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的力量丨中国工程院院士涂铭旌:80岁回重庆再“创业”
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却选择在80岁时回到家乡重庆,不顾自己年已耄耋,毅然担负起提携一所年轻大学的重任,开启了人生的又一条“创业路”,他就是材料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文理学院名誉校长——涂铭旌。

先锋的力量丨中国工程院院士涂铭旌:80岁回重庆再“创业”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7-12

涂铭旌院士正在调研指导新材料技术研究院粉末注射成型中试生产工作。 重庆文理学院供图 华龙网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12日18时讯(记者 冯司宇)当你已经80岁了,你在做什么?儿孙满堂尽享安逸的晚年生活,或是趁着身体安康出去多转悠几圈,再多看看这世界?但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却选择在80岁时回到家乡重庆,不顾自己年已耄耋,毅然担负起提携一所年轻大学的重任,开启了人生的又一条“创业路”,他就是材料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文理学院名誉校长——涂铭旌。

涂铭旌院士正在指导学生做实验。 重庆文理学院供图 华龙网发

学有所成回报家乡之情初萌芽 不辞辛劳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倒回至1946年夏天,16岁的涂铭旌怀揣知识报国的理想,只身乘船前往上海同济大学求学。当轮船驶经夔门峡口、即将离开四川之时,一种“学成归来之时,便是回报家乡之日”的想法便油然而生。

1951年7月,涂铭旌先生以优异的成绩从同济大学机械系毕业并留校任教,第二年调到上海交通大学,这一年龙门书局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专著《钢的热处理》——这也是新中国第一部研究钢的热处理的专著。

1958年10月,即将30岁的涂铭旌先生随交大最后一批迁校队伍到达西安,开始了他人生“第一次创业”的历程。作为主研人员,他与周惠久院士一道创立了金属材料强度理论并白手起家创建了“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1988年,“发挥金属材料强度潜力的理论研究”荣获原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8年,在圆满完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建和建设工作后,离开工作了三十年的西安交通大学,60岁的涂铭旌回到四川成都,担任成都科大高新技术研究院院长,开始了“人生第二次创业”。

当时,成都科技大学金属材料学科建设不完备,涂铭旌先生甚至没有自己的实验室,他把教学楼厕所旁边的一个杂物间腾出来,才有了一间27平方米的实验室。最初实验室没有科研项目,也没有科研经费,他就自掏腰包。就这样为学校的磁性材料研究奠定基础。

在他的努力下,学校很快创办了“稀土及纳米材料研究所”,拥有约2000平方米的实验室,先后承担了一大批国家“985”和“211”工程建设项目、国家“863”计划新材料项目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

2013年,涂铭旌院士调研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实验室。 重庆文理学院供图 华龙网发

报恩之心从未忘却 毅然回到重庆开启“第三次创业”

“我应该怀有一颗报恩的心,那就是有朝一日学有所成,一定要回报生我养我的家乡。”熟悉了解涂铭旌的人都知道,这是涂铭旌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08年,一个偶然的契机,涂铭旌先生与家乡的重庆文理学院结缘。已经80岁的他毅然担负起提携这所年轻大学的重任,受聘为重庆文理学院名誉校长、发展战略顾问。

当时,涂铭旌还爽快并不失幽默地表示,“给我办一张工资卡,哪怕发一块钱,表明我是文理人!我要来,就来真的,不当挂名顾问!”就这样他加盟了年轻的重庆文理学院。

对此很多人表示不解,“涂老啊,您为什么以八旬高龄,舍弃舒适的生活,到重庆文理学院重新创业?”涂铭旌在重庆新材料应用实验室挂牌仪式上说道,“我之所以选择回重庆,是为了回报家乡而来,是为科教服务重庆而来,也是被重庆文理学院的办学精神吸引和感染而来。”

来到学校的第一年,实验室只有4个人,设备空缺,资金匮乏,也没有材料专业,一切都是一张白纸。招人也很困难,没有一个博士往学校投简历,最后只招到6名硕士。涂铭旌却毫不气馁,他亲自画蓝图、指方向、写方案,从设备的选型到安装调试,再到项目的构思,他推动着每一步有条不紊地进行。

为了抓好实验室建设,八十多岁的他,连寒暑假也不休息。在他的主持下,5000平方米的实验楼、6000平方米的成果转化及产业孵化基地先后建立,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已逐步发展成“光电材料与器件”、“先进材料与成型技术”领域的“八星级”的科研机构,已成为重庆市级科技研发基地、成果孵化基地、优秀材料工程师培训基地和国内外学术交流重要场所。

