶贫治愈了武隆降水多、存水少、用水难的生态顽疾,不仅解决了当地群众用水难题,也为武隆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2017年9月,武隆顺利退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75个市级贫困村全部脱贫销号,评估检查的各项指标均名列前茅。

2018年底,武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1.6亿元,增长6.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40元,增长10.7%。全区完成减贫人口660户2049人,未脱贫人口减少到979户2910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78%,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8600元。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华海纳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