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对话 再现传承之美

穿越时空对话 再现传承之美

来源:华龙网-重庆晨报2019-07-17

▲王良事迹陈列室展品。 上游新闻记者 任君 摄

王良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活动在重庆的第二天,采访团在綦江区永城镇、红四军军长王良的故乡,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你为何放着大户人家的公子不做,要去参加革命?”

生在大户人家 心怀黎民百姓

7月10日,位于綦江区永城镇中华村三槐坝社的王良故居,经过两年多的修缮,正式对外开放。

这是晚清川东一带的典型民居,大气的四合院布局,穿斗式木质结构青瓦房,一看就是当时大户人家的居所。

他的堂侄王显波,在堂伯父仅存不多的照片前默默站立了很久,27岁的年轻脸庞英气十足。“伯父原本可以拥有锦衣玉食、安枕无忧的生活,但他选择了另外一条路。”他说。

王良的外公朱厚村,早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后在綦江县参议会任职,热心地方公益。他的教育思想前卫,让全部子女从小念私塾,并送往重庆新制学校求学,还长期订《东方杂志》,让孩子们关心国家大事,了解民生疾苦。父亲王庚成是晚清秀才,早年参加过同盟会,从事教育和经商。

虽然在“豪宅”里出生,但王良自小为人忠厚,性格豪爽,关心同情穷苦人民。小时候,曾偷偷把家中银元拿去给穷人。读中学时,他家佃户遭灾,要求减租,父亲不允许,他帮助佃户极力说服父亲同意减租,还时常把家里的钱、衣服拿去救济贫困学生,与购买不起书的同学共用自己的课本。

改名立志 走上革命之路

青年时代,受“五四”运动和其叔父王奇岳(中共党员、革命烈士)革命思想的影响,王良立志救国救民,把自己的名字从王化赅改为“良”,寓意着希望努力构建一个良好的社会。中学毕业后,19岁的王良只身来到上海,进入上海持志大学,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

1926年,北伐军节节胜利,王良深受鼓舞,弃文从军,考入黄埔军校第5期。

1927年8月,王良加入中国共产党。四一二政变后,王良所在的武汉军校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军团教导团,并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参加南昌起义。当他们乘坐的船到达九江时,突然被国民党军队包围。王良沉着应对,联络几位同志,机智脱身,辗转来到修水一带,找到了党组织,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并随部队到达井冈山,参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年9月,王良参加三湾改编,由见习参谋升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三营九连连长。

毛泽东作诗赞扬他打了大胜仗

1928年8月,在黄洋界保卫战中,王良率领一个连坚守哨口阵地,创造了红军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毛泽东欣然题词《西江月·井冈山》。

1930年12月,在第一次“反围剿”中,王良率领红十师执行毛泽东“诱敌深入”和“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战术,一举全歼国民党军18师师部和两个旅,俘敌900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9000多件,活捉敌军前线总指挥张辉瓒,取得了红军第一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

为表扬王良的卓越战功,毛泽东、朱德决定,把缴获张辉瓒的怀表、钢笔嘉奖给王良。王良激动地表示:“我要一直带着它直到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

这一次,毛泽东又挥毫题词《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以作纪念,留下了“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的壮丽诗篇,对王良的骁勇善战表示赞赏。

留下了怀表和永不消逝的精神

此后,王良一直把这块怀表珍藏在身上,并带着它参加第二、第三次反“围剿”;带着它走南闯北,驰骋沙场、所向披靡、屡建奇功。1932年3月王良被提任为红四军军长,他和政委罗瑞卿率部参加漳州战役,短短十多天就歼灭敌军四个团,沉重地打击了敌人。他所率领的红四军被老百姓誉为“铁四军”。

1932年6月13日,王良率红四军奉命回师赣南根据地途中,经福建武平县大禾圩时遭到敌人猛烈攻击,王良亲自到前沿阵地侦查敌情,被敌人密集的子弹击中头部,壮烈牺牲。临终前,王良艰难地从怀里掏出毛泽东、朱德奖励给他的怀表、钢笔一一转交给了政委罗瑞卿,“你一定要将革命进行到最后的胜利!”他在好搭档罗瑞卿的怀里闭上了双眼。

罗瑞卿含着泪收起这枚怀表。195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庆典,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亲手将王良遗物交给党中央,完成了王良带着怀表直到中国革命胜利的遗愿。

记录着王良显赫战功的怀表,一直存放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成为王良将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英勇献身的历史见证。

“为什么这个生产小组不种庄稼,每户存款最低30万!”