十年时间,八十高龄的涂铭旌又重新焕发出了工作的热情和闯劲,他似乎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几乎走遍了永川区内大大小小的各种企业,他走进全市范围内的主要企业调研,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还有力地支持了重庆汽车、摩托车等传统支柱产业及铝镁合金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在研究生离校之际,涂铭旌院士仍然关心指导学生。 重庆文理学院供图 华龙网发

视学生成就为人生珍贵财富 魂归故里实现回报家乡之愿

多年来,涂铭旌的精神也感召了一大批科技工作者扎根重庆这片热土。许多年轻有为的科研人才纷纷表示,看到涂老这么拼,就没有理由不踏实做事。

而在涂铭旌看来,学生们的成就才是他人生中最珍贵的财富。他也付之于行动,长期致力于材料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他认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维分为人文艺术思维、创造发明思维、科技竞争思维、科技辩证思维。我已经带了几十名工学博士,但我希望他们走出‘工而不博’的困扰,多发展其他方面的思维。”

回顾涂铭旌的一生,他从留校同济大学任教,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成都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再到重庆文理学院,涂铭旌的教师生涯长达68年,一生可谓桃李满天下,他先后培养了100余名研究生,50余名博士生,先后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学进步奖等十余个重大奖项。作为德高望重的材料科学专家和材料学教育家,在学界深受崇敬与爱戴。更令人感动的是,他还把个人的积蓄拿出来设立基金,支持由重庆文理学院与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开办“涂铭旌创新实验班”。

1993年,他不幸罹患直肠癌,在住院手术期间,他一边接受化疗,一边仍坚持在病房给研究生上课。

2018年10月25日,距离他逝世仅两个多月,他口授1300多字的《对重庆文理学院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发展的四点希望》,念念不忘科技进步、后继有人。他在逝世前唯一的要求是,死后骨灰安放在永川,“我要亲眼看到重庆文理学院越办越好!”

2019年1月1日凌晨1时50分,涂铭旌院士逝世,享年91岁。2019年5月11日,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魂归故里。他为科学和教育事业奋斗了近七十年,也把生命的最后十年,完全献给了家乡的重庆文理学院。

现在,他实现了回报家乡的誓言,他也安息了。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先锋的力量丨中国工程院院士涂铭旌:80岁回重庆再“创业”

2019-07-12 15:52:16 来源:

涂铭旌院士正在调研指导新材料技术研究院粉末注射成型中试生产工作。 重庆文理学院供图 华龙网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12日18时讯(记者 冯司宇)当你已经80岁了,你在做什么?儿孙满堂尽享安逸的晚年生活,或是趁着身体安康出去多转悠几圈,再多看看这世界?但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却选择在80岁时回到家乡重庆,不顾自己年已耄耋,毅然担负起提携一所年轻大学的重任,开启了人生的又一条“创业路”,他就是材料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文理学院名誉校长——涂铭旌。

涂铭旌院士正在指导学生做实验。 重庆文理学院供图 华龙网发

学有所成回报家乡之情初萌芽 不辞辛劳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倒回至1946年夏天,16岁的涂铭旌怀揣知识报国的理想,只身乘船前往上海同济大学求学。当轮船驶经夔门峡口、即将离开四川之时,一种“学成归来之时,便是回报家乡之日”的想法便油然而生。

1951年7月,涂铭旌先生以优异的成绩从同济大学机械系毕业并留校任教,第二年调到上海交通大学,这一年龙门书局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专著《钢的热处理》——这也是新中国第一部研究钢的热处理的专著。

1958年10月,即将30岁的涂铭旌先生随交大最后一批迁校队伍到达西安,开始了他人生“第一次创业”的历程。作为主研人员,他与周惠久院士一道创立了金属材料强度理论并白手起家创建了“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1988年,“发挥金属材料强度潜力的理论研究”荣获原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8年,在圆满完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建和建设工作后,离开工作了三十年的西安交通大学,60岁的涂铭旌回到四川成都,担任成都科大高新技术研究院院长,开始了“人生第二次创业”。

当时,成都科技大学金属材料学科建设不完备,涂铭旌先生甚至没有自己的实验室,他把教学楼厕所旁边的一个杂物间腾出来,才有了一间27平方米的实验室。最初实验室没有科研项目,也没有科研经费,他就自掏腰包。就这样为学校的磁性材料研究奠定基础。

