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独当年红军过 一来一去很清静

唯独当年红军过 一来一去很清静

来源:经济日报2019-07-16

□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吴 浩

綦江,是中央红军长征在重庆唯一经过的地方。这里自古是川黔边界军事交通要地,有“渝南门户”“黔蜀变,则綦江必先被兵”的说法。80多年前,红军在这里一次短暂的过境,给当地百姓留下了永恒的红色记忆。

记者再走长征路来到重庆市綦江区石壕镇。“綦江地处大娄山脉,山高林密、关隘重重,是由黔入渝、由渝入黔的必经之地。”綦江区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陈平介绍。

“为了保卫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红一军团先头部队一个团的兵力,在遵义会议召开前就来到兵家必争之地——綦江羊角,扼守瑶龙山下川黔交界的酒店垭关隘,监视川军动向。”陈平说。

1935年1月21日,遵照中革军委20日发布的《关于渡江的作战计划》,红一军团大部队从贵州松坎镇出发,当天下午到达重庆綦江区石壕镇。当晚,一部分红军留在石壕街上宿营,一部分驻扎在李汉坝一带。22日,部队开拔,进军赤水。“中央红军过綦江只有短暂几天,像一次过境式的穿插,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形成了红军主力直逼重庆的军事态势,成功牵制了国民党军队,对遵义会议的召开起到了重要保卫作用,也确保了中革军委经赤水北上渡江战略计划的完成。”綦江区委书记袁勤华说。

“过别的军队,吓得心慌。共产党的兵好,对人很客气,我们不怕。”94岁的陆远贞婆婆回忆起红军过石壕的情景,最让她触动的是红军司务长的故事。

红军司务长是在綦江牺牲的5位红军烈士中的一位。当年红军过石壕镇,红军司务长和两名后勤战士,留下来检查清点归还借用老百姓的物品,并用银元兑换战士们购买物品时付给群众的苏区纸币。尾随的国民党盐防军见红军势单力薄,突然发动袭击。司务长为了掩护受伤的战士突围,不幸落入盐防军之手。

綦江博物馆馆长周铃曾深入挖掘过这段历史。他告诉记者,盐防军当年用“踩杠子”“灌石灰水”“烧烙铁”等酷刑,企图让司务长交代红军的组织概况、行军路线、作战部署,以及他的姓名和职务,司务长一句话都不说。农民赵兴伍见司务长奄奄一息,偷偷送去饭菜,并示意要喂给他吃。司务长怕连累百姓,坚持不吃。

“他怕连累百姓,不吃老百姓送的饭;为了革命,不向敌人透露一点信息。他的初心就是为了人民,为了革命的最后胜利。”周铃动情地说,“人们不知道司务长叫什么名字,我想他的名字就叫‘红军’。”

一首当地老百姓流传的民谣,也生动地诠释着这份初心:石壕哪年不过兵,过兵百姓不安宁。唯独当年红军过,一来一去很清静。不拿东西不拿钱,走时地下扫干净。

如今,石壕红军烈士纪念碑矗立在青山松树间,红军当年住过的禹王庙成为石壕小学校园内的“活教材”。一代代綦江人,耳濡目染红军故事,正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奋力前行。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唯独当年红军过 一来一去很清静

2019-07-16 04:00:12 来源: 0 条评论

□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吴 浩

綦江,是中央红军长征在重庆唯一经过的地方。这里自古是川黔边界军事交通要地,有“渝南门户”“黔蜀变,则綦江必先被兵”的说法。80多年前,红军在这里一次短暂的过境,给当地百姓留下了永恒的红色记忆。

记者再走长征路来到重庆市綦江区石壕镇。“綦江地处大娄山脉,山高林密、关隘重重,是由黔入渝、由渝入黔的必经之地。”綦江区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陈平介绍。

“为了保卫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红一军团先头部队一个团的兵力,在遵义会议召开前就来到兵家必争之地——綦江羊角,扼守瑶龙山下川黔交界的酒店垭关隘,监视川军动向。”陈平说。

1935年1月21日,遵照中革军委20日发布的《关于渡江的作战计划》,红一军团大部队从贵州松坎镇出发,当天下午到达重庆綦江区石壕镇。当晚,一部分红军留在石壕街上宿营,一部分驻扎在李汉坝一带。22日,部队开拔,进军赤水。“中央红军过綦江只有短暂几天,像一次过境式的穿插,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形成了红军主力直逼重庆的军事态势,成功牵制了国民党军队,对遵义会议的召开起到了重要保卫作用,也确保了中革军委经赤水北上渡江战略计划的完成。”綦江区委书记袁勤华说。

“过别的军队,吓得心慌。共产党的兵好,对人很客气,我们不怕。”94岁的陆远贞婆婆回忆起红军过石壕的情景,最让她触动的是红军司务长的故事。

红军司务长是在綦江牺牲的5位红军烈士中的一位。当年红军过石壕镇,红军司务长和两名后勤战士,留下来检查清点归还借用老百姓的物品,并用银元兑换战士们购买物品时付给群众的苏区纸币。尾随的国民党盐防军见红军势单力薄,突然发动袭击。司务长为了掩护受伤的战士突围,不幸落入盐防军之手。

綦江博物馆馆长周铃曾深入挖掘过这段历史。他告诉记者,盐防军当年用“踩杠子”“灌石灰水”“烧烙铁”等酷刑,企图让司务长交代红军的组织概况、行军路线、作战部署,以及他的姓名和职务,司务长一句话都不说。农民赵兴伍见司务长奄奄一息,偷偷送去饭菜,并示意要喂给他吃。司务长怕连累百姓,坚持不吃。

“他怕连累百姓,不吃老百姓送的饭;为了革命,不向敌人透露一点信息。他的初心就是为了人民,为了革命的最后胜利。”周铃动情地说,“人们不知道司务长叫什么名字,我想他的名字就叫‘红军’。”

一首当地老百姓流传的民谣,也生动地诠释着这份初心:石壕哪年不过兵,过兵百姓不安宁。唯独当年红军过,一来一去很清静。不拿东西不拿钱,走时地下扫干净。

如今,石壕红军烈士纪念碑矗立在青山松树间,红军当年住过的禹王庙成为石壕小学校园内的“活教材”。一代代綦江人,耳濡目染红军故事,正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奋力前行。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华海纳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