永城镇中华村,离永城高速路出口仅一公里,明媚的阳光投射到白墙灰瓦的民居上方,路边爬满紫薇的花架是村民自费搭起来的,搭配着红薯、丝瓜,可爱朴实的乡村审美情趣一览无遗。当2000亩凤冠橘下树时,这里如织的游客或驻足料子坝观赏锦鲤,或在农家乐的院子里读书、游戏,享受着周末的闲暇。

2018年,“80后”杨义被组织选派到中华村担任第一书记。作为青年一代,她觉得自己更有责任向更多人讲好王良故事,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文化,让“王良精神”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带领村民一起致富奔小康。

村里有个出名的生产小组,叫做“料子坝”,有19户人家。杨义说,料子坝的每户存款至少30万元!她说:整个中华村3000多村民在外都有做得风生水起的事业。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永城镇正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村民们将闲置土地流转给业主,再到基地打工,村民就有了两份收入。去年全村人均收入保守估算至少18000元。

“綦江如何更好地利用好红色资源?”

在王良故居前,记者们向区委书记袁勤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袁勤华抛出三个关键词。一是挖掘好资源。他认为,綦江的红色资源丰富,既有体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王良,也有重庆最早的中共党支部。首先要挖掘、整理出来,綦江为此专门成立了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小组。

二是搭建好载体。比如一周前王良故居的开放,王良广场的修建。这些载体有的是有形的,有的是无形的,通过它们把红军精神传承下去。

三是传承好精神。说到这里袁勤华很感慨,以永城镇为例,大家都以身在英雄的家乡为自豪,一言一行时刻维护英雄形象。每个村的党员都随时佩戴党徽,目的就是将党员身份亮出来。“大家都会这样想,这是王良家乡,王良牺牲了,我们有责任把他的家乡建设好,带动一方老百姓脱贫致富。”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纪文伶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穿越时空对话 再现传承之美

2019-07-17 10:13:51 来源: 0 条评论

▲王良事迹陈列室展品。 上游新闻记者 任君 摄

王良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活动在重庆的第二天,采访团在綦江区永城镇、红四军军长王良的故乡,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你为何放着大户人家的公子不做,要去参加革命?”

生在大户人家 心怀黎民百姓

7月10日,位于綦江区永城镇中华村三槐坝社的王良故居,经过两年多的修缮,正式对外开放。

这是晚清川东一带的典型民居,大气的四合院布局,穿斗式木质结构青瓦房,一看就是当时大户人家的居所。

他的堂侄王显波,在堂伯父仅存不多的照片前默默站立了很久,27岁的年轻脸庞英气十足。“伯父原本可以拥有锦衣玉食、安枕无忧的生活,但他选择了另外一条路。”他说。

王良的外公朱厚村,早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后在綦江县参议会任职,热心地方公益。他的教育思想前卫,让全部子女从小念私塾,并送往重庆新制学校求学,还长期订《东方杂志》,让孩子们关心国家大事,了解民生疾苦。父亲王庚成是晚清秀才,早年参加过同盟会,从事教育和经商。

虽然在“豪宅”里出生,但王良自小为人忠厚,性格豪爽,关心同情穷苦人民。小时候,曾偷偷把家中银元拿去给穷人。读中学时,他家佃户遭灾,要求减租,父亲不允许,他帮助佃户极力说服父亲同意减租,还时常把家里的钱、衣服拿去救济贫困学生,与购买不起书的同学共用自己的课本。

改名立志 走上革命之路

青年时代,受“五四”运动和其叔父王奇岳(中共党员、革命烈士)革命思想的影响,王良立志救国救民,把自己的名字从王化赅改为“良”,寓意着希望努力构建一个良好的社会。中学毕业后,19岁的王良只身来到上海,进入上海持志大学,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