在他的努力下,学校很快创办了“稀土及纳米材料研究所”,拥有约2000平方米的实验室,先后承担了一大批国家“985”和“211”工程建设项目、国家“863”计划新材料项目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

2013年,涂铭旌院士调研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实验室。 重庆文理学院供图 华龙网发

报恩之心从未忘却 毅然回到重庆开启“第三次创业”

“我应该怀有一颗报恩的心,那就是有朝一日学有所成,一定要回报生我养我的家乡。”熟悉了解涂铭旌的人都知道,这是涂铭旌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08年,一个偶然的契机,涂铭旌先生与家乡的重庆文理学院结缘。已经80岁的他毅然担负起提携这所年轻大学的重任,受聘为重庆文理学院名誉校长、发展战略顾问。

当时,涂铭旌还爽快并不失幽默地表示,“给我办一张工资卡,哪怕发一块钱,表明我是文理人!我要来,就来真的,不当挂名顾问!”就这样他加盟了年轻的重庆文理学院。

对此很多人表示不解,“涂老啊,您为什么以八旬高龄,舍弃舒适的生活,到重庆文理学院重新创业?”涂铭旌在重庆新材料应用实验室挂牌仪式上说道,“我之所以选择回重庆,是为了回报家乡而来,是为科教服务重庆而来,也是被重庆文理学院的办学精神吸引和感染而来。”

来到学校的第一年,实验室只有4个人,设备空缺,资金匮乏,也没有材料专业,一切都是一张白纸。招人也很困难,没有一个博士往学校投简历,最后只招到6名硕士。涂铭旌却毫不气馁,他亲自画蓝图、指方向、写方案,从设备的选型到安装调试,再到项目的构思,他推动着每一步有条不紊地进行。

为了抓好实验室建设,八十多岁的他,连寒暑假也不休息。在他的主持下,5000平方米的实验楼、6000平方米的成果转化及产业孵化基地先后建立,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已逐步发展成“光电材料与器件”、“先进材料与成型技术”领域的“八星级”的科研机构,已成为重庆市级科技研发基地、成果孵化基地、优秀材料工程师培训基地和国内外学术交流重要场所。

十年时间,八十高龄的涂铭旌又重新焕发出了工作的热情和闯劲,他似乎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几乎走遍了永川区内大大小小的各种企业,他走进全市范围内的主要企业调研,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还有力地支持了重庆汽车、摩托车等传统支柱产业及铝镁合金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在研究生离校之际,涂铭旌院士仍然关心指导学生。 重庆文理学院供图 华龙网发

视学生成就为人生珍贵财富 魂归故里实现回报家乡之愿

多年来,涂铭旌的精神也感召了一大批科技工作者扎根重庆这片热土。许多年轻有为的科研人才纷纷表示,看到涂老这么拼,就没有理由不踏实做事。

而在涂铭旌看来,学生们的成就才是他人生中最珍贵的财富。他也付之于行动,长期致力于材料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他认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维分为人文艺术思维、创造发明思维、科技竞争思维、科技辩证思维。我已经带了几十名工学博士,但我希望他们走出‘工而不博’的困扰,多发展其他方面的思维。”

回顾涂铭旌的一生,他从留校同济大学任教,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成都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再到重庆文理学院,涂铭旌的教师生涯长达68年,一生可谓桃李满天下,他先后培养了100余名研究生,50余名博士生,先后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学进步奖等十余个重大奖项。作为德高望重的材料科学专家和材料学教育家,在学界深受崇敬与爱戴。更令人感动的是,他还把个人的积蓄拿出来设立基金,支持由重庆文理学院与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开办“涂铭旌创新实验班”。

1993年,他不幸罹患直肠癌,在住院手术期间,他一边接受化疗,一边仍坚持在病房给研究生上课。

2018年10月25日,距离他逝世仅两个多月,他口授1300多字的《对重庆文理学院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发展的四点希望》,念念不忘科技进步、后继有人。他在逝世前唯一的要求是,死后骨灰安放在永川,“我要亲眼看到重庆文理学院越办越好!”

2019年1月1日凌晨1时50分,涂铭旌院士逝世,享年91岁。2019年5月11日,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魂归故里。他为科学和教育事业奋斗了近七十年,也把生命的最后十年,完全献给了家乡的重庆文理学院。

现在,他实现了回报家乡的誓言,他也安息了。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露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