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先烈的足迹|从临刑前的话和狱中家书 看红岩英烈许晓轩的信仰
许晓轩。红岩联线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12日6时讯(记者 李袅)小说《红岩》主人公许云峰的原型是红岩英烈许晓轩,他被关押长达九年之久,临刑前,许晓轩平静而坦诚地对同志们说:“请转告党,我做到了党教导我的一切,在生命的最后几分钟仍这样……”许晓轩用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与敌人顽强斗争,将33岁的年轻生命奉献给了党和国家。
被捕入狱他写下“宁关不屈”
许晓轩, 1916年出生于江苏江都。1935年到无锡公益铁工厂当会计,参加抗日救亡组织“无锡学社”。
这位江苏籍英烈和重庆结缘于1937年。那一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许晓轩随公益铁工厂迁至重庆,经救国会负责人沙千里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庆职业互助会的活动。1938年5月,许晓轩加入中国共产党,负责中共川东特委青委刊物《青年生活》的编辑和发行工作。1939年春任中共川东特委青委宣传部部长。1940年任中共重庆新市区区委书记。
1940年4月,由于叛徒出卖,许晓轩被捕入狱。此后,他得知哥哥许瘦峰到处设法营救他,他从牢里设法托人带出一张纸条,上面只写到“宁关不屈”这几个字。后来特务提出只要他在悔过书上签字,就可以释放。许晓轩斩钉截铁地回答说:“要枪毙请便,要我签字休想。”特务无奈,只得将他投入大牢,先关在重庆望龙门看守所,后关在白公馆监狱。
在狱中,他几经周折托人带给家里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四个大字:“宁关不屈”,向党表明了自己的心态。
许晓轩狱中遗信“宁关不屈”。红岩联线供图
“共产党人是不可动摇的”
作为狱中中共秘密支部的核心成员,许晓轩同狱友们一道与敌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每当危险的时候,许晓轩就鼓励大家:“越是关键的时刻,我们越要叫敌人知道,共产党人是不可动摇的。”
在集中营内,许晓轩除了干活,手里总拿着一本英文书在读。难友们问他:“都到这步田地了,你还学这些东西干哪样啊?”许晓轩回答:“我们搞政治的人,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学习。知识这东西,学到了总是有用的,要随时做好准备。”
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蒋介石下令对狱中的革命者进行血腥大屠杀。临刑前,许晓轩高举双手,向每间牢房的战友道别,平静地对大家说:“请转告党,我做到了党教导我的一切,在生命的最后几分钟仍这样……”随后,他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英勇就义,年仅33岁。
就在许晓轩牺牲后的第三天,重庆回到人民手中。党和政府将烈士的忠骨安葬在苍松翠柏的歌乐山上。
新闻链接
一封家书道出这位革命者的温情
“七年是很长的一段时间,那么你受苦的时间也很长了。我实在对不起你,让你苦痛了这么久,而就是现在,我还是没有办法安慰你……”
在《见字如面》节目中,演员吴刚曾演绎过一封家书,这封信是许晓轩1947年写给妻子姜绮华的,字里行间透着深情。
许晓轩在信中写道:“我想到馨儿(许德馨)长大了,她长得很结实,比你我都强。她读我读过的书,做我做过的事,而且相当能干,一切不落人后……最后我还要请你少记挂我,多关心孩子,把希望多放在孩子身上,她在面前,是可靠的。少把希望放在我身上吧,因为我是身不由己的人……”有观众表示:“这不仅是一封家信,更是许晓轩对革命信仰的表达,而这种精神一直在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