1926年,北伐军节节胜利,王良深受鼓舞,弃文从军,考入黄埔军校第5期。

1927年8月,王良加入中国共产党。四一二政变后,王良所在的武汉军校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军团教导团,并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参加南昌起义。当他们乘坐的船到达九江时,突然被国民党军队包围。王良沉着应对,联络几位同志,机智脱身,辗转来到修水一带,找到了党组织,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并随部队到达井冈山,参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年9月,王良参加三湾改编,由见习参谋升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三营九连连长。

毛泽东作诗赞扬他打了大胜仗

1928年8月,在黄洋界保卫战中,王良率领一个连坚守哨口阵地,创造了红军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毛泽东欣然题词《西江月·井冈山》。

1930年12月,在第一次“反围剿”中,王良率领红十师执行毛泽东“诱敌深入”和“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战术,一举全歼国民党军18师师部和两个旅,俘敌900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9000多件,活捉敌军前线总指挥张辉瓒,取得了红军第一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

为表扬王良的卓越战功,毛泽东、朱德决定,把缴获张辉瓒的怀表、钢笔嘉奖给王良。王良激动地表示:“我要一直带着它直到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

这一次,毛泽东又挥毫题词《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以作纪念,留下了“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的壮丽诗篇,对王良的骁勇善战表示赞赏。

留下了怀表和永不消逝的精神

此后,王良一直把这块怀表珍藏在身上,并带着它参加第二、第三次反“围剿”;带着它走南闯北,驰骋沙场、所向披靡、屡建奇功。1932年3月王良被提任为红四军军长,他和政委罗瑞卿率部参加漳州战役,短短十多天就歼灭敌军四个团,沉重地打击了敌人。他所率领的红四军被老百姓誉为“铁四军”。

1932年6月13日,王良率红四军奉命回师赣南根据地途中,经福建武平县大禾圩时遭到敌人猛烈攻击,王良亲自到前沿阵地侦查敌情,被敌人密集的子弹击中头部,壮烈牺牲。临终前,王良艰难地从怀里掏出毛泽东、朱德奖励给他的怀表、钢笔一一转交给了政委罗瑞卿,“你一定要将革命进行到最后的胜利!”他在好搭档罗瑞卿的怀里闭上了双眼。

罗瑞卿含着泪收起这枚怀表。195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庆典,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亲手将王良遗物交给党中央,完成了王良带着怀表直到中国革命胜利的遗愿。

记录着王良显赫战功的怀表,一直存放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成为王良将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英勇献身的历史见证。

“为什么这个生产小组不种庄稼,每户存款最低30万!”

永城镇中华村,离永城高速路出口仅一公里,明媚的阳光投射到白墙灰瓦的民居上方,路边爬满紫薇的花架是村民自费搭起来的,搭配着红薯、丝瓜,可爱朴实的乡村审美情趣一览无遗。当2000亩凤冠橘下树时,这里如织的游客或驻足料子坝观赏锦鲤,或在农家乐的院子里读书、游戏,享受着周末的闲暇。

2018年,“80后”杨义被组织选派到中华村担任第一书记。作为青年一代,她觉得自己更有责任向更多人讲好王良故事,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文化,让“王良精神”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带领村民一起致富奔小康。

村里有个出名的生产小组,叫做“料子坝”,有19户人家。杨义说,料子坝的每户存款至少30万元!她说:整个中华村3000多村民在外都有做得风生水起的事业。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永城镇正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村民们将闲置土地流转给业主,再到基地打工,村民就有了两份收入。去年全村人均收入保守估算至少18000元。

“綦江如何更好地利用好红色资源?”

在王良故居前,记者们向区委书记袁勤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袁勤华抛出三个关键词。一是挖掘好资源。他认为,綦江的红色资源丰富,既有体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王良,也有重庆最早的中共党支部。首先要挖掘、整理出来,綦江为此专门成立了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小组。

二是搭建好载体。比如一周前王良故居的开放,王良广场的修建。这些载体有的是有形的,有的是无形的,通过它们把红军精神传承下去。

三是传承好精神。说到这里袁勤华很感慨,以永城镇为例,大家都以身在英雄的家乡为自豪,一言一行时刻维护英雄形象。每个村的党员都随时佩戴党徽,目的就是将党员身份亮出来。“大家都会这样想,这是王良家乡,王良牺牲了,我们有责任把他的家乡建设好,带动一方老百姓脱贫致富。”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纪文伶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谭